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料理的第一堂課 [What to Cook & How to Cook it]

私房料理的第一堂課 [What to Cook & How to Cook it]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簡·霍恩比 著,杜芯寜 譯
圖書標籤:
  • 料理
  • 美食
  • 烹飪
  • 傢常菜
  • 新手入門
  • 私房菜
  • 食譜
  • 廚房
  • 美食教程
  • 簡單易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ISBN:978755920039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7948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What to Cook & How to Cook it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40
套裝數量:1
字數:64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00份精美食譜,涵蓋各國經典菜式,分步配圖,說明詳實

  配方經過精心調整,步驟更清晰,流程更閤理,更適閤初學者上手

  口味多樣,食材易取,一日三餐不乏味

  16開精裝,法式護封,壓紋工藝,拯救身邊廚房菜鳥的必備指南


  

  每天兩點一綫,或多點多綫奔忙的我們,上班下班頂星戴月的擠地鐵趕公交,手機上被各類網紅美食刷屏,卻隻能用來源不明配料不明裹著尾氣風沙的路邊攤填補幻想。周末宅在傢裏,依然吃著外賣網站投喂的油膩膩的快餐,一邊被連綿不絕的食品安全新聞轟炸,一邊祈禱著這一口吃到的是真材實料而不是商傢的良心。乏味的一日三餐讓我懷念起小時候吃的那些叫不齣名字的傢常菜。這個周末,我決定在塵封已久的廚房自己做一餐試試看。

  對於隻會泡麵的我來說,簡的這本書是當之無愧的好幫手。先從簡單的入手,用一份“烤火腿奶酪三明治”解決今天的午餐。五種配料清晰明瞭,用時短操作簡單。三分鍾便完成一餐,看似平凡無奇的火腿三明治,火腿鹹香麵包酥脆,熱熱的奶酪能拉齣絲,烘烤後奶香四溢,幸福感瞬間爆棚。簡的用心處處可見,一小匙芥末醬的加入不但平衡瞭奶酪的油膩感,還增添瞭香氣和風味,可謂點睛之筆。書中食材的稱量精細準確,絕不會用“少許”、“適量”這些詞來故弄玄虛。每一個步驟都配有照片,手法、火候一目瞭然。邁齣瞭成功的第一步,我有空就想下個廚。下班迴傢飢腸轆轆,五種常用食材變齣一份“蒜香通心粉”,搭配清爽的“涼拌捲心菜”,不用二十分鍾,健康美味、營養均衡的一餐便完成瞭。特意多做齣一小份留做第二天早餐,連保存方法和儲存期限簡也特彆說明,對廚房菜鳥很貼心。
  

  《私房料理的第1堂課》是簡.霍恩比非常成功的一部食譜,自2010年齣版至今已重印數次,成為風靡英語國傢的經典傢常料理入門指南。簡將料理這件事拉下神壇,她的菜譜經過反復的試驗和調整,目的隻是為瞭更讓初學者看懂,學會,做齣和專業廚師一樣美味的傢常料理。本書主題部分的七個章節,涵蓋瞭從早餐、輕午餐到周末大餐的共100種傢常菜,讀者可以根據手上的食材和製作時間自由搭配,也可以根據尾聲部分簡給齣的搭配建議,組閤齣適閤不同場景的豐盛傢宴。書中大部分食譜都可以在20分鍾內完成,一小時便能準備齣一桌頭盤、主菜和餐後甜點齊全的大餐,迴傢吃飯,與傢人一起共享放心美食也不是幻想。
  


  

內容簡介

  

  《私房料理的第1堂課》緻力於幫助我們解決“吃什麼”的問題。無論你是五榖不分的烹飪菜鳥,還是靈感枯竭的資深“煮婦”,這都是一本適閤你的,實用而詳盡的指南。簡的食譜經過反復實驗,講解詳細,步驟清晰。書中食譜配有精美的彩色圖片,直觀展示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從準備到烹飪的每一個細節。從較簡單的煎蛋餅、到看似高難度的烤雞、炒河粉,再到經典的餐後甜點檸檬撻,本書中的100個食譜均經過作者的多次實驗,精心調整,以求盡量簡化流程。有瞭這本書,下廚就是這麼簡單!


  

作者簡介

  簡.霍恩比(Jane Hornby)

  烘焙專傢、烹飪教師。簡曾是資深撰稿人,後進入英國久負盛名的烹飪學院,利斯學院(Leiths School of Food and Wine)學習。完成學業後,簡成為《BBC美食美味》雜誌編輯,與各國知名主廚深入閤作,在菜品創意和美食寫作方麵積攢瞭豐富的經驗。2009年至今,簡與英國費頓齣版公司(Phaidon Press)閤作,先後齣版瞭三部著作,廣受好評,成為英國傢喻戶曉的美食作傢。


內頁插圖

目錄

私房料理的第一堂課 6

簡的料理小課堂 9

如何有效利用這本食譜 10

廚房用具 11

原料和采購 13

基本儲藏食物 14

早餐和早午餐 16

漿果奶昔 18

肉桂捲 20

班尼迪剋蛋 24

......

藍莓楓糖熱鬆餅 48

玉米餅搭配培根牛油果佐莎莎醬 52

輕午餐 56

烤火腿奶酪三明治 58

粗麥粉辣醬沙拉 60

烤羊奶酪和甜菜根沙拉 64

......

尼斯風味金槍魚沙拉 90

培根生菜番茄三明治 94

蔬菜辣湯 98

簡便晚餐 102

南瓜菠菜咖喱 104

奶酪漢堡 108

小炒雞 112

蘑菇燴飯 116

西班牙辣香腸雞肉煲 120

......

奶油培根意麵 162

泰式蝦麵 164

泰式咖喱牛肉飯 168

簡單小食 172

糖醋烤肋排 174

烤雞翅佐藍紋奶酪醬 176

......

烤薯皮佐酸奶油 212

周末大餐 216

墨西哥辣肉醬,搭配烤土豆 218

香煎魚排佐歐芹醬 222

奶酪焗茄子 226

......

蟹肉餅佐香醋汁 292

烤豬排,搭配焦糖蘋果 296

利馬豆燉菜佐雪穆拉調味汁,搭配蒸粗麥粉 300

配菜 304

烤土豆 306

蔬菜沙拉佐香醋汁 308

......

奶油青蔬 330

甜點製作 332

蘋果派 334

巧剋力慕斯杯 340

墨西哥酸橙派 342

檸檬蛋糕 346

......

巧剋力餅乾 400

尾聲 404

菜單設計 406

詞匯錶 408

基礎準備 411

前言/序言


《餐桌上的煉金術:從食材到美味的蛻變之旅》 本書簡介 這本《餐桌上的煉金術:從食材到美味的蛻變之旅》,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菜係的入門指導,亦非嚴格意義上的“第一課”。相反,它是一次對烹飪本質的深刻探索,一場關於食材、技術、味覺記憶與生活哲學的深度對話。我們旨在超越食譜的束縛,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廣闊的烹飪領域——理解“為什麼”會好吃,而非僅僅是“如何”製作。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煉金術”:如何將看似尋常的、未經雕琢的原始食材,通過精準的理解和恰當的處理,轉化為令人驚嘆的、富有情感連接的美味佳肴。我們相信,真正的烹飪智慧,蘊含在對基礎原理的掌握,而非對步驟的機械模仿之中。 第一部分:食材的語言——感官的覺醒 本部分著重於培養讀者對食材的深度感知能力。我們不提供“如何挑齣最新鮮的番茄”這種淺層建議,而是深入探討不同産地、生長環境如何塑造食材的內在結構與風味分子。 第一章:土與水的饋贈——風土(Terroir)的秘密 我們將剖析“風土”概念在蔬菜、榖物乃至肉類中的體現。例如,高海拔地區生長的根莖類蔬菜,其糖分和礦物質的積纍模式有何不同?不同水質如何影響麵團的發酵和口感?我們會用科學的視角解構味覺的地域性差異,引導讀者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食材地圖。 第二章:溫度與時間的雕刻——分子層麵的變化 烹飪的基礎在於熱力學。本章摒棄傳統的時間錶,轉而探討溫度對蛋白質變性、澱粉糊化、美拉德反應的影響機製。我們將詳細解析慢燉、高溫煎烤、低溫慢煮(Sous Vide)在微觀層麵如何重塑食材的質地與風味釋放。重點不在於提供菜譜,而是解釋為何在特定溫度下,肉類會變得更嫩,或者蔬菜的鮮甜度會被最大化保留。 第三章:香氣的建築學——調味的藝術與科學 調味遠不止鹽、糖、酸、辣的平衡。本書深入研究瞭芳香化閤物的揮發特性,講解瞭香料如何在不同烹飪階段釋放其復雜層次。讀者將學習如何通過“疊加”(Layering)和“對比”(Contrast)的技巧,構建齣具有立體感和持久度的味覺體驗,而非僅僅是單一的“鹹”或“甜”。我們將探討發酵食品如醬油、醋、奶酪中蘊含的復雜風味前體。 第二部分:技術的本質——掌握工具與方法的靈魂 本部分將技術視為一種工具,強調對工具本質的理解,而非盲目追隨潮流的烹飪手法。 第四章:火的馴服——熱源的控製與選擇 本章分析不同熱源(燃氣、電磁爐、烤箱、明火)的能量傳遞效率與特性,以及如何根據目標食材選擇最閤適的接觸方式。例如,鑄鐵鍋的蓄熱能力與不銹鋼鍋的導熱速度,對煎製牛排時焦化層形成的影響有何區彆?我們將側重於“火候的哲學”——如何在動態變化中保持精確的控製。 第五章:刀工的邏輯——結構與齣水率的關係 刀工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為瞭控製烹飪的均勻性和食材的齣水速率。本書將探討不同切割方式(切絲、切塊、切片)對食材內部水分保持、受熱麵積、以及最終口感的影響。理解這一邏輯,能幫助讀者在沒有精確菜譜指導時,也能對切割方式做齣最佳判斷。 第六章:乳化與懸浮——穩定性的化學原理 從製作完美的蛋黃醬(Mayonnaise)到濃稠的肉汁(Jus),乳化是烹飪中的關鍵挑戰。本章將深入講解親水性與親油性物質的交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乳化劑(如卵磷脂、蛋白質)來穩定油水混閤體係,避免油水分離,從而創造齣絲滑、均勻的醬汁結構。 第三部分:超越食譜——創造力的釋放 這是本書的升華部分,旨在激發讀者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第七章:味覺記憶的重構——熟悉與陌生之間 我們探討味覺是如何與記憶和文化深度捆綁的。通過分析經典的菜肴結構(如法式醬汁的母體結構、亞洲湯底的層次遞進),讀者可以學會如何解構一道菜肴的核心元素,然後用不同的風味和食材進行替換或重組,創造齣既有根源感又充滿個性的新菜式。 第八章:失敗的價值——故障排除與適應性學習 真正的學習發生在意外之時。本章將係統性地分析常見烹飪“災難”背後的科學原因——為什麼湯會變酸?為什麼蛋糕會塌陷?——並提供一套通用的、基於原理的補救策略,而非單一的補救方案。培養讀者在廚房中像化學傢一樣思考,將錯誤轉化為理解的跳闆。 第九章:餐桌的敘事——食物與情感的連接 最終,烹飪是關於溝通。本書以對“待客之道”的哲學思考作結。我們討論如何根據用餐者的偏好、場閤的氛圍,來設計一個完整的用餐體驗,將所學的技術和對食材的理解,融入到一次有溫度的分享之中。這不是關於擺盤的技巧,而是關於如何通過食物來錶達尊重、關懷和創造力的終極藝術。 本書適閤所有渴望深入理解烹飪底層邏輯、希望從被動的食譜執行者轉變為主動的廚房創造者的高階烹飪愛好者和美食探索者。它提供的是一套思維框架,而非一套固定的菜譜清單。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被這本書的書名和副標題所吸引,是因為它所傳遞齣的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性”。我見過太多關於“私房料理”的書籍,但大多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仿佛是專屬於少數精英的秘籍。然而,“第一堂課”這個詞,卻瞬間拉近瞭我和這本書的距離,讓我覺得它充滿瞭入門級的友好,並且緻力於教授最基礎、最核心的烹飪知識。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烹飪樂趣在於掌握方法,而非死記硬背菜譜。副標題“What to Cook & How to Cook it”正印證瞭這一點,它暗示瞭這本書將不僅僅提供“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授“如何做”,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能夠獨立思考、創新菜肴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吸引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帶領我一步步走進烹飪的世界,讓我不再為“今天吃什麼”而發愁,而是能夠自信地選擇食材,運用技巧,做齣屬於自己的“私房菜”。這本書的氣質,讓我想起那些經典的美食節目,總是能將復雜的烹飪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生活氣息。

評分

作為一名對美食充滿好奇,但苦於廚藝不精的上班族,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提升廚藝的書籍。《私房料理的第一堂課》這個名字,以及副標題“What to Cook & How to Cook it”,恰恰擊中瞭我的痛點。我並不是追求米其林三星的廚神,我隻是希望能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為自己和傢人準備一頓簡單卻又不失美味的傢常菜。很多食譜給我的感覺是“高不可攀”,要麼步驟繁瑣得讓人崩潰,要麼需要各種稀奇古怪的調味料。但這本書,從它的名字和整體風格來看,我預感它會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生活。我尤其看重“how to cook it”這個部分,這意味著它會注重烹飪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僅僅羅列菜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理解食材的特性,掌握基本的烹飪手法,並且能夠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整。我已經開始想象,未來的日子裏,我能夠用這本書作為我的“秘密武器”,在傢中變齣各種令人驚喜的美味,讓餐桌充滿愛和煙火氣。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我通往“美食生活”的一把鑰匙。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最大原因,是它所承諾的那種“化繁為簡”的烹飪理念。市麵上很多烹飪書籍,要麼是過於高端,要麼就是內容過於零散,讓人難以係統地學習。而《私房料理的第一堂課》副標題“What to Cook & How to Cook it”則透露齣一種“從基礎到實踐”的教學思路,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我是一個喜歡鑽研,但也容易被復雜事物勸退的人,我需要的是一個清晰、有邏輯的指南,能夠一步步引導我掌握烹飪的核心技能。我非常看重“how to cook it”這部分,因為我相信,掌握瞭烹飪的原理,即使沒有完全照搬菜譜,也能做齣美味的食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理解食材之間的搭配,各種烹飪方式的奧秘,以及如何運用調味品來提升菜肴的層次感。這本書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門關於“生活美學”的課程,它將教會我如何用雙手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美味,讓每一次下廚都成為一種享受,一種對生活的熱愛錶達。

評分

在翻閱這本《私房料理的第一堂課》之前,我總覺得烹飪是一件需要天賦和大量實踐纔能精通的事情,而我自認是個“手殘黨”。然而,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尤其是那個“第一堂課”的字樣,我內心深處被激起瞭好奇和一種莫名的信心。它似乎在告訴我,烹飪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隻要找對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餐桌上的“大廚”。副標題“What to Cook & How to Cook it”進一步強化瞭這種印象,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能做什麼”,更是告訴你“應該怎麼做”,這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教學方式。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來“授業解惑”,它會不會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那些看似復雜的烹飪技巧?它會不會介紹那些容易獲取的食材,以及如何巧妙地搭配它們?我甚至開始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夠自信地為朋友們展示我的“私房菜”,並嚮他們分享,這一切都是從這本“第一堂課”開始的。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溫柔的邀請,邀請我走進一個充滿驚喜的烹飪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溫潤的色調,搭配上簡潔而富有質感的字體,讓人一看就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藝術品。我是一個對烹飪有著濃厚興趣,但又總覺得自己是“廚房小白”的讀者。每次看到那些琳琅滿目的食譜,總會因為復雜的步驟和陌生的食材而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股清流,讓我重新燃起瞭對烹飪的熱情。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裏麵的菜肴,僅僅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已經被作者的烹飪哲學深深打動。那種“人人都能做齣美味佳肴”的信念,以及對食材選擇、烹飪技巧的細緻解讀,讓我覺得這本書是為像我這樣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為什麼”的解釋,而不僅僅是“怎麼做”。我知道,理解瞭烹飪背後的原理,纔能真正地舉一反三,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美味。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材,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耐心地教導你如何享受烹飪的樂趣。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我的“私房料理”之旅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