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原京华) | 出版时间:2014-02-01 |
| 作者:尼尔森 | 译者:尹莉莉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5.00 | 页数:270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5022592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共14章,详细介绍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养育十几岁的孩子的准则(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三种常见养育风格的弊端,以及正面管教方式的好处和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的具体方法(将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机会、怎样激励十几岁的孩子、沟通技巧、家庭会议、特别时光、赋予孩子力量、培养能力和“我能”的心态、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十几岁孩子的心理学、如何对待可怕行为等)。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将帮助父母们在一种肯定自己的价值、肯定孩子价值的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教育、支持自己的十几岁孩子,并接受这个过程中的挑战,帮助十几岁的孩子大限度地成为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成年人。
简·尼尔森(Jabe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
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琳·洛特(Lynn Lott),心理学硕士,美国知名的演讲家、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18本书和手册的作者,包括四本《正面管教》系列图书。
她是2个孩子的母亲,2个孩子的继母,3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非常冷静、富有洞察力的,它避免了当代育儿文学中常见的那种过度煽情或戏剧化的表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哲学层面的思考。它促使我深入思考:我到底想要我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爱,还是基于控制和期待?书中对“责任感培养”的阐述,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通过惩罚来灌输责任,而是通过赋予选择权和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来内化责任感。这种“放手但又不撒手”的艺术,在书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智慧和耐心。读完后,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平静,这种平静不是因为问题被神奇地解决了,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正确姿态和心态,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救火队员”进化成了一个有远见的“园丁”。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孩子教育的书,我的感受是——终于有人把“如何与青春期前后的孩子有效沟通”这件事,用如此接地气的方式阐述清楚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舒缓,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充满了焦虑和紧迫感,反倒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出某些行为,而不是急于给出“该怎么做”的指令。这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深挖,让我这个做家长的,第一次真正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举个例子,书中对“界限的建立”那一章的解读,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没有要求我们成为一个绝对的权威者,而是倡导一种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这对于我们这种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观念转变。文字的组织非常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是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也被作者用日常生活的比喻讲解得深入浅出,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却又能实实在在地吸收营养。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情绪管理”的强调。我以前总以为,管教孩子就是要求他们听话、成绩好,却忽略了他们自己内部的情绪风暴。这本书没有止步于教我们如何处理孩子的哭闹或发脾气,它更着重于如何教会孩子识别并接纳自己的感受,这才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关键一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修复关系”的章节,它坦诚地指出了父母在管教过程中也会犯错,并且提供了一套实用的道歉和重建信任的流程。这种诚实的态度,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家长的自我苛责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需要完美无缺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学习者。书中的语言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没有生硬的术语,更多的是基于同理心和长远发展的考量,让人读完后,心里充满了一种踏实的掌控感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解—接纳—行动”的闭环。我最欣赏的是它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穿插的那些“情境模拟”,让我仿佛亲身参与了一次次角色扮演。这些模拟场景非常逼真,涵盖了从早晨赖床到晚餐时间争执的方方面面。不同于那些只提供“一刀切”解决方案的书籍,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方法论的指南针,它教你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比如,在处理孩子拒绝尝试新事物时,书中提出的几种渐进式的鼓励方法,比我过去那种强迫式的要求有效率高得多。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拿出笔在旁边做记录,不是抄写原文,而是写下我自己的“行动计划”,这本书成功地将阅读的输入转化为了实际的家庭改进输出,这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达到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剂强心针!我最近在读,感触太深了。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完全从一个实际的家长视角出发,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让人抓狂的瞬间,比如孩子为了一点小事就歇斯底里、或者面对作业拖延症束手无策的情景,描绘得入木三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冲突场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的观察力,仿佛她就坐在我家的客厅里,看着我和我那正处于“叛逆期”的儿子进行那场永无止境的拉锯战。读到一些具体案例时,我甚至会忍不住点头称是,心想:“对,我家就是这样!” 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阅读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剖析和学习。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吼叫式”的管教方式到底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仅仅把矛盾压制了下去。这种从根源上探讨亲子互动的书籍,对我来说,价值千金,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公式,而是一套可以灵活变通的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