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葡萄酒
定价:55.00元
作者:斯帕因,郭威,发强,初兆丰
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5-01
ISBN:9787801650627
字数:358000
页码:3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世界上可能没有什么商品的价格能像葡萄酒这样变化无穷。同葡萄酒一样,葡萄酒市场的变化也丰富多彩。在有些地区,葡萄酒就如同面包一样成为人们每日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在另一些地区,它则是一种时尚的象征。各国对葡萄酒的态度也大相径庭。有些国家对葡萄酒充满敌意,要求必须对葡萄酒加上健康警示,而有些国家则把葡萄酒作为税收的源泉,还有些国家可能只是不许乱扔空酒瓶。该书将带你走向这个复杂而充满矛盾和趣味的葡萄酒世界。
内容提要
该书共分7章。开篇两章首先讲述了葡萄酒生产的全过程:葡萄的栽培、种植地的选择以及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之后重点谈到了葡萄酒的消费状况、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消费模式以及变化趋势。第3章详细分析了葡萄酒价格和贸易的决定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汇率、贸易成本、关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是影响葡萄酒价格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第4、5、6章,作者列举了世界主要的葡萄酒进出口商的分布,并分析了其特点。这对于业内读者了解世界葡萄酒贸易的概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7章作者展望了新一轮贸易竞争,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全面而清晰的未来画卷。
目录
作者介绍
Pierre Spahni出身于葡萄酒经纪商世家,就读于瑞士洛桑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大学,获商学博士学位和农业及食品营销学博士学位。他作为自由职业者,在日内瓦专门为从事葡萄酒生产和贸易业务的机构和公司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红酒一窍不通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原本对葡萄酒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又害怕那些复杂的术语和深奥的产区知识,每次去酒庄都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年份和葡萄品种,而是从最基础的“怎么看”开始讲起。比如,书里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酒的颜色深浅、挂杯情况来初步判断它的酒体和可能的成熟度,这一点对我来说太实用了,下次去餐厅点酒,我至少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再完全依赖服务员的推荐。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析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风味特点,比如波尔多和勃艮第的区别,它不是干巴巴地列举,而是通过类比,让我能想象出那种“泥土的芬芳”和“水果的奔放”究竟是什么样的口感体验。读完前几章,我已经敢于在朋友小聚时,尝试自己挑选一款酒了,那种掌握了基础知识的自信感,比单纯地喝到一瓶好酒还让人满足。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文并茂,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强烈推荐给所有想入门但又被海量信息吓退的朋友们。
评分我过去读过几本关于世界名酒的历史书籍,内容厚重,信息量巨大,常常读到一半就感觉大脑宕机了。这本《满28包邮 葡萄酒》则完全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子,它似乎更关注“体验”和“感觉”的捕捉,而不是枯燥的数据堆砌。书中对于“气味记忆”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提到了如何通过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味道,比如雨后的泥土、烘烤的面包皮、某种特定的水果气味,来训练自己的嗅觉。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常个人化的品酒思路,让人不再被所谓的“标准品鉴词汇”所束缚。我尝试了书里提供的小练习,比如闭上眼睛去闻家里的各种香料,然后记录下感受,发现自己对细微气味的辨识能力真的有所提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像是在和你进行一次深入的、私密的对话,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多的是分享一种探索世界的乐趣。它让我明白,品酒的终极目的,是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专家。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原本没抱太大希望,觉得可能就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指南”。然而,这本书在具体操作层面的细节处理,彻底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预算友好型”好酒的推荐部分。很多葡萄酒书籍只会推荐那些价格高昂、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的“膜拜酒”,让人觉得遥不可及。但这本书非常务实,它教导读者如何在超市货架上、在普通酒水店里,如何通过辨识标签上的关键信息(比如产区、等级而非价格),快速筛选出性价比极高的选择。它甚至有专门的图表对比不同价位段的酒可能出现的优缺点。这对我这样的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按照书中的建议,成功地淘到了一款比我平时常喝的酒便宜一半,但口感却惊艳的酒,这种“捡漏”的乐趣,这本书给予了我掌握的工具。它真正做到了知识的普惠,而不是少数人的“知识垄断”。
评分我一直以为葡萄酒的品鉴是一件极其精英化、需要经过多年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所以对这类书籍总是敬而远之,认为那里面充斥着各种故作高深的描述。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实在是太接地气了,简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厨房里手把手教你做菜一样。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餐酒搭配”这一环节的细致拆解。以前我总觉得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这种说法太笼统了,但这本书竟然用具体的家常菜举例!比如,讲到如何搭配川菜的麻辣,作者竟然推荐了一款特定风格的德国雷司令,而不是那种常见的“重口味配重酒”的刻板印象。这种打破常规、注重实际操作的理念,让我忍不住想回家就实践一下。书中还专门辟了一个章节讲如何储存和侍酒,那些关于开瓶器、醒酒时间和酒杯选择的细微差别,都被解释得非常到位,让人感觉自己离“懂酒”又近了一步。它没有把重点放在追溯历史和研究复杂的酿酒工艺上,而是聚焦于如何让普通人——也就是我们这些忙碌的上班族——更好地享受手中的那杯酒,这份实在让人感动。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美食博主”,我接触过不少关于饮品的书籍,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纯粹的营销导向。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一种哲学思辨的底蕴,但又绝不晦涩难懂。它探讨的不仅仅是“酒本身”,更多的是酒背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比如,书中关于“慢生活”和“微醺的艺术”的章节,让我对饮酒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强调,品酒不应该是一种负担或炫耀的工具,而是一种与自己对话、与家人朋友建立连接的方式。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读起来简直像在看一篇优美的散文,尤其是在描述不同季节、不同心情下适合饮用的酒品时,那种意境非常美。这本书在介绍产区时,也着重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我感觉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旅行。我很少会在一本非虚构类书籍中感受到如此强烈的代入感,它成功地将“品酒”这件事从一项技能提升到了“生活美学”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