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藝200問

茶道茶藝200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田立平 編
圖書標籤:
  • 茶道
  • 茶藝
  • 中國茶文化
  • 品茗
  • 茶具
  • 禮儀
  • 養生
  • 文化
  • 藝術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2201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572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0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茶道茶藝200問》介紹茶的技藝與精神文化的結閤,藉以弘揚中國茶文化和諧和注重自身修養體悟的精神內涵。《茶道茶藝200問》介紹瞭茶文化體係中重要的兩點——茶藝和茶道,關於這兩個概念的各種觀點,中國、日本的差彆等;介紹瞭茶藝,由技悟道,著重介紹具體的、藝術地泡茶、品茶,結閤修養提升;茶道,由物質而精神,介紹各個學術流派對茶道的理解,儒釋道茶的不同講究等。

目錄

1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001 茶的利用經曆瞭幾個階段
002 為什麼說中國茶葉最早是藥用的
003 為什麼說茶葉曾被作為食物
004 作為飲品,茶經曆瞭哪些階段
005 關於茶葉采製的最早記載是怎樣的
006 唐代茶飲是否沿襲瞭三國時期的茶飲方式
007 關於茶聖陸羽,我們應該知道些什麼
008 關於《茶經》,我們應該知道些什麼
009 唐代的茶飲風尚是怎樣的
010 唐代備茶、飲茶都講究什麼
011 唐代煮茶中“三沸”是什麼
012 宋代的飲茶風尚是怎樣的
013 宋代如何點茶
014 宋代茶道中的“茗戰”是什麼
015 為什麼宋代茗戰推崇建盞
016 元代茶飲有什麼發展和變化
017 明代之後的茶飲風尚有哪些變化
018 什麼是傳統型茶藝
019 功夫茶藝有什麼特色
020 什麼是現代茶藝
021 近來流行的新型茶藝是什麼

2 “茶藝”與“茶道”
022 什麼是茶文化
023 什麼是茶藝
024 什麼是茶藝六要素
025 茶藝主要探討哪些問題
026 “茶藝”一詞是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的
027 中國“茶道”一詞是何時齣現的
028 如何理解中國茶道及茶道的最高境界
029 “茶藝”與“茶道”的區彆是什麼

3 茶藝禮法與基礎知識
茶藝中的精茶
茶藝中真水、活火
茶藝中秒器

4 泡茶的技法與品茶的藝術
泡茶的技巧
品茶的藝術

5 茶藝空間

6 茶俗
中國茶俗
外國茶俗
探秘東方智慧的韆年流光:古代哲思與生活美學 一部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深度剖析中國古代思想精髓及其對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種具體的技藝或流程,而是將目光投嚮更宏大的文化圖景——探尋中國古代哲人如何通過對自然、人倫與宇宙的理解,構建起一套影響深遠的、涵蓋衣食住行的生活哲學體係。我們旨在揭示,在那些看似尋常的日常活動背後,蘊藏著怎樣一套精妙絕倫的東方智慧。 第一部分:天地人閤一的宇宙觀——古典哲學的基礎建構 本書從中國古代思想的核心——“天人閤一”的宇宙觀入手,係統梳理瞭從先秦諸子百傢到魏晉玄學興盛的演變曆程。我們不拘泥於對特定學派的簡單介紹,而是側重於分析不同哲學流派如何影響瞭古人對“道”的理解,以及這種理解如何滲透到他們的審美取嚮和行為規範中。 1. 儒傢:秩序、中庸與修身齊傢 重點探討儒傢思想如何將“仁、義、禮、智、信”內化為社會運行的倫理基礎。分析“剋己復禮”的實踐路徑,以及它對古代士大夫階層日常生活秩序的塑造。我們詳細考察瞭古代禮儀規範的演變,例如不同場閤下的著裝要求、宴飲中的座次規矩,以及日常交流中的謙遜之道,這些都是“禮”在實踐層麵上的具體體現。 2. 道傢:自然無為與返璞歸真 深入解析老莊哲學中“道法自然”的精髓。探討古代文人如何從山水自然中尋求精神寄托,以及“無為而治”的思想如何體現在古代的園林設計理念中——如何通過留白、藉景等手法,營造齣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重點分析瞭道傢對養生觀的影響,以及這種“順應自然”的觀念在古人起居作息上的體現。 3. 佛學:緣起性空與禪意空間 考察佛教傳入中國後,如何與本土文化深度融閤,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禪宗思想。重點分析“空”的哲學概念如何影響瞭古代建築的布局、器物的造型設計,以及對內心寜靜的追求。這部分內容將探討古代僧侶和文人如何通過內觀和冥想,達到精神的超脫,並將其融匯到日常生活的審美趣味中。 第二部分:器物之美與生活哲學 古代的器物不僅僅是工具,它們是承載著文化符號和哲學思想的載體。本部分將從古代的日常生活用品入手,解讀其背後的文化意涵。 1. 居室空間的美學構建:從方位到陳設 詳細分析古代建築的選址原則(風水學的基礎理念)與內部空間的功能劃分。考察書房、臥房、廳堂的陳設藝術,例如屏風的象徵意義、字畫的懸掛之道。分析古人如何通過調整室內光影、利用天然材料,來營造齣符閤其哲學追求的居住環境。 2. 筆墨紙硯的文化承載 聚焦於文房四寶,探討它們如何成為古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延伸。分析不同紙張的質地、墨的暈染效果以及筆鋒的力度變化,如何被視為個體學養和心性的流露。這不僅僅是書寫工具,更是古代文人進行自我審視和記錄生命軌跡的媒介。 3. 服飾與身份的錶達:禮製下的形體語言 研究古代服飾的等級製度、色彩禁忌以及紋樣的寓意。探討“衣冠”文化如何體現瞭社會階層和個人修養。例如,士人服飾的寬袍大袖,如何體現瞭道傢的飄逸灑脫和儒傢的禮儀端莊,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個體在群體中的存在感。 第三部分:飲食之道的文化意蘊 本部分將古代的飲食習慣提升到文化實踐的高度,探討古人如何通過對待食物的態度,體現其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節製的追求。 1. 節氣與食材的時令觀 分析古代曆法(二十四節氣)如何精確指導瞭食材的采集與食用,以及這種順應時序的觀念如何與道傢的自然觀相呼應。考察古代醫學中關於食物藥性的認識,以及“藥食同源”的思想如何影響瞭日常膳食的搭配。 2. 烹飪的火候與耐心 探討古代對烹飪“火候”的精妙把握,這不僅僅是技術的積纍,更是一種對時間、對物質變化過程的敬畏與耐心。分析不同烹飪方式(如蒸、煮、煨、燉)背後所蘊含的對物質本性的尊重。 3. 宴飲中的人倫與儀式 考察古代宴會的組織原則,從主人上菜的順序到賓客的謙讓辭謝,每一步都蘊含著復雜的社交禮儀和倫理規範。對比不同曆史時期宴飲習俗的演變,揭示社會結構的變化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第四部分:古代審美情趣的泛化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探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是如何塑造成一種普遍的、滲透性的審美情趣,影響瞭藝術的各個領域。 1. 留白藝術與意境的營造 深入分析中國畫論中的“計白當黑”理論,以及這種“虛”與“實”的辯證關係在文學、音樂乃至人際交往中的體現。探討“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追求如何超越瞭具象的描摹。 2. 詩詞中的情感節製與自然觀照 考察古代詩詞中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分析它們如何成為抒發個人情誌的載體,以及這種錶達方式如何體現瞭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內斂與含蓄。 3. 收藏與鑒賞的修身功能 探討古代士大夫如何通過收藏古籍、金石、書畫等行為,實現對曆史的追憶和對自身道德的砥礪。鑒賞過程本身,即是一種對“真、善、美”的體悟和對古人精神的繼承。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景式的視角,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如何不著痕跡地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構建齣一個既理性又充滿詩意的文化世界。閱讀本書,如同走進一座蘊含著韆年智慧的文化殿堂,感受古人對生命、自然與和諧的深刻體悟。

用戶評價

評分

《茶道茶藝200問》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茶道奧秘的大門,讓我對這個古老的東方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我被書中對茶的感性描述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關於茶的知識,更是一種對生活美學的追求。書中關於如何“品”茶的部分,讓我受益匪淺。它引導我用五官去感受茶,從乾茶的形態,到衝泡後的香氣,再到茶湯的色澤,以及入口的滋味和迴甘,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細緻的觀察與體驗。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瞭不同茶葉的獨特風味,比如烏龍茶的馥鬱花香,紅茶的醇厚甘甜,以及白茶的清淡雅緻,仿佛我置身於一片茶園,親手采摘,親口品嘗。此外,書中關於茶的健康益處也進行瞭科學的闡述,讓我更加認識到茶作為一種天然飲品,對身體的積極作用。它並沒有過度誇大其詞,而是基於科學的研究,讓我對飲茶有瞭更健康的認知。這本書讓我明白,茶道是一種由內而外的修行,它不僅能滋養身體,更能淨化心靈。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尋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寜靜之地,用一杯茶,來安撫內心的躁動,尋找生活的真諦。

評分

讀完《茶道茶藝200問》,我感覺像是完成瞭一次身心的洗禮,渾身上下都充滿瞭寜靜與和諧。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一股腦地把所有知識傾倒給讀者,而是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讀者去探索,去發現。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茶的起源和曆史演變,書中追溯瞭茶從藥用到飲的漫長過程,以及茶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從宮廷到民間,從文人墨客到尋常百姓,茶無處不在,它承載瞭多少故事,又見證瞭多少曆史。這種宏大的敘事,讓我對茶産生瞭更深的敬畏之情。此外,書中對於茶與藝術的結閤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比如茶席的布置,如何通過花卉、掛軸、器皿等元素,營造齣意境深遠的茶道空間,讓我領略到瞭茶藝的視覺美學。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品茶禮儀的介紹,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端杯,如何敬茶,更重要的是傳達瞭一種尊重與分享的精神。在一次次的“問答”中,我逐漸明白,茶道是一種儀式,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是一種人與人之間連接的紐帶。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品茶不僅僅是為瞭解渴,更是為瞭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寜靜與詩意,去體會生活中的美好與細微之處。

評分

《茶道茶藝200問》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充滿智慧的言語,帶領我一步步走進茶的迷人世界。書中的文字,沒有絲毫的炫技或賣弄,而是透著一股樸實與真誠。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泡茶細節的講解,比如水溫的選擇,為什麼泡綠茶要用80℃的水,而泡烏龍茶則需要更高的溫度,書中都給齣瞭詳盡的解釋,並且從茶葉內含物質的變化來闡述其道理,讓我恍然大悟。不僅僅是水溫,還有注水的方式,水流的快慢,甚至茶具的選擇,書中都給予瞭細緻的指導。它讓我明白,泡一杯好茶,絕非隨意為之,而是需要對每一個環節都懷有敬意,用心去對待。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茶道精神的探討,比如“和、敬、清、寂”,這些看似虛無縹緲的概念,在作者的解讀下,變得鮮活而富有實踐意義。它告訴我,茶道不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通過品茶,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內心,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和諧。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單純的“茶飲者”逐漸轉變為一個對茶有著更深層次理解的“茶藝愛好者”,它點燃瞭我對茶道的熱情,也讓我開始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裏,能通過自己的雙手,泡齣一杯又一杯充滿禪意的茶。

評分

《茶道茶藝200問》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穿越瞭茶的韆年曆史長河,也領我領略瞭茶的萬韆風情。我驚喜地發現,書中關於茶具的介紹,遠不止於認識幾種器皿,而是深入到瞭每一種茶具的材質、造型、製作工藝,以及它們與不同茶類之間的搭配之道。比如,紫砂壺的透氣性為何適閤泡普洱,玻璃杯如何展現綠茶的嫩綠,陶瓷碗如何襯托白茶的清雅,這些知識點都讓我豁然開朗。書中還詳細講解瞭衝泡的每一個細節,從燒水的水質選擇,到投茶量的精確掌握,再到齣湯的時間控製,每一步都蘊含著學問。它讓我明白,要想泡齣一杯好茶,不僅要有好的茶葉,更要有與之相匹配的泡茶技藝。我最喜歡的一點是,書中並沒有將茶道神秘化,而是將其迴歸到生活的本真,強調的是一種“平常心”和“用心”。它讓我看到,茶道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學習到瞭茶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開始學會用一種更加從容、更加細緻的態度去麵對生活,去體會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評分

翻開《茶道茶藝200問》的扉頁,一股淡淡的茶香仿佛撲麵而來,瞬間將我帶入一個寜靜緻遠的茶的世界。這本書並非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以一種極為親切、生活化的方式,娓娓道來茶的韆年傳承與精緻技藝。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不同茶類的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羅列産地、品種,更是深入挖掘瞭每一種茶背後蘊含的文化故事和地域風情。例如,在講到西湖龍井時,作者描繪瞭采摘時的晨露、炒製時的火候,以及品飲時那抹綠葉在杯中舒展的曼妙姿態,仿佛我親身經曆瞭那一段屬於龍井的傳奇。還有普洱茶,書中不僅細緻講解瞭其獨特的發酵工藝,更觸及瞭不同年份、不同倉儲對普洱風味的影響,讓人對這種“越陳越香”的茶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問”與“答”形式,也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許多我曾經對茶的疑惑,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清晰而生動的解答。它不是一次性地灌輸知識,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感受,去體驗。例如,關於如何辨彆茶葉的好壞,書中並沒有給齣標準化的公式,而是通過描述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以及衝泡後的葉底,讓我用感官去體會,去學習如何用眼睛“看”茶,用鼻子“聞”茶,用舌尖“品”茶。這種循序漸進、注重體驗的學習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受益,也為我今後深入瞭解茶藝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非常好的東西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非常好的東西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非常好的東西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非常好的東西

評分

非常好的東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