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卡爾 威特的教育
定價:20.00元
作者:(德)威特 ,張麗雪,元靜
齣版社:群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8008059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我寫這本書,僅僅是為瞭那些同樣為人父母,並深愛自己孩子之人。如果他們對自己新生的兒女懷著一種摯愛,就應該下定決心,仔細考慮我在這方麵所進行的嘗試。”
——卡爾·H·G·威特
內容提要
100年前,卡爾·H·G·威特這位生活於德國一個小村莊的普通牧師,大膽嚮當時流行的“孩子隻有到瞭學齡之時纔開始接受正規教育”的傳統理念提齣挑戰,倡導“孩子的教育應當始於其智力發育之初”的早期教育原則,並通過對自己的孩子卡爾·威特的嘗試取得瞭巨大成功。小卡爾·威特從小通曉法語、意大利語、9歲開始閱讀《荷馬史詩》,14歲獲得哲學博士,16歲獲法學碩士,並被聘為柏林大學教師,23歲在哈雷任專職教授。《卡爾·威特的教育》這份長達1000多頁的教案之所以能在哈佛大學圖書館有一席之地,其價值就在於它嚮世人證明:天賦纔能對個人發展並不會産生太大影響,但在*時機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可以為孩子帶來終身效果。任何孩子隻要智力正常,經過傢庭正確的早期教育,就可以培養成一個健全的、全麵發展的人。
目錄
作者介紹
卡爾·H·G·威特,一位德國鄉村牧師,因不滿足於當地人那種安逸閑蕩、無所事事的生活,自兒子小卡爾·威特齣世,便傾心於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他主張“對兒童的早期教育應始於*時機”,這與當時人們所持的“孩子的教育自上學開始”的觀念大相徑庭。在老威特的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充滿瞭古典的韻味,行文之間透露著一種曆經沉澱的智慧光芒,絕非時下流行的輕浮之作可比。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哲學的探討,教育隻是其中的一個切麵。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對著某些句子反復摩挲,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意境。這些文字像是一扇扇通往更廣闊精神世界的窗戶,每一次推開,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它沒有刻意去迎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這反而成就瞭它獨特的魅力——隻有真正願意沉下心來的人,纔能收獲這份沉甸甸的迴報。這是一本需要被珍藏,並且值得反復翻閱的書籍,它就像一位沉默的朋友,在你人生的不同階段,總能給予你最恰當的啓示和最堅定的支持。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拿到手裏,首先被它樸實的封麵吸引瞭。沒有花哨的設計,紙張的觸感也透著一股沉穩的曆史感,仿佛它本身就承載瞭許多歲月的智慧。我抱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情開始閱讀,期待能從中汲取到關於教育的真諦。閱讀的過程是一種持續的思辨之旅,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不急不躁地鋪陳開來,時而引人深思,時而又讓人豁然開朗。它不提供標準化的答案,更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導師,在你耳邊輕聲細語,引導你反思自己對“教育”二字的理解。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如何看待兒童天性的論述,那份尊重和細膩,是許多現代教育理念中常常被忽視的寶貴財富。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閤上書本,站在窗邊,久久地迴味那些精妙的觀點,感覺自己的思維邊界似乎被輕輕推開瞭一扇新的門。
評分閱讀此書,帶來瞭一種久違的“被滋養”的感覺。在充斥著速成、效率至上的今天,這本書像是一股清泉,滌蕩著我心中關於教育的功利主義雜念。它強調的教育,不是為瞭製造考試機器,而是為瞭培養完整、健全的人。我尤其被其中關於“個性化發展”的論述所打動,作者似乎比我們更早地預見瞭過度標準化教育可能帶來的弊端。它提醒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宇宙中的獨特星辰,有著自己獨特的運行軌跡和光芒,教育的任務是提供閤適的軌道,而非強行匯集成一團。這種溫和而堅定的立場,讓我對未來的教育實踐充滿瞭新的期待和勇氣。這本書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待身邊的孩子和學生時,目光中多瞭一份理解和耐心,少瞭一份急躁和評判。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並非一帆風順,它要求讀者付齣極大的專注力。那些跨越時代的思想和略顯古奧的措辭,初看起來確實有些晦澀難懂,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深意。但正是這種“需要努力”的過程,讓我覺得每一次理解的突破都來之不易,也更加珍貴。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指南,讀完就忘,這本書更像是一塊需要耐心雕琢的璞玉。書中探討的那些關於人格塑造、道德培養的論點,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我感覺自己仿佛進行瞭一場漫長的心靈對話,與那位遙遠的教育傢進行瞭跨越時空的交流。它迫使我審視自己過往的教育觀念中是否存在偏差,並開始嘗試用一種更宏大、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去看待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沉澱你的浮躁,讓你慢下來,去思考教育最本質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嚴謹,邏輯鏈條一環扣一環,展現齣作者深厚的學識功底和縝密的思維體係。我注意到,它在闡述理論時,總是能巧妙地結閤實際的觀察和生活中的細節,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例如,在談到如何培養自律性時,作者沒有停留在空洞的口號上,而是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場景,讓人能夠清晰地想象齣實踐中的睏難與樂趣。這種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讀性和說服力。每當我覺得有些疲憊時,總能被下一段引人入勝的案例或精闢的論斷重新吸引住。它不是那種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以及“該如何去實現”的過程,這種層層遞進的深度分析,無疑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收獲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