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新修订版(图文本)全三卷 正版 书籍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之作 经济学原典A资本论 出版社

资本论 新修订版(图文本)全三卷 正版 书籍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之作 经济学原典A资本论 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资本论
  • 马克思
  • 经济学
  • 经典
  • 原典
  • 资本主义
  • 经济形态
  • 红色经典
  • 社科
  • 图文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君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71059
商品编码:28490512432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资本论

:48元

作者:[德]卡尔马克思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229071059

字数:400千

页码:384页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目录 前言 / 1
原版序 / 1
导读 / 1


第 1 章商品和货币 / 3
商品 4
货币的职能 19
货币转化为资本 29

第 2 章剩余价值的生产 / 33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3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8
剩余价值率 41
工作日 44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53

第 3 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 / 57
相对剩余价值 58
协作劳动 62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69
机器和大工业 77

第 4 章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95
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96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98
计算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102

第 5 章工 资 / 105
工资的本质 106
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 110
工资的国民差异 113

第 6 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 115
资本积累的两个假定条件 116
简单再生产 118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122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33
资本的原始积累 142

第二卷
第 1 章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159
货币资本的循环 160
生产资本的循环 167
商品资本的循环 171
流通时间和费用 176

第 2 章资本周转 / 181
周转时间与形式 182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88
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的理论 191
李嘉图的理论 214
劳动期间 228
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 231
周转时间与可变资本 236

第 3 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241
导言 242
简单再生产 246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252

第三卷
第 1 章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 259
成本价格和利润 260
利润率 264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 266
不变资本和价格变动 269

第 2 章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271
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272
一般利润率的形成与平均化 276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80
平均利润形成与市场 282
超额利润 286

第 3 章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 289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本身 290

第 4 章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 293
商品经营资本 294
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实现方式 298
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其所得的利润 302
商业资本的剥削和获利 305
商业资本的周转 307

第 5 章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 309
生息资本 310
利润和利息率 314
信用 317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321
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325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 328
流通手段与贵金属 330

第 6 章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 333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和特点 334
资本主义地租 337
级差地租的形式 342
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 345
土地价格 350

第 7 章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 353
三位一体的公式 354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357
阶级 361

 

 

内容提要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之作。《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资本论》对这种关系次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了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余。

 

作者介绍

 


 

马克思,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理论家、社会学家、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西方哲学大体系中的后一个人。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宣言》等。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
译者简介: 何小禾,专职翻译,曾参与《鸟的天空》《草原帝国》《物种起源》等译著的编译工作。


《人类的伟大工程》:一部关于社会演进与思想解放的宏伟史诗 在这部鸿篇巨著《人类的伟大工程》中,我们并非试图为您呈现一本探讨特定经济理论的学术专著,也非翻阅一部古老而神秘的经济学原典。相反,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探寻人类社会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何从蒙昧走向文明,从野蛮走向理性,又如何不断地挣脱束缚,追求更高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自由。这是一曲关于思想的赞歌,是一幅描绘人类智慧之光如何照亮前路的壮丽画卷。 本书的宏大叙事,始于人类文明的黎明。我们将一同回顾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记,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重大转折。我们并非关注具体的经济模型,而是深入挖掘那些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性力量:是工具的革新,是知识的传播,还是观念的飞跃?我们会看到,正是这些力量,一次又一次地打破旧的平衡,催生出新的社会形态,也为人类思想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追溯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会特别关注人类思想史上的那些璀璨时刻。当古希腊的哲人开始追问“我是谁”、“我为何存在”的时候,当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开始思索“天人合一”、“民为贵”的时候,当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高呼“自由”、“平等”、“人权”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学术的探讨,更是人类意识的一次次觉醒。这些觉醒,如同黑暗中的火种,点燃了理性之光,驱散了愚昧的迷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类的伟大工程》并非一部机械地罗列事件的编年史,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思想探索过程。我们会深入剖析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在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洞察社会症结,提出独到的见解,并为人类的未来描绘蓝图。我们会审视那些曾经被视为颠覆性、甚至危险的思想,是如何在时间的冲刷和实践的检验下,逐渐融入人类文明的血脉,成为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基石。 本书将带领您走进思想家的世界,感受他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不公义的深恶痛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我们不会停留于对某个经济理论细节的解读,而是着力于展现这些思想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性洞察和对社会秩序的根本性思考。例如,当我们谈论社会组织的演变时,我们会关注那些关于权力、财富、资源分配的原始冲动,以及人类如何尝试通过制度和文化来调和这些冲动,以实现更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人类的伟大工程》还致力于揭示人类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与挑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次的进步都伴随着代价,每一次的解放都可能面临新的枷锁。我们会审视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社会理想,在走向现实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曲折与变形,以及人类如何从中汲取教训,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这其中,对于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个体自由与集体利益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将贯穿全书。 我们不会为您提供一套现成的解决方案,因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远超任何简单的公式。相反,本书旨在激发您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您批判性审视现实的眼光。我们相信,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脉络,洞悉思想演进的深层逻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的世界,也更有智慧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本书也将触及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深层追问。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复杂的宗教体系,从朴素的道德规范到精密的法律条文,人类一直在努力构建一套理解自身、规范行为、维系社会秩序的体系。我们会探讨这些体系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影响、演变,又如何塑造了不同文明的特质。我们不会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思想流派,而是力求呈现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知识图景。 《人类的伟大工程》是一次关于人类智慧与勇气的史诗般的探索。它鼓励我们跳出狭隘的视野,以更宏大的视角去审视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不是一部教条主义的教科书,而是一扇通往深刻理解世界的大门,一盏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的思想明灯。 在这本书中,您将不会找到对某个经济学理论的详细论证,也不会沉溺于对某个特定经济学派的分析。我们所关注的是更根本的问题:人类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是什么在驱动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在追求的“进步”究竟是什么?以及,在这一切的背后,人类自身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性与潜能? 本书将邀请您与我们一同思考,一同感悟。它将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智慧的洗礼。我们希望,在阅读完《人类的伟大工程》后,您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之处有更深的理解,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更多的希望与信心。这是一部关于人类永恒追寻的伟大史诗,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思考、渴望进步的灵魂的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分析工具,更在于它激发了一种批判性的精神气质。它强迫你去质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自然法则”,去探究财富是如何在社会结构中被不平等地生产和再分配的。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求真欲被唤醒,仿佛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经济参与者,而是一名手持探照灯的调查员,去揭示隐藏在光鲜数字背后的真实运转逻辑。这种精神上的洗礼,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它塑造了一种对社会结构保持警惕和反思的习惯,这种能力,远比记住书中的任何一个公式都要来得宝贵和持久。

评分

这本书对于社会现象的洞察力,简直具有一种穿透历史迷雾的远见卓识。我发现,即使是百年前提出的那些关于价值、剩余劳动和资本积累的论述,在今天这个高度数字化的世界里,依然能找到令人不安的现实投射。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透镜”,让我得以审视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经济活动——比如超市里的商品定价、远程办公的薪酬结构——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被纳入到一个更宏大、更具解释力的历史框架之中。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观察,让原本模糊不清的社会脉络变得清晰起来,仿佛一下子从二维的平面世界跃升到了三维的立体空间,所有的因果关系和权力制衡都暴露无遗,读完后,看世界的眼神都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评分

作为一部奠定后世研究基础的经典之作,其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近乎哲学的庄严感。作者的叙事节奏是缓慢而坚定的,不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是通过对概念进行极其细致的解构和重构,来达到认知的彻底转变。那种长句的运用,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确保论证链条的完整性,每一个从句、每一个限定词,都承载着不可或缺的逻辑重量。这种叙事方式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因为它不容许任何一丝一毫的分心,一旦跟丢了作者的思绪,可能就需要回溯好几页才能重新跟上节奏。这是一种对读者智力上的挑战,但也是一种极高的回报,因为当你最终理解了某个复杂段落时,那种智力上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研究这本书的目录结构,那种逻辑的严密性和层层递进的架构,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像构建一座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每一个理论分支——都必须咬合得天衣无缝,才能驱动整个宏大的分析体系向前运转。作者在引言部分就为全书定下了一个极其宏大的基调,随后便以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度,剖开了那一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肌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无限深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跟随一位顶级的建筑师,从地基开始,一步步观察如何搭建起一座雄伟的知识殿堂,其中蕴含的思辨深度,远超出了我对任何单一领域书籍的想象。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页的纸张厚度都恰到好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触感和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瞬间就能把人拉回到那种严谨的学术氛围之中。封面设计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花哨元素,而是选择了沉稳的深色调,配以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厚重感。尤其是三卷本的排版布局,每一卷的尺寸和厚度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笨重或累赘。内页的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密有致,即便是面对如此庞大且复杂的论述体系,读者的眼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这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体验。我甚至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章节的划分和附录的编排,都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专业和用心,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巨著,在物理形态上变得如此平易近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