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29.00元
作者:陈中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1434603
字数:138000
页码:1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柳传志环,做事的PDF方法,与PDCA媲美的***思维贡献;
●柳传志向每个人推荐的做事方法,不管是面对创业者、员工、学生,在公开场合**会就推荐,次次推荐;
●联想*重要的方法论,成为Pc全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分拆、进入其他行业,每一个重大事件背后,都有复盘做支撑;
●联想人成功的背后原因;
●《创业36条军规》孙陶然用自己亲身实践为证作序推荐;
●远东控股主席蒋锡培希望公司员工都掌握复盘方法;
●张瑞敏通过复盘创造出市场链管理方法;
●李东生复盘TCL并购写出《鹰的重生》,提出宁错过、不做错思维;
●冯仑在万通有个反省日活动;
●周鸿祎依靠复盘从3721事件后变成拜用户教主,重新创业成功;
●自我提升的宇宙真理,真正的提升靠向自己学,向自己学就是复盘;
●王阳明、曾国藩、蒋介石、毛泽东、任正非、马云、史玉柱、马化腾、李彦宏、薛蛮子、李开复、许小年、张维迎等,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牛人必定是精通复盘的高手;
●我们普通人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复盘,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不精通复盘,只吃堑,不长智;
●要提升,多复盘,要成功,精复盘。
内容提要
复盘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写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
柳传志个将复盘引入到做事之中,成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在联想每一个重大决策的背后,都有复盘的身影。
本书完整系统讲述了复盘的内容,清晰了复盘的价值,给出了复盘的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应用复盘的方法,向自己学习,随时随地的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
本书复盘的案例
企业案例
联想成为中国的过程复盘
联想戴尔的思维复盘
联想集团卖出与回购联想手机事件复盘
冯仑的万通反省日
任正非华为接受IBM设计系统的思维复盘
周鸿祎3721复盘
李东生TCL并购汤姆逊复盘
郭广昌复星多元化复盘
格兰仕购买生产线而不是引进生产线思维复盘
柯达失意数码时代的复盘
微软与苹果音乐产品结局的复盘
谷歌搜索引擎的复盘
丰田5why方法
网络培训产品的销售复盘
竞标的复盘
断货会议的复盘
美国陆军“指挥官意图”概念复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产生过程的复盘
个人案例
曾国藩二次领兵的思维复盘
做学校食堂档口生意的复盘
个人与上级关系的复盘
搞定老板秘书的过程复盘
晕倒事件的复盘
罗伯特西奥迪尼“互惠”原理的复盘
罗伯特西奥迪尼“承诺一致”原理的复盘
图书策划复盘
买机票的复盘
斯金纳的鸽子事件复盘
目录
本书复盘的案例
孙陶然序
自序
引言 善复盘者赢 1
柳传志、任正非、李东生、冯仑、孙陶然、周鸿祎等牛人们都在使用复盘,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取得成功,要赢,必须善于复盘。
要提升,多复盘;要成功,精复盘。
第1章 什么是复盘 13
关于复盘,回顾、反思、探究、提升,一个都不能少。
复盘的关键是推演,通过推演这个动作,复盘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正是因为推演这个动作,将复盘与总结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事前有沙盘,事后有复盘。
第2章 为什么复盘 23
复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固化流程、校验方向,认清问题背后的问题,发现和产生新的想法与知识。除了提升能力之外,它还对提升个人品性和组织性格有巨大作用。
三思而后行,一个习惯复盘的个人和企业,品性会更加低调和踏实,避免浮躁和冒进带来的危害。
第3章 复盘的三种类型 53
复盘有三种类型:自我复盘、团队复盘和复盘他人。
自我复盘可以随时进行,是个人获得成长的方便手段。团队复盘可以让复盘主导人和成员获得成长。复盘他人,则能够利用他人的事件让我们不花成本就获得成长。复盘他人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复盘标杆。
第4章 复盘中的三种角色 78
为了保证复盘的顺利进行,有三种职能必须由人来承担:一种职能是引导,保证复盘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一种职能是设问,通过不停地追问来引发思考,进而得出结论;一种职能是叙述,对事情的发展过程进行情境重现,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去除迷思,接近规律。
于是,在复盘中,就出现了三种角色:引导人、设问人和叙述人。
第5章 复盘的两种方法 108
有两种不同的复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情境重现法和关键点法。
当我们刚开始复盘的时候,好用情境重现法。当我们越来越熟悉复盘之后,关键点法就会成为常用的方法,而情境重现法则成为补充。
第6章 复盘的内容 129
复盘的时候,需要谈论的内容,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清晰:① 现在情况如何;② 当初是怎么决定的;③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
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清楚地认识事情的方方面面。
第7章 复盘的步骤 145
联想集团根据自己多年复盘的实践,总结了复盘的步骤,包括4步,分别是: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在联想复盘步骤的基础上,为了更加具有参照性,我们可以将复盘分为8个步骤:① 回顾目标;② 结果比对;③ 叙述过程;④自我剖析;⑤ 众人设问;⑥ 总结规律;⑦ 案例佐证;⑧ 复盘归档。
第8章 如何评判复盘结论是否到位 166
复盘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必须在复盘的当时作出判断,一般来说可以通过4条原则来评判:①复盘结论的落脚点是否在偶发性的因素上;② 复盘结论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③ 复盘结论的得出,是否有过3次以上的连续的why或者whynot的追问;④ 是否是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
第9章 柳传志环:做事的PDF方法 176
做事的“沙盘推演——执行——复盘”的流程称为柳传志环。
柳传志环可以简称为PDF环。P代表Preview,指沙盘。D代表Do,指做的过程。F代表FuPan,指复盘。
附录 联想复盘方法论 182
参考文献 188
作者介绍
陈中,经历过政府、国企、私企等不同的组织,对于工作方法有深刻认识,对组织、工作、职场的本质有独到研究,对不同人不同命运的原因有深度思考。曾任某咨询公司总监,组织该公司企业文化、集团管控、人力资源等板块知识的梳理。专栏作家。出版有《老板是怎么想的》、《信仰》等著作。
文摘
序言
老实说,拿到《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我接触过不少关于“成长”、“方法论”的书籍,很多时候都觉得它们过于理论化,或者与我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触动了我。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它对“经验”与“教训”的辩证思考。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吃了一堑”,却并没有真正“长智”。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来自于经历本身,而是来自于对经历的深度加工。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一次普通的事件,通过严谨的复盘,升华为一次深刻的学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复盘的四个步骤”,它们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发生了什么”到“为什么会这样”,再到“下次如何做”,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升级闭环。我尝试着将这种思维模式运用到我最近的一次团队合作中。在项目结束后,我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草草了事,而是花时间进行了一次团队复盘。结果令人惊喜,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之前未曾察觉的协作问题,还集思广益,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这种感觉,就像是为我们的团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评分翻开《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我并没有期望能读到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我的工作一直很忙碌,平时阅读的时间本就有限,更倾向于那些能直接解决问题,或者提供切实可行方法的书籍。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的需求,但又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教你三天学会XXX”的速成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娓娓道来,分享他多年来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宝贵经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反思”和“复盘”之间细微差别的界定。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反思”——“我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而复盘则更进一步,它不仅仅是找出原因,更是要去分析“当时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以及“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有哪些不同的选择?”,并且最终要落实到“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下一步该如何改进?”。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挖掘,对于我这样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提供的框架和模型,清晰易懂,也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最近的一个项目收尾工作中,惊喜地发现,原本遗留的一些小问题,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复盘,竟然得到了更彻底的解决,并且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当朋友向我推荐《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这本书时,我脑海中闪过的是无数个“我曾经以为…”的场景。我总是觉得自己是个很“会总结”的人,开会、写报告,似乎都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回顾”。但直到我深入阅读这本书,才发现,我之前的理解多么浅薄,多么流于形式。 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复盘体系,它不仅仅是关于“回顾”,更是关于“如何真正从过去中学习”。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不带情绪的观察”这一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或者因为失败而过度自责,这些情绪都会阻碍我们客观地审视问题。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种方法,让我们学会如何剥离情绪,以一种更理性的视角去解剖过往。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假设性复盘”的例子,它引导我思考,如果当初我做出另一种选择,结果又会如何?这种“平行时空”的思维演练,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考边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某种“超能力”,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情的本质,更有效地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养分。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本能够改变你思考方式,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成熟的“武功秘籍”。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通往内心深处的指南针,引导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我匆匆掠过的过往。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很多时候做事凭直觉,成功了就沾沾自喜,失败了就唉声叹气,很少去深究背后的原因。《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 作者用一种非常沉静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构建起了一个关于“复盘”的完整体系。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情绪”与“理性”在复盘过程中的平衡处理。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去触碰失败,是因为害怕面对内心的失落和挫败感。而这本书却鼓励我们,要把情绪当作复盘过程中的一部分,去理解它,去分析它,而不是被它控制。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心态调整。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对自己最近一次失败的沟通经历进行复盘。起初,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抱怨和指责,但随着我一步步跟着书中的引导去拆解,去提问,我慢慢地发现了自己思维上的盲点,以及当时沟通方式上的不足。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这本书让我明白,过去的经历并不是负担,而是宝贵的财富,而复盘,则是提炼这些财富的最佳途径。
评分拿到这本《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的时候,我抱着一种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期待是因为“复盘”这个概念我早已耳闻,总觉得它蕴含着一种能让事物变得更好的智慧,而忐忑则是因为我害怕这本书只是流于表面,用一些空洞的理论和鸡汤来搪塞读者。然而,阅读的过程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复盘的方法,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复盘的底层逻辑,以及它如何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落地生根。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认知闭环”的阐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碎片化的学习和思考,对事情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浅层。而复盘,就像是一个能够打破这种僵局的强大工具。通过系统地回顾、分析、总结,我们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型,看到那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和可能性。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项目中的失败经验,个人成长中的瓶颈期,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都通过复盘的视角被重新审视,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很多经历,发现原来很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都可以通过有效的复盘找到突破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为何做”和“如何思考”的书。它教会我,与其沉湎于过去的遗憾,不如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养分,而复盘,正是这剂最好的催化剂。
评分值得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还不错就是物流有点慢
评分书讲的内容不错,也是很祥细,确实不错,价格也很实惠。
评分很好,书是正版的支持强哥,买对了
评分好
评分据看的朋友说还不错
评分朋友推荐的,应该不错吧
评分不错!
评分包装不错 印刷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