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服裝立體造型錶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定價:38.00元
作者:張彤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019855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本書寫作宗旨是理論指導與大量實例操作訓練相結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概念簡潔,文字論述簡練,並配有多年積纍的學生作品圖片及評述,便於學習者快速理解和掌握,提高服裝藝術造型能力,適用於高校師生做教材與參考用書,同時也適閤服裝愛好者學習選用。
內容提要
本書以服裝立體造型錶現為主要內容,分章節闡述瞭服裝立體裁剪基礎、服裝成衣立體造型錶現、服裝麵料的立體褶皺錶現和服裝立體造型創意錶現。書中精選齣大量的學生作品為圖例,配以精練的文字點評,有針對性地解析服裝造型的操作過程、服裝細節部位的製作、闆型的變化以及操作中常齣現的問題處理方法。為瞭適應現代服裝造型設計的發展需要,該書將理論指導與實例操作分析相結閤,使讀者學會靈活變通地運用立體裁剪的造型方法,並從創新的角度強調藝術審美觀念,啓發讀者快速認識和瞭解服裝造型創作的魅力,掌握現代服裝立體造型的錶現技巧,提高服裝藝術造型錶現能力,同時也為服裝設計與裁剪環節的創意實施提供瞭大量的造型研究資料。本書為2012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2358。
目錄
章 服裝造型概述
第二章 服裝立體造型技法
第三章 成衣立體裁剪造型
第四章 服裝立體造型創意與錶現
後記
作者介紹
張彤,目前任山東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服裝設計教學工作,副教授。 主要作品 1、教材:中外服裝史 ( 03年, 獲山東省文化廳二等奬)2、論文:探索並創造自己的設計語言 (04年, 省文化廳二等奬) 3、教材:箱包藝術設計 (05年, 化學工業齣版社)4、産學研閤作教育試點教學-藝術設計方嚮(05年,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奬) 5、淺談箱包造型的藝術錶現(08年,山東師範大學學報) 6、教材:景觀設計 (08年,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7、服裝設計作品:幻海 (2010年,山東省藝術設計大賽銀奬)
文摘
序言
從教學體係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具有層次感和遞進性。它並沒有把所有復雜的技巧混在一起,而是像搭積木一樣,由淺入深地構建知識體係。初期的章節專注於基礎的幾何體在人體上的模擬與轉化,比如圓柱體、錐體到人體軀乾的過渡處理。接著,纔會引入如褶襇、荷葉邊、不對稱結構等更高級的錶現手法。這種結構安排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強製讀者在掌握瞭“穩定”的基礎後,再去挑戰“變化”。對於初學者,它提供瞭堅實的起點;對於有經驗的設計師,它也提供瞭係統迴顧和查漏補缺的框架。我尤其欣賞它在每章末尾設置的“結構思維練習題”,這些題目往往不是簡單的“照做”,而是要求讀者結閤已學的幾種基本結構原理,去分析一個現實中存在的復雜服裝造型。這種從“知”到“用”的閉環設計,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純粹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個係統的、經過精心設計的技能訓練營。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用“教科書”三個字來形容可能有些保守瞭,它更像是一本高級定製工作室的內部操作手冊。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版型推演”的那幾個章節。很多書講版型隻是告訴你“這樣畫”,但這本書卻深入剖析瞭為什麼“要這樣畫”。它不僅僅停留在教你如何圍裹麵料、固定位置,更探討瞭不同麵料的張力、彈性以及它們在人體運動過程中會産生的動態變化。我記得有一個案例是關於如何用立體裁剪來處理復雜的大裙擺結構,作者竟然細緻到描述瞭不同垂墜感的麵料在重力作用下,其褶皺綫的走嚮是怎樣的不同,以及如何通過微調版型來控製最終的視覺效果。這對於那些想設計齣既有建築感又保有流動性的服裝的設計師來說,簡直是寶貴的經驗總結。書中的案例圖示,很多都是直接在模特人颱上完成的最終效果展示,而不是經過過度修飾的渲染圖,這種“所見即所得”的真實感,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操作信心,讓人覺得“原來我也可以做到”。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內頁的印刷質量,也值得稱贊。在如此大量依賴清晰圖像來傳遞復雜信息的專業書籍中,任何一點模糊或色彩失真都可能導緻學習上的巨大偏差。慶幸的是,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那些展現立體裁剪細節的黑白綫條圖,清晰銳利,即便是最微小的省道走嚮和摺疊標記,都縴毫畢現。特彆是那些關於麵料“堆積”和“拉伸”效果的彩色照片,色彩還原度極高,能準確反映齣不同光照條件下材料錶麵的質感變化。對於立體造型而言,光影就是塑造體積的工具之一,這本書在圖片選用上顯然下瞭大工夫,確保讀者在屏幕或紙麵上看到的,能夠最大程度地貼近實際操作時的視覺反饋。這種對齣版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編者對教材嚴肅性的尊重,也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過程中的信息誤差,讓讀者能夠更專注於技術本身的學習,而不是去猜測圖紙上的模糊綫條究竟代錶著什麼。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一開始吸引我的並不是那些復雜的立體結構圖,而是那種沉穩又不失專業的設計感。拿到手裏,那種紙張的質感就讓人覺得它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應付之作。我個人對服裝結構一直抱有一種既好奇又畏懼的心態,總覺得那些三維的塑形和復雜的打版圖像是隻有科班齣身的人纔能啃下來的硬骨頭。然而,翻開內頁,我驚喜地發現,它並沒有一上來就用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把我淹沒。相反,它的排版非常清晰,圖文的結閤度很高,尤其是那些基礎的立體裁剪原理部分,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關於如何利用軟質的坯布在人體模型上進行“雕塑”,那些步驟圖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每一個褶皺的産生、每一條省道的轉移,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精細的手術解剖。這讓我這種半路齣傢或者自學的人也能很快抓住核心。更讓我欣賞的是,書中似乎還穿插瞭一些曆史性的對比,講述瞭立體造型法是如何一步步取代傳統平麵製版成為主流的,這種對知識體係的溯源,讓學習過程不再是枯燥的技術堆砌,而是一次對設計思維演變的探索。
評分如果說技術層麵的講解是這本書的骨架,那麼它所蘊含的對“形態感知力”的培養,纔是這本書真正的靈魂所在。我讀瞭很多關於服裝製版和結構設計的書籍,但很少有像這本書一樣,如此強調“空間想象力”的培養。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如何測量和裁剪,而是引導讀者去“感受”三維空間中的體積和麯麵。例如,在講解如何處理肩部和袖窿的連接時,它沒有僅僅停留在如何處理省道上,而是通過一係列的透視圖和剖視圖,讓你理解麵料在肩胛骨和胸廓上的包裹關係。這種要求讀者從“平麵思維”躍升到“立體思維”的訓練,是非常艱難但也極其有價值的。讀完相關的章節後,我發現自己看衣服的眼光都變瞭——不再隻關注錶麵的圖案和顔色,而是會下意識地去思考這件衣服的“骨架”是如何支撐起來的,它的廓形是如何在空間中被塑造和定義的。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任何想在服裝設計領域走得更遠的從業者來說,都是無價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