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畅销书作家、亚洲葡萄酒教父林裕森沉淀之作,历时多年,熟成再现;开瓶之后,葡萄酒的纯粹回归。
★越昂贵就越美味?滋味淡薄就无法陈年?日常酒也有不平凡的美味价值?风水学是现今种植葡萄的必备知识?随意与懒散也能酿出珍酿?林裕森以酒界丰厚阅历,摒弃成见,为我们娓娓讲述那些不为常人知的葡萄酒知识。
★葡萄酒迷必读之书,与林裕森一同探寻酒中淡、净、素、雅的新价值,于外张的酒风之外,另见内敛之美。
★在一瓶葡萄酒中,蕴藏着比任何书籍都还要更多的人生哲理,《弱滋味》为我们展开的思考空间,无限宽广。
大半青春全都挥霍在葡萄酒里了,林裕森才赫然发现二十多年来辛苦习来的酿酒知识并非永恒真理。这逼迫他放下所有成见与姿态,更辛勤地在全球葡萄酒产区奔波思考,探寻葡萄酒里的新价值与味觉的凉荫。
许多人深信,唯有刚健强固的葡萄酒,才能经得起数十年的瓶中熟成,才能慢慢变化出迷人的陈年滋味。林裕森却领悟到,葡萄酒需要一点缺憾与不足,才能酿成平凡却刻骨铭心的完满滋味;香气低弱,滋味淡薄,方能在杯中映出更多美丽的光影。
受国际风潮影响,越来越多葡萄酒走向颜色深黑赤浓、口感厚实艰涩的风格,甚至因过度人为操控而失去生命与灵魂,林裕森在《弱滋味》告诉我们,不必一味追逐名庄酒的光环,只需将葡萄酒当成佐餐饮料,回到真实日常,回到美味自身,回到风土生命力;在我们的日常餐桌上,轻与淡自有其不凡的价值。
序:自然的味道—酒中的幽幽凉荫
林裕森(YuSen Lin),以葡萄酒及美食为专业的自由作家。法国食品协会讲师、巴黎十大葡萄酒经济与管理硕士、法国葡萄酒大学专业侍酒师。东海大学哲学系毕业,原本念的是哲学,却一头栽进葡萄酒的世界里。林裕森自况为“逐美酒佳肴而居”的“游牧型”的文字工作者,在地球上迁徙流荡,四处探寻那些在人与土地的交会之下,经过时间的沉淀,才焠炼而成的难得美味。
摘录1:弱滋味
《弱滋味》给我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品鉴,是对“过程”的欣赏,而非仅仅对“结果”的追求。葡萄酒,承载着太多信息,它不仅仅是葡萄在土壤中生长、在酒窖中发酵的产物,它还包含了酿酒师的匠心、风土的馈赠,甚至是当地文化的烙印。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向导,带领我去触摸这些细微之处。它会引导你去感受酒液在杯中旋转时所释放的香气,去体会酒在口腔中流淌时所带来的不同触感,去品味酒在喉咙深处所留下的悠长回韵。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我不再仅仅关注一款酒的价格或者分数,而是更加好奇它背后的故事,它所经历的旅程。我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品鉴,不仅仅是为了发现一款“好酒”,更是为了体验一次新的感官旅程,去发现葡萄酒中那些隐藏的“弱滋味”,那些不易察觉,却又回味无穷的细节。这本书让我明白,品鉴,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构成了我们生活丰富多彩的细微之处。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弱滋味》,我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望,只是单纯地被“林裕森”这个名字和“葡萄酒品鉴系列”这个标签所吸引。我并不是一个资深的葡萄酒爱好者,甚至可以说是入门级小白,对于那些复杂的术语和细致的感官描述,我总是有点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柔和、不带压迫感的方式,悄悄地渗入了我的认知。它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酒庄历史、葡萄品种分类,或者什么陈年潜力、橡木桶影响之类的“高深”理论。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你聊聊那些关于酒的美好。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风土”的论述,它不是简单地列举土壤成分和气候数据,而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葡萄酒的香气、口感,乃至酒庄所在地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气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温度,甚至能听到当地人淳朴的笑声。这种体验,让我对葡萄酒的理解,从“一种饮品”提升到了“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载体”。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没有过度的煽情,也没有刻意的卖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葡萄酒最真挚的热爱和最深刻的理解,这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一种由衷的放松和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品鉴书籍,上来就直奔主题,将各种酒款进行横向对比,或者按照产区来划分,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探索之旅,它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如何正确地观察一杯酒,如何分辨香气,如何体验口感的层次。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香气时,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几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联想,去发掘自己内心深处对某种气味的记忆。比如,当它提到某种酒可能带有“湿土”的气息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儿时雨后泥土的清新味道,那种久违的、纯粹的感受,竟然能与一杯酒联系起来,让我觉得非常奇妙。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做得相当到位,它会介绍一款酒,然后给出非常细致的品鉴笔记,但我并不会觉得这些笔记是“标准答案”,而是更像是一种启发,引导我去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葡萄酒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而是拥有了一些基本的工具和视角,可以开始真正地去品味,去感受,去探索属于自己的葡萄酒世界。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品鉴书,不应该仅仅是教你“好”与“不好”的判断,更应该教会你“为什么”。而《弱滋味》在这方面做得淋漓尽致。它没有刻意去推崇某一个产区或者某个品牌,而是着重于讲解葡萄酒的内在逻辑。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关于“酒精度”和“单宁”的讨论。以往我总是觉得这些是数字和化学概念,离我太远。但作者通过非常生动的比喻和类比,将它们解释得通俗易懂。比如,他会用“酒精度是酒的骨架,单宁是酒的毛发”这样的说法,让我瞬间就能理解它们在酒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去思考,这些元素是如何影响整体的口感和风味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忍不住拿起手边的酒,对照书中的描述去品尝,去验证。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的品鉴过程不再是盲目的猜测,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开始留意酒在舌尖上的变化,感受它在口中的延展,以及回味中细微的差别。这本书让我明白,品鉴葡萄酒,不仅仅是舌头的享受,更是大脑的思考和心灵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它没有强烈的技巧输出,也没有激进的观点灌输,更像是在我的脑海中悄悄播下了一颗种子,然后慢慢地,我开始用它所提供的新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品鉴葡萄酒,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个有点“高冷”的事情,似乎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才能掌握。但《弱滋味》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强调的是“感受”,是“个人体验”,而不是所谓的“专业标准”。我记得书中有提到,即使是同一个酒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下品尝,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些感受都是真实而有价值的。这句话让我如释重负,也让我更加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开始不再害怕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即使它们与主流的评价不符。这种对个体感受的尊重,让我觉得非常温暖。这本书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比如一杯咖啡,一顿饭,甚至是一段音乐,我开始尝试去用一种更加细致、更加有意识的方式去感受它们,这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