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陳允斌 著 定 價:39.9 齣 版 社:江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年01月01日 頁 數:292 裝 幀:平裝 ISBN:9787539052199 至今為止,還沒有一本書告訴我們原來深藏在四季食材中的能量有這麼巨大,組閤在一起的作用如此奇妙無窮。讀完此書,頓時覺得自己真的有眼無珠,簡直白吃瞭這麼多年的傢常便飯。
讀完這本書,我們不得不承認原來以為吃對瞭的東西都吃錯瞭,至少是吃偏瞭。幸運的是我們從此懂得吃對瞭的智慧和方法。
食方全部來自於身邊的超市和菜市場,食材很好簡單,但很好不簡單的是食材的配伍,讓你一年四季當中不再害怕生病,直覺得大醫原來就在傢常便飯中。
本書食方的神奇之處還在於不僅能等
●春季:嚮一切阻擋生機的行為說不
●1.春季養“生”最忌生氣/015
●2.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甘/016
●3.“蓼芽蔬甲簇青紅,盤箸紛紛笑語中”:立春時節,警惕病毒蘇醒/019
●4.立春時節的食方:春餅、春盤/020
●5.吃對芹菜,血壓、血糖一起降,還幫腎髒排濕毒/022
●6.吃對香菜:強壯心肺,專門“醒”脾/023
●7.蘿蔔纓是“天然鈣片”/026
●8.情人節的愛心飲方:玫瑰檸檬茶包/028
●9.“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雨水時節,小心春寒料峭/032
●10.雨水時節的食方:涼拌青韭芽/034
●11.“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驚蟄時節,病毒活躍/039
●12.為什麼吃生白蘿蔔不要去皮/040
●13.驚蟄時節的食方:黃豆蘿蔔湯/042
●14.“四時唯愛春,春更愛春分”:春分時節,肝氣最盛/046
●15.春分時節的食方:三花舒肝解鬱茶/048
●16.“且將新火試新茶”:寒食時節,風熱襲人/049
●17.寒食時節的食方:寒食祛邪粥/051
●18.清明時節,“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春光最明媚,正是抗流行病的關鍵階段/055
●19.清明時節的食方:艾粑、清明粥/057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一直以來,我們的生活觀特彆是飲食觀是“以嘴為榮,以味美為先”,於是失眠、抑鬱、三高、肥胖等怪病被吃瞭齣來。我們雖聽說過藥食同源的道理,但當身體齣現問題,我們還是本能地、卑微地求助於醫院。
事實上,我們真不知道如何藉助四季的飲食來強身續命,我們不清楚吃應季和反季節的食物對身體有什麼好壞,對蔬菜瓜果的皮、肉、根、莖、葉、皮、籽有什麼功能也不甚瞭瞭,當然,更對它們奇妙配方以後對人體的好處茫然無知。
其實,身心齣現問題,人生諸多不順都是吃錯瞭的結果!而要改變這一切就必須首先從“以食為天!”這一點做起! 陳允斌 著 陳允斌,國傢不錯公共營養師,因長期緻力推廣健康飲食生活方式,無私分享傢中世代食方,受益者眾多,被媒體譽為“中國簡易食療推廣靠前人”。
其外曾祖父是民國時期的地方名醫,樂善好施。因有感於當時的窮人看不起病,更無錢抓藥,以至於小病延誤成大病,遂潛心研究簡便低廉的食療方,數十年救人無數,世稱“劉善人”,其食方被受益者尊稱為“善人食方”。
已齣版備受讀者歡迎的《迴傢吃飯的智慧1、2》《茶包小偏方,喝齣大健康》健康科普著作。 霧霾害人,魚腥草救命
從去年11月開始我傢每天吃魚腥草,全傢人平安度過瞭北京的霧霾季。不久前朋友來說傢裏親戚因嚴重感染在北京住院,已持續高燒四天,掛消炎藥水無效。我給瞭四斤新鮮魚腥草讓她榨汁裝瓶子帶去醫院,病人喝後當天退燒,至今五天體溫正常。魚腥草消炎效果就是這麼神奇,大傢可以原諒它的腥味瞭吧。
另外,治療霧霾引起的咳嗽,不宜喝止咳糖漿,因為肺是全身很嬌氣的髒腑,容不得一點髒東西,要通過咳嗽給咳齣來,若此時潤肺止咳,則會適得其反,所以中醫強調不能見咳止咳,而應清肺消炎,助其一臂之力。
一、平日預防:魚腥草茶——適閤霧霾多發的日子每天飲用
&nbs;等
《生機勃勃的日常:從食材選擇到餐桌的智慧》 引言 我們的身體是一部精密而迷人的機器,它通過我們攝入的物質運作、修復並展現活力。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與我們最親近的“燃料”——食物——之間的深刻聯係。食物不僅僅是為瞭果腹,它承載著大自然的饋贈,蘊含著平衡身體、滋養心靈的力量。這本書將帶領您深入探索,如何通過對食材的審慎選擇、對烹飪的細緻理解,以及對進食方式的溫柔調整,來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這不是關於嚴苛的節食計劃,也不是關於復雜的營養學理論,而是關於迴歸本源,重新認識食物的價值,並將其轉化為滋養我們生命力的智慧。 第一章:大地的饋贈——認識你碗中的食物 1.1 食材的生命力:從土壤到餐桌的旅程 我們吃的食物,源自大地。瞭解食材的生長環境、生長方式,以及它們在被送達我們手中之前所經曆的旅程,是認識其生命力的第一步。 有機與否: 有機食品意味著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閤成農藥、化肥、基因改造生物和輻照。選擇有機食品,不僅是為瞭減少對身體潛在的化學物質暴露,也是在支持一種更可持續、對環境更友好的農業實踐。雖然有機食品價格可能稍高,但其長期的健康效益和對環境的積極影響是值得我們考量的。 時令與在地: 食物如同自然界中的萬物,有著自己的生長周期。選擇當季、當地齣産的食材,意味著它們在最適閤的自然條件下生長,營養價值最高,風味也最濃鬱。同時,食用在地食材可以減少長途運輸帶來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支持本地農戶,構建更緊密的社區聯係。 天然與加工: 盡量選擇天然、未經深度加工的食材。一個蘋果,本身就是完美的營養載體。而包裝精美的零食,往往經過瞭多重加工,其中可能添加瞭過量的糖、鹽、不健康的脂肪以及各種食品添加劑。瞭解食品標簽,辨識那些“看不懂”的成分,是保護我們健康的重要一步。 1.2 蔬菜的色彩密碼:營養的天然寶庫 蔬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縴維和抗氧化劑的絕佳來源。不同顔色的蔬菜,蘊含著不同的營養成分,它們協同作用,為我們的身體提供全方位的保護。 綠色蔬菜: 深綠色葉菜,如菠菜、羽衣甘藍、西蘭花,富含維生素K、葉酸、鎂和鈣。它們有助於骨骼健康、血液凝固以及細胞修復。 紅色和橙色蔬菜: 番茄、鬍蘿蔔、甜椒、紅薯,富含β-鬍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以及番茄紅素。這些營養素對視力健康、皮膚健康和免疫力至關重要。 紫色和藍色蔬菜: 藍莓、茄子、紫甘藍,含有花青素,這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損傷,並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益。 白色和棕色蔬菜: 洋蔥、大蒜、蘑菇、花椰菜,雖然顔色不顯眼,但它們同樣含有重要的營養物質,如硫化物、硒和膳食縴維,具有抗炎和免疫增強的作用。 1.3 榖物的智慧:能量與縴維的基石 榖物是人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之一。選擇全榖物而非精製榖物,能顯著提升我們攝入的營養。 全榖物 vs. 精製榖物: 全榖物保留瞭榖粒的麩皮、胚芽和胚乳,含有豐富的膳食縴維、維生素B族、礦物質(如鐵、鎂、鋅)和抗氧化劑。精製榖物在加工過程中去除瞭麩皮和胚芽,導緻大部分營養成分流失,隻留下胚乳,主要提供碳水化閤物。 推薦的榖物: 燕麥、糙米、藜麥、小米、蕎麥、全麥麵包、全麥意麵,都是極好的全榖物選擇。它們能提供持久的能量,幫助穩定血糖,促進腸道健康,並增加飽腹感。 烹飪的藝術: 學習如何烹飪不同種類的榖物,掌握閤適的浸泡、煮製時間,能讓它們口感更佳,也更容易消化。 1.4 蛋白質的來源:構建身體的基石 蛋白質是構成我們身體細胞、組織和酶的基本單位,對生長、修復和免疫功能至關重要。 優質植物蛋白: 豆類(如扁豆、鷹嘴豆、黑豆)、豆腐、豆漿、堅果和種子,都是極好的植物蛋白來源。它們通常伴隨著豐富的膳食縴維和微量營養素。 魚類: 特彆是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沙丁魚,不僅提供優質蛋白,還富含Omega-3脂肪酸,這對大腦健康、心髒健康和抗炎有顯著益處。 禽類和蛋類: 雞肉、鴨肉、雞蛋,是易於消化且營養豐富的蛋白質來源。選擇去皮的禽肉,並以健康的烹飪方式(如烤、煮、蒸)為佳。 乳製品: 牛奶、酸奶、奶酪,提供蛋白質、鈣和維生素D。選擇低脂或全脂,根據個人需求調整。發酵乳製品(如酸奶)還含有益生菌,有助於腸道健康。 1.5 健康脂肪:滋養大腦與細胞 脂肪並非洪水猛獸,我們需要的,是正確類型的脂肪。 不飽和脂肪: 橄欖油、牛油果、堅果(如核桃、杏仁)、種子(如亞麻籽、奇亞籽),富含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包括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它們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並是大腦功能所必需的。 避免的反式脂肪和過量飽和脂肪: 反式脂肪(常見於加工食品)對健康危害極大,應盡量避免。飽和脂肪(主要存在於紅肉、黃油、椰子油等)應適量攝入,過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第二章:烹飪的哲學——將食物的生命力轉化為能量 2.1 烹飪的藝術與科學:最大限度保留營養 烹飪是 transform 食材、釋放其風味和營養的關鍵環節。選擇正確的烹飪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價值,並提升口感。 蒸: 蒸是最能保留食物原味和營養的烹飪方式之一。蔬菜、魚類、餃子等都非常適閤蒸製。 煮: 煮是一種簡單直接的烹飪方式。但需注意,長時間煮沸可能導緻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B族)的流失。可以將蔬菜帶皮煮,或用煮食的湯汁來烹飪其他菜肴,以減少營養損失。 燉: 燉是一種溫和的烹飪方式,能夠讓食材中的營養物質慢慢釋放到湯汁中,並使肉類變得酥爛。適閤烹飪肉類、根莖類蔬菜和豆類。 烤: 烤可以鎖住食材的水分和風味,但需要注意控製溫度和時間,避免過度燒焦。 炒: 快速翻炒能夠迅速鎖住食材中的水分和營養,適閤烹飪蔬菜和肉絲。使用健康的食用油,並控製油溫。 生食: 對於某些蔬菜和水果,生食是保留其全部營養的最佳方式。例如沙拉、果汁。 2.2 香料與調味:為食物注入靈魂 香料和調味品不僅能增添風味,有些還具有藥用價值。 天然香料: 薑、蒜、蔥、辣椒、香草(如羅勒、迷迭香、百裏香),不僅能提升食物的美味,還能促進消化,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健康調味: 盡量減少鹽、糖和不健康的醬料的使用。嘗試用檸檬汁、醋、香草、香料來調味,創造齣更健康、更有層次的口感。 發酵調味品: 醬油、醋、味噌等發酵調味品,在適量食用的情況下,也能為食物帶來獨特的風味,並可能含有益生菌。 2.3 簡化與專注:享受烹飪的過程 烹飪不應成為一種負擔,而應是一種享受,一種與食物互動的過程。 簡單食譜: 從簡單的食譜開始,逐步提升。不必追求過於復雜的菜肴,關鍵在於食材的新鮮和烹飪的用心。 提前準備: 花一些時間進行食材的清洗、切割,甚至初步烹飪,可以大大節省日常烹飪的時間。 感恩的心: 在烹飪過程中,帶著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之心,體會食物的生命力,享受創造美食的樂趣。 第三章:進食的智慧——與食物和諧共處 3.1 細嚼慢咽:給身體留齣消化時間 進食的速度對我們的消化和吸收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機械消化: 牙齒是消化係統的第一道關卡。充分咀嚼能將大塊食物分解成小顆粒,增加與消化酶的接觸麵積,減輕胃的負擔。 化學消化: 唾液中含有澱粉酶,可以初步消化碳水化閤物。細嚼慢咽能讓唾液有更充分的時間與食物混閤,開啓更有效的消化過程。 飽腹信號: 從大腦接收到飽腹信號需要大約20分鍾的時間。狼吞虎咽容易在感到飽腹之前就攝入過多的食物,導緻消化不良和體重增加。 3.2 專注進食:讓每一次用餐都成為一種儀式 在用餐時,保持專注,避免分心,能夠讓我們更清晰地感知身體的信號,並更深地體會食物的滋味。 放下手機和電視: 進食時,盡量遠離電子設備和電視。將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觀察它的顔色、形狀,聞它的香氣,品嘗它的味道。 聆聽身體的信號: 感受身體的飢餓感和飽腹感。吃到七八分飽時,就停止進食。這需要練習,但一旦掌握,將對你的健康大有裨益。 用餐環境: 創造一個寜靜、舒適的用餐環境,無論是獨自用餐還是與傢人朋友一起,都能提升用餐的品質。 3.3 規律進食:建立健康的飲食節奏 規律的進食時間有助於穩定血糖,優化消化係統的工作效率。 三餐規律: 盡量保證一日三餐,並在相對固定的時間用餐。 避免宵夜: 晚餐後盡量不要再進食,讓消化係統在夜間得到休息。 健康零食: 如果需要加餐,選擇富含營養的健康零食,如水果、堅果、酸奶,避免高糖、高油的加工食品。 3.4 飲水的藝術:滋養身體的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的基礎,它參與身體幾乎所有的生理活動。 充足飲水: 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分,有助於新陳代謝,排毒,以及維持皮膚的健康。 白水是最佳選擇: 盡量飲用白開水,避免含糖飲料。 餐前飲水: 在餐前飲用一杯水,有助於增加飽腹感,減少食量。 結語 “生機勃勃的日常”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它就藏在我們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烹飪,以及每一次的用餐之中。從理解大地的饋贈,到掌握烹飪的智慧,再到實踐進食的藝術,我們都在逐步構建一個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自己。這趟旅程,或許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但每一次細微的調整,都會在你身體和心靈深處,激蕩齣更加充盈的生命力。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愛和智慧,去擁抱餐桌上的美好,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機勃勃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