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傑著的《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寫給産品新人紀 念本)》為經典暢銷書《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的內容 升級版本,和《人人都是産品經理2.0一一寫給泛産 品經理》相當於上下冊的關係。對於大量成長起來的 **互聯網産品經理、眾多想投身産品工作的其他崗 位從業者,以及*多有誌從事這一職業的學生而言, 這本書曾是他們記憶深刻的啓濛讀物、思想基石和行 動手冊。作者以分享經曆與體會為齣發點,以“朋友 間聊聊如何做産品”的語氣,將自己數年産品工作過 程中學到的思維方法與做事方式,及其它們對自己的 幫助,係統性地梳理為用戶、需求、項目、團隊、戰 略、修養幾大話題,完整而生動地迴答瞭“我們為什 麼而做”、“在做什麼事,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 、“何時,和誰一起做”、“需要什麼能力”等人人 都要麵對的核心問題。
本書麵嚮“-1到3歲的産品經理”,既有知識與 方法,也有流程與實戰,*有感悟與思考,適閤剛入 門的産品經理、産品規劃師、需求分析師,以及用戶 體驗、市場運營、技術部門的朋友,特彆是互聯網、 軟件行業的上述人群,也同樣適閤對做産品感興趣的 學生。
寫在正文之前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
本書的産品定位
本書的風格與特色
本書的目錄與內容
我與本書的局限性
**章 寫給-1到3歲的産品經理
1.1 為什麼要做産品經理
1.2 我們到底是不是産品經理
1.3 我真的想做,怎麼入行
1.4 一個産品經理的-1到3歲
第2章 一個需求的奮鬥史
2.1 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
2.1.1 用戶是需求之源
2.1.2 你真的瞭解用戶嗎
2.2 需求采集的大生産運動
2.2.1 定性地說:用戶訪談
2.2.2 定量地說:調查問捲
2.2.3 定性地做:可用性測試
2.2.4 定量地做:數據分析
2.2.5 需求采集人人有責
2.3 聽用戶的但不要照著做
2.3.1 明確我們存在的價值
2.3.2 給需求做一次DNA 檢測
2.4 活下來的永遠是少數
2.4.1 永遠忘不掉的那場戰爭
2.4.2 彆灰心,少做就是多做
2.5 心急吃不瞭熱豆腐
第3章 項目的坎坷一生
3.1 從産品到項目
3.2 一切從Kick Off 開始
3.3 關鍵的青春期,又見需求
3.3.1 真的要寫很多文檔
3.3.2 需求活在項目中
3.4 成長,一步一個腳印
3.5 山寨級項目管理
3.5.1 文檔隻是手段
3.5.2 流程也是手段
3.5.3 敏捷*是手段
3.6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3.6.1 親曆過的特色項目
3.6.2 一路坎坷,你我同行
第4章 我的産品,我的團隊
4.1 大産品,大設計,大團隊
4.1.1 産品之大
4.1.2 設計之大
4.1.3 團隊之大
4.2 遊走於商業與技術之間
4.2.1 心思縝密的規劃師
4.2.2 激情四射的設計師
4.2.3 “陰險狡詐”的運營師
4.3 商業團隊,衝鋒陷陣
4.3.1 好産品還需市場化
4.3.2 我們還能做什麼
4.4 技術團隊,堅強後盾
4.5 容易被遺忘的角落
4.6 大傢好纔是真的好
4.6.1 所謂團隊文化
4.6.2 虛無的無授權領導
第6章 産品經理的自我修養
6.1 愛生活,纔會愛産品
6.2 有理想,就不會變鹹魚
6.3 會思考,活到老學到老
6.4 能溝通,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6.5 産品經理主義
第5章 彆讓靈魂跟不上腳步
5.1 觸及産品的靈魂
5.2 可行性分析三部麯
5.2.1 我們在哪兒
5.2.2 我們去哪兒
5.2.3 我們怎麼去
5.3 做吧,準備齣發
5.3.1 敢問路在何方
5.3.2 低頭走路,抬頭看天
5.4 KPI,KPI,KPI
5.5 本書的源頭活水
第6章 産品經理的自我修養
6.1 愛生活,纔會愛産品
6.2 有理想,就不會變成魚
6.3 會思考,活到老學到老
6.4 能溝通,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6.5 産品經理主義
附錄A: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彆人眼中的産品經理
各種有用的信息
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得以審視自己在産品工作中的不足,並為我提供瞭改進的方嚮。它不是一本簡單的“how-to”指南,而是一種“why-to”的思考方式的引導。書中關於“産品戰略”的闡述,讓我開始跳齣日常瑣碎的工作,從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産品的定位、目標用戶以及長遠發展。它讓我明白,每一個産品決策都應該服務於整體的戰略目標,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也很喜歡書中關於“持續學習和迭代”的理念,它鼓勵我不斷地去學習新的知識,去嘗試新的方法,並從每一次的成功和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地優化自己和産品。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産品經理的工作,是一個充滿探索和創造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挑戰自我,突破邊界。它也讓我看到瞭,産品經理這個角色所承載的責任,以及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有價值的産品,去影響和改變用戶的生活。
評分作為一名有著幾年工作經驗的産品人,我總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麵有所欠缺,特彆是對於産品生命周期的整體把握,以及如何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找到産品的突破口。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認知上的空白。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各種方法論,比如用戶訪談、數據分析、競品調研等等。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MVP(最小可行産品)”的講解,這讓我對如何快速驗證産品想法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認識到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聚焦核心功能,快速將産品推嚮市場並獲取反饋的重要性。書中提到的“數據驅動”的理念,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在産品決策上的一些主觀傾嚮,學會用數據來佐證自己的判斷,或者及時修正方嚮。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升級後的操作係統,對産品開發的各個環節有瞭更係統、更全麵的認知,也更有信心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它讓我明白,産品經理的工作,既需要宏觀的戰略眼光,也需要微觀的精細執行,兩者缺一不可。
評分我一直以為産品經理是一個需要極高天賦和經驗的職業,自己可能很難達到那種境界。但讀完這本書,我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産品經理,關鍵在於是否掌握瞭正確的方法和工具。這本書就像一份寶藏地圖,為我指明瞭通往産品經理世界的道路。它非常貼閤“新人紀念本”的定位,用最平實的語言,解釋瞭最核心的概念。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産品思維”的部分,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做一個産品,更是關於如何看待問題,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決。書中反復強調的“用戶至上”原則,讓我深刻理解到,産品存在的根本價值在於滿足用戶的需求,解決用戶的痛點。它鼓勵我去不斷地提問,不斷地去挖掘用戶潛在的需求,而不僅僅是錶麵的需求。這本書給瞭我極大的信心,讓我覺得,隻要我願意學習,願意去實踐,我也能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它讓我明白,産品經理的成長,是一個持續學習和實踐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本指南針,在我剛踏入産品經理這個陌生的領域時,給瞭我最清晰的方嚮。我一直對産品背後的邏輯和用戶需求感到好奇,也曾試圖自己摸索,但常常是陷入一片迷茫。直到我翻開這本書,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至今難忘。作者用一種極其易懂的方式,將産品經理的核心職責、思維方式以及必備技能一一拆解,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耐心地與你分享他的心得體會。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論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理解用戶,而是真正地去感受用戶的痛點,去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並以此為齣發點去設計和優化産品。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那些看似平凡的産品,在作者的解讀下,卻展現齣非凡的魅力和深厚的功底。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的啓迪,讓我明白,成為一名優秀的産品經理,需要的是持續的學習、敏銳的洞察以及對用戶發自內心的關懷。它讓我明白,産品經理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職位,而是一個需要不斷與世界對話、與用戶共情的角色。
評分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沉甸甸的“經驗膠囊”,裏麵裝滿瞭作者在産品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精華提煉。對於那些渴望快速成長的産品新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速效藥”。它並沒有迴避産品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睏難和挑戰,反而直麵這些問題,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溝通協作”的章節,它深刻地揭示瞭産品經理在團隊中扮演的“粘閤劑”角色,以及如何有效地與設計師、工程師、市場人員等不同部門的人溝通,達成共識。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優秀的産品經理,不僅僅是産品的構想者,更是團隊的領導者和協調者。它也讓我認識到,在産品迭代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用戶反饋”和“商業目標”之間的平衡,如何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能為公司帶來價值。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産品經理這個職業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浮於錶麵的概念,而是真正能夠落地的實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