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抗战

中国空军抗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要秋霞 著,张量 编
图书标签:
  • 抗战
  • 空军
  • 中国空军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航空
  • 历史
  • 二战
  • 空战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093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936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史不能忘记系列12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9
字数:1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日本图谋侵华七十多年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八年
  3500万中国人伤亡!
  中国人民和军队英勇抗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诗篇!
  让前辈告诉子孙,让历史告诉未来——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绝不能重演!

内容简介

  《中国空军抗战》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严格尊重史实,凭借事实说话,分《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日军细菌战》《中国空军抗战》《中国海军抗战》《中国抗日远征军》《抗日英烈民族魂》《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纪实》《国际友人与抗日战争》《华北抗日》《华东抗日》《华南抗日》《抗战中的延安》共19个分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客观地披露和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以及发动经过、侵华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著名战役、献身于抗战的民族英烈等。其中,一些材料和观点尚属首次公开发表。

目录

修订版序
第一版序
绪言
空军创建淞沪迎敌
中国空军的创建
“一·二八”抗战中的中国空军
抗战初期争夺制空权
战前中日空军力量的比较
八一四旗开得胜
三个月的激战
中苏勇士并肩作战
守卫南京
保卫南昌
袭击台湾日军机场
徐州作战
武汉大空战
袭击武汉日军机场
远征日本纸片轰炸
空袭与反空袭作战
抵御日军最初的轰炸
抵御日军“101”号作战
日军“零式战斗机”出击
1941年夏季的殊死较量
困境中的抗争
支援南昌战役
支援桂南会战
艰苦的1940年和1941年
长空飞虎
陈纳德和美国飞虎队的组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关空军并肩作战
美军驻华航空特遣队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和中关混合团的组建
“驼峰”空运
中国空军反攻作战
中日空战的转折点——鄂西会战
袭击日军机场和运输线
支援常德会战
豫湘桂空战
超级空中堡垒B-29重型轰炸机
最后反攻走向胜利
为国捐躯抗战英烈
中国勇士阎海文
沈崇诲舍身撞敌舰
空军军神高志航
飞将军乐以琴
中国红武士刘粹刚
英雄队长李桂丹
中华之魂陈怀民
空军斗士金雯
空中骁将周志开
让我们记住为国捐躯的空中健儿

精彩书摘

  《中国空军抗战》:
  从8月17日起,中国空军每天都频繁主动出击,轰炸日军在虹口的阵地及黄埔江中的军舰,同时抗击日本空军,涌现出了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英雄。17日,阎海文在轰炸曰军司令部时被高射炮击中,跳伞落入敌阵,自戕殉国019日,沈崇诲在座机发生故障后,冲向敌舰,壮烈牺牲。
  在淞沪会战初期,中国空军多次主动出击,给予侵华日本海军舰船和陆战队一定打击,支援了地面部队。在8月14日至16日三天中,号称“虎之子”的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38架新型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竟损失18架,日军极感震惊。然而,由于客观上中国海军与日本空军相比处于劣势,因而在上海战场上,制空权一直操于敌手。
  为配合地面部队,8月20日,中国大本营下达的《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训令》中规定,空军的任务是“应集中主力协同陆军,先歼灭淞沪之敌”。当日下午,第八大队第十九中队,从汉口出发,飞至上海江湾轰炸敌军指挥部。
  8月21日5时,敌机6架偷袭扬州机场,第五大队驱逐机升空迎敌,击落敌机4架。但在机场上停放的4架中国飞机被敌机击毁。同一天,第五大队、第二大队、第四大队分别轰炸指定的目标。
  8月22日,面对增援淞沪地区的日军开始在吴淞口附近登陆,第四大队代理大队长王天祥率领两个队的18架霍克飞机,飞往上海浏河一带,轰炸登陆部队。日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及其他军舰舰载飞机同时迎战。王天祥在击落两架敌机后,座机中弹,身负重伤,后英勇牺牲。8月23日,日军已在吴淞口登陆,并派陆上攻击机奔袭南京、安庆、宁波等处,以牵制中国兵力,并以航空母舰及其他军舰上的飞机掩护登陆。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二中队队长黄光汉率第三、四、五大队的19架飞机,飞向上海吴淞口一带,轰炸登陆日军及敌军舰、运输舰等;第三大队第十七中队队长黄泮扬率7架波音机,担任掩护。在吴淞口与敌机遭遇。在激战中,击落敌机2架。中国空军损失一架战机,分队长秦家柱阵亡。
  8月24日,日本航空母舰上的105架飞机全部出动,轰炸中国军队阵地,中国官兵伤亡极大。8月25日,日军第3师团登陆后,以主力向上海西北的罗店镇进攻,中国空军第九大队大队长刘超然率4架雪莱克机,自南京飞往罗店,攻击日军。同时驻汉口的第八大队大队长谢莽也率5架飞机飞赴上海助战。另外,中央航校暂编大队第三十四中队分队长也率两架飞机飞沪参战。在到达上海时,发现狮子林江面有24艘日军舰,立即投弹多枚,并俯冲扫射。日本海军的飞机起飞迎战。
  同一天,中国第六大队第十五中队飞行员高漠自杭州单机出动,轰炸上海虹口敌阵地,日军高射炮和飞机皆向他攻击。他奋不顾身,投完全部炸弹后才返航。此时他已受重伤,后因流血过多而殉国。9月3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继续出击,在江苏上空同敌机相遇,展开了激烈的空战。
  ……
《大漠孤烟:蒙古帝国兴衰史》 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史、地缘政治变迁与草原民族精神的恢弘巨著。 本书聚焦于一个横跨欧亚大陆、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长达数个世纪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它不探讨近现代的任何军事力量,而是将读者带回那个马蹄声声、箭矢呼啸的黄金时代,深入剖析成吉思汗如何从一个被部落排挤的弃儿,崛起为一位征服世界的伟大君主,并追溯其后代如何将帝国的版图拓展至前所未有的广袤。 第一部分:草原的呼唤与铁血的熔炉(1162年—1227年) 成吉思汗的个人史诗与蒙古部落的整合。 本书开篇即描绘了蒙古高原严酷而壮丽的自然环境,探讨了这种环境如何塑造了早期蒙古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与高超的游牧骑射技能。我们详细梳理了铁木真(孛儿只斤·铁木真)早年的坎坷经历——父亲也速该的被害、母亲诃额仑的坚韧、以及他在部族倾轧中挣扎求生的过程。 关键章节探讨: 血缘与背叛: 深入分析了蒙古早期部族社会结构,特别是其严格的血缘纽带与无情的权力斗争,解析了铁木真如何利用这一结构,并最终打破它。 “斡脱黑”的形成: 详细描述了铁木真如何通过一系列关键的联盟与战役(如抵抗塔塔儿人、征服克烈部、击败乃蛮部),逐步统一草原各部,并最终在斡难河畔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普遍的君主)。 法典的建立: 对《大扎撒》(Yassa)的起源、内容及其在巩固新生的蒙古国家机器中起到的法律和意识形态作用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这本书强调,蒙古的征服并非仅靠武力,更依赖于其高效的组织能力和法律约束。 第二部分:西进的洪流:横扫欧亚的征伐(1219年—1260年) 对西夏、金朝的征服,以及对花剌子模的毁灭性打击,如何改变了世界的权力平衡。 在完成了对东方的初步整合后,蒙古人的目光转向了富庶的南方和西方。本书详尽记录了对西夏和金朝的战略性进攻,分析了蒙古骑兵如何运用声东击西、心理战和精密的后勤保障体系来对抗中原王朝的坚固城防。 重点分析: 花剌子模的覆灭: 这一部分是全书的重头戏之一。它不仅仅是战役记录,更是对“大汗之怒”的心理学分析。我们考察了使馆被杀事件的始末,随后详细分解了蒙古军队分兵西进的战略部署,以及对布哈拉、撒马尔罕、玉龙杰赤等重要城市的围攻与屠城,探究了这些行为对中亚丝绸之路贸易网络的长期影响。 对钦察草原的征服: 记录了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的先锋部队,如何深入东欧腹地,并在卡尔卡河战役中展现出对欧洲联军的压倒性优势。这一探索性远征为后来的拔都西征奠定了基础。 窝阔台与贵由时代: 探讨了成吉思汗逝世后,帝国权力如何在新一代继承人手中运行与扩张。详细阐述了对高丽的持续压制,以及对东欧的全面入侵,直至拔都在莫斯科公国和匈牙利平原上取得的惊人胜利。 第三部分:帝国的裂变与多元文化的熔炉(1260年—1368年) 四大汗国的形成,以及对全球文明的复杂影响。 本书认为,1260年的艾因·扎鲁特(或称阿音札鲁特)战役是蒙古历史的转折点。在这一部分,我们聚焦于大汗国的分裂过程,以及四大汗国——元朝(大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在各自的地理环境中如何演化出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 深入剖析汗国的差异性: 元朝:汉化的挑战: 分析了忽必烈如何定都大都(北京),并建立起一套融合了游牧传统与儒家官僚体系的统治模式。重点讨论了蒙古人在经济、宗教政策上的开放性,以及最终导致其衰落的内部矛盾(如滥发纸币、黄河泛滥和汉族士绅的反抗)。 伊尔汗国与伊斯兰教的融合: 探讨了旭烈兀在巴格达的胜利,以及随后伊尔汗国如何逐步皈依伊斯兰教,成为波斯文化复兴的重要推手,并与马穆鲁克王朝在中东展开的长期拉锯战。 金帐汗国:罗斯的“枷锁”: 考察了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在东欧长达两个世纪的统治,分析了“鞑靼枷锁”对罗斯诸公国政治结构、军事发展乃至东正教教堂地位的影响。 察合台汗国的顽固性: 关注了察合台汗国在保留蒙古传统方面表现出的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其内部反复出现的部落冲突,这使得它成为四大汗国中对游牧文化坚持最久的一支。 结语:历史遗产与世界格局的重塑 蒙古帝国如何通过暴力与连接,无意中构建了早期全球化世界。 本书最后总结了蒙古帝国留下的深远遗产。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征服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连接的故事。通过“驿站系统”(Yam)的建立,东西方之间的商品、技术(如火药、印刷术)和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极大地促进了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与技术传播。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其带来的灾难:黑死病(鼠疫)的传播,以及因大规模屠杀和迁徙导致的数百万人口损失。 《大漠孤烟》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平衡的视角,揭示蒙古帝国作为一个全球性“中介者”的角色,其兴盛与衰亡,至今仍是理解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文化交融的关键。 --- (本书不涉及任何关于现代军事、空军、抗日战争,或二十世纪历史的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极其注重国际背景的交叉分析。作者并未将视线局限在单一的战区,而是巧妙地将视角投向了当时全球的政治格局与军事科技发展,以此来佐证某几次关键空战的战略意义。这种“大局观”的把握,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每一次本土的防御行动是如何与更宏大的世界潮流相互牵动的。书中对于外援物资的追踪、不同国家飞行教官风格的对比,以及情报获取与利用的困难,都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它帮助我理解,那场空战的胜利,绝非孤立的英雄主义事件,而是复杂国际政治博弈与本土不屈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结构,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也让每一次牺牲显得更有分量,因为它是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坐标系中被衡量和铭记的。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张力着实令人惊叹,它没有陷入那种刻板的历史教科书式的陈述,而是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那些鲜活的个体命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那些早期飞行员的心理侧写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与深刻。那种面对绝对技术劣势和近乎绝望的牺牲时的复杂情绪——既有保家卫国的坚定,也有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挣扎——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到那些关于黎明前机场的描绘,空气中弥漫的燃油味、紧张的低语声,以及引擎启动时那撕裂长空的轰鸣,仿佛都能穿透纸面直达心底。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如同疾风骤雨,精准地复现了空战的瞬息万变和残酷性;时而又放缓下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讨了荣誉、责任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重塑过程。即便是对军事历史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人物的英雄气概所深深吸引,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的微观刻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评分

初读此书,我立刻被它那毫不妥协的资料挖掘深度所震撼。作者显然花费了海量的时间与精力,穿梭于那些尘封已久的档案库、私人信件乃至口述历史的碎片之中。这不仅仅是一本讲述战役的书,更像是一部对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物质文化”的细致考察。例如,书中对早期机型维护的细节描写,从润滑油的选择到零部件的来源,无不体现出后勤保障的极端困境,这种对“如何坚持下去”的追问,比单纯的战果罗列要来得更有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没有回避那些敏感或被遗忘的侧面。那些关于物资短缺、士气波动,甚至内部协作摩擦的描写,都以一种克制的、尊重事实的态度呈现出来,使得整个叙事体系显得无比的坚实和可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想象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飞行动作者们如何凭借着近乎信仰的力量,将残破的机器推上蓝天。这种对“真实”的执着追求,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展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智慧,这对于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来说,是相当大胆和成功的尝试。作者似乎有意避开了传统的时间顺序,而是采取了“主题切片”的方式,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并通过某些特定的象征物,比如某一型号的飞机、某一个机场的坐标,作为线索将它们重新连接起来。这种手法初期阅读可能需要读者稍作适应,但一旦进入状态,便会发现它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层次感和代入感。它让读者在阅读某个个体故事时,也能同时感受到整个抗战时期在不同战线上此起彼伏的斗争状态。这种跳跃感,反而更贴合记忆和历史的真实体验——记忆往往是碎片化的、情感驱动的,而非僵硬的线性时间表。这种对叙事手法的创新运用,使得这部厚重的历史著作,读起来竟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现代感,完全没有一般历史书的沉闷感,让人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颇具一种古典的史诗感,但用词又极其现代化,形成了独特的张力。作者似乎深谙如何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来强化情感的冲击力。比如,当描写到一次成功的拦截后,作者会立刻转入对阵亡战友的默哀,这种强烈的“生”与“死”的并置,使得胜利的喜悦显得格外沉重和来之不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天空”这个意象的反复咏叹。在那个时代,“天空”既是他们必须守护的疆域,也是他们随时可能坠落的归宿,这种双重性被作者的笔触描绘得既浪漫又悲壮。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事件,更像是在谱写一曲献给那一代人的挽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远行,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洗礼。它成功地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记录范畴,进入了对人类勇气和韧性哲学层面的探讨,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久久无法平复激动的心绪。

评分

书不错,质量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书不错,质量好。

评分

空军高风险兵种啊,不容易!

评分

评分

空军高风险兵种啊,不容易!

评分

空军高风险兵种啊,不容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