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脑病包括中风、眩晕、癫痫、痴呆、郁证、失眠、痿证、痉证、颤证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死亡率为疾病谱的第二位,其中脑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脑出血。而郁证、失眠亦是临床的多发病与疑难病。西医治疗手段较为有限,而中医在诊疗此类疾病有着较大的优势与特色。本书系统总结了中西医脑病的诊疗特色与研究进展,对中西医脑病研究人员与临床医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系统地总结现代中医脑病学术成就和经验、吸取历代中医脑病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和鲜活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显示脑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本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论述脑病的相关基础理论,从中医对脑的认识、脑的解剖、脑的生理与病理、脑病中医病机与辨证、脑病常用诊断方法、脑病特色疗法、脑病护理、脑病的预防保健等方面阐述。各论则对中风、眩晕、头痛、昏迷、厥证、痫病、痴呆、郁证、不寐、痿证、痉证、颤震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全面阐述,每个病证从中医学概述、西医学概述、病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临床参考部分亦收录了中医脑病学的前沿研究进展,全书着眼于实用,资料全面,论述得当,条理清晰,能为广大从事脑病的医务人员提供较多参考。
董少龙,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心脑血管病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参加三项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课题。古联,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科研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等荣誉。
总论1
第一章中医对脑病的认识3
第二章脑病的病因病机5
第一节脑病的病因5
第二节脑病病机特点9
第三章脑病的诊法与辨证10
第一节症状10
第二节诊法12
第三节脑病辨证思路与方法24
第四章脑病的治法36
第一节治疗原则36
第二节常用治法42
第三节治疗方法51
第五章脑病的护理和康复53
第一节护理53
第二节脑病患者的康复58
下篇各论69
第六章中风71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71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75
第三节病例分析88
第七章眩晕117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117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121
第三节病例分析127
第八章头痛147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147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151
第三节病例分析170
第九章昏迷208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208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211
第三节病例分析215
第十章厥证228
第一节中医学概念228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231
第三节病例分析234
第十一章痫病239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239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242
第三节病例分析257
第十二章痴呆269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269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273
第三节病例分析285
第十三章郁病295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295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299
第三节病例分析308
第十四章不寐311
第一节中医学概念311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314
第三节病例分析322
第十五章痿病327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327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330
第三节病例分析355
第十六章痉证407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407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411
第三节病例分析415
第十七章颤震425
第一节中医学概念425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428
第三节病例分析438
第十八章痹病449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449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452
第三节病例分析469
第十九章口僻478
第一节中医学概述478
第二节西医学概述480
第三节病例分析482
随着西医学的飞速发展,中西医结合亦逐步形成并发展,脑病中西医治疗学就是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派生的一门学科。脑病中西医治疗学是综合运用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等理论研究并阐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康复的一门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分支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医学期刊开始报道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如华北地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这是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初创时期的一个开端。至20世纪70年代,上海、北京等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颅内感染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在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可谓硕果累累,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认识到脑血管病是以肝肾阴虚为基础,虚(阴虚、气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痰热)、气(气逆)、瘀(血瘀)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上犯于脑,或闭阻脑脉,或血溢脉外卒而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是补益活血化痰。
脑病中西医治疗学研究内容包括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的疾病,病种包括由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变性、感染、遗传、营养缺陷等引起的疾病,在进行诊断时应有一个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即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思路。
本书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一是按照教材进行内容更新,每个章节均包括近年来神经病学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新技术和新疗法,并将循证医学和规范化治疗的理念贯穿在各论中。二是重视了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列入了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针灸及康复内容。三是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绘有舌诊的插图,运用彩色模式图共23幅,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四是全书的结构合理,分总论、各论两部分,各论包括病例部分,病例部分来源于科内近几年的典型病例,均是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便于读者更好地在临床上融会贯通,有所借鉴。
本书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编委们不辞劳苦、积极努力、团结协作、精心编撰的结晶。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教授作为主审为保证本书的质量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书中图片为我省名老中医董少龙精心拍摄。谨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编者2017年12月
《脑病中西医治疗学》这本书的书名,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其核心内容,并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治疗疾病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医学体系,尤其是在面对像脑部这样复杂而精密的器官时。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强调人体的内在平衡与和谐,而西医则擅长对疾病的病理生理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干预。这本书的出现,预示着一种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治疗理念。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中医的“补益”、“活血”、“安神”等治疗原则,与西医的“抗血栓”、“抗炎”、“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例如,对于脑出血的患者,除了西医的紧急手术和药物控制,是否会有中医的辅助治疗,以促进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对于脑梗死的患者,如何通过辨证论治,配合西医的溶栓、抗凝等治疗,从而最大化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书中对于这些具体问题的探讨,是否能为广大脑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切实可行的指导,从而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评分作为一名对脑部健康有着天然关注的读者,我被《脑病中西医治疗学》的书名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关于脑部疾病的说法层出不穷,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提供了一个能够信任的、深入了解脑病治疗的平台。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读,对于一些常见的脑部疾病,比如头痛、头晕、失眠等,在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下,中医和西医分别会采取哪些诊断和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将这两种治疗体系进行有效的对接和整合。例如,在急性期,西医是否会主导救治,而在恢复期,中医的康复调理能否起到关键作用?或者,在中西医的共同作用下,能否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展?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例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在结合了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后,是否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策略?这种对疾病的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的强调,正是现代医学所追求的方向,而这本书似乎恰恰走在了探索的前沿。
评分我对《脑病中西医治疗学》这本书充满了好感,它的书名就直接点明了其关注的核心——脑部疾病的治疗,并且强调了“中西医结合”这一重要的治疗模式。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虽然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真正能够做到深入、有效结合的书籍并不多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它能否为我们揭示,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应用西医的诊断技术,例如MRI、CT、脑电图等,来更精准地定位病灶,评估病情。反之,西医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借鉴中医的辨证论治,例如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或针灸穴位,来辅助西药的治疗,减少其毒副作用,并促进身体的整体康复。我尤其关心书中对于一些慢性脑部疾病,比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在结合中西医治疗后,是否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将在于它能否提供一套真正可行的、能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脑病患者带来福音。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名为《脑病中西医治疗学》的书,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这本书所探讨的领域,即脑部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着实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常常对那些影响我们思维、情感甚至身体基本功能的疾病感到忧虑,也好奇是否有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书中对于各种脑部疾病的分类、病因、症状的描述,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严谨和系统性,让我感觉这是一本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编撰的著作。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似乎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着重于“治疗学”这个核心,预示着它将提供实际可行的治疗方案,这对于求医问药的普通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对书中对于不同脑部疾病,例如中风、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是否有针对性的中西医治疗方案的介绍感到非常好奇。我尤其希望了解,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下,如何与西医的精准诊断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治疗模式。这种跨学科的结合,是否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减少副作用,提升生活质量,这些都是我内心深处想要探寻的答案。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融合与创新的信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对《脑病中西医治疗学》这本书最深的感触,来自于它所倡导的“整合医学”的思路。在现代社会,单一的医学体系往往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单一的治疗手段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将源远流长、注重整体调理的中医理论,与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等现代西医理念融为一体,试图构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治疗框架。我个人对中医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的理念一直深以为然,而西医在解剖、生理、病理、药物药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又是理解和干预疾病的重要基石。将这两者有机结合,是否能够开发出更具靶向性、更少侵入性,同时又能兼顾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治疗方案?书中对于诸如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以及老年痴呆症的认知功能改善,在结合中医针灸、中药调理与现代药物治疗、认知训练等方面的论述,是否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这种跨越学科界限的探索,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脑病治疗的深刻洞察和不懈追求,也让我对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