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对于患有颈椎病的人来说,有个舒服的枕头特别重要。怎么选枕头?不同程度的患者应该选硬的还是选软的枕头呢?
自己在家做颈椎保健操,没有人指导,做不好了怎么办呢?
颈椎多脆弱啊,能不手术就不手术,还是采用按摩、运动、药浴、药酒、熏蒸、水疗等保守治疗方法比较好。如果保守疗法不见成效,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吃什么对腰比较好,吃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吃这些呢?
得了腰椎间旁突出症,医生建议康复训练,自己锻炼真的能好吗?怎么练?
......
这些问题在本书中会给您一一解决。
本书不同于以往的脊椎保健书,有的只重视脊椎理论知识的讲解,有的只有各种脊椎保健方法的简单罗列。本书重理论也重方法。将深奥难懂的脊椎理论知识图解化、表格化和通俗化,即使没有任何人体脊椎结构知识的人也能看懂。
本书提供的脊椎保健方法齐全,涉及按摩、艾灸、拔罐、熏蒸、水疗、药浴、药枕、药酒、药膳、保健操等,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但总有一种方法是适合自己的。
另外,本书不仅详细阐述了脊椎(颈椎、胸椎、腰椎)的各个分段,还增加了与脊椎关系极为密切的肩膀和盆骨。可以说是同类书中内容最全面的脊椎保健书
内容简介
《脊椎健康零酸痛(汉竹)》的内容全面。按照颈椎、肩膀、胸椎、腰椎、盆骨分类讲解。不仅详细阐述了脊椎的各个分段,还增加了与脊椎关系极为密切的肩膀和盆骨。
《脊椎健康零酸痛(汉竹)》重理论也重方法。将深奥难懂的脊椎理论知识图解化、表格化和通俗化,全方位阐释脊椎知识,即使没有任何人体脊椎结构知识的人也能看懂。
《脊椎健康零酸痛(汉竹)》的方法齐全。不仅有传统的中医自然疗法按摩、艾灸、拔罐、熏蒸、水疗、药浴、药枕等,还有药酒、药膳等食疗方法。另外,还提供了上百幅真人脊椎保健操示意图。
作者简介
赵向超,湖南医药学院针灸推拿美容系讲师,中医硕士,主治医师,中华特色医药学会理事,黄帝明堂医馆馆长,师从王燮荣教授(中华脊柱医学论坛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会长),擅长脊椎矫正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脊柱侧弯、寰枢椎半脱位等脊柱相关疾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脊椎健康自测法,并自创了一套适合大众练习的脊椎保健操。
在繁忙的教学出诊工作之余,积极进行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 余篇,如《寰枢椎紊乱引起头晕的巩膜眼征机理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误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 例分析》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将深奥难懂的脊椎理论知识图解化、表格化和通俗化,全方位阐释脊椎健康知识,即使没有任何人体解剖知识的人也能看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乔晋琳 ★实用的脊椎保养法,便捷的脊柱保健操,让您站更挺、坐更稳、走更远。
——针刀医学泰斗 针刀外科先驱 庞继光 ★以大众能理解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脊柱,用脊柱知识治疗、预防家人疾病,让大众成为真正的家庭医生。
——中华医药科学院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院长 王自平 ★头痛、手麻、眼胀、耳鸣……若是久治不愈,根源往往出在脊椎上。这时候每一节脊椎的结构、功能和病变,你都应该了解,不妨看看本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博士 文川 目录
脊椎的“一家四口”——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脊椎连接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脊椎问题引发病症的自我诊断
第一章 脊椎健康,人才健康
认识我们的脊椎
脊椎就是“行政部门”,供养五脏六腑
脊椎“大将军”统帅全身经脉
脊椎是神经的大本营
椎间盘是脊椎的“小弹簧”
脊椎是健康之本,亦是百病之源
浑身酸痛,脊椎有隐患
冠心病久治不愈,病因常在脊椎上
警惕!椎间关节错位可引发心源性猝死
更年期综合征诱因常在中年椎间盘退化
椎间关节错位会导致亚健康
家长要注意,幼儿阶段是脊椎伤害潜伏期
找出“真凶”,什么习惯伤了脊椎
久坐不动
跷二郎腿
站姿歪斜
趴着睡
常穿高跟鞋
胸罩不合适
领带太紧
床上看书
弯腰不当
腰部受凉
坐车打盹
脊椎问题,什么情况下要做手术
脊椎手术的类型
手术的风险
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养脊让身体无忧
养护脊椎最好的方法是运动和按摩
运动和按摩脊椎好处多
运动有讲究,掌握好度很重要
脊椎按摩的注意事项
说说生活中那些有益脊椎的运动
不同年龄段,脊椎保养重点不同
青少年要防止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
中年要防止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和胸椎、腰椎病变
老年要防止脊椎病变加重
16 道养护脊椎的药膳
葛根芎芍汤
菊花葛根粥
五子当归羊肉汤
猪脑炖天麻
黑豆猪骨汤
山楂丹参粥
白芍桃仁粥
桃红四物汤
桑枝大枣粥
羊肾羊肉枸杞粥
杜仲猪髓汤
桑麻粥
黄酒炖韭菜
韭菜子桃仁汤
复方红花酒
附桂猪蹄汤
肾主骨,养脊要养肾
肾精充足骨质才好
三大养肾穴
精彩书摘
脊椎是以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为主要结构,由椎间关节、椎间盘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的,是人体的中轴。
脊椎就是“行政部门”,供养五脏六腑
脊椎就是人体的“行政部门”,它和五脏六腑又有什么联系呢?
五脏六腑是什么呢?“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脏相对应的五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人类脊椎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脏腑与脊椎关系十分密切。汪晸《寿人经》说:“五脏皆系于脊,骨节灵通,均获裨益。”人体的脏腑穴位都反射在督脉(脊椎)上,脊椎位于人背部之中央位置,其内部的脊髓是人脑与全身的管理联络通路,这正是中医所说的“督脉”。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被称为“阳脉之海”。脊椎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就像一个衣柜的“衣架”上挂着“衣服”,衣架是“脊椎的附件结构”,而衣服是“五脏六腑”。如果有一件衣服特别大而重,那衣架肯定歪了,内脏病变后,其体积就可能相对增大,重量也可能增加,那么病变的内脏通过附件结构将椎体拉歪了,椎体就错位了。
脊椎是人类的生命源,脊椎骨是人体的支柱,而脊椎神经又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如果一个人的脊骨或脊髓神经发生障碍,他的健康就会发生大问题,许多疾病也就会随之而来。
脊椎的中间呈管状,是脊椎神经的通道。脊椎神经由脊髓管内发出,共31对,上通大脑,下接全身,人体的任何一部分均有分支线与之联络,把大脑所发出的指令和信息,经由这24节脊骨的神经传递到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
脊椎是健康之本,亦是百病之源
脊椎作为人体的支柱,神经的中枢,与全身很多疾病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据统计,过敏、贫血、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在内的几十种疾病都与脊椎的病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脊椎健康,身体健康;脊椎有病变,身体健康也会受到牵连。
浑身酸痛,脊椎有隐患
我们对脊椎的关注往往来源于生活中身体感觉到的浑身酸痛。据统计,80%~90%的人在一生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颈项痛、肩背痛或者腰腿痛。也许,你会认为这些问题只是人到中年的表现,但实际上,浑身酸痛是脊椎疾病的一种信号。
脊椎问题对人的困扰远远不只是疼痛。目前,已经发现有百余种病症与脊椎相关,其中不乏一些人们根本想不到的病症,诸如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腹泻、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等。
由脊椎引起的疾病可涉及人体神经、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各个系统,病种可涉及内科、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甚至皮肤科等多个科室。
困扰现代人的亚健康症状中亦有很多是因为脊椎不正所致。脊椎疾病对人们生活、工作造成的困扰越来越多地被发现,脊椎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重视,他们开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脊椎相关疾病医学,国外也称“脊骨神经医学”,在国外有100多年的历史,专门研究由于脊椎原因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
前言/序言
脊椎健康,活力无限:解锁身体的内在智慧 我们的脊椎,是支撑生命、传递信息、维系健康的生命中枢。它不仅是骨骼的支架,更是神经系统的桥梁,承载着我们身体的每一次移动,调节着内脏的每一次律动。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良的坐姿、久坐、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诸多因素,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脊椎的健康,导致各种酸痛、僵硬、甚至长期的不适。当脊椎发出“求救信号”,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听懂,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医学教科书,也不是一套高深莫测的养生秘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伙伴,用真诚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实用的方法,引导您重新认识您的脊椎,理解它的运作机制,感受它的细微变化。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探索身体智慧的旅程,发掘脊椎潜藏的能量,释放被压抑的活力,最终 Achieve 零酸痛的健康状态,让身体回复到最自然、最舒适、最有活力的状态。 认识你的脊椎:不仅仅是骨头 在深入探索之前,让我们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脊椎。它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我们全身的肌肉、韧带、神经、甚至情绪紧密相连。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您揭示脊椎的奥秘: 脊椎的结构与功能: 从颈椎到尾椎,每一节脊椎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脊椎的生理结构,包括椎骨、椎间盘、椎弓、棘突等,并阐述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实现灵活的运动。您将了解到,脊椎的弯曲并非“错误”,而是适应我们直立行走和活动的重要设计。 神经系统与脊椎的联结: 脊髓,作为我们身体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栖息在脊椎的保护之下。本书将重点阐述脊椎的健康如何直接影响着神经信号的传递。当脊椎出现问题,例如错位、挤压,神经的信号传输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引发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甚至影响内脏的正常运作。您将理解,为什么很多看似与脊椎无关的身体不适,其根源却可能隐藏在这里。 肌肉的力量与平衡: 支撑脊椎的并非只有骨骼,强大的肌肉群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围绕脊椎的深层肌肉、表层肌肉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您将认识到,肌肉的紧张、疲劳或薄弱,都可能成为导致脊椎负担加重、姿势不良的罪魁祸首。 姿势的语言: 我们的站姿、坐姿、行姿,无声地诉说着脊椎的健康状况。本书将带领您解读这些“姿势语言”,识别不良姿势的常见类型,例如圆肩驼背、骨盆前倾/后倾等,并分析它们对脊椎造成的长期影响。您将学会如何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更早地发现脊椎问题的端倪。 酸痛的根源:现代生活方式的“脊”刻 是什么让我们的脊椎从坚实的支柱,变成了酸痛的“罪魁祸首”?本书将深入剖析现代生活方式中,那些容易被忽视却对脊椎造成巨大压力的因素: 久坐的“静止”陷阱: 电脑、手机、会议……现代人的一天,有太多的时间是在“坐”中度过。长时间的静态姿势,不仅让脊椎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还会导致核心肌肉的僵硬和薄弱,以及血液循环的不畅。我们将揭示久坐对脊椎造成的具体损害,并提供打破“静止”陷阱的实用策略。 不良的坐姿与睡姿: 窝在沙发里、斜靠在椅子上、趴着睡觉……这些看似放松的姿势,实则在无形中给脊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书将详细解析不同不良姿势对脊椎的危害,并提供如何选择正确坐姿和睡姿的指导。 运动不足的“肌肉萎缩”: 肌肉是脊椎最忠实的守护者。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支撑脊椎的肌肉力量下降,而肥胖则会增加脊椎的额外负担。我们将探讨运动不足对脊椎健康的影响,并强调规律运动的重要性。 精神压力与身体的“情绪债”: 情绪的起伏,常常会转化为身体的紧张。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尤其是颈部和肩部的肌肉,进而影响脊椎的正常排列。本书将探讨精神压力与脊椎健康之间的微妙联系,并提供一些缓解压力的建议。 不当的搬运与提重: 错误地搬运重物,往往是急性腰痛的直接诱因。我们将教会您正确的搬运技巧,以保护您的脊椎免受突然的伤害。 环境因素的影响: 潮湿、寒冷的环境,以及不适宜的床垫和办公椅,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脊椎健康。我们将提供一些改善环境,以支持脊椎健康的建议。 零酸痛的实践指南:倾听身体的声音 理解了脊椎的运作和酸痛的根源,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更具操作性的部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您的脊椎重获健康。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温和、有效、可长期坚持的实践方法,帮助您告别酸痛,重拾活力: “动”起来的智慧: 伸展与放松: 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颈部、肩部、背部、腰部和髋部的伸展练习,帮助您缓解肌肉紧张,增加关节的活动度。这些练习都设计得简单易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 核心力量的构建: 强健的核心肌群是脊椎稳定的基石。本书将介绍一些安全有效的核心训练动作,例如平板支撑、卷腹、鸟狗式等,帮助您构建强大的内在支撑系统。 温和的运动推荐: 游泳、瑜伽、太极、普拉提等低冲击性的运动,对于脊椎健康尤为有益。我们将为您推荐适合不同人群的运动项目,并提供一些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的“动”: 除了专门的运动时间,我们还将教您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加入更多“动”的元素,例如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短暂的活动、选择爬楼梯等,让身体时刻保持活力。 “正”姿的艺术: 坐姿的“黄金法则”: 如何调整您的办公椅、学习桌,以达到最理想的坐姿?我们将提供详细的指导,包括脚部支撑、腰部依靠、手臂放置等细节。 站姿的“挺拔秘诀”: 学习如何保持自然的身体曲线,让脊椎处于最放松、最稳定的状态。 睡姿的“安眠之道”: 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掌握正确的睡姿,让您的脊椎在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屏幕族”的健康法则: 针对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的人群,我们将提供一些屏幕使用时间的管理技巧和眼部、颈部的放松练习。 “养”护的细节: 饮食与营养: 均衡的饮食对于骨骼和软骨的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哪些营养素对脊椎健康有益,例如钙、维生素D、胶原蛋白等,并提供一些日常饮食的建议。 情绪的“减压阀”: 学习有效的减压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帮助您释放身体的紧张,减轻精神压力对脊椎的影响。 温水疗法与热敷: 热敷和温水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在家进行的简单温水疗法。 聆听身体的信号: 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倾听您身体发出的声音。当您感到不适,及时调整,而不是一味忍耐。本书将鼓励您建立与身体的深度连接,学会识别和回应身体的需求。 与脊椎和谐共处:迈向长远的健康 本书并非承诺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为您提供一条持续改善脊椎健康的道路。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健康的脊椎,享受无痛的活力生活。 个体化的调整: 我们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都不同。因此,本书将鼓励您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调整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循序渐进的原则: 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将引导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这些健康习惯融入日常生活。 预防胜于治疗: 关注脊椎健康,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酸痛,更是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严重的问题。 享受过程: 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感受运动带来的舒畅,体会姿势改善带来的轻松,让追求健康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您的脊椎,是您最值得投资的健康财富。让我们一起,通过这本书,开启一段与脊椎和谐共处的旅程,解锁身体的内在智慧,拥抱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的自己。这并非仅仅是为了消除一时的酸痛,而是为了建立一种长远的、可持续的健康模式,让您的身体以最佳状态,迎接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