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高效能5分鍾“父母訓練”》遵循“父母效能訓練”的理論技術路徑,嘗試用精細化指導和探索菜單式的指導方式,促進親子間的相互瞭解和加深親子間的感情,促進孩子在自信心、抗挫力、溝通技能和學習興趣等諸方麵協調發展,同時幫助傢長提升教育觀念和育兒的方法、技能,使孩子能健康、和諧地成長,傢庭幸福美滿。
內容簡介
《高效能5分鍾“父母訓練”》嘗試用精細化指導並兼顧傢長層次,用探索菜單式的指導方式,促進親子間的相互瞭解和加深親子間的感情,促進孩子在自信心、抗挫力、溝通技能和學習興趣等諸方麵協調發展,同時幫助傢長提升教育觀念和育兒的方法、技能,使孩子能健康、和諧地成長,傢庭幸福美滿。
作者簡介
毛燕菁,現任上海市浦東新區育童小學黨支部書記,任教心理學科十六年。區傢庭心理教育育童分中心負責人、上海市青年教師聯誼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女青年教師聯誼會副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育碩士,中學德育高級教師、市教育心理基地名師後備、區心理學科帶頭人、國際認證催眠師、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國傢高級催眠保健師、國傢婚姻傢庭谘詢師、國際禮儀指導師、中國CPET父母效能訓練導師。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我的秘密
第一節 我的類型
第二節 我的能力源
第三節 我周圍的世界
第二章 父母的煩惱
第一節 情緒的睏擾
第二節 信念的執著
第三節 傢庭的分歧
第三章 誰的問題
第一節 孩子的問題
第二節 父母的問題
第三節 雙方的問題
第四章 關係的土壤
第一節 石頭的威力
第二節 真愛的要素
第三節 身體語言的魅力
第五章 聆聽的美好
第一節 一般聆聽的神奇
第二節 積極聆聽的感動
第三節 聆聽迴饋的重要
第六章 溝通的滿足
第一節 無問題區的“我訊息”
第二節 成長性的“麵質性我訊息”
第三節 靈活的“問題解決”
第七章 神秘的“第三法”
第一節 需求的力量
第二節 美好的開始
第三節 六步“第三法”
第八章 當價值觀衝突
第一節 價值觀的對立
第二節 實用的傢庭會議
第三節 父母的改變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構思兩年多,最終以這樣的形式呈現給大傢,得源於我的孩子。
我是一名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平時非常有學生緣,因為一開始就是做大隊輔導員,所以走在校園裏乃至校外都經常聽到“毛毛”、“毛毛老師”……下課學生們會圍著我說說他們的“傢長裏短”,諸如“我爸如何如何”、“我媽怎樣怎樣”。我的口袋裏經常會有他們從傢裏帶來的糖果貼紙或者親手摺的紙飛機……二十多年前教的學生走在路上還會驚喜地呼喚我,那個當下人生成功、桃李滿園的感受爆棚。
我還是一名韆金的媽媽,想當然地用管理班級學生和培養班乾部的方式養育我的女兒。按照《小學生守則》,不允許她過分,不同意她齣格,更不可以有負能量的想法。撒謊要挨罵、做錯要挨打,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小小的她身邊經常陪伴的是一個焦慮糾結的媽媽。和我的學生們開心地圍繞我和我說悄悄話截然相反的是,女兒麵對我的時候經常流露齣膽怯壓抑的眼神,使我不僅有深深地挫敗感,還有一份隱隱揪心的疼痛。
2010年我結緣瞭“父母效能訓練”,也開始接觸大量的傢庭。同樣作為媽媽的我非常羨慕彆傢孩子和媽媽之間親密無間的依戀和溝通。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漸漸恍然孩子在傢裏是不能夠用管理學生的方式教養,而隻能夠以一個母親的角色陪伴她,無條件地接納她。在傢裏,孩子會有更多的脆弱無助和失誤錯誤,父母隻有接納瞭,她纔能有信心和力量去做好他社會化成長的角色。當時,我也看到其他孩子的叛逆和倔強,我不由慶幸自己有一個多麼乖巧和聽話順從的女兒,承受瞭我這麼多的“不可以”。
然而“欠債總要還的”,女兒開始進入青春期瞭,從某一天開始她突然仿佛變成瞭另外一個人,脾氣火暴一點就著,絲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且情緒不穩定遇到挫摺經常痛苦。一開始我軟硬兼施沒有效果,在耐性和體力被消磨完之後,唯一能使她平靜就是我真正安靜下來摟住她,傾聽她的哭聲和痛苦,然後告訴她:“媽媽永遠愛你……”
確實那段日子我們都很苦腦,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個可愛乖巧的孩子能夠“迴傢”。而我時常反思的時候也看到瞭那個追求完美和苛刻地對待自己的“我”。我問自己的心:“我這是要做什麼?”得到的迴答是溫柔的:“你不就是想要過輕鬆愉快的美好人生嗎?想要你的孩子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以後長大瞭也能夠過她的幸福人生?”
《親子溝通的藝術:從理解到共鳴的橋梁》 簡介: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父母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與孩子之間仿佛隔著一道無形的牆。明明付齣瞭無數的心血,卻難以觸及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渴望與孩子建立更深厚的聯結,卻常常陷入無休止的爭執與誤解。您是否也曾在深夜裏,為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而感到睏惑?是否渴望掌握一套切實有效的方法,讓親子關係不再是負擔,而是滋養與成長的沃土? 《親子溝通的藝術:從理解到共鳴的橋梁》正是為您而來。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兒法則”,而是深入剖析親子溝通的核心要素,提供一套貫穿始終、靈活實用的溝通策略,幫助您打破隔閡,搭建起一座通往孩子心靈的堅實橋梁。本書旨在 equip 您成為一位更懂孩子、更能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父母,從而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並與您建立起一生珍貴的親密關係。 內容概述: 第一部分:理解孩子的世界——看見他們的語言和需求 傾聽的魔法: 學習如何真正地“聽見”孩子,而不僅僅是“聽見”聲音。我們將深入探討積極傾聽的技巧,包括非語言信號的解讀、同理心的錶達、暫停與反思,以及如何避免評判和打斷。您將學會如何從孩子的言語和行為中,捕捉到他們真實的情感和需求,即使他們還沒有學會清晰地錶達。 具體內容: 超越言語的溝通: 孩子通過動作、錶情、語調傳遞的信息往往比語言更豐富。本書將指導您如何解讀這些“非語言信號”,理解孩子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緒狀態。例如,一個低垂的肩膀可能意味著失落,一個緊握的拳頭可能代錶著憤怒或沮喪。 同理心的力量: 學習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感受他們的情緒。我們將介紹“情緒命名”的方法,幫助孩子識彆並錶達自己的感受,例如“你現在感到很沮喪,因為……”這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從而更願意敞開心扉。 專注與投入: 在與孩子溝通時,放下手機,停止手頭的工作,給予孩子全部的注意力。本書將強調專注的力量,以及如何通過眼神交流、肢體語言嚮孩子傳達“我在這裏,我在聽”的信號。 避免“無效傾聽”的陷阱: 揭示父母在傾聽時常犯的錯誤,如急於給建議、轉移話題、評判孩子的情緒等,並提供相應的糾正方法。 洞察孩子成長的密碼: 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和情感發展特點,理解他們在不同階段可能麵臨的挑戰和睏惑。我們將探討兒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幫助您更有針對性地與孩子溝通。 具體內容: 嬰兒與幼兒期: 探索0-3歲孩子建立安全感、發展基本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如何通過迴應性照料和積極互動,為孩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學齡前期(3-6歲): 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想象力、規則意識萌芽,以及情緒管理的初步學習。如何與孩子進行遊戲式溝通,引導他們理解社會規則。 小學階段(6-12歲): 關注孩子在學習、社交、自我認知方麵的成長。如何支持他們的獨立性,處理學校和社會中的衝突,以及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青春期(12-18歲): 深入探討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他們對獨立、認同的渴望,以及如何應對與父母的衝突。我們將提供與青少年建立信任、進行有效對話的策略。 解碼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孩子的一些“令人頭疼”的行為,往往是他們錶達需求或應對壓力的方式。本書將幫助您識彆這些行為背後的信號,例如,孩子發脾氣可能是在錶達疲憊或被忽視;孩子沉迷遊戲可能是在逃避現實的壓力。 具體內容: 行為的功能性分析: 學習分析孩子不良行為的功能,是尋求關注、逃避不適、獲得某種物品,還是單純的技能不足。 區分“孩子”與“行為”: 強調不把孩子的錯誤行為等同於孩子本人,避免給孩子貼標簽,而是針對具體行為進行引導。 應對常見行為挑戰: 提供針對撒謊、欺騙、攻擊性行為、膽怯、焦慮等常見行為問題的溝通和引導方法。 第二部分:構建有效的溝通模式——從衝突到理解的飛躍 積極迴應,而非被動應對: 學習如何主動、有意識地與孩子建立積極的互動模式,而不是僅僅對孩子的行為做齣被動反應。我們將探討如何創造一個充滿支持和鼓勵的溝通氛圍。 具體內容: “看見”與“被看見”: 強調父母主動關注孩子的情緒和需求,並及時給予積極的迴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 鼓勵與贊美: 學習如何給予真誠、具體的贊美,以及如何通過鼓勵而非批評來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共同解決問題: 鼓勵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衝突管理的智慧: 衝突在親子關係中是難以避免的,但處理衝突的方式卻能決定關係的走嚮。本書將提供一套溫和而有力的衝突管理方法,幫助您將衝突轉化為增進理解的機會。 具體內容: “冷靜下來,再對話”: 學習在情緒激動時如何暫停,避免在憤怒中做齣傷害孩子的言行。 “我”信息的傳遞: 掌握使用“我”開頭句式來錶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避免指責和抱怨,例如“我感到擔心,因為我看到你沒有完成作業”而非“你總是拖延作業”。 共同製定規則與界限: 引導孩子參與到傢庭規則的製定中,讓他們理解規則的意義,並學會尊重彼此的界限。 修復關係: 在衝突過後,學習如何真誠地道歉,以及如何通過擁抱、談心等方式修復親子關係,讓孩子知道即使犯錯,也依然被愛。 有效提問的藝術: 提問是引導孩子思考、錶達觀點的重要工具。本書將教授您如何提齣開放式、啓發式的問題,鼓勵孩子深入思考,而非簡單地給齣“是”或“否”的答案。 具體內容: 開放式問題的力量: 例如,“你覺得呢?”“如果換成是你,你會怎麼做?”“這件事讓你有什麼感受?”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孩子的思維,讓他們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引導性提問: 在適當的時候,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麵,發現解決方案。 避免“陷阱式”提問: 識彆那些帶有預設答案或評判色彩的問題,例如“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界限的設定與尊重: 清晰而尊重的界限是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礎。本書將指導您如何在關愛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設定閤理的界限,並教會孩子如何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界限。 具體內容: 明確的期望: 清晰地傳達您對孩子在行為、學業、社交等方麵的期望。 一緻性的執行: 強調在設定界限後,保持一緻性地執行,避免讓孩子感到睏惑或有機可乘。 教導孩子設定界限: 引導孩子學會拒絕不閤理的要求,保護自己的隱私,以及識彆和應對不安全的情境。 第三部分:深化親子聯結——創造珍貴的共同迴憶 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並非意味著花費多少時間,而是陪伴時的專注度和互動深度。本書將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您在忙碌的生活中,為孩子創造更多有意義的相處時光。 具體內容: “無乾擾”時間: 每天預留一段不受手機、工作打擾的“無乾擾”時間,專注於與孩子互動,可以是閱讀、玩耍、聊天。 參與孩子的興趣: 嘗試瞭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與他們一同體驗樂趣,建立共同話題。 創造儀式感: 每周的傢庭晚餐、睡前故事、周末的特彆活動,這些小小的儀式感能增進傢庭的凝聚力。 有效溝通的進階技巧: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溝通的方式也需要不斷調整。本書將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溝通技巧,幫助您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具體內容: 傾聽孩子的煩惱: 學習如何溫和地引導孩子傾訴他們的煩惱和擔憂,並提供支持。 討論敏感話題: 提供與孩子討論成長、性、毒品、網絡安全等敏感話題的指導。 給予選擇與自主: 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從而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獨立與自信: 溝通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孩子成為獨立、自信、有能力的個體。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溝通,鼓勵孩子探索自我,發展潛能,並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 具體內容: 鼓勵嘗試與不怕失敗: 幫助孩子理解失敗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鼓勵他們勇於嘗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肯定孩子的優點與努力: 關注並肯定孩子的優點和付齣的努力,而非僅僅關注結果,從而建立他們的自信心。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導孩子分析問題、尋找資源、製定計劃、采取行動,成為一個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人。 讓溝通成為傢庭的“潤滑劑”: 最終,本書旨在幫助您將溝通的藝術融入到傢庭的日常生活中,讓積極、有效的溝通成為傢庭的基石,滋養每一位傢庭成員的成長,讓傢成為一個充滿愛、理解與支持的港灣。 《親子溝通的藝術:從理解到共鳴的橋梁》不提供速成的秘訣,而是邀請您踏上一段充滿探索與實踐的旅程。通過本書,您將學會如何用愛與智慧,與孩子共同成長,建立起一段溫暖、深刻、且充滿力量的親子關係。它將幫助您成為那個孩子最信任的傾聽者,最堅實的後盾,以及他們永遠可以依靠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