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中国茶

一本书读懂中国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龙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茶
  • 茶叶
  • 茶文化
  • 品茶
  • 茶道
  • 历史
  • 文化
  • 生活
  • 饮品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3660
商品编码:16263137312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陈龙 主编 定  价:49.9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01日 页  数:200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1313660 上篇从这里开始认识茶
寻茶走进名茶乡,认识中国茶
茶源自何处14
好茶生长的基础:土壤、气候、地形15
说说中国的四大茶叶产区16
细数那些名茶之乡18
知晓茶树的形态与组成24
茶树的组成25
茶叶是怎样采摘的26
“一芽几叶”指的是什么27
为什么喝茶总有一条理由满足你
不可或缺的天然饮料28
各类茶叶的主要保健功效28
清除体内垃圾,减肥瘦身29
美容养颜,保持年轻30
预防便秘又抗癌30
对抗电脑、手机辐射31
清血管,降三高31
提神醒脑,利尿解乏32
以酒会友不如以茶会友32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这浩瀚的茶文化殿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好者,陈龙主编的《一本书读懂中国茶》从茶的历史、种植采摘环境、茶的冲泡技巧等讲起,列举了知名茶品,详细介绍了茶品特点,以便更好认知。 不管是新手,还是资历茶友,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求所好。针对每一种茶品,有真实的图片拍摄,分别有干茶、茶汤、叶底的展示。参考价格、正宗产地,让您在选购的时候能够正确判断。 陈龙 主编 陈龙,不错评茶员,不错茶艺师,出生于中国茶叶靠前镇——安溪县感德镇,感德茶铁观音品牌创始人:曾任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茶》制片人、《劳动午报·茶业品牌》副主编:现为感德真品茶业机构总策划、《茶书网》主笔、《中国法治杂志》记者、北京中华茶艺协会马连道联络处负责人。
《茶韵千年:一部流动的中国文化史》 引言:一盏清茗,映照华夏文明的深邃底色。 中国茶,早已超越了饮品的范畴,它渗透于哲学的思辨、诗词的韵律、艺术的表达乃至日常的礼仪之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一部囊括其广博与深厚的茶文化通史,往往因内容浩繁而令人望而却步。《茶韵千年:一部流动的中国文化史》正是为解开这层层叠叠的文化密码而生,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笔触,带领读者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品鉴之旅。 本书摒弃了传统茶叶专著的教条式分类,转而采用“时间轴+文化主题”的双重叙事结构,旨在展现中国茶文化如何伴随王朝更迭、技术革新和社会变迁而演化、碰撞与升华。 第一编:神农初探与六大茶类的源起(史前至唐代) 本卷聚焦于茶的“起源”与“奠基”。我们将从遥远的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入手,探讨“神农尝百草”的真实意涵,追溯茶作为药用到饮品的关键转折点。重点解析了唐代陆羽《茶经》的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更是将饮茶提升至审美与哲学的“器、水、火、艺”的完整体系的文化宣言。 茶叶的“物性”与“道性”: 探讨早期茶叶加工技术(如蒸、捣、饼制)的地域差异,并考察饮茶如何在贵族阶层中流行,成为士大夫阶层清谈、悟道的媒介。 茶马古道的雏形: 分析唐宋时期,茶在边疆贸易和民族融合中扮演的经济与政治角色,为后世的“边茶”制度埋下伏笔。 第二编:点茶斗茶的精致时代(宋代文化巅峰)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最为璀璨的黄金时期,其核心在于“点茶”技艺的极致发展和“斗茶”风气的盛行。本书将深度还原宋代茶室的场景,详细解析不同地域(如福建建安)茶膏、茶饼的制作工艺如何被推向巅峰。 宋瓷与茶器的共舞: 细致描述建盏、定窑等名窑瓷器如何成为点茶的绝佳载体。黑釉盏的“兔毫”、“油滴”纹理,与雪白的茶沫(“沫饽”)形成的空间美学,是本书着墨的重点。 文人雅集与茶的哲学: 考察苏轼、蔡襄等文人对茶道的贡献,探讨“和、静、清、寂”的禅宗思想如何与茶事活动深度融合,塑造出宋人内敛、精致的生活哲学。 第三编:散茶革命与明清的普及化(明清转型期) 明代是茶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弃团饼,尚散茶”。这一变革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制茶技术和饮用习惯。 朱元璋的禁令与技术飞跃: 分析元末明初的政治变动如何直接推动了芽茶、叶茶的兴起,以及龙井、碧螺春等名优散茶的初步形成。 紫砂的崛起与茶席的演变: 重点阐述宜兴紫砂壶如何取代了宋代的“茶碗”,成为泡饮散茶的理想工具。紫砂壶朴拙内敛的风格,象征着茶文化从宋代的“仪式感”向明清的“生活化”转变。 茶馆的兴盛与社会阶层的渗透: 考察清代茶馆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的“信息集散地”角色,以及茶如何从宫廷走向市井,成为各阶层共享的日常饮品。 第四编: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茶(近代以降)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视角投向世界,探讨中国茶如何被西方世界发现、移植和重塑。 “茶叶之路”与世界格局: 详述茶叶贸易如何重塑全球经济版图,英荷等国对中国茶的狂热需求引发的殖民扩张、鸦片战争以及中国茶园在印度、斯里兰卡的移植与“本土化”。 现代制茶的科学化: 梳理近现代以来,中国茶产业在技术上的进步与困境,包括萎凋、发酵、杀青等核心工艺的科学解释,以及当代对传统技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新时代的茶——身份的回归: 探讨当代中国年轻人如何重新发现并珍视本土的茶文化,从“速溶”、“袋泡”的工业化浪潮中回归对手工制作和地域风土的追求,以及非遗传承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 结语:一杯茶中的天地观 《茶韵千年》最终旨在揭示:中国茶的每一次变迁,都是一个时代的侧影。它记录了劳作的艰辛、艺术的精妙、哲学的沉思和贸易的冲突。读懂了中国茶,便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人如何看待自然、对待生活、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构建其独特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本书并非教导如何泡茶,而是带领读者品味一杯茶中所蕴含的,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与生命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书读懂中国茶》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的“枕边书”。我常常在睡前,随手翻开其中一个章节,然后便会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解构”能力。它不像很多介绍茶的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这是什么茶,有什么特点”的层面,而是将中国茶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在讲解制作工艺时,作者会细致地描述发酵、杀青、揉捻等每一个环节对茶叶最终风味的影响,让我对一杯茶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茶区风土人情的介绍,读到关于西湖龙井的章节,我仿佛能闻到那里弥漫着春日茶香的味道,感受到茶农辛勤劳作的身影。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实用性,它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还给出了很多关于如何品鉴、如何冲泡的指导。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尝试冲泡了一壶大红袍,发现自己之前对这款茶的认识简直是肤浅的。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从干茶的外形、香气、茶汤的颜色、滋味的变化来判断一款茶的品质,这对我这个“小白”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评分

这本《一本书读懂中国茶》,可以说是一本“硬核”与“软核”完美结合的图书。作者在内容上毫不含糊,从茶叶的分类、产区、采摘、加工工艺,到各种名茶的详细介绍,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加工工艺时的细致入微,他没有简单地列出步骤,而是解释了每一个步骤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比如为什么绿茶要杀青,为什么红茶要发酵,这些原理性的知识,让我对茶叶的生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这本书的“软实力”也同样令人称道。作者用非常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中国茶的历史变迁,以及茶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读到关于茶马古道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茶叶跨越千山万水的艰辛,感受到了它在中国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书中的许多句子都充满了诗意,让我感受到作者对茶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中国茶有了更深沉的敬意和更美好的向往。

评分

《一本书读懂中国茶》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茶盲”,对各种茶叶的区分仅仅停留在“绿的”、“红的”这种最基础的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中国茶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令人着迷。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解不同茶叶的“性格”。比如,绿茶的清新爽利,红茶的醇厚甘甜,乌龙茶的香气馥郁,普洱茶的陈香韵味,这些形容词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书中的文字描述,以及作者提供的品鉴方法,在我的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画面。书中还探讨了“茶的六大分类”,我之前一直以为只有绿茶和红茶,现在才了解到原来还有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每一个茶类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背后的故事。读到关于黄茶的部分,我才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一种“发酵”的绿茶,并且知道了它与绿茶在工艺上的细微差别,以及由此带来的独特口感。这本书让我不再对选择茶叶感到迷茫,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拿到《一本书读懂中国茶》这本书,我内心是抱着一种“走马观花”的心态,想着大概了解一下中国茶的概况就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在书中展现出了扎实的功底,他将不同门类的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并且在每一个门类下,又细致地介绍了代表性的品种,如碧螺春、正山小种、铁观音、君山银针、白毫银针、普洱等。更难得的是,作者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每种茶的历史渊源、生长环境、制作工艺、独特风味以及适宜的饮用方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茶与文化”的探讨,作者将茶与诗词、绘画、哲学、甚至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中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承载着民族精神和哲学思想的文化符号。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即使是初次接触茶文化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走进中国茶的奇妙世界。

评分

拿到《一本书读懂中国茶》这本书,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作为一个对茶略有了解,但又渴望深入探索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但往往是零散的知识点,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一本书读懂中国茶》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茶叶种类的图鉴,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茶的历史长卷,一段关于茶人情怀的旅程。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所吸引。他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将复杂的茶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在介绍不同茶类的起源时,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让我在品味茶叶的同时,仿佛也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到了茶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书中的插图也做得相当出色,不仅色彩鲜艳,而且细节丰富,无论是茶叶的形态,还是茶具的纹理,都跃然纸上,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感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认识了更多的茶叶品种,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茶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