中國獵頭史·秦漢

中國獵頭史·秦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斌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秦漢
  • 獵頭
  • 文化
  • 風俗
  • 戰爭
  • 民族
  • 考古
  • 社會
  • 軍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山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606233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074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89
字數:22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全書的思路是,基於現代獵頭的視角,依照時間順序,串聯曆史的珠璣、散落的軼事,刻畫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示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總結高端人纔的發現、任用和處置的一般原理,探索民族強衰、國傢興亡、社會進退與高端人纔交互耦閤的特殊規律。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公元前221—公元280年的獵頭風雲。前221年,贏政自稱始皇帝,建成統一多民族的龐大帝國。始皇帝猝死,趙高、李斯發動政變,血雨腥風、橫徵暴斂。大澤鄉起義點燃復國烈火。前206年,楚漢戰爭爆發。“不如子房、不如蕭何、不如韓信”的劉邦,廣收人纔、屢敗屢戰。“有一範增而不能用”的項羽,先勝後敗、自刎烏江。

前202年,漢朝沿襲秦製,實行帝國統治。信奉道傢,長期施行休養生息政策。文景時期,懷柔天下、教化普及,國庫充盈、民心嚮好。漢武帝 “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史稱“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開闢“絲綢之路”,反擊匈奴44年。“霸王道雜之”的“漢傢製度”成型。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意求顛覆式的變革,號稱*徹底的儒傢治國。新製頒布,忽東忽西、無以適從。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赤眉、綠林、銅馬起義連發,地方豪強並起。

海內分崩,天下大亂。劉秀采納“元功”鄧禹的計策,“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重樹漢朝旗幟,承諾休養生息、輕薄賦稅。及至統一全國,是為東漢。全麵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柔性抑製外戚、簡選各種人纔,史稱“光武中興”。

漢明帝時期,佛教傳入中原地區。竇固率兵攻打北匈奴,委派班超、郭恂等人齣使西域,先後持續31年,平定西域50多個國傢,促進民族融閤。漢和帝以降,10多個小皇帝輪流上颱。及至曹丕強行禪讓,延續400年的漢朝,就此瞭結。

豪強紛起,彼此攻伐。200年,年輕儒雅的孫權,危難之機掌管江東,任用舊臣,統禦諸將。廣招賢纔,聘求名士。江南局勢得以穩定。208年,沒落宗室的劉備,半生無成、求賢如渴。三顧茅廬,尋訪諸葛亮齣山,又得龐統。更有“五虎上將”輔佐。計取荊州、徵伐蜀地,漸成一方諸侯。曹操擊破袁術、平定北方。及至赤壁之戰,遂成三國鼎立。209—217年,先後發布3次《求賢令》,大力招攬各類人纔,決意東山再起。一時間,謀士如雲、良將韆員。

三國之間,混戰不已。228—262年,蜀漢政權舉行17次北伐,曆時25年。無奈,人口數量不足,民風安逸封閉;蜀道艱難,外來人纔稀少;上層裙帶關係嚴重,既得利益關係緊密;察密待嚴極甚,任用將領屢次失誤;內部高端人纔極其匱乏;等等。

220年,曹魏建立,改革吏治、消奪藩權,廣議輕刑、與民休養,次年,下令郡國察舉孝廉。重修孔廟,大興儒學,立太學,置五經課試之法,設立春鞦榖梁博士。文教持續興盛,一時無雙。

263年,鍾會、鄧艾突襲蜀國。“非中興之器”的劉禪,不戰而降。孫吳政權圍繞子嗣繼承,宮廷惡鬥、勢力輾轉。280年,晉軍揮師南下。江東戰將死絕、賢臣殆盡、宗族自保,隻得投降。晉朝統一全國。


作者簡介

宋斌(1970—),湖北隨州人。中南財經大學哲學碩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博士、暨南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後。

目錄


前言/序言



時代洪流中的求索:中國古代獵纔智慧的曙光 在中國漫長的曆史畫捲中,人纔的匯聚與甄選,始終是驅動文明進步的強大引擎。而《中國獵頭史·秦漢》這部巨著,並非僅僅記錄著某個特定職業的興衰,它更是一部關於智慧、戰略、權謀與時代洪流交織的恢弘史詩,深入剖析瞭在那片孕育瞭輝煌帝國的土地上,一種超越簡單招募的、係統性的、戰略性的尋覓與延攬傑齣人纔的獨特實踐。這本書,將我們帶迴到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去探尋中國古代“獵頭”的雛形,是如何在秦漢兩代王朝的建立、鞏固與發展過程中,悄然生根,並逐漸演化齣其獨特的形態與深刻的影響。 本書的目光,聚焦於秦漢時期錯綜復雜的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背景。在那個從分裂走嚮統一,從戰亂走嚮相對穩定的曆史關口,秦朝的橫空齣世,以其嚴苛的法度與強大的軍事力量,重塑瞭中國的版圖。而漢朝的建立與承繼,則在繼承秦製的基礎上,開創瞭更為綿長而輝煌的時代。在這兩大王朝的交替與鞏固過程中,人纔的匱乏與渴求,始終是統治者們麵臨的嚴峻挑戰。如何打破地域、身份、階級的壁壘,將散落在民間的、藏匿於鄉野的、抑或是在敵對陣營中被埋沒的卓越之士,納入體製之內,為王朝效力,這無疑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任務。 《中國獵頭史·秦漢》並非以現代意義上“獵頭公司”的模式來解讀這段曆史,而是以一種更為宏觀、更為曆史學的視角,去考察當時社會各階層、各勢力在延攬人纔方麵所展現齣的策略與技巧。書中探討的“獵頭”,並非指代某個獨立運作的商業機構,而是泛指那些主動、有策略地去發現、接觸、評估、並最終說服或招募具備特定纔能、符閤特定需求的個體,為統治者、軍事將領、乃至新興的商業團體服務的行為或過程。這種行為,貫穿於王朝的政治運作、軍事徵伐、經濟發展、文化傳播等方方麵麵。 作者在書中,細緻地梳理瞭秦漢時期,統治者們為搜羅人纔而采取的種種途徑。這其中,既包括官方主導的“舉賢授能”製度,如漢朝的“察舉製”,鼓勵地方官員嚮中央推薦人纔,這種製度本身就蘊含著一種主動發現人纔的“獵頭”邏輯。它打破瞭以往世襲或門閥的局限,為寒門士子提供瞭嚮上流動的機會,但同時也潛藏著權力尋租與徇私舞弊的風險,書中對此進行瞭深刻的剖析。 此外,書中也深入研究瞭統治者們,尤其是君主和高級將領,在個人層麵上的“求賢若渴”。從漢高祖劉邦“三顧茅廬”式的對張良、蕭何等人的尊重與禮遇,到漢武帝時期,不惜代價地從全國乃至周邊地區搜尋能夠治理國傢、開疆拓土的良纔,這種君主個人的積極作為,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獵頭”行為。書中不迴避對這些統治者在招募人纔時所使用的各種手段的描寫,包括恩威並施、利益誘惑、甚至是通過權謀手段來延攬人纔,這些細節的披露,使得整個“獵頭”的曆史脈絡更為真實可觸。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試圖從“獵頭”這一視角,去解讀秦漢時期人纔流動背後的深層動因與運作機製。例如,在秦朝統一六國過程中,如何運用計謀、利誘,甚至是以武力威脅來瓦解敵方人纔體係,從而為己所用?在漢朝時期,麵對匈奴的威脅,朝廷又是如何不拘一格地從民間、甚至是被俘的敵方將領中,尋找能夠抵禦外侮的軍事人纔?這些都展現瞭“獵頭”智慧在不同情境下的變通與運用。 書中對“獵頭”所涉及的“評估”環節的探討,尤為精彩。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統治者和其幕僚是如何判斷一個人的纔能、忠誠度以及是否適閤特定崗位的?是依靠口耳相傳的聲望?是考察其過往的功績?還是通過設計巧妙的考察方式,例如設下圈套,觀察其反應?這些細節的描寫,讓讀者得以窺見古代“獵頭”在人纔鑒彆方麵所付齣的努力與智慧。 《中國獵頭史·秦漢》同樣關注到,在秦漢時期,人纔並非僅僅是官方機構的“獵物”,新興的商業集團、乃至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傢族,也在積極地吸納和培養人纔。例如,一些富商巨賈如何通過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有經營纔能或技術專長的人纔加入自己的隊伍,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屬於廣義的“獵頭”範疇。本書將這種民間層麵的“獵頭”行為與官方的“獵頭”行為進行對比,展現瞭人纔爭奪的多元化格局。 更重要的是,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現象的描述,更是在探尋一種“理念”的演進。它展現瞭中國古代統治者對於人纔價值的日益認識,以及從被動等待到主動尋覓的轉變過程。這種轉變,深刻地影響瞭中國曆史的發展軌跡,為後世王朝在人纔戰略的製定上,提供瞭寶貴的經驗與教訓。 在閱讀《中國獵頭史·秦漢》時,讀者會驚喜地發現,那些我們以為是現代纔有的“獵頭”思維,其實早已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萌發並生長。這本書,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它讓我們重新審視中國古代的政治智慧、戰略眼光以及對人纔的珍視。它所揭示的,不僅是秦漢時期“獵頭”現象本身,更是中國古代社會在追求卓越、鞏固統治、推動文明發展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非凡智慧與不懈努力。它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時代,對傑齣人纔的有效識彆、延攬與運用,都是國傢強盛與社會進步的關鍵所在,而秦漢時期,正是這場偉大智慧探索的璀璨起點。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到《中國獵頭史·秦漢》這個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畫麵: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如何在浩大的工程中挑選並安插能臣;漢武帝雄纔大略,又是如何網羅天下英纔,為他的帝國擴張奠定基礎。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當時社會階層對人纔選拔的影響?比如,寒門子弟是否有機會通過某種“獵頭”機製進入權力核心?又或者,這更多的是權貴子弟之間的遊戲?我特彆想知道,那個時代對於“人纔”的定義是什麼?是能徵善戰的武將,還是足智多謀的文官?亦或是精通禮儀、善於溝通的士人?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一些具體的“獵頭”案例,比如某個著名的謀士是如何被某位君主發現並重用的?我對書中關於“獵頭”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種技巧和手段充滿瞭好奇,比如信息搜集、能力評估、激勵機製等等,這些在兩韆多年前是如何實現的?

評分

《中國獵頭史·秦漢》這個書名,讓我不禁對“獵頭”這個詞在古代的具象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猜想,這本書並非簡單地講述曆史事件,而是試圖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剖析那個時代人纔的流動和價值發掘。也許書中會介紹當時有哪些機構或個人扮演著“獵頭”的角色?是朝廷設有專門的部門,還是存在著民間組織?亦或者是由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人物,通過自己的人脈和聲望,為君主物色閤適的官員?我特彆想瞭解,在秦漢這樣一個社會轉型期,傳統的貴族政治是如何逐漸被新的選官製度所取代的,而“獵頭”在這種變革中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是否是打破門閥製度、促進社會流動的一種隱形力量?我對書中對於“獵頭”的定義和操作流程的考證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從中看到一個真實可信的古代人纔市場。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中國獵頭史·秦漢》實在太吸引人瞭!光是“獵頭”這個詞,就讓人聯想到那個波瀾壯闊、群雄逐鹿的時代。秦漢,那可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時期。我想象著,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歲月裏,一定有無數為瞭權力、為瞭生存、為瞭改變命運而奔波的身影。這本書會不會講述那些被權力機器選中的人,那些在亂世中運籌帷幄、呼風喚雨的“獵頭”們?他們是如何被發現,如何被培養,又如何一步步登上曆史舞颱,甚至影響瞭王朝的興衰?我特彆好奇,秦朝嚴苛的法製和漢朝相對寬鬆的政治環境,會對“獵頭”這種職業産生怎樣的不同影響?書中是否會描繪他們所經曆的政治鬥爭、權謀博弈,甚至生死考驗?我非常期待能從這本書中一窺那個時代人纔選拔的奧秘,以及那些在幕後操縱一切的智者身影。

評分

“中國獵頭史·秦漢”這個書名,極具顛覆性,讓我瞬間提起瞭閱讀的興趣。我總是認為“獵頭”是一個現代的職業概念,但這本書似乎要將它追溯到遙遠的秦漢時期。這讓我不禁思考,那個時代的人纔選拔機製究竟是怎樣的?它與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獵頭”有何異同?書中是否會描繪在秦漢統一和鞏固的過程中,那些關鍵人物是如何被“發現”和“招募”的?我尤其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人纔市場”感到好奇,這個市場是由誰主導的?又有哪些規則?書中會不會分析在秦朝與漢朝這兩個不同政治體製下,“獵頭”行為的具體錶現和特點?例如,秦朝的法傢思想是否會使得人纔選拔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服從性,而漢朝的儒傢文化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對書中對於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的解讀,以及如何從中梳理齣“獵頭”這條綫索充滿瞭期待。

評分

《中國獵頭史·秦漢》的書名,讓我對書中所描繪的那個時代人纔選拔的“隱秘角落”充滿瞭好奇。我聯想到,在那個兵荒馬亂、皇權至上的年代,許多有纔能的人可能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識,又或者因為齣身而被埋沒。這本書會不會揭示一些被曆史塵埃所掩蓋的“遺珠”?它會不會講述那些“伯樂”的故事,那些慧眼識珠、不拘一格降人纔的君主或官員?我特彆想知道,在秦漢時期,是否存在著一種不同於科舉(雖然科舉在秦漢尚未形成)但又具有相似功能的“人纔輸送管道”?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傢族勢力在人纔推薦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這種影響力是如何運作的?我對書中關於“獵頭”的道德倫理考量也頗感興趣,比如在當時環境下,是否存在著不正當的“買賣人纔”的現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