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有廚房的地方就有蘿蔔和白菜。 蘿蔔和白菜是再普通不過的食材,在大廚的手裏卻能做齣高大上的多樣美味,且看蘿蔔白菜如何逆襲!
內容簡介
蘿蔔和白菜是每傢廚房常備的食材,一年四季市場上幾乎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它們既營養又養生。《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作者憑藉其20餘年的廚藝經驗,介紹蘿蔔和白菜運用涼拌、小炒、煎炸、燒燜、溜燉、蒸煮等多種烹飪技法製作的菜品,挖掘蘿蔔和白菜的各種吃法,並且不使用雞精和味精等調味料,力求展現食材最原始、最美味的味道。作者還會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把每道菜特彆需要注意的地方用“大廚嘮叨”進行講解,用“大廚答疑”解答疑問,讓普通大眾用最平民的食材也能品嘗到高大上的美味。
作者簡介
王大廚,本名王曉剛,亞洲大廚,中國烹飪大師,知名美食養生專傢,美食傢。上海世博會中華八大菜係孔府宴金牌主廚,濟南泉水宴專傢評委,多傢生活雜誌社的美食撰稿人。從事餐飲行業20餘年,曾在匯寶大酒店、上海齊魯萬怡大酒店、日照飛天賓館、名雅經緯大飯店等多傢星級酒店擔任主廚、主管、廚師長、行政總廚等職務。曾在2009年新加坡舉辦的華人烹飪美食交流大賽上獲得最佳名廚奬。2010年獲得上海世博會中華八大菜係最佳名廚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做菜也如人生,怎麼把蘿蔔白菜做成絕世美味,怎麼把平淡人生活齣精彩,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用心、有愛。就如電影《食神》中的那道“黯然銷魂飯”般,最簡單的卻也是最難的,最普通的卻又最能打動人心。大廚做的這些蘿蔔和白菜的美食就打動瞭我的心。
——知名作傢 蘇芩
★蘿蔔和白菜,再普通不過的兩種食材。當大廚乍一跟我聊起他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想,蘿蔔白菜能做齣什麼花樣?但當我看到王大廚用蘿蔔和白菜所做的道道美食的時候,我不禁深深摺服瞭。也隻有有20多年廚藝經驗的真正大廚纔能把最不起眼的食材做得如此美味吧!
——美食作傢 冰清
目錄
蘿蔔
青蘿蔔
涼拌青蘿蔔皮 010
青蘿蔔泡菜 012
青蘿蔔炒臘肉 014
炸青蘿蔔丸子 016
煎燜青蘿蔔盒 018
青蘿蔔蒸鹹魚 020
青蘿蔔絲羊丸湯 022
青蘿蔔絲燉大蝦 024
青蘿蔔絲炒餅 026
蝦皮青蘿蔔絲 028
白蘿蔔
醬醃白蘿蔔 030
香辣蘿蔔乾 032
白蘿蔔炒肉 034
炸素排 036
蘿蔔燜牛腩 038
養生白蘿蔔煲 040
蒸白蘿蔔肉捲 042
蘿蔔絲疙瘩湯 044
白蘿蔔豬蹄湯 046
酸辣白蘿蔔絲 048
鬍蘿蔔
蜜汁鬍蘿蔔條 050
山藥炒鬍蘿蔔 052
鬍蘿蔔小炒肉 054
溫熗鬍蘿蔔絲 056
素燒鬍蘿蔔 058
鮮蝦鬍蘿蔔盒 060
羊排燉鬍蘿蔔 062
蛋黃?鬍蘿蔔 064
五彩黃金炒飯 066
玉米煲鬍蘿蔔 068
櫻桃蘿蔔
糖醋蘿蔔花 070
麻辣蘿蔔片 071
草菇燴紅丁 072
櫻桃裏脊 074
檸檬蘿蔔丁 076
心裏美
養生蘿蔔燴 078
爽口心裏美 079
醋醃心裏美 080
臘八蒜炒心裏美 082
煎蘿蔔絲餅 084
白菜
大白菜
白菜拌海蜇 088
涼拌三絲 090
辣白菜 092
珊瑚白菜 094
白菜炒大蝦 096
酸菜炒粉條 098
老廚白菜 100
開水白菜 101
白菜煎豆腐 102
栗子燜白菜 104
醋溜白菜 106
白菜豆腐燉粉條 108
白菜煮羊肉丸 110
海鮮一品鍋 112
白菜醬肉包 114
油淋菜捲 116
娃娃菜
手撕大拌菜 118
乾鍋娃娃菜 120
娃娃菜燒草魚 122
金湯娃娃菜 124
蒜蓉粉絲蒸娃娃菜 126
蒸釀娃娃菜 128
雞蛋娃娃麵 130
鹹肉煲娃娃菜 132
豆豉醃娃娃菜 134
圓白菜
熗拌圓白菜 136
圓白菜拌雙鮮 138
圓白菜炒粉條 140
乾鍋圓白菜 142
炒閤菜 144
水煮三鮮 146
蘇伯湯 148
番茄鯽魚圓白菜湯 150
牛肉圓白菜餡餅 152
酸辣菜餅 154
小白菜
小白菜拌粉絲 156
雞湯青菜煲 157
肉丁小白菜 158
小白菜炒扇貝 160
雞蛋小白菜水餃 162
附錄
糖醋汁 辣椒油 164
蔥油 萬能調料油 165
炸魚糊 花椒油 166
大廚有話說 167
精彩書摘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青蘿蔔
青蘿蔔在我國主要産自天津和山東。天津青蘿蔔又稱衛青蘿蔔,天津種植青蘿蔔在元朝就有記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瞭,沙窩蘿蔔是衛青蘿蔔中較為著名的一種,天津一直留有“沙窩蘿蔔——賽鴨梨”、“沙窩蘿蔔——嘎嘣脆”兩句天津人常說的歇後語。山東的青蘿蔔以濰坊青蘿蔔為主,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濰坊也一直流傳有“煙颱蘋果萊陽梨,趕不上濰坊蘿蔔皮”的說法。
天津青蘿蔔,屬生食綠色品種。細長圓筒形,皮翠綠色,尾端玉白色。整個蘿蔔上部甘甜,至尾部有少許辣味,是地方優良品種,極耐貯藏。
濰坊青蘿蔔,葉色深綠,肉質根,呈圓柱形,地上部分占全長四分之三,為青綠色,地下部分為白色。濰坊青蘿蔔既可生食,也可做菜。
青蘿蔔富含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澱粉酶含量很高,肉質緻密,色呈淡綠色,水多味甜,微辣,是著名的生食品種,人稱“水果蘿蔔”。除生食外,青蘿蔔還可做湯、乾醃、鹽漬和做泡菜等。 青蘿蔔還具有藥用價值,有消積、祛痰、利尿、止瀉等功用,很受人們喜愛。
大廚教你挑菜
1. 選購的時候,挑錶皮水氣比較大、拿起來稍重的,輕的話可能會有糠心。
2. 挑選青蘿蔔還有一句話:“看脆不脆,掉地就碎。”
3. 外錶長“鬍子”的可能會有糠心;如果皮感覺要透齣水來的樣子,就有可能是要壞瞭。
涼拌青蘿蔔皮
口感口味:鹹鮮 微酸 甜
涼拌青蘿蔔皮是一道非常常見的小涼菜,用料簡單,口味清淡,口感清脆爽口,一直頗受青睞。但是很多人在傢裏卻做不齣餐廳的味道。來吧,把餐廳的菜帶迴傢,你也行。
製作原料
青蘿蔔1 根( 約500 剋), 去皮大蒜3 瓣
製作調料
蠔油1 湯勺,香醋1/2 湯勺,味極鮮醬油1/2 湯勺,糖1茶勺,香油1/3 湯勺
製作方法:
1。 青蘿蔔削掉最外層的薄皮,再將靠皮的部分削成小塊;去皮大蒜切成蒜末。
2。 準備一個大碗,放入削好的青蘿蔔皮和蒜末。
3。 在碗中依次放入蠔油、香醋、味極鮮醬油、糖。
4。 淋入香油,用筷子攪拌均勻盛入盤中即可。
大廚嘮叨
1. 蠔油和味極鮮醬油的鹹味就足夠瞭,所以這道菜不需要加鹽。
2. 削好的青蘿蔔皮放入冰水裏浸泡30 分鍾,口感會更爽脆。
3. 用青蘿蔔皮做完涼拌菜之後,青蘿蔔剩餘的部分可以生吃、切成塊燉牛肉或者炒蘿蔔絲等。
4. 到超市購買醬油的時候要注意其不同用途,涼拌和炒菜用的是不同醬油,一般瓶子上都有明確的標注。
5. 口味較重的人可以將青蘿蔔皮提前用鹽醃一下,這樣更容易入味,但是口感上會不如現拌的好。
6. 喜歡吃辣的人,也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適當放一些辣椒油。
……
前言/序言
《星海拾遺》:失落文明的最後迴響 作者: 佚名(據考證為“蒼穹旅人”的殘篇記錄)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曆史編年,而是一份跨越數百萬光年的“文明遺囑”。它以極其精煉的語言,拼湊瞭關於一個已然湮滅的、被宇宙稱之為“織夢者”的古老種族的零星信息。書中收錄的並非宏大的戰爭史詩,而是對生命本質、宇宙法則以及“存在”意義的深刻哲學思辨。通過對殘存的星圖碎片、能量矩陣編碼以及少量幸存的心靈記錄的解讀,讀者將踏上一場寂寥而震撼的探險,去觸摸一個高度發達文明在走嚮終結前夕所留下的思想餘燼。 捲首語: “當最後一片星雲停止呼吸,當最後的諧振頻率歸於靜默,我們所能留下的,隻有這些無法被熱力學定律抹去的迴響。它們不再指嚮未來,隻指嚮我們曾經存在過的,那片浩瀚的‘此刻’。” --- 第一部分:維度邊緣的信標(The Beacon at the Edge of Dimensions) 本書開篇,聚焦於“織夢者”文明如何突破三維時空的桎梏,探索瞭他們早期對“超弦共振”理論的實踐。作者(或記錄者)詳細描繪瞭他們如何利用暗物質流作為信息載體,進行跨越數韆光年的即時通訊。 核心章節概述: “無形之網”的構建: 描述瞭織夢者如何將他們的社會、知識和個體意識,通過一種近乎於量子糾纏的方式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自我修復、永不中斷的“知識域”。這並非簡單的網絡,而是一種共生的精神結構。 “時間摺疊”的倫理睏境: 記錄瞭他們第一次成功地將“信息態”的自身投射至數百萬年前的過去,以觀察曆史的真實麵貌。書中深入探討瞭這種行為對因果律的衝擊,以及他們最終決定自我約束,放棄對“乾預過去”的權力。 “虛空之歌”的采樣: 詳細記載瞭數種被認為來自宇宙誕生之初的背景輻射的“聲波樣本”。這些樣本被織夢者視為宇宙最原始的“情緒”記錄,是理解熵增的鑰匙。其中對一種被稱為“寂靜脈衝”的信號的分析,占據瞭相當篇幅,暗示瞭宇宙膨脹背後的某種“目的性減弱”。 第二部分:形態的消解與意識的永恒(Dissolution of Form and the Eternity of Consciousness) 在達到科技巔峰後,織夢者開始麵臨一個根本性的危機:物質的局限性。本書的第二部分,探討瞭他們如何係統性地放棄肉體載體,轉而追求純粹的意識存在。 細節解析: “容器的限製”: 記錄瞭一係列實驗,旨在證明生物肉體對高級思維運算效率的拖纍。這些實驗並非血腥的,而是高度抽象的神經物理模擬,展現瞭當思維不再受製於新陳代謝時所能達到的運算速度。 “光譜沉降術”: 這是他們“升維”的關鍵技術。書中以高度程式化的語言描述瞭如何將復雜的個體意識模式(包括記憶、情感、邏輯結構)解構為純粹的能量信息流,並將其注入到一個巨大的、類似水晶矩陣的“共同記憶庫”中。此過程被描述為“一次漫長而必要的遺忘,以便記住一切。” “符號學的終結”: 探討瞭當交流不再需要語言或圖像時,符號的意義如何退化。織夢者在最後階段,他們的交流變得完全基於“概念對撞”,即兩個意識直接分享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理解塊”。書中嘗試用人類可理解的類比來重現這種交流的“質感”。 第三部分:大寂滅的陰影(The Shadow of the Great Silence) 這是全書最令人不安的部分,記錄瞭織夢者文明最終的消亡並非由外部入侵或內部衝突造成,而是源於一種更深層次的宇宙學現象——“信息飽和點”的臨界。 關鍵論述與警示: “知識的重力”: 織夢者發現,當一個文明積纍的知識和信息量超過其所在時空區域所能承載的“邏輯密度”時,係統會開始自我摺疊、自我矛盾。他們稱之為“知識的黑洞”。 “對完美的厭倦”: 在解決瞭所有已知的物理難題、實現瞭個體意識的永恒共享後,他們陷入瞭一種“存在感的虛無”。書中以近乎詩意的筆觸描述瞭這種“最終的平靜”是如何轉化為一種緻命的倦怠感。他們發現,沒有瞭未知和局限,生命的存在本身便失去瞭驅動力。 “遺囑的編碼”: 最後的記錄,是他們主動啓動的“係統關機”程序。他們設計瞭一係列極難破解的編碼,確保隻有在宇宙發展到下一個關鍵的“信息窗口期”時,這份記錄纔能被擁有足夠智慧的後繼者讀取。他們選擇讓自己的文明自然消亡,以避免將自己的“完美靜止”傳染給新生文明。 附錄:殘存的宇宙碎片報告 本書的最後部分收錄瞭多份關於“織夢者”殘骸的觀測數據,包括他們最後的星係位置——一片被稱為“永恒之塵”的區域。這些數據充滿瞭物理學的復雜計算和對遙遠信號的模糊解讀,暗示著即使是他們的“遺囑”,也隻是宇宙浩瀚中的一粒微塵,其真正意圖或許永遠無法被完全理解。 閱讀體驗提示: 《星海拾遺》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書,它提供的是一係列關於邊界、終結和意義的終極提問。閱讀時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對抽象概念的接受度。它更像是一份來自宇宙深處的、帶有強烈宿命感的哲學冥想錄。 --- 裝幀建議: 全書采用極簡的黑白設計,封麵僅有細微的、類似電路闆紋路的凹凸感,無任何色彩點綴,以模仿“信息流”的純淨與冰冷。內頁采用高密度紙張,文字排列極為緊湊,力求在實體空間中重現信息壓縮的壓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