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官方推荐
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作序力荐
具有全球性和永恒性的教育经典
科扎克被视为现代教育先驱,与其他教育家不同的是他倡导“没有孩子,只有人”的教育方针,真正实现了儿童人性教育。
他是与肖邦、居里夫人相齐名的波兰英雄。1978年逢科扎克百年诞辰,联合国宣布当年为“国际儿童年”。之后于1989年通过的超出两百个国家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
《如何爱孩子》共两部、四个主题章节:家庭中的孩子、收容所、夏令营和孤儿院中的孩子。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收容所、夏令营、孤儿院,我们可以看到科扎克的教养观察,以及他与孩子周旋的点滴。此书一开始就是一连串的自我对话激荡,字句非常平白浅显,却渗透出好多带有深远哲理的教育宏观思维。
“没有孩子,只有人”,不管是在其有限的生命里还是现在,科扎克都正在表达着成人如何去爱,去理解和尊重儿童。
在他所有的著作中,《如何爱孩子》是他的儿童教育理念的基石。这本书能为所有的父母,把儿童教育当成职业或使命的人,比如,儿童教育者、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堪称具有全球性和永恒性的教育经典。
雅努什· 科扎克(Janusz· Korczak,1878 ——1942),真名亨利·哥德施密(Henryk·Goldszmit),波兰杰出的犹太裔教育家、医生、社会活动家、亦是一位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拥趸的知名作家。
他终身未娶,将儿童教育视为一生的使命,并始终践行着他的信念。1942年二战爆发后,他为了陪伴孤儿院的孩子们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弃了自己活下去的机会,与他收养的192个孩子一起死于德国纳粹特雷布林卡集中营的毒气室。
科扎克是与居里夫人和肖邦相齐名的波兰英雄,被视为现代教育的先驱。1978年逢科扎克百年诞辰,联合国宣布当年为“国际儿童年”。之后于1989年通过超出两百国家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
“发现儿童”是现代教育史上响亮的口号,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是不会有未来的。科扎克毕生都在儿童世界不遗余力地观察体悟,为儿童及其权利向成人社会请愿。这就是科扎克的价值所在。1942年8月5日,科扎克带领约200名儿童和数十名教师从华沙的犹太人聚集区前往车站,被押往德国纳粹的死亡集中营。这一画面已经在历史定格。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东平
有人创造思想,科扎克按他的思想教学生。有人教人如何去爱,科扎克活出爱之道。有人从教育的艰难中退缩,科扎克为看上去并不可爱的孩子而死。一句话,科扎克以深邃、炽热、机智的生命,照亮教育精典《如何爱孩子》。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新华社高级编辑 鹿永建
“没有孩子,只有人”,是波兰教育家科扎克对“如何爱孩子”的回答。这位超时代的教育家,爱孩子爱到甘愿与自己收养的192个孤儿一起走向纳粹的毒气室。他的儿童观振聋发聩,超出我们所熟知的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等教育理念。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的父母,对科扎克和他的著作都不该陌生,这关系到我们能否给孩子真正的爱。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 杨咏梅
序言 发现儿童,尊重儿童
编者序 爱,永恒不灭
第一部:家庭中的孩子
婴儿的心理状态,是渴望征服那些不可知的能量,还有包围他的世界所拥有的秘密,在那个世界中,有好的与坏的东西。他想要征服,他渴望知道。
第二部:收容所、夏令营和孤儿院中的孩子
第一节收容所
孩子会原谅你的不圆融和不公平,但他却不会靠近太拘泥规则、不通人情的老师,或是冷酷的独裁者。面对虚伪的人,他则会嫌恶地把他推开,或是嘲笑他。
第二节夏令营
孩子有团体生活的本能。也许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会保持怀疑,因为他们不相信大人,也不了解这法则。但是当他们开始参与其中,他们很快就会接受。
第三节孤儿院
虽然那生活既混乱又贫穷、要什么没什么,但是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意和狂想,短暂、突然地做一些什么,可以进行狂野的恶作剧、困难任务并且做出牺牲,不用担心明天。
关于教育家科扎克,我是后知后觉,因为这本《如何爱孩子》,才知道他在波兰是与肖邦、居里夫人齐名的教育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著述和思想,成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思想基础。1978年,为纪念他的百年诞辰,联合国宣布当年为“国际儿童年”。2012年是科札克逝世七十周年,波兰特别将该年定为“科扎克年”。
科扎克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童年的需求和权利。“发现儿童”是现代教育史上最响亮的口号,一个全新的起点。在上个世纪之交,蒙台梭利等教育家发现儿童的重心是认识儿童特点,把儿童当做儿童来对待。科扎克的发现则是“没有孩子,只有人”,也就是说儿童不仅是儿童,孩子和成人都是人类,强调理解、尊重和解放儿童。因此,如何爱孩子,怎么爱,什么时候爱,多少爱,为何而爱就会成为问题。当面对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婴儿时,几乎每个母亲都会充满雄心勃勃的希望,施行的却是传统的惯习甚至陋习。爱成为一种施舍、一种强迫、一种交易甚至一场赌局。在科札克看来,当你说“我的孩子”时,你已经错了;当你说“他应该要……我想要他……”的时候,你又错了。因为这孩子并不是你的,当他出生之后,“世界已经把孩子带走。”
科扎克相信“孩子并不是一块遗传所准备好的土地,等待我们播种、种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人格就已经成形,父母的工作只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支持他、帮助他。”“孩子不是彩票,不会天生就注定会赢来一张硕士证书或是剧院前厅的胸像。在每个孩子体内都有独一无二的火花,它可以点燃快乐与真实的营火。也许在十个世纪之后,它会引发天才的火灾,超越自己的民族,带给全人类崭新太阳的光芒。”
科扎克书中所描写的爱的迷误,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我的孩子是我的所有物,我的奴隶,我房间里的小狗。我在他耳朵之间瘙痒,抚摸他的背,用缎带装饰他,带他去散步,我训练他,这样他就可以又聪明又整齐,而当他来烦我的时候:‘去玩。去念书。去睡觉。’”“当她以‘为了孩子好’之名,实际上却是把她的野心、喜好和坏习惯强加到孩子身上,她让当母亲这件事变得堕落。”这不是某个人的过失,而是整个现代的教育方式都在“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催眠、压制、用强硬的手段毁灭孩子内心的自由和意志,”很乖,很听话,很好,很方便;却没有想到,这样没有个人意志、没有自我的孩子,是不会有健全的人生的。
在儿童的养育和教育上,科扎克有许多正见,也有不少“异见”。他反对对儿童的语言和肢体暴力,相信最熟悉孩子需要的人是孩子自己,赋予孩子们尊重自己意见和财产的权利,倡导平等对待儿童与成年人。他相信"孩子像成人一样有理解和推理的能力,只不过他们没有类似的经验而已。"因此,孩子应当和孩子在一起,而不应该关在家中。孩子会在自己的活动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孩子想吃多少,就应该吃多少,不多也不少”。他说,强迫孩子在他们不想睡觉的时候睡觉,是一项犯罪行为。他身体力行地信任儿童,解放儿童。他在为犹太儿童创办的孤儿院任职三十年,孤儿院里设有"议会"、"法院"、"报社"、"公证处"等机构,鼓励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配色沉稳,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如何爱孩子: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仅仅是这个名字,就已经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于教育的思考。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最好”究竟是什么?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是精神上的富足?是成就斐然的未来,还是快乐自在的当下?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爱”则是“育人”的基石。但如何将这份“爱”恰当地传递给孩子,让它成为孩子成长的养分,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这其中的分寸感至关重要。科扎克作为“现代教育先驱”,我想他的思想一定蕴含着宝贵的智慧,能够帮助我拨开迷雾,看清教育的本质,找到那条通往真正“爱孩子”的道路。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而可行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柔和的色彩和温暖的插图立刻传递出一种关怀和教育的氛围。光是看到书名《如何爱孩子: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我就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一直对儿童教育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曾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缺少一种更深入、更人性化的视角。科扎克的“思想札记”这个提法,让我联想到一种真诚的、不加修饰的分享,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坐在我身边,娓娓道来他关于如何真正理解和爱孩子的肺腑之言。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家长和教育者们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以及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依然能够保持教育的初心,用爱和智慧引导孩子们成长。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启迪,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感受那种来自教育先驱的温暖力量,并从中汲取养分,为我的育儿之路注入更多信心和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显得十分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起来触感舒适。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书名所吸引,《如何爱孩子: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组合。它不仅仅点出了主题——“爱孩子”,更指明了其来源——“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教育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持教育的纯粹性,如何真正做到“爱”而非“溺爱”,如何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科扎克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先驱”,想必他的思想一定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对于“爱”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如何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方法。我想象着,这本书会是一次与一位智者的对话,一次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探索,一次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或教育者的旅程。
评分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如何爱孩子: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就感觉它有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思想的厚度。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门关于如何与生命打交道的艺术,而“爱”则是这门艺术中最核心的色彩。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陷入各种教育焦虑,但真正应该回归的,或许是那份最纯粹的爱。科扎克这个名字,我虽然不甚了解,但“现代教育先驱”的头衔,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我好奇,在过去那个时代,他是如何看待“爱”与“教育”的关系的?他的“思想札记”又会记录下哪些关于理解孩子、引导孩子、支持孩子的深刻洞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发现孩子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闪光点,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从而以一种更智慧、更温暖的方式去回应他们的成长。
评分翻开这本书,《如何爱孩子: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和人文关怀扑面而来。我对于“现代教育先驱”的称谓总是带着一种敬畏和好奇,尤其是当他将自己的思想以“札记”的形式呈现时,更显出一种真诚与朴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但其中最根本的,我认为还是那份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然而,如何将这份爱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力量,如何不被现代社会的种种干扰所侵蚀,这始终是每一个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科扎克作为一位先驱,他的思考定然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触及到教育的本质。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一些关于如何真正“爱”孩子,如何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品格的深刻道理,并且能够从他的“思想札记”中,找到那些触动心灵、启发思考的真知灼见,帮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评分不错
评分很好,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观点很有意思
评分很好,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观点很有意思
评分不错
评分是很好,手感很棒
评分不错
评分纸质不错,配图丰富生动,物美价廉,值得购买?
评分很好,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观点很有意思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