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

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恒国 编
图书标签:
  • 素描
  • 少儿
  • 美术
  • 绘画
  • 静物
  • 基础
  • 入门
  • 儿童
  • 艺术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
ISBN:9787302476450
商品编码:29674986717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
  • 作者:编者:张恒国
  • 定价:29.9
  • 出版社:清华大学
  • ISBN号:978730247645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4-01
  • 印刷时间:2018-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61
  • 字数:52千字

内容提要

素描静物写生是素描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为 素描基础造型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通过对各种静 物的写生训练,能进一步加强初学者的构图能力,同 时也能提高对各种不同物体色调的明暗处理能力,深 化对复杂形体的结构理解,掌握对各种物体不同质感 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对各种物体的观察能力、理解 能力与表现能力。
     张恒国编著的《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以素描 静物表现为主旨,详细介绍了素描静物的基础知识, 常见单个静物、组合静物的表现过程和方法。以通俗 、深入、细致、形象的分步讲解,介绍了素描静物的 基本要领。可使初学者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与立体表 现方式,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 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书是一本基础类素描静物技法辅导书,它从实 际出发,力求做到通俗实用,浅显易懂,适合广大美 术爱好者使用。本书注重知识性讲解及学习方法和能 力的培养。通过本书的临摹练习,可以大大提升基础 素描的表现能力,使学生对素描静物的绘画方法有* 深的理解。
     本书结构清晰,实例丰富,分析讲解透彻、实例 针性对较强,是美术爱好者学习素描静物的好助手, 同时也可以作为美术相关专业的教材或相关美术培训 机构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素描基础
1.素描
2.素描工具
3.握笔的姿势
4.排线的方法
5.素描观察方法
6.素描绘画步骤
7.三大面五大调
8.素描的构图
第二章 单个静物的画法
1.鸡蛋的画法
2.香蕉的画法
3.土豆的画法
4.洋葱的画法
5.大蒜的画法
6.红薯的画法
7.梨子的画法
8.橘子的画法
9.萝卜的画法
10.茄子的画法
11.苹果的画法(一)
12.西葫芦的画法
13.桃子的画法
14.辣椒的画法
15.苹果的画法(二)
16.碗的画法
17.莲藕的画法
18.水杯的画法
19.瓶子的画法
20.闹钟的画法
第三章 组合静物的画法
1.苹果组合的画法
2.面包组合的画法
3.冬瓜片组合的画法
4.柠檬组合的画法
5.芋头组合的画法
6.石榴组合的画法
7.布丁的画法
第四章 静物素描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与文化探源 作者: [此处填写作者姓名] 出版社: [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 定价: [此处填写定价] ISBN: [此处填写ISBN]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而又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唐、宋、元、明、清乃至更早时期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本书并非简单的诗词选集,而是一部兼具学术严谨性与人文温度的导读之书,力求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古代文人墨客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深度对话。 第一部分:诗歌的源头与早期风貌 本书开篇追溯了中国诗歌的起源。《诗经》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其现实主义精神、质朴的语言和丰富的民间色彩,构成了中国诗歌的基石。我们将详细解析《诗经》中的“风”“雅”“颂”的结构与功能,探讨其在社会、礼仪和祭祀中的作用。尤其关注其中描绘的农耕生活、爱情悲欢与战争场景,展示早期诗歌如何直接反映社会现实。 紧接着,我们进入先秦时期的另一重要源头——《楚辞》。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以其瑰丽的想象、浪漫的抒情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本书将细致剖析《离骚》中的香草美人象征体系,探讨屈原的政治理想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并比较《诗经》的现实主义与《楚辞》的浪漫主义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不同贡献。 汉魏乐府的兴起,标志着诗歌从贵族走向民间,更加关注普通百姓的疾苦。我们将探讨汉乐府对民间歌谣的继承与发展,分析其叙事性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性。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的创作,则在乱世中展现了慷慨悲凉的时代精神,特别是曹植的才情与悲剧命运,成为后世文人吟咏的重要母题。 第二部分:唐诗的巅峰气象与流派纷呈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本书用大量篇幅细致梳理了唐诗的演变脉络,从初唐的宫廷气象到盛唐的万千气象,再到中晚唐的沉郁顿挫。 初唐与盛唐的辉煌: 我们将重点分析初唐四杰如何承上启下,并深入探讨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的诗歌如何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其禅宗思想对创作的影响,以及孟浩然的闲适恬淡。 盛唐气象的代表无疑是李白与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将聚焦于他那无拘无束的浪漫情怀、对自由的极致追求以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的惊人想象力。对杜甫的分析,则侧重于他“诗史”的定位,深入剖析“三吏”“三别”等作品中饱含的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沉重关怀,确立其现实主义的泰斗地位。 中晚唐的转向与创新: 中唐时期,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及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展现了诗歌的社会教化功能。韩愈、孟郊的古文运动余波,使得诗歌在议论和哲理层面得到深化。晚唐的李商隐与杜牧,则将诗歌的意境推向了精微与唯美。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蕴含的朦胧情感与典故运用,杜牧的清俊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叹,都为唐诗的终结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部分:宋词的婉约与豪放——诗歌的转向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词,作为一种适应宴饮歌唱的文体,在抒情方式和语言风格上与唐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互补。 宋词的格局: 我们首先界定词体与近体诗的区别,探讨词体如何从“艳科”走向“文体”的艰难过程。 婉约派的极致: 以柳永为代表的慢词创作,极大地拓宽了词的题材,使其能够容纳更复杂的情感和生活场景。李清照的词作,则以其细腻的女性视角、对故国之思和个人际遇的真挚表达,达到了婉约词的巅峰。本书将分析她在语言上的创新,如何用最朴素的白话道出最深沉的忧伤。 豪放派的开拓: 苏轼是词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以诗入词,将词的境界从闺阁引向了山川湖海与人生哲理。苏轼的豪放并非单纯的声势浩大,而是融入了旷达的胸襟和对宇宙人生的哲思。 南宋的余韵: 辛弃疾的词,将爱国主义情感与恢复中原的壮志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风格更为跌宕起伏,充满了对时局的愤懑与无可奈何。 第四部分:元曲的俗与雅 元代,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市民阶层的崛起,散曲和杂剧成为文学主流。本书探讨了元曲如何以更为口语化、更贴近百姓生活的形式,承载了时代的精神。关汉卿、王实甫等人的作品,展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揭露以及对纯真爱情的歌颂,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在通俗化道路上的重要进展。 结语:跨越千年的审美回响 全书最后一部分将对上述诗歌流派和重要作家的核心美学思想进行提炼和总结,探讨古代诗歌如何通过意境营造、对仗结构、用典技巧以及情感的真挚性,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不仅“读懂”诗句的字面意思,更能“体会”其背后的时代风云与个体生命体验,真正领略中国古代诗歌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与不朽价值。通过对这些经典的重温与解读,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深层的精神底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素描这门艺术。我一直觉得素描是件很“难”的事情,需要天赋和大量的练习。但是,当我看到《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里的内容时,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将素描拆解成了非常易于理解的单元,而且每一个单元都充满了趣味性。 比如,书中在讲到“透视”的时候,不是上来就讲什么“消失点”、“视平线”这些让人头疼的术语,而是通过画不同高度的桌子和摆放在上面的杯子,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觉上的变化。它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你看,远处的房子是不是看起来小小的?”,来引导孩子理解透视的原理。我看着孩子跟着书里的指示,用尺子量来量去,然后惊喜地发现自己画出来的杯子真的有“立体感”了,那种成就感真是无法言喻。 更让我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像”,而是强调“感觉”。它鼓励孩子去捕捉物体的“神韵”,比如苹果的饱满,窗户的通透。它提供的方法并不是让你去复制,而是让你去理解。它教你如何“看见”一个物体,而不是仅仅“画出”一个物体。这种理念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着长远的影响。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孩子画画,更是在教他们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发现美。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在引导初学者理解绘画基本功方面,做得相当有深度。它没有直接教授技巧,而是从最根本的“观察”入手,层层递进,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规律。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被它对细节的处理方式所吸引。它不是简单地展示成图,而是将创作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并辅以清晰的图示,让人一目了然。 例如,在讲解如何表现物体质感的部分,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用排线模仿光滑表面”这样的指令,而是引导读者去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线下的反射和折射效果。通过对玻璃杯、金属罐等不同材质的对比分析,让学习者体会到“光滑”与“粗糙”在视觉上的差异,从而学会用不同的笔触和线条来区分它们。这一点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能起到很好的“唤醒”作用,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物体。 此外,这本书在“构图”方面的处理也非常巧妙。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强调严格的比例和黄金分割,而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范例,让学习者感受到“留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物体的摆放来创造视觉的平衡和趣味。它鼓励学习者去尝试不同的视角和组合,而不是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非常有益。整体而言,这是一本能够激发学习者内在驱动力,并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绘画基础的优秀读物。

评分

我之前一直觉得,要教孩子画素描,得找一些专业的、复杂的教材。但当我无意间看到这本《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时,我的想法顿时改变了。它用一种非常轻巧、有趣的方式,打开了素描的大门。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是,它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它不是让你一开始就画复杂的物体,而是从最基础的线条和形状开始。比如,它会引导孩子练习画各种直线、曲线,然后将这些线条组合起来,形成简单的几何体。书中有大量的范例,都是一些孩子熟悉的水果、玩具,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孩子觉得“我也可以做到”。 而且,书中在讲解“形体”的时候,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它会把一个球体比作一个圆滚滚的橘子,把一个立方体比作一个方方的盒子。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比喻,孩子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不同物体的基本形状。然后,它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观察这些基本形体组合在一起时产生的空间关系。这一点对于建立孩子对三维空间的认知非常有帮助。 最令我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强调“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孩子去“尝试”。它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你觉得这个杯子从这个角度看,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鼓励孩子去观察和绘画。这种开放式的引导,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它不是在教孩子“怎么画”,而是在教孩子“怎么去画”。

评分

说实话,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买这本《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的,毕竟市场上同类的书太多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没有把素描描绘成一门枯燥的技艺,而是把它变成了一场充满探索的冒险。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光感”的阐释。它不是直接教你怎么画阴影,而是让孩子去观察光线如何“抚摸”物体,如何在不同的表面留下不同的痕迹。书中有很多不同光源下的静物范例,比如窗口的自然光,台灯的暖光,这些都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孩子通过模仿这些范例,能够慢慢理解“明暗”是如何塑造立体感的。 而且,这本书在引导孩子“构图”方面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它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把所有东西都画得满满当当,而是鼓励他们利用“空间”来突出主体。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画一束花,书中会引导孩子思考,是把花画得很密实,还是留出一些空白,让花朵显得更加生动?这种对“留白”的运用,让孩子在早期就能接触到构图的美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得像”的层面。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循序渐进,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起扎实的素描基础。

评分

天呐,这本《少儿素描基础(静物篇)》简直是我家小艺术家近期最爱不释手的宝贝!自从拿到它,我家孩子就抱着不撒手,每天都要涂涂画画好几个小时。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直观,完全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它好像有一个小小的魔法,把抽象的素描概念变得像玩游戏一样有趣。 比如说,书中对于如何捕捉物体轮廓的部分,不是简单地说“画出轮廓”,而是通过引导孩子去观察物体的“边界”,就像在玩捉迷藏一样,寻找那些清晰可见的线条。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光影”的概念,不是一上来就讲复杂的明暗交界线,而是通过简单的水果、杯子等实物,让孩子去感受光照在物体上形成的亮部和暗部。我注意到,书中用的例子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红苹果、黄香蕉、透明的玻璃杯,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绘画的门槛,也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棒的地方,就是它鼓励孩子“看”比“画”更重要。我看着孩子拿着铅笔,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仔细地对着书上的范例,一点一点地去观察,去比较。书里还设计了一些小练习,比如让孩子练习画不同形状的球体,或者组合不同物体。这些练习都非常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形体和空间的基本认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给孩子设限,而是提供了基础的引导,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看到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苹果”,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绘画热情真的太重要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