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知识与鉴赏 9787122266262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画知识与鉴赏 9787122266262 化学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开利 著
图书标签:
  • 版画
  • 艺术史
  • 艺术鉴赏
  • 美术
  • 设计
  • 印刷
  • 艺术教育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技艺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6262
商品编码:296744058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版画知识与鉴赏

定价:35.00元

作者:徐开利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222662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版画是绘画艺术中主要画种之一,但和国画、油画相比,版画艺术的影响要小得多。甚至谈到收藏,许多人只知道国画和油画,而不知道版画的价值和收藏。这和版画在国际上的地位大相径庭。
作者是国内版画艺术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版画创作和收藏。
本书介绍了版画的历史、制作方法以及名家名作的艺术价值鉴别、鉴定和收藏等内容。

内容提要


版画是绘画艺术中主要画种之一,但和国画、油画相比,版画艺术的影响要小得多。甚至谈到收藏,许多人只知道国画和油画,而不知道版画的价值和收藏。这和版画在国际上的地位大相径庭。
本书介绍了版画的历史、制作方法以及名家名作的艺术价值鉴别、鉴定和收藏等内容。
本书适宜喜爱绘画艺术的读者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徐开利,男,1956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现任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巡视员,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版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从事水印版画创作二十余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九届版画展,第九届、十一届全国美展,2013年全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江苏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精品工程入围。作品收藏于江苏、浙江、广东、安徽、深圳美术馆等,2015年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个人版画展。出版有《徐开利版画作品集》。

文摘









序言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赏析:从魏晋风骨到明清气韵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一部系统而深入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鉴赏指南。我们聚焦于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核心艺术思潮、代表性画派及其关键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力求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绘画史画卷。本书不涉及版画艺术的专门知识与技法,而是将重点置于以笔墨、线条和设色为核心表现手段的传统绘画领域。 第一部分:魏晋风骨与隋唐气象(约300字) 本章追溯中国绘画从注重人物故事叙述向注重精神意韵表达的转型。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的兴起赋予了绘画新的内涵,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理论成为人物画的基石。我们将详细解析其笔下人物的形神兼备,及其对后世“骨法用笔”的影响。进入隋唐,随着佛教艺术的鼎盛和宫廷画院的建立,绘画题材和技法空前繁荣。唐代吴道子以“吴带当风”的线条表现力,开创了雄健的风格,成为后世“画圣”。阎立本则以其精湛的人物肖像画和历史题材叙事,展现了初唐的雍容气度。本章重点分析这一时期确立的“线描”在构建形体与表达情感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部分:五代宋初的山水画革命(约450字) 北宋以前,山水画地位相对较低,多为人物画的背景。然而,五代时期,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家,开始独立构建宏大、雄伟的山川景观。他们的作品强调“高远”、“深远”的构图原则,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格化的精神力量。 进入北宋,山水画迎来了黄金时代。以范宽、李成、郭熙为核心的“北方山水”体系,以其“如在目前”的真实感和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所展现的层峦叠嶂、气象万千,体现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追求。与之相对,南方的董源、巨然则开创了“江南烟雨”的温润画风,为后来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 南宋时期,宫廷画院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他们继承了早期山水的写实功力,但更强调意境的营造和笔墨情趣的表达。马远和夏圭尤其擅长“一角两边”的构图,将观者的视线聚焦于画面的一隅,营造出深邃的“空”感和无限的遐想空间。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宋代院体画对“理”与“法”的极致追求,以及如何通过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来表现山石的肌理和内在生命力。 第三部分:元代文人画的兴起与笔墨的自觉(约400字) 元代,随着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的失意,大量知识分子转向艺术领域,形成了以“四王”为代表的文人画(或称写意画)高峰。文人画强调“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追求笔墨的自主性和主观情感的抒发。 赵孟頫提出“以书入画”的理论,强调线条的独立审美价值。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黄公望的笔墨温润醇厚,倪瓒的画风则趋于简洁、萧疏,以枯淡的笔墨表达高洁的隐逸情怀。本书将详细剖析文人画中“墨分五色”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点、皴、染等技法,超越对客观物象的单纯描摹,实现“胸中丘壑”的表达。 第四部分:明清的多元发展与程式的突破(约350字) 明代早期,宫廷画院延续了宋代的严谨写实风格,但文人画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江南文人画派,继承了元四家的衣钵,并在山水、花鸟等领域深化了意趣表达。唐寅、文徵明等人的作品,既有学院派的功底,又不失文人画的洒脱。 晚明时期,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将中国绘画史划分为以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院体、尚工)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宗”(文人、尚意),并推崇后者。这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此后数百年的绘画观念。 清代,盛州与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继承并集大成前代笔墨,强调“摹古”,力求在传统范式中寻求规范与变化。与此同时,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等)为代表的革新者,则以其怪诞、奇崛的造型和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对僵化的程式进行了有力冲击。石涛“我自成一家”的宣言,标志着中国绘画在追溯古法的同时,也走向了更加注重个体创造的未来。 结语 本书力求通过对各个历史阶段代表作的细致解读,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古代绘画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承,更是中国士人精神、哲学观念与审美情趣的视觉载体。我们通过分析线条的力度、墨色的层次以及章法的布局,引导读者体会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提升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本书不涉及任何关于印刷技术、图像复制或特定出版物格式的讨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版画知识与鉴赏”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认为,很多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节”,而版画的“细节”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和色块之中。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复杂的版画技法的。比如,木版画的刀法运用,铜版画的腐蚀深度控制,石版画的油水分离原理,这些听起来都很有技术性,但又充满了艺术的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配有大量的插图,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技法下的作品效果,甚至是一些制作过程的分解图,这样能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另外,“鉴赏”部分我同样期待。在我看来,鉴赏不仅仅是赞美,更是理解。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去分析一幅版画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的力度和节奏,以及艺术家想要通过这些元素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分析框架,让我能够更系统地进行艺术分析?我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分量十足,无论是内容上的厚重,还是印刷质量上的实在,都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我是一名对艺术史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了解一些绘画、雕塑等大宗艺术形式,但对版画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这本书的书名《版画知识与鉴赏》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学习的可能。我非常好奇它是否会从最基础的版画概念讲起,比如版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区别,它独特的复制性体现在哪里,以及版画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脉络。我希望它能梳理清楚不同版画技法之间的演变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美学追求。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版画形式,比如中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是否会有深入的介绍?又或者,国际上那些著名的版画大师,他们是如何运用不同的版画技术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这些我都很想知道,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探索版画艺术史的绝佳向导。

评分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版画基础的爱好者来说,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既权威又不失趣味的书,能够系统地了解版画。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期望。我看到它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身就给了我一种专业和严谨的信心,毕竟出版社的专业领域通常能够保证内容的质量。我特别关注书中的“鉴赏”部分,因为我总觉得,对于一门艺术,光了解技法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看懂”它,如何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鉴赏方法和角度,帮助我从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多个维度去深入理解和感受版画的艺术价值。比如,在欣赏一幅木版画时,我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铜版画的精细蚀刻又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这本书是否会给出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作品来指导我们如何进行鉴赏?我对这些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借此提升自己的艺术品鉴能力,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读懂版画作品背后的故事。

评分

拿到这本《版画知识与鉴赏》,我立刻被它的标题所吸引,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寻求的。作为一名对艺术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版画是一个既神秘又充满魅力的领域,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引导,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专业性,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背景似乎预示着内容的严谨和权威。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版画的种类和演变,从最古老的刻版印刷到现代的数码版画,是否能够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尤其是我对那些需要精湛技艺才能完成的版画形式(如铜版画的腐蚀、套印)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它们是如何通过细腻的工艺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的。更重要的是,书中关于“鉴赏”的部分,我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比如,面对一幅版画作品,我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去理解和欣赏?如何去辨别作品的优劣?如何去感受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注入的情感和思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揭开版画艺术的神秘面纱,让我能够真正地走进这个艺术世界,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评分

刚拿到这本《版画知识与鉴赏》,翻了几页就被那份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触感温润。封面设计也很别致,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版画这个领域充满好奇,觉得它既古老又充满现代生命力。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平时也喜欢逛美术馆、画廊,偶尔也会留意一些版画作品。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期待它能在我对版画的认知上开出美丽的花朵。从目录上看,内容似乎很丰富,涵盖了版画的历史渊源、各种技法的介绍,以及如何去欣赏和收藏版画的一些心得。我尤其期待其中关于不同版画技法的讲解,比如木版、铜版、石版,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学问,真想知道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所在,以及如何通过版画作品来感受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和技巧。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这个门外汉,一步步走进版画的奇妙世界,领略它的深邃与精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