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陈允斌 著 定 价:39.9 出 版 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01日 页 数:29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39052199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本书告诉我们原来深藏在四季食材中的能量有这么巨大,组合在一起的作用如此奇妙无穷。读完此书,顿时觉得自己真的有眼无珠,简直白吃了这么多年的家常便饭。
读完这本书,我们不得不承认原来以为吃对了的东西都吃错了,至少是吃偏了。幸运的是我们从此懂得吃对了的智慧和方法。
食方全部来自于身边的超市和菜市场,食材很好简单,但很好不简单的是食材的配伍,让你一年四季当中不再害怕生病,直觉得大医原来就在家常便饭中。
本书食方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不仅能等
●春季:向一切阻挡生机的行为说不
●1.春季养“生”最忌生气/015
●2.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甘/016
●3.“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立春时节,警惕病毒苏醒/019
●4.立春时节的食方:春饼、春盘/020
●5.吃对芹菜,血压、血糖一起降,还帮肾脏排湿毒/022
●6.吃对香菜:强壮心肺,专门“醒”脾/023
●7.萝卜缨是“天然钙片”/026
●8.情人节的爱心饮方:玫瑰柠檬茶包/028
●9.“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雨水时节,小心春寒料峭/032
●10.雨水时节的食方:凉拌青韭芽/034
●11.“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惊蛰时节,病毒活跃/039
●12.为什么吃生白萝卜不要去皮/040
●13.惊蛰时节的食方:黄豆萝卜汤/042
●14.“四时唯爱春,春更爱春分”:春分时节,肝气最盛/046
●15.春分时节的食方:三花舒肝解郁茶/048
●16.“且将新火试新茶”:寒食时节,风热袭人/049
●17.寒食时节的食方:寒食祛邪粥/051
●18.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春光最明媚,正是抗流行病的关键阶段/055
●19.清明时节的食方:艾粑、清明粥/057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我们的生活观特别是饮食观是“以嘴为荣,以味美为先”,于是失眠、抑郁、三高、肥胖等怪病被吃了出来。我们虽听说过药食同源的道理,但当身体出现问题,我们还是本能地、卑微地求助于医院。
事实上,我们真不知道如何借助四季的饮食来强身续命,我们不清楚吃应季和反季节的食物对身体有什么好坏,对蔬菜瓜果的皮、肉、根、茎、叶、皮、籽有什么功能也不甚了了,当然,更对它们奇妙配方以后对人体的好处茫然无知。
其实,身心出现问题,人生诸多不顺都是吃错了的结果!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首先从“以食为天!”这一点做起! 陈允斌 著 陈允斌,国家不错公共营养师,因长期致力推广健康饮食生活方式,无私分享家中世代食方,受益者众多,被媒体誉为“中国简易食疗推广靠前人”。
其外曾祖父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名医,乐善好施。因有感于当时的穷人看不起病,更无钱抓药,以至于小病延误成大病,遂潜心研究简便低廉的食疗方,数十年救人无数,世称“刘善人”,其食方被受益者尊称为“善人食方”。
已出版备受读者欢迎的《回家吃饭的智慧1、2》《茶包小偏方,喝出大健康》健康科普著作。 雾霾害人,鱼腥草救命
从去年11月开始我家每天吃鱼腥草,全家人平安度过了北京的雾霾季。不久前朋友来说家里亲戚因严重感染在北京住院,已持续高烧四天,挂消炎药水无效。我给了四斤新鲜鱼腥草让她榨汁装瓶子带去医院,病人喝后当天退烧,至今五天体温正常。鱼腥草消炎效果就是这么神奇,大家可以原谅它的腥味了吧。
另外,治疗雾霾引起的咳嗽,不宜喝止咳糖浆,因为肺是全身很娇气的脏腑,容不得一点脏东西,要通过咳嗽给咳出来,若此时润肺止咳,则会适得其反,所以中医强调不能见咳止咳,而应清肺消炎,助其一臂之力。
一、平日预防:鱼腥草茶——适合雾霾多发的日子每天饮用
&nbs;等
《生机勃勃的日常:从食材选择到餐桌的智慧》 引言 我们的身体是一部精密而迷人的机器,它通过我们摄入的物质运作、修复并展现活力。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与我们最亲近的“燃料”——食物——之间的深刻联系。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果腹,它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蕴含着平衡身体、滋养心灵的力量。这本书将带领您深入探索,如何通过对食材的审慎选择、对烹饪的细致理解,以及对进食方式的温柔调整,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这不是关于严苛的节食计划,也不是关于复杂的营养学理论,而是关于回归本源,重新认识食物的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滋养我们生命力的智慧。 第一章:大地的馈赠——认识你碗中的食物 1.1 食材的生命力:从土壤到餐桌的旅程 我们吃的食物,源自大地。了解食材的生长环境、生长方式,以及它们在被送达我们手中之前所经历的旅程,是认识其生命力的第一步。 有机与否: 有机食品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合成农药、化肥、基因改造生物和辐照。选择有机食品,不仅是为了减少对身体潜在的化学物质暴露,也是在支持一种更可持续、对环境更友好的农业实践。虽然有机食品价格可能稍高,但其长期的健康效益和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是值得我们考量的。 时令与在地: 食物如同自然界中的万物,有着自己的生长周期。选择当季、当地出产的食材,意味着它们在最适合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营养价值最高,风味也最浓郁。同时,食用在地食材可以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支持本地农户,构建更紧密的社区联系。 天然与加工: 尽量选择天然、未经深度加工的食材。一个苹果,本身就是完美的营养载体。而包装精美的零食,往往经过了多重加工,其中可能添加了过量的糖、盐、不健康的脂肪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了解食品标签,辨识那些“看不懂”的成分,是保护我们健康的重要一步。 1.2 蔬菜的色彩密码:营养的天然宝库 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的绝佳来源。不同颜色的蔬菜,蕴含着不同的营养成分,它们协同作用,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绿色蔬菜: 深绿色叶菜,如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富含维生素K、叶酸、镁和钙。它们有助于骨骼健康、血液凝固以及细胞修复。 红色和橙色蔬菜: 番茄、胡萝卜、甜椒、红薯,富含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以及番茄红素。这些营养素对视力健康、皮肤健康和免疫力至关重要。 紫色和蓝色蔬菜: 蓝莓、茄子、紫甘蓝,含有花青素,这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并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白色和棕色蔬菜: 洋葱、大蒜、蘑菇、花椰菜,虽然颜色不显眼,但它们同样含有重要的营养物质,如硫化物、硒和膳食纤维,具有抗炎和免疫增强的作用。 1.3 谷物的智慧:能量与纤维的基石 谷物是人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选择全谷物而非精制谷物,能显著提升我们摄入的营养。 全谷物 vs. 精制谷物: 全谷物保留了谷粒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矿物质(如铁、镁、锌)和抗氧化剂。精制谷物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麸皮和胚芽,导致大部分营养成分流失,只留下胚乳,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 推荐的谷物: 燕麦、糙米、藜麦、小米、荞麦、全麦面包、全麦意面,都是极好的全谷物选择。它们能提供持久的能量,帮助稳定血糖,促进肠道健康,并增加饱腹感。 烹饪的艺术: 学习如何烹饪不同种类的谷物,掌握合适的浸泡、煮制时间,能让它们口感更佳,也更容易消化。 1.4 蛋白质的来源:构建身体的基石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细胞、组织和酶的基本单位,对生长、修复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优质植物蛋白: 豆类(如扁豆、鹰嘴豆、黑豆)、豆腐、豆浆、坚果和种子,都是极好的植物蛋白来源。它们通常伴随着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 鱼类: 特别是深海鱼类,如鲑鱼、鲭鱼、沙丁鱼,不仅提供优质蛋白,还富含Omega-3脂肪酸,这对大脑健康、心脏健康和抗炎有显著益处。 禽类和蛋类: 鸡肉、鸭肉、鸡蛋,是易于消化且营养丰富的蛋白质来源。选择去皮的禽肉,并以健康的烹饪方式(如烤、煮、蒸)为佳。 乳制品: 牛奶、酸奶、奶酪,提供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选择低脂或全脂,根据个人需求调整。发酵乳制品(如酸奶)还含有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健康。 1.5 健康脂肪:滋养大脑与细胞 脂肪并非洪水猛兽,我们需要的,是正确类型的脂肪。 不饱和脂肪: 橄榄油、牛油果、坚果(如核桃、杏仁)、种子(如亚麻籽、奇亚籽),富含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包括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它们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并是大脑功能所必需的。 避免的反式脂肪和过量饱和脂肪: 反式脂肪(常见于加工食品)对健康危害极大,应尽量避免。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红肉、黄油、椰子油等)应适量摄入,过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第二章:烹饪的哲学——将食物的生命力转化为能量 2.1 烹饪的艺术与科学:最大限度保留营养 烹饪是 transform 食材、释放其风味和营养的关键环节。选择正确的烹饪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价值,并提升口感。 蒸: 蒸是最能保留食物原味和营养的烹饪方式之一。蔬菜、鱼类、饺子等都非常适合蒸制。 煮: 煮是一种简单直接的烹饪方式。但需注意,长时间煮沸可能导致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的流失。可以将蔬菜带皮煮,或用煮食的汤汁来烹饪其他菜肴,以减少营养损失。 炖: 炖是一种温和的烹饪方式,能够让食材中的营养物质慢慢释放到汤汁中,并使肉类变得酥烂。适合烹饪肉类、根茎类蔬菜和豆类。 烤: 烤可以锁住食材的水分和风味,但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烧焦。 炒: 快速翻炒能够迅速锁住食材中的水分和营养,适合烹饪蔬菜和肉丝。使用健康的食用油,并控制油温。 生食: 对于某些蔬菜和水果,生食是保留其全部营养的最佳方式。例如沙拉、果汁。 2.2 香料与调味:为食物注入灵魂 香料和调味品不仅能增添风味,有些还具有药用价值。 天然香料: 姜、蒜、葱、辣椒、香草(如罗勒、迷迭香、百里香),不仅能提升食物的美味,还能促进消化,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健康调味: 尽量减少盐、糖和不健康的酱料的使用。尝试用柠檬汁、醋、香草、香料来调味,创造出更健康、更有层次的口感。 发酵调味品: 酱油、醋、味噌等发酵调味品,在适量食用的情况下,也能为食物带来独特的风味,并可能含有益生菌。 2.3 简化与专注:享受烹饪的过程 烹饪不应成为一种负担,而应是一种享受,一种与食物互动的过程。 简单食谱: 从简单的食谱开始,逐步提升。不必追求过于复杂的菜肴,关键在于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用心。 提前准备: 花一些时间进行食材的清洗、切割,甚至初步烹饪,可以大大节省日常烹饪的时间。 感恩的心: 在烹饪过程中,带着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之心,体会食物的生命力,享受创造美食的乐趣。 第三章:进食的智慧——与食物和谐共处 3.1 细嚼慢咽:给身体留出消化时间 进食的速度对我们的消化和吸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机械消化: 牙齿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卡。充分咀嚼能将大块食物分解成小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减轻胃的负担。 化学消化: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碳水化合物。细嚼慢咽能让唾液有更充分的时间与食物混合,开启更有效的消化过程。 饱腹信号: 从大脑接收到饱腹信号需要大约20分钟的时间。狼吞虎咽容易在感到饱腹之前就摄入过多的食物,导致消化不良和体重增加。 3.2 专注进食:让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种仪式 在用餐时,保持专注,避免分心,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感知身体的信号,并更深地体会食物的滋味。 放下手机和电视: 进食时,尽量远离电子设备和电视。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观察它的颜色、形状,闻它的香气,品尝它的味道。 聆听身体的信号: 感受身体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吃到七八分饱时,就停止进食。这需要练习,但一旦掌握,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 用餐环境: 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用餐环境,无论是独自用餐还是与家人朋友一起,都能提升用餐的品质。 3.3 规律进食:建立健康的饮食节奏 规律的进食时间有助于稳定血糖,优化消化系统的工作效率。 三餐规律: 尽量保证一日三餐,并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用餐。 避免宵夜: 晚餐后尽量不要再进食,让消化系统在夜间得到休息。 健康零食: 如果需要加餐,选择富含营养的健康零食,如水果、坚果、酸奶,避免高糖、高油的加工食品。 3.4 饮水的艺术:滋养身体的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的基础,它参与身体几乎所有的生理活动。 充足饮水: 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新陈代谢,排毒,以及维持皮肤的健康。 白水是最佳选择: 尽量饮用白开水,避免含糖饮料。 餐前饮水: 在餐前饮用一杯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食量。 结语 “生机勃勃的日常”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它就藏在我们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的烹饪,以及每一次的用餐之中。从理解大地的馈赠,到掌握烹饪的智慧,再到实践进食的艺术,我们都在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自己。这趟旅程,或许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但每一次细微的调整,都会在你身体和心灵深处,激荡出更加充盈的生命力。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爱和智慧,去拥抱餐桌上的美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机勃勃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