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公关危机处理实用技巧宝典。本书囊括了麦当劳,耐克,康师傅、蒙牛、茅台、丰田、索尼、富士康、沃尔玛、强生、英国石油、戴尔等4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经典案例,通过案例介绍了企业公关危机处理的技巧。
2.互联网时代应对危机之道。互联网时代企业或机构的负面信息能瞬间传向四面八方,使企业或机构防不胜防,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者、政府人员及公关人士都要学习新媒体时代下应对危机的办法。
为什么有些企业会发生危机,而有些企业却安然无恙?在同样的危机面前,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从容自如,在很短时间内从危机中走出来,甚至可以化危为机;而有的企业却用沉默来回避危机。甚至面对危机手足无措,结果损失惨重?危机结束后,为什么有些企业始终走不出危机的阴,而有些企业却能够以此为契机进行调整和改革,进而快速发展?
关键就在于企业在面对危机时的公关处理手法,现在的公关,不能再只顾做好品牌包装、市场推广,或被动地等企业危机发生时,才出来解决,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多方面去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本书通过40多个案例告诉企业经营者如何在高度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中,企业觉察微妙的变化,应对缓慢的沉沦,并使管理者知道,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去应对企业危机。
利嘉敏,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副教授。201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和社会科学院模范教学奖。著有《公关学一天课》、《管理自己,才能管理别人》等畅销著作。
序一 前人惨痛教训 智者宝贵经验……………………………001
司徒永富
序二 公关和公义究竟怎样才有可能在同一句子中出现?……003
刘少坤
序三 从公关的“公”到私人的“私”…………………………004
凌浩云
序四 公关公义就是“种善因,得善果”………………………005
张宏艳
序五 公关的迷思与反思…………………………………………006
何永康
序六 谁为公义发声?……………………………………………008
吴博林
序七 突破旧思维的公关新领域…………………………………009
冯应谦
自序 从美丽与不美丽的个案中一起探索………………………010
利嘉敏
2014年7月20日晚上,东方卫视新闻的记者经两个月的卧底调查之后,揭发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快餐店的肉类供货商上海福喜,采用大量过期变质肉类原料。上海福喜隶属美国福喜集团公司(OSI)。讽刺的是在2014年,这家自称为“麦当劳的最佳供货商”的食品公司,还获得了上海嘉定区表彰为“嘉定(马路镇)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
卧底记者拍摄到的新闻影片当中,可清晰看到上海福喜把过期食品回锅重做加工,而且照用过期7个月、发黑和发臭的肉类原料,掉在地下的食材没经清洗就被扔回生产线,以及更改过期标签等缺德行为。
当麦当劳派监管小组到上海福喜生产厂巡视时,工人就把有次品的肉类原料收藏,新闻影片还拍到麦当劳小组走后,有工人一边把次品的肉类原料放回生产线,一边沾沾自喜地说道:“所以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就这一小段片段,麦当劳已经足以证明自己是受害者──影片显示麦当劳的确派人巡视,可惜所托非人,供货商鼓蛊收藏黑肉材,始料不及。(可惜后来中国香港麦当劳却没把握这个被骗的受害者局面,作出适切的处理手法。)
新闻报道播出后不久的当晚,上海食药监部门对上海福喜进行突击检查。最终,上海福喜因涉嫌违法而被上海食药监部门查封。
事件被揭发当日晚上9时许,麦当劳中国公司(不同于中国香港麦当劳公司)发表声明,已通知全国所有餐厅,立即停用并封存来自上海福喜的所有肉类产品,亦称已成立调查小组,全面调查上海福喜,并会尽快公布结果。麦当劳中国内地公司更郑重声明:“食品安全是麦当劳重中之重,为确保消费者放心享用,麦当劳始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标准,对于供货商的行为准则有同样的要求,对于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翌日(7月21日),麦当劳中国内地公司发表第二次声明,称近期全国部分餐厅可能出现产品断货的现象,并向公众道歉:“我们深表歉意,愿请广大消费者予以谅解。”
麦当劳中国内地公司处理危机时作出的高度积极态度,跟中国香港麦当劳公司之后出现支吾以对的响应大相径庭。
其实事件对中国香港麦当劳来说,本算是不难处理的情况。牌面是:中国内地供货商提供过期食品,中国香港麦当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售卖给顾客。情况是:误信了合作伙伴的商业道德水平,中国香港麦当劳其实是受害者。中国香港麦当劳手上拿的,本来只是一个催泪喷雾,它却自己把催泪喷雾弄成一个超级大炸弹,还自我引爆,把别人的因变成自己的果,中国香港麦当劳管理高层的智慧,因一件事件完全见底。当中始末如下。
福喜黑心肉事件被揭发后,中国香港麦当劳响应时称:“没有任何食品是来自近日内地报道中所提及的食品厂房。”同日,一个叫“地上最傻”,自称在麦当劳工作的网民,于高登讨论区开了一个名为“有图有真相,香港M记都有用福喜食品”的帖,在里面贴上了一张印有“麦乐鸡”的纸皮箱相片。纸皮箱列明是“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出口地区:香港”“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其生产期是“20131122”,而保质期是“20140219”。
真相被揭后,中国香港麦当劳只好承认美国福喜集团是供货商之一,并强调没有任何食品来自上海福喜。不过,中国香港麦当劳却不肯透露,食材会否来自河北或其他内地福喜厂房,亦拒绝对有关图片作出响应。
前言
在3.0时代,企业公关比市场公关重要 ……………………………………002
案例01 六块腹肌下反思A&F;的公关策略......006
第一部智拆危机3.0炸弹
3.0的各方新挑战 ……………………………………………………………014
案例02 给“唱”衰的联合航空公司......017
案例03 PSP,我最想要的礼物......021
案例04 Wal-Mart的“洗底”暗计......024
案例05 Sony Ericsson是游客恩物?......028
案例06 充撑场面的购包人龙......030
案例07 Samsung“写手门”事件......032
新时代的权力转移 …………………………………………………………034
第二部公关担当“企业的良心”
21世纪公关新定位 …………………………………………………………038
把公关定位在“沟通”上已不合时宜 ……………………………………046
企业要讲“品格” …………………………………………………………054
案例08 Toyota大规模回收事件......057
消费者文化抬头 ……………………………………………………………062
案例09 大家乐变相减薪事件......064
案例10 活取熊胆成为全国人民的公敌......070
最近我接触到了一本名为《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的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企业传播和品牌建设的新思考。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想要有效地与公众沟通,就必须掌握新的传播工具和策略。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互联网的颠覆性力量与传统的企业公关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危机管理3.0”的探讨,它强调在互联网时代,危机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辟谣,而是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开放的沟通平台,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度对话。书中列举了一个案例,一家公司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第一时间公开承认错误,并邀请消费者代表参与到产品改进的讨论中,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甚至赢得了更广泛的赞誉。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传统公关中是难以想象的。 此外,书中对“意见领袖(KOL)的精细化运营”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再停留在简单的KOL合作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品牌调性、目标受众和传播目标,来选择最合适的KOL,并制定个性化的内容合作方案。书中强调的“共创内容”模式,即让KOL参与到产品设计或品牌故事的创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内容的真实性和传播力。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过去与KOL的合作模式,是否过于流于表面。 不过,我个人觉得书中关于“企业内部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方面,还可以有更多的着墨。在互联网环境下,员工的声音也可能成为企业公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员工的内部和外部发声,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从而提升整体的品牌形象,这方面的内容如果能更丰富一些,相信会更有价值。 总的来说,《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重塑企业的公关战略。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指南,能够激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对于希望在数字时代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公关从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本书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评分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的书,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的企业公关工作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框架。在当前的数字化浪潮中,企业与公众的沟通方式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而这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一时代脉搏。 书中对于“内容即营销”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将公关视为简单的信息发布,而是强调通过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内容来与目标受众建立情感连接,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故事化叙事”的案例分析,比如一家初创企业如何通过讲述创始人创业的艰辛历程,成功吸引了投资人和早期用户的关注。这种方式比枯燥的产品介绍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传播。 此外,本书对“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策略分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各种活动和激励机制,鼓励用户自发地创作与品牌相关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口碑传播力。我联想到我们在过去的一些营销活动中,虽然也鼓励用户分享,但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有效的设计,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本书提供的思路,例如建立完善的 UGC 激励体系,以及如何巧妙地将用户创意融入品牌传播,都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对于书中关于“数据分析在公关中的应用”的部分,我感觉还可以更加深入。虽然提到了数据的重要性,但具体的分析模型、关键指标的选取以及如何根据数据反馈调整公关策略等方面的论述,可以更具操作性。尤其是在面对海量社交媒体数据时,如何精准地捕捉舆情、识别风险,并迅速做出反应,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我希望在未来能看到更多深入探讨的领域。 总体而言,《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时代公关的新可能性,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所倡导的以用户为中心、以内容为驱动的公关理念,无疑是未来企业公关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书中的思想,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公关竞争力。
评分近期,我阅读了一本名为《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的书籍,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实践内容,为我打开了企业传播的新视野。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企业与公众的互动模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本书正是围绕着这一核心议题展开。 书中对于“全渠道整合传播”的论述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不再孤立地看待各种传播渠道,而是强调如何将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比如,书中分析了一个传统零售企业如何利用微信小程序、抖音短视频以及线下门店体验活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用户触达和转化闭环。这种跨越式、系统性的传播思路,对于我理解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书中关于“数据驱动的公关决策”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监测舆情、洞察消费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公关策略。书中提供了一个通过用户画像分析来定制化内容传播的案例,让我看到了数据在精准定位受众、提升传播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促使我反思,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是否过于依赖经验和直觉,而忽略了数据所能提供的宝贵洞察。 然而,我感觉书中关于“情感连接在数字公关中的作用”这一点,还可以有更深入的挖掘。虽然书中提到了共情和人性化的沟通,但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真正与用户建立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并转化为忠诚度和口碑,这其中的艺术性和技巧性,似乎还可以有更多的案例和方法论来支撑。例如,如何通过创意性的内容和互动,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从而建立品牌的情感资产。 总而言之,《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是一本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书籍。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公关的深刻变革,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鉴的策略和方法,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创新和突破。对于任何希望在数字时代赢得传播优势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这本书都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作为一名在企业公关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对“互联网+”这个概念在传统公关领域的应用抱有浓厚的兴趣。最近有幸拜读了《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这本书,虽然我本人对公关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但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对互联网时代企业公关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以往我们更多地依赖传统媒体,而现在,社交媒体、内容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形式层出不穷,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每个公关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书中关于“危机公关2.0”的讨论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和辟谣,而是更加注重舆情监测、快速反应以及多方协同,这与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棘手问题不谋而合。 另外,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案例分析也颇具参考价值。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利用KOL(关键意见领袖)进行产品推广和品牌形象塑造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作者详细拆解了从KOL选择、内容策划到效果评估的整个流程,并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成功因素。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过往的合作中,是否在KOL的筛选上过于片面,或者在内容创意上不够大胆。书中强调的“精细化运营”和“数据驱动”的理念,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在KOL营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挖的方向。 当然,这本书并非完美无缺,但瑕不掩瑜。在我看来,书中对“社群营销”的阐述可以更加深入一些。虽然提到了社群构建的重要性,但如何真正激活社群的生命力,让用户从被动接受信息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这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细节。例如,在社群互动设计、用户激励机制、以及如何将社群流量转化为实际销售等方面,如果能有更多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论,会更有助于读者将理论付诸实践。不过,这或许也为我未来的研究留下了空间,可以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总而言之,《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是一本值得所有公关从业者和对企业传播感兴趣的朋友阅读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帮助我们理解了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公关应该如何转型升级,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战场上取得胜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思考,并为实际操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评分最近,我接触到了一本名为《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的书,这本书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案例,为我带来了许多关于企业传播和品牌建设的全新思考。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企业与公众的沟通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而这本书正是紧扣这一时代脉搏。 本书对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口碑管理”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再将口碑仅仅看作是信息的传播,而是将其视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互动关系的集中体现。书中详细分析了一个品牌如何通过积极回应用户反馈、化解负面评价,以及鼓励用户分享正面体验,从而成功建立起积极口碑的案例。这让我认识到,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一次的用户互动都可能成为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时刻,而 proactive management(主动管理)比 reactive response(被动回应)更为重要。 此外,书中关于“内容营销的创意与执行”的章节,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不仅仅停留在“内容为王”的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传播目标和受众需求,来策划具有吸引力、价值感和传播力的内容。书中列举了一个旅游品牌如何通过制作一系列“旅行故事”短视频,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旅游预订,这一案例让我看到了内容创意在驱动商业价值方面的巨大潜力。 不过,我个人觉得,书中关于“企业文化与互联网+公关的融合”这一主题,还可以有更多的探索。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文化如何影响外部传播,以及如何将企业文化内化为公关策略的灵魂,这方面的内容如果能更加详尽,相信会更有助于读者构建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公关体系。毕竟,真实的企业形象,源于其内在的文化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互联网+:企业公关案例与策略》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实践总结。它为我们提供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进行企业公关的系统性方法论,并辅以大量详实的案例。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更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创新和策略调整,是每一位致力于提升企业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专业人士的必备读物。
评分送货特别快,一如既往快。
评分挺好的,质量好物流快,很满意
评分挺好的,质量好物流快,很满意
评分送货特别快,一如既往快。
评分挺好的,质量好物流快,很满意
评分挺好的,质量好物流快,很满意
评分挺好的,质量好物流快,很满意
评分送货特别快,一如既往快。
评分挺好的,质量好物流快,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