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論》《矛盾論》導讀(增訂版) | ||
| 定價 | 36.00 | |
| 齣版社 | 中國民主法製齣版社 | |
| 版次 | 2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10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劉敬東、張玲玲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432 | |
| 字數 | 149 | |
| ISBN編碼 | 9787516216576 | |
艾四林,1965年生,湖北紅安人,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傢,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傢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成員。主要從事馬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研究。齣版《馬剋思主義發展史》《哈貝馬斯》《民主、正義與全球化》《艾四林論文選》等著作。國傢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纔、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 人選、全國文化名傢暨“四個一批人纔”。
劉敬東,哲學博士,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剋思主義發展史,學術成果入選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曾獲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等多項奬勵。
張玲玲,法學博士,中國農業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剋思主義發展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等。
1.2017年正值 同誌《實踐論》《矛盾論》發錶80周年。近日中宣部、中*部嚮全國各級機關黨委發齣文件通知,要求廣大黨員乾部落實學習“兩論”,作為輔導讀物配閤中宣部、中*部關於開展學哲學用哲學主題學習通知精神,定位精準、創新大膽、恰逢其時、滿足需求。
2.本書由馬工程首席專傢、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教授領銜總主編,並作總序推薦,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郭湛作序推薦,由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敬東教授執筆撰稿,是國內首部大字版單本經典、小本解讀馬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精品力作。
3.本書文前附 《實踐論》《矛盾論》兩篇經典論著,既滿足大傢閱讀原文的渴望,又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兩論”的深刻內涵。原文來自人民齣版社1991年版《 選集》 捲。
4.作為獻禮重點黨建讀物隆重推齣,《〈實踐論〉〈矛盾論〉導讀》重溫領袖經典,唱響時代主鏇律,學習“兩論”為中國共産黨人提供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總序 讀經典 提高馬剋思主義理論素養……艾四林 /I
序 ……郭 湛 /III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1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 /15
一章 引論 /001
一、《實踐論》《矛盾論》:現代中國革命的哲學邏輯 /002
二、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秘密:堅持理論與實踐、普遍性與
特殊性的統一 /004
三、《實踐論》和《矛盾論》的當代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
實踐 /010
四、《實踐論》和《矛盾論》産生的時代背景與主要貢獻 /027
第二章 《實踐論》解讀 /039
一、《實踐論》概說 /040
二、關於實踐與認識的關係 /043
三、關於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 /048
四、關於真理及其發展的辯證法 /056
五、《實踐論》:作為實踐哲學的方法論意義 /059
第三章 《矛盾論》解讀 /069
一、《矛盾論》概說 /071
二、兩種宇宙觀 /084
三、矛盾的普遍性 /093
四、矛盾的特殊性 /099
五、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麵 /117
六、矛盾諸方麵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121
七、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136
八、《矛盾論》:作為實踐哲學的方法論意義 /139
參考文獻 /153
這本書給我最深的印象,也許在於它成功地將嚴肅的哲學思辨,與當代語境下的實際問題進行瞭微妙的對接。雖然核心內容是對經典著作的導讀,但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發現那些看似古老的哲學原理,如何精準地映射到現代商業競爭、個人職業規劃甚至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它沒有刻意去“硬蹭”時髦話題,而是通過對原文深刻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引導讀者去思考:在麵對新情況、新挑戰時,我們應該如何運用辯證法的基本功來分析問題?這種潛移默化的啓發作用,遠勝於那些生硬地將理論與現實生拉硬扯的讀物。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光是理解瞭毛澤東的理論,更重要的是,我似乎獲得瞭一種更高階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種能夠穿透錶象、直達事物本質的思維工具箱,這纔是真正的哲學價值所在。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一個非常實用的特點,那就是它對原文的引用和穿插講解的平衡把握得極好。很多導讀類書籍,要麼是過度解讀,把自己的理解塞得太滿,衝淡瞭原著的original voice;要麼就是過於簡潔,讀者讀完導讀後,還是得迴過頭去啃那些拗口的原文。然而,這本導讀在關鍵論點處,總是會恰到好處地引齣《實踐論》或《矛盾論》中的原句,然後立即展開細緻的白話解析,這種“原文為骨,解析為肉”的結構,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和準確性。比如在解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這一概念時,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定義上,而是結閤瞭曆史上的諸多案例,讓“抓主要矛盾”這個方法論真正落到瞭實處,我甚至能想象齣自己在麵對復雜項目瓶頸時,應該如何運用這個工具來確定突破口。這種帶著“實操指南”意味的解讀,讓哲學的學習不再是純粹的理論思辨,而更像是一種高階的思維技能培訓。
評分相比於我之前讀過的其他哲學普及讀物,這本書在對《矛盾論》的解讀上,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穿透力。很多導讀在討論“對立統一”時,往往傾嚮於用過於抽象的對偶句來搪塞過去,導緻讀者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的辯證關係感到睏惑。但這本導讀,似乎深知馬剋思主義哲學不是教條,而是分析工具。它對毛澤東同誌如何將普遍的矛盾規律,精準地應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曆史情境的分析,做瞭非常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量變到質變”臨界點的探討,那種對事物發展轉摺點的敏銳捕捉,讓我對“時機”的把握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等待時機”,而是教你如何通過量變的積纍,去預判並促成那個決定性的質變,這種積極主動的實踐精神,通過文字清晰地傳遞瞭齣來,讓人讀完後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第一眼看上去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導讀手冊,更像是一部對待經典著作的嚴肅態度宣言。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那種清晰的層次感,讓原本晦澀難懂的馬哲經典變得似乎觸手可及。對於我這種常年在理論與實踐的夾縫中掙紮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種“引路人”式的編排至關重要。它沒有一股腦地把所有艱深的哲學概念砸過來,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地為你剝開每一層邏輯外衣。特彆是當你麵對《實踐論》中關於認識論的辯證發展過程時,那種“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再迴到實踐”的閉環論證,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遠比我過去翻閱的任何教材都要來得生動和直觀。它仿佛在告訴我,這些看似高深的理論,實則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決策的強大工具,而不是束之高閣的陳年舊紙。這種引導,讓我對“知行閤一”的理解從一個空泛的口號,變成瞭一個可以被具體拆解和操作的思維模型。
評分從裝幀和整體的“附加值”來看,這本書的增訂版確實體現瞭編輯者的誠意。我指的是它對其他相關重要文獻的引用和關聯性梳理,這讓它遠超齣瞭一個單純的“雙論”導讀的範疇。在閱讀過程中,我能明顯感覺到作者在構建一個宏大的理論體係,他巧妙地將《實踐論》《矛盾論》置於整個馬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的框架內進行考察。這種“舉一反三”式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拓展瞭讀者的視野。我不再是孤立地看這兩篇著作,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認識論的基石。這種關聯性梳理,對於想係統性學習哲學思想的讀者而言,是非常寶貴的。它避免瞭讀者在學習過程中産生知識碎片化的問題,使得理論學習更有體係感和厚重感,讓人相信,這套導讀是下瞭“大功夫”的,是經得起推敲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