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会说话的身体
定价:38.00元
作者:宋子成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96101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971年,英国籍匈牙利裔物理学家嘎伯获得了“诺贝尔”奖。嘎伯的贡献是“全息”的经典概念,其理论初形成于得奖前的23年问,当时嘎伯等发现波前再现的两步无透镜成像现象,提出了“全息”的概念,从而发明了光学全息术。全息照相的成像方法与传统的照相方法完全不同,它记录的是来自物体光波波前的信息,然后用该信息再现物体的像。它既记录反射光波的强度(振幅),又记录反射光波的相位。传统的照片只能记录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大小,无法记录相位的差别。用激光照射全息图就能够看到极其逼真的三维图像,这得之于全息图记录了波前内的所有信息。当全息照片碎裂成小块儿而每一小块儿碎片又再现时,仍能见到整个物体的图像。也就是说,每一碎片都是整体的缩影,它储存着整体的信息。
嘎伯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影响波及到了中国的生物学界。我国学者张颖清在研究生物的物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的整体相似,它储存着生物整体的信息,是生物整体的相对缩影。这种相关性与全息照片的科学道理相类似,张教授把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全息现象。将生物全息现象移植到笔者的有关望诊等人体的表象探讨之中,便形成了“体象学”的理论框架基础。
目录
章 全身体象·体质·调理
在酒宴或佳节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美味综合征
婴儿体质瘦弱,抗病能力差,眼结膜、口唇、口腔黏膜等部位呈现青紫色——先天性心脏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期腹泻、呕吐及摄入不足或减少——营养不良
突然跌倒在地,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癫痫
突然半身无力而麻木——中风先兆
强迫停立位——心绞痛发作
强迫仰卧位——急性闲尾炎
强迫侧卧位1——肺脓墙
强迫侧卧位2——支气管扩张
强迫端坐位——哮喘病
辗转体位1——胆石症
辗转体位2——胆道蛔虫症
体重减轻,排尿增加,口渴不适,血糖升高——糖尿病
消瘦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核
消瘦伴有急躁易怒,心率增快,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发热时脉率明显增快(失去正常比例的增加)——心肌炎
超高热——散热障碍(中暑)等
长期低热——肺结核
体温过低并伴有大汗,或用抗生素后体温骤降——疟唳
身上散发出如刚拔下来的鸡毛味儿——扁疹
全身性毛发稀少一一肝硬化
淋巴结肿大——急性白血脯
淋巴结肿大,伴有四肢小关节对称性疼痛——类风湿关节炎
脉搏增快——贫血
脉搏短绌——冠心病
大汗——低血糖
多汗,皮肤环形红斑体征——风湿
多汗伴有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耳廓或关节附近可触及结节——痛风病
腋下臭汗——大汗腺臭汗症(俗称“狐臭”)
婴儿入睡后大汗淋漓,睡眠不安,并伴有出牙晚——佝偻病
疲劳——慢性
第二章 皮肤体象·体质·调理
皮肤弹性增强,且坚硬呈皮革样——硬皮病
泪滴样水疱,多分布于躯干和头面,大小不等,浆薄似水,晶莹明亮——水痘
冬季手、足、耳及鼻等部红肿、水疱,继之形成紫褐色渍疡,春天后可自行愈合——冻疮
疹形细小稀疏,其色淡红,瘙痒不已——风疹(风痧)
呈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水疱,刺痒——痱子
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边界清楚的白色斑片——白癜风
全身皮肤暗红,倦怠乏力,红细胞数明显增高——肝癌
面部及肩背部丘疹,暗红色,质硬,顶部常有小脓疮——痤疮
丘疹好发于颈后及颈部两侧,日久后表面相糙——神经性皮炎(俗称“牛皮霹”)
丘疹表面呈乳头状,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周处——尖锐湿疣
泛发性瘙痒——肺癌
第三章 大脑体象·体质·调理
脑膜刺激症发生在夏秋季节,起病常急骤——流行性乙型脑炎
脑膜刺激症发生在冬夏季节,皮肤有出血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婴儿睡前哭闹——蛲虫病
梦游,联想散漫,情感迟钝,倒错——精神分裂症
嗅觉障碍伴有鼻腔有脓性分泌物,常感恶臭——鼻窦炎
情绪激动时头晕加重——离血压
意识障碍,伴有呼吸深快——肺炎
意识障碍伴有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膜炎
联想迟缓、情绪低落、想自杀——抑郁症
第四章 头部体象·体质·调理
颅顶部脱发1——结肠炎
颅顶部脱发2——胆囊炎
头发干燥变脆,易于折断,多见于长发末端纵裂成丝1——头癣
头发干燥变脆,易于折断,多见于长发末端纵裂成丝2——维生素A缺乏症
头发枯萎色黄,干燥易折,梳理时大片脱落——猩红热
眉部皮肤肥厚,眉毛特别稀疏,有脱落——麻风病
头面部神经痛——三又神经痛
头痛或位置不定的头痛——动脉硬化
头痛或位置不定的头痛、耳鸣——神经衰弱
头痛发作时头部沉重,也有的为性痛、牵掣性痛和胀痛——紧张性头痛
头痛在上午较剧1——脑嘀
头痛在上午较剧2——副鼻窦炎
中老年人剧烈头痛——脑出血的先兆
颏明显部位的雀斑——夜尿|面
眼睑下垂,面无表情,多伴有咀嚼困难和发音不清——重整肌无力
苦笑——破伤风
上睑下垂——维生素B2缺乏症
儿童眼睑有水肿、充血、怕光、流泪等现象,下睑下垂或脸裂变窄,有视物模糊和复视感出现——流行性腮腺炎
小孩开始眼睑轻度水肿伴有出血斑,眼球震颤或斜视,并往往伴有结膜炎——流行性脑膜炎
上眼睑呈现滤泡,其内含有黄色胶样物——沙眼
眼球凹陷(多见于身体严重消瘦者)1——霍乱
眼球凹陷(多见于身体严重消瘦者)2——痢疾
眼球突出伴有单侧或双侧视力严重下降——高度近视
眼球突出伴有上方结膜下呈鲜红色,表面有血管性的块状物,伴颈部或他处淋巴结肿大——淋巴癌
眼球突出伴有自幼突眼——先天性青光眼
眼球向正前方缓慢突出,眼底视乳头水肿或萎缩,眼底后极部有压痕——脑膜瘤
眼球运动障碍伴有三叉神经痛一一鼻咽癌
白眼球上出现绿点——肠梗阻
白眼珠上部有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的血管——痔疮
白睛变黄——黄疸
白睛内下方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淡青色——肝炎
在两眼瞳孔的下方白睛上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色1——肠胃炎
在两眼瞳孔的下方白睛上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色2——胃酸过多
瞳孔变白——多见于白内障
瞳孔两侧大小不等——脑血栓
视力下降——维生素B2缺乏症
眼睛疲劳1——角膜炎
眼睛疲劳2——慢性结膜炎
眼痛常伴有头痛——更年期综台征
耳廓红赤——中耳炎
耳廓潮红流液,常见于婴儿——耳廓湿悖
耳廓牵扯痛——外耳道炎
耳朵深部剧烈疼痛1——龋齿
耳朵深部剧烈疼痛2——急性扁桃饰炎
两侧口角黏膜发红,浸渍发白,轻度肿胀——口角炎
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劳累后加重,伴身体困乏——肾虚
齿疏脱落,伴有牙龈充血水肿——牙周炎
儿童牙齿稀疏,或乳牙脱落后久不复生——缺钙
颊黏膜下出现大小不等的淤斑和出血点儿——维生索C缺乏症
呕吐伴有恶心,呕吐后恶心能得到暂时缓解1——胃炎
呕吐伴有恶心,呕吐后恶心能得到暂时缓解2——胃癌
呕吐伴有恶心,呕吐后恶心能得到暂时缓解3——胃穿孔
……
第五章 呼吸体象·体质·调理
第六章 胸部体象·体质·调理
第七章 腹部体象·体质·调理
第八章 腰背部体象·体质·调理
第九章 四肢体象·体质·调理
第十章 阴部体象·体质·调理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体象·体质·调理
第十二章 肛肠体象·体质·调理
序言
作者介绍
宋子成,1934年出生于中长铁路线上的一个中药世家,自幼与中医药膳结缘,九岁起跟随老中医习“望、闻、问、切”之术。大学时受西医学的启发,萌发了用西医人体解剖体系整合及扩展中医望、闻、问、切的想法,后又引入人体全息观,于1996年创立了“体象学”并被确认为“有益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艺术感,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又和谐,图案的抽象与具象相结合,让人一眼就觉得不简单。我尤其喜欢书名“会说话的身体”的字体设计,既有力量感又不失柔美,仿佛真的能听到身体在低语。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感觉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内容承载的厚重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扉页的设计也同样精致,简单的留白和恰到好处的排版,为接下来的阅读之旅营造了一种仪式感。我猜测这本书一定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或者对人类情感有着细致入微的描绘。我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能够让我跳出日常的琐碎,去审视更宏大的议题。封面和内页的细节都透露出作者对这本书的用心,这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带给我一场视觉和思想的双重盛宴。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质感和内涵的读者,对于那些能够引发思考、并且在文字之外也能带来美学享受的书籍,我总是难以抗拒。《会说话的身体》这个名字,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兴趣。它不像很多书名那样直白或哗众取宠,而是带有一种诗意的、哲学性的意味。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对人类内在世界有着深刻洞察的人,他/她能够捕捉到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细微之处。书名中的“身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肉体、生理,但“会说话”这个动词,又赋予了身体一种生命力、一种沟通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讲述身体的故事,也许是关于身体的记忆、身体的感受、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又或者是身体与文化的联系。它可能是一本关于身体的诗集,也可能是一部关于身体的哲学散文。
评分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纯粹是被它的名字“会说话的身体”所吸引,一种莫名的直觉告诉我,这里面一定有我想要的东西。我平常不太阅读特定类型的书籍,更倾向于随性而为,碰到让我眼前一亮的书籍便会驻足。这个书名给了我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仿佛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拥有独立意识和表达能力的生命体,它会用我们可能不常察觉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探讨诸如身体语言、非语言沟通,甚至是身体如何记录创伤、喜悦、以及潜意识的冲动。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解读方式,将原本被我们视为被动载体的身体,赋予了主动的、甚至是情感化的属性。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更好地倾听我身体发出的声音,理解它所传达的讯息,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自己。
评分作为一名对人文社科领域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触及内心深处,引发共鸣的作品。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会说话的身体》这本书时,就被它独特的名字所吸引。这个书名仿佛打开了一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潘多拉魔盒,让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喜欢探索那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声音,而“身体”作为一个如此亲近又常常被忽略的载体,能够“说话”,这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身体哲学、身体意象、甚至身体与心灵之间关系的探讨。我预感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独特和创新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与自己身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身体如何承载我们的记忆、情感和经历。它可能是一次关于自我认知和身体解放的深刻旅程。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拓展我认知边界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够以全新视角审视我们熟悉事物的作品。《会说话的身体》这个名字,无疑就具有这样的潜力。它不像那些标题党式的书名,而是包含着一种引人深思的张力。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会说话”的身体的?是通过生理反应?是潜意识的表达?还是身体所承载的过往记忆?这本书让我想到,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却常常忽略了身体本身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开我对于身体的全新认知,让我理解身体并非只是一个物质载体,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能够与我们进行深层对话的存在。它或许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情绪的表达,身体的信号,甚至是某种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是一本充满探索性和启发性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