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艺200问

茶道茶艺2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立平 编
图书标签:
  • 茶道
  • 茶艺
  • 中国茶文化
  • 品茗
  • 茶具
  • 礼仪
  • 养生
  • 文化
  • 艺术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01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57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茶道茶艺200问》介绍茶的技艺与精神文化的结合,借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和谐和注重自身修养体悟的精神内涵。《茶道茶艺200问》介绍了茶文化体系中重要的两点——茶艺和茶道,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各种观点,中国、日本的差别等;介绍了茶艺,由技悟道,着重介绍具体的、艺术地泡茶、品茶,结合修养提升;茶道,由物质而精神,介绍各个学术流派对茶道的理解,儒释道茶的不同讲究等。

目录

1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001 茶的利用经历了几个阶段
002 为什么说中国茶叶最早是药用的
003 为什么说茶叶曾被作为食物
004 作为饮品,茶经历了哪些阶段
005 关于茶叶采制的最早记载是怎样的
006 唐代茶饮是否沿袭了三国时期的茶饮方式
007 关于茶圣陆羽,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
008 关于《茶经》,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
009 唐代的茶饮风尚是怎样的
010 唐代备茶、饮茶都讲究什么
011 唐代煮茶中“三沸”是什么
012 宋代的饮茶风尚是怎样的
013 宋代如何点茶
014 宋代茶道中的“茗战”是什么
015 为什么宋代茗战推崇建盏
016 元代茶饮有什么发展和变化
017 明代之后的茶饮风尚有哪些变化
018 什么是传统型茶艺
019 功夫茶艺有什么特色
020 什么是现代茶艺
021 近来流行的新型茶艺是什么

2 “茶艺”与“茶道”
022 什么是茶文化
023 什么是茶艺
024 什么是茶艺六要素
025 茶艺主要探讨哪些问题
026 “茶艺”一词是什么时候开始广泛使用的
027 中国“茶道”一词是何时出现的
028 如何理解中国茶道及茶道的最高境界
029 “茶艺”与“茶道”的区别是什么

3 茶艺礼法与基础知识
茶艺中的精茶
茶艺中真水、活火
茶艺中秒器

4 泡茶的技法与品茶的艺术
泡茶的技巧
品茶的艺术

5 茶艺空间

6 茶俗
中国茶俗
外国茶俗
探秘东方智慧的千年流光:古代哲思与生活美学 一部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深度剖析中国古代思想精髓及其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种具体的技艺或流程,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宏大的文化图景——探寻中国古代哲人如何通过对自然、人伦与宇宙的理解,构建起一套影响深远的、涵盖衣食住行的生活哲学体系。我们旨在揭示,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日常活动背后,蕴藏着怎样一套精妙绝伦的东方智慧。 第一部分: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观——古典哲学的基础建构 本书从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入手,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魏晋玄学兴盛的演变历程。我们不拘泥于对特定学派的简单介绍,而是侧重于分析不同哲学流派如何影响了古人对“道”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如何渗透到他们的审美取向和行为规范中。 1. 儒家:秩序、中庸与修身齐家 重点探讨儒家思想如何将“仁、义、礼、智、信”内化为社会运行的伦理基础。分析“克己复礼”的实践路径,以及它对古代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秩序的塑造。我们详细考察了古代礼仪规范的演变,例如不同场合下的着装要求、宴饮中的座次规矩,以及日常交流中的谦逊之道,这些都是“礼”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2. 道家:自然无为与返璞归真 深入解析老庄哲学中“道法自然”的精髓。探讨古代文人如何从山水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以及“无为而治”的思想如何体现在古代的园林设计理念中——如何通过留白、借景等手法,营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重点分析了道家对养生观的影响,以及这种“顺应自然”的观念在古人起居作息上的体现。 3. 佛学:缘起性空与禅意空间 考察佛教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思想。重点分析“空”的哲学概念如何影响了古代建筑的布局、器物的造型设计,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部分内容将探讨古代僧侣和文人如何通过内观和冥想,达到精神的超脱,并将其融汇到日常生活的审美趣味中。 第二部分:器物之美与生活哲学 古代的器物不仅仅是工具,它们是承载着文化符号和哲学思想的载体。本部分将从古代的日常生活用品入手,解读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居室空间的美学构建:从方位到陈设 详细分析古代建筑的选址原则(风水学的基础理念)与内部空间的功能划分。考察书房、卧房、厅堂的陈设艺术,例如屏风的象征意义、字画的悬挂之道。分析古人如何通过调整室内光影、利用天然材料,来营造出符合其哲学追求的居住环境。 2. 笔墨纸砚的文化承载 聚焦于文房四宝,探讨它们如何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延伸。分析不同纸张的质地、墨的晕染效果以及笔锋的力度变化,如何被视为个体学养和心性的流露。这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更是古代文人进行自我审视和记录生命轨迹的媒介。 3. 服饰与身份的表达:礼制下的形体语言 研究古代服饰的等级制度、色彩禁忌以及纹样的寓意。探讨“衣冠”文化如何体现了社会阶层和个人修养。例如,士人服饰的宽袍大袖,如何体现了道家的飘逸洒脱和儒家的礼仪端庄,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存在感。 第三部分:饮食之道的文化意蕴 本部分将古代的饮食习惯提升到文化实践的高度,探讨古人如何通过对待食物的态度,体现其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节制的追求。 1. 节气与食材的时令观 分析古代历法(二十四节气)如何精确指导了食材的采集与食用,以及这种顺应时序的观念如何与道家的自然观相呼应。考察古代医学中关于食物药性的认识,以及“药食同源”的思想如何影响了日常膳食的搭配。 2. 烹饪的火候与耐心 探讨古代对烹饪“火候”的精妙把握,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积累,更是一种对时间、对物质变化过程的敬畏与耐心。分析不同烹饪方式(如蒸、煮、煨、炖)背后所蕴含的对物质本性的尊重。 3. 宴饮中的人伦与仪式 考察古代宴会的组织原则,从主人上菜的顺序到宾客的谦让辞谢,每一步都蕴含着复杂的社交礼仪和伦理规范。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宴饮习俗的演变,揭示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四部分:古代审美情趣的泛化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如何塑造成一种普遍的、渗透性的审美情趣,影响了艺术的各个领域。 1. 留白艺术与意境的营造 深入分析中国画论中的“计白当黑”理论,以及这种“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在文学、音乐乃至人际交往中的体现。探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追求如何超越了具象的描摹。 2. 诗词中的情感节制与自然观照 考察古代诗词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分析它们如何成为抒发个人情志的载体,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如何体现了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内敛与含蓄。 3. 收藏与鉴赏的修身功能 探讨古代士大夫如何通过收藏古籍、金石、书画等行为,实现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身道德的砥砺。鉴赏过程本身,即是一种对“真、善、美”的体悟和对古人精神的继承。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视角,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何不着痕迹地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构建出一个既理性又充满诗意的文化世界。阅读本书,如同走进一座蕴含着千年智慧的文化殿堂,感受古人对生命、自然与和谐的深刻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茶道茶艺200问》的扉页,一股淡淡的茶香仿佛扑面而来,瞬间将我带入一个宁静致远的茶的世界。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以一种极为亲切、生活化的方式,娓娓道来茶的千年传承与精致技艺。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茶类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产地、品种,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种茶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和地域风情。例如,在讲到西湖龙井时,作者描绘了采摘时的晨露、炒制时的火候,以及品饮时那抹绿叶在杯中舒展的曼妙姿态,仿佛我亲身经历了那一段属于龙井的传奇。还有普洱茶,书中不仅细致讲解了其独特的发酵工艺,更触及了不同年份、不同仓储对普洱风味的影响,让人对这种“越陈越香”的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问”与“答”形式,也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许多我曾经对茶的疑惑,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清晰而生动的解答。它不是一次性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例如,关于如何辨别茶叶的好坏,书中并没有给出标准化的公式,而是通过描述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以及冲泡后的叶底,让我用感官去体会,去学习如何用眼睛“看”茶,用鼻子“闻”茶,用舌尖“品”茶。这种循序渐进、注重体验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益,也为我今后深入了解茶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读完《茶道茶艺200问》,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身心的洗礼,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一股脑地把所有知识倾倒给读者,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探索,去发现。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茶的起源和历史演变,书中追溯了茶从药用到饮的漫长过程,以及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墨客到寻常百姓,茶无处不在,它承载了多少故事,又见证了多少历史。这种宏大的叙事,让我对茶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之情。此外,书中对于茶与艺术的结合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茶席的布置,如何通过花卉、挂轴、器皿等元素,营造出意境深远的茶道空间,让我领略到了茶艺的视觉美学。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品茶礼仪的介绍,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端杯,如何敬茶,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尊重与分享的精神。在一次次的“问答”中,我逐渐明白,茶道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品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诗意,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与细微之处。

评分

《茶道茶艺200问》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茶的千年历史长河,也领我领略了茶的万千风情。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关于茶具的介绍,远不止于认识几种器皿,而是深入到了每一种茶具的材质、造型、制作工艺,以及它们与不同茶类之间的搭配之道。比如,紫砂壶的透气性为何适合泡普洱,玻璃杯如何展现绿茶的嫩绿,陶瓷碗如何衬托白茶的清雅,这些知识点都让我豁然开朗。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冲泡的每一个细节,从烧水的水质选择,到投茶量的精确掌握,再到出汤的时间控制,每一步都蕴含着学问。它让我明白,要想泡出一杯好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更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泡茶技艺。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书中并没有将茶道神秘化,而是将其回归到生活的本真,强调的是一种“平常心”和“用心”。它让我看到,茶道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用一种更加从容、更加细致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体会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

《茶道茶艺200问》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茶道奥秘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古老的东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被书中对茶的感性描述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茶的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书中关于如何“品”茶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它引导我用五官去感受茶,从干茶的形态,到冲泡后的香气,再到茶汤的色泽,以及入口的滋味和回甘,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细致的观察与体验。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不同茶叶的独特风味,比如乌龙茶的馥郁花香,红茶的醇厚甘甜,以及白茶的清淡雅致,仿佛我置身于一片茶园,亲手采摘,亲口品尝。此外,书中关于茶的健康益处也进行了科学的阐述,让我更加认识到茶作为一种天然饮品,对身体的积极作用。它并没有过度夸大其词,而是基于科学的研究,让我对饮茶有了更健康的认知。这本书让我明白,茶道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行,它不仅能滋养身体,更能净化心灵。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用一杯茶,来安抚内心的躁动,寻找生活的真谛。

评分

《茶道茶艺200问》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充满智慧的言语,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茶的迷人世界。书中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炫技或卖弄,而是透着一股朴实与真诚。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泡茶细节的讲解,比如水温的选择,为什么泡绿茶要用80℃的水,而泡乌龙茶则需要更高的温度,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并且从茶叶内含物质的变化来阐述其道理,让我恍然大悟。不仅仅是水温,还有注水的方式,水流的快慢,甚至茶具的选择,书中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它让我明白,泡一杯好茶,绝非随意为之,而是需要对每一个环节都怀有敬意,用心去对待。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茶道精神的探讨,比如“和、敬、清、寂”,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鲜活而富有实践意义。它告诉我,茶道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品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单纯的“茶饮者”逐渐转变为一个对茶有着更深层次理解的“茶艺爱好者”,它点燃了我对茶道的热情,也让我开始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泡出一杯又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评分

非常好的东西

评分

非常好的东西

评分

非常好的东西

评分

非常好的东西

评分

非常好的东西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非常好的东西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非常好的东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