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厨艺:
蔬·果·香料·谷物+食物与厨艺:面食·酱料·甜点·饮料+食物与厨艺:奶·蛋·肉·鱼
(套装3册)
ISBN:9787805015552
作者:哈洛德·马基
装帧:平装
定价:209.40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 第1版
重量:3KG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1. 年度受瞩目饮食巨作,全球累计销量超500万本
2. 被《时代》杂志誉为“小巨作”,震撼美、英、法等世界各地
3. 耗时十年写作,高达75万字,厚达千余页的餐饮界
4. 餐饮界权威James Beard Foundation推荐佳食物类参考用书
5. 作者与奥巴马、乔布斯、奥普拉等并列为世界百大影响人物
内容简介:
《食物与厨艺》系列丛书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巨著,从食物来源、分类到加工烹调,涵盖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美学知识甚至是宗教知识。
《食物与厨艺》论述渊博、举例详尽、无所不包,文字却又平实近人,插图也相当翔实有趣,适合一般家庭主妇阅读,以掌握厨房里的食物主导权;也适合餐饮业管理者或食品营养学科的学生自修,了解烹饪的物理、化学变化;更适合一般民众神游其间,领略食物的奥秘之处。
《食物与厨艺》在美国出版近30年后,到2004年,本书的写作背景已有了巨大的改变,20年前,对于初榨特级橄榄油或意大利黑醋、养殖鲑鱼或牧草饲养的牛肉、卡布奇诺咖啡或白茶、四川辣椒或墨西哥辣酱、日本清酒或优质调和巧克力,人们不会要求知道太多信息,但现代人则对这些食品大感兴趣。
因此《食物与厨艺》的再版,内容比第一版还丰富许多。哈洛德·马基增添了2/3的文字,以涵盖更深、更广的食材与料理。为了腾出篇幅讨论食物的新资讯,作者拿掉了人类生理学、营养学及添加剂的章节,其他与第一版类似的几个段落,若有保留下来,基本上也都经过重写,以反映新的资讯或是对此新的认识。
目录:
第一章 面团和面糊:面包、蛋糕、酥皮和面食
面包演变沿革
史前时代
希腊、罗马时期
中世纪时期
近代早期
传统面包的没落与复苏
面团、面糊及其衍生品的基本构造
面筋
淀粉
气泡
脂肪:削弱面团结构
面团和面糊的成分:小麦面粉
小麦种类
将小麦制成面粉
面粉的次要成分
面粉种类
面团和面糊的成分:酵母和化学膨发剂
酵母
发粉和其他化学膨发剂
面包
成分的选择
制作面团:和面、揉面
发酵、膨发
烘焙
冷却
老化:面包存放与重现新鲜风味
面包风味
量产的面包
几种特别的面包:酸面包、黑麦面包、甜面包和无筋面包
其他面包:无酵饼、贝果、馒头、速发面包、甜甜圈
稀面糊食品:可丽饼、鸡蛋泡泡芙、煎饼、鲜奶油起酥皮
面糊食品
可丽饼
鸡蛋泡泡芙
煎饼:薄煎饼和小圆煎饼
煎饼:华夫饼和威化饼
鲜奶油起酥皮面团、泡芙面团
油炸面糊
浓面糊食品:面糊面包和蛋糕
面糊制成的面包和马芬
蛋糕
酥皮面团
酥皮的种类
酥皮的成分
烘焙酥皮
酥脆酥皮面团:松脆酥皮、铺底用脆皮酥皮
薄片酥皮面团:美式派皮
千层酥皮面团:起酥皮、法式千层酥皮
片层酥皮面团:薄酥皮、酥皮卷
酥皮和面包的混合:法式牛角面包、丹麦奶酥
柔软的碱酥皮:法式肉派
小甜饼
小甜饼的成分和质地
制作、保存小甜饼
面食、面条和饺子
面食和面条的历史沿革
制作面食、面条
意式面食和面条的煮法
库斯库斯、饺子、德式面疙瘩、意式面疙瘩
亚洲的小麦面条和饺子
亚洲的粉丝和米粉
第二章 调味酱料
欧洲的酱料发展史
欧洲古代
中世纪:精制和浓缩
现代早期的酱料:肉精、乳化液
法国的经典体系:卡汉姆和艾斯科菲耶
意式酱料和英式酱料
现代酱料:新式烹调和后新式烹调
酱料的科学:风味和浓稠度
酱料的风味:滋味和气味
酱料的浓稠度
浓稠度对风味的影响
以明胶和其他蛋白质增稠的酱料
明胶的独特性
从肉类提炼明胶和风味
肉汁高汤和酱料
量产的肉类萃取液和酱料底
鱼、贝类高汤和酱料
其他蛋白质增稠剂
固态酱料:明胶式凝冻和碳水化合物凝冻
冻胶的稠度
肉冻和鱼冻
其他类型的冻胶:量产的明胶
碳水化合物凝剂:琼脂胶、鹿角菜胶和褐藻胶
用面粉和淀粉提高稠度的酱料
淀粉的性质
淀粉的类别和性质
其他成分对淀粉酱料的影响
把淀粉调入酱料
典型法国酱料的淀粉用法
肉汁酱
用植物粒子增稠的酱料:蔬果泥
植物粒子:粗糙、低效的增稠剂
蔬果泥
用坚果和香料来提高稠度
复合型混合料:印度咖喱、墨西哥什锦酱
用油、水微滴增稠的酱料:乳化液
乳化液的固有性质
乳化酱料调制诀窍
鲜奶油酱和奶油酱
蛋的乳化效果
含蛋冷酱:美乃滋
温热含蛋酱料:荷兰酱和贝亚恩蛋黄酱
油醋酱
用气泡增稠的酱料:泡沫
调制、稳定泡沫
盐
制盐
盐的种类
盐和人体
第三章 糖、巧克力和甜点
糖和甜点的历史沿革
没有糖的时代:蜂蜜
糖:源于亚洲
西南亚的早期甜点
糖在欧洲是香料也是药物
昂贵而美味的甜点
平价而美味的甜点
现代的糖
糖的特性
糖的种类
甜味的复杂性质
结晶
焦糖化反应
糖和健康
代糖
糖和糖浆
蜂蜜
蜜蜂如何产蜜
乔木的糖浆和糖类:枫树、桦木和棕榈
食糖:甘蔗和甜菜制成的糖和糖浆
玉米糖浆、葡萄糖和果糖糖浆、麦芽糖浆
硬质糖果和甜点
确立糖分浓度:熬煮糖浆
凝成糖分构造:冷却和结晶作用
糖果的类别
口香糖
巧克力
糖果储藏法和腐坏现象
巧克力的历史沿革
制造巧克力
巧克力的特殊性质
巧克力的种类
当巧克力和可可成为食材
回火巧克力的涂抹、模制用途
巧克力和健康
第四章 葡萄酒、啤酒和蒸馏酒
酒精的特性
酵母和酒精发酵
酒精的性质
酒精的药物作用:酒醉
身体如何代谢酒精
以酒入菜
酒液和木桶
葡萄酒
葡萄酒的历史沿革
酿酒葡萄
酿制葡萄酒
特种葡萄酒
葡萄酒的储藏和饮用
享用葡萄酒
啤酒
啤酒的演变
酿造原料:麦芽
酿造原料:啤酒花
酿造啤酒
储藏、饮用啤酒
啤酒的类别和特质
亚洲的米酒:中国酒和日本清酒
甜的发霉谷物:甜酒曲
分解淀粉的霉菌
用米来酿酒
蒸馏酒
蒸馏酒的历史
制作蒸馏酒精
上酒、享用烈酒
烈酒的类别
醋
古老的食材
醋酸的价值
醋酸发酵
酿醋工法
几种常见的醋
意大利黑醋
西班牙雪利酒醋
致谢
参考资料
------------------------以下来自本书实拍------------------------
不得不说,《食物与厨艺》这套书的“蔬、果、香料、谷物”分册,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这些日常食材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蔬菜水果就是洗洗切切,香料就是撒一点提味,谷物就是煮饭煮粥。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每一个植物的背后,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故事和科学。比如,关于各种蔬菜的种植历史、地理分布,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品种番茄的细致描述,从形状、颜色到风味,再到最适合的烹饪方式,让我对一个简单的番茄有了全新的认识。水果的部分也是如此,不光讲了各种水果的特点,还提到了它们的营养成分和对健康的影响,让我觉得吃水果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身体的滋养。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香料的部分,我之前对香料的了解仅限于几样基础的,但这本书里介绍了太多我闻所未闻的香料,以及它们如何改变食物的风味,如何在不同的菜系中扮演关键角色。例如,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种类辣椒的辣度、风味特点,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应用,这让我对辣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谷物部分同样精彩,各种谷物的起源、营养价值、储存和烹饪技巧,都让我觉得以前对米饭、面食的认知太片面了。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厨房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值得挖掘的宝藏。
评分这套《食物与厨艺》简直是厨房里的百科全书,我拿到手就爱不释手。首先,这三本书的装帧就非常有质感,沉甸甸的,充满了知识的厚重感。我最先翻开的是关于“奶、蛋、肉、鱼”的那本,里面的内容详实到让我惊叹。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烹饪,更是深入到这些食材的来源、历史、文化意义,甚至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关于鸡蛋的部分,我了解到不同品种的鸡产蛋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观察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这些知识在日常烹饪中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极大地提升我对食材的理解和尊重。在肉类方面,书中对各种肉类(牛、羊、猪、禽类)的部位、口感特点、最佳烹饪方法都有非常细致的讲解,甚至还涉及到了屠宰和熟成的一些基础知识。读完这部分,我对一块肉的认知已经超越了“能吃”这个层面,开始理解它背后蕴含的科学和工艺。鱼类的章节同样精彩,各种鱼的捕捞方式、保存方法、营养价值,以及根据鱼的特性来选择最合适的烹饪方式,都让我受益匪浅。比如,我一直不太敢处理一些不常见的鱼类,但看完书后,感觉自信了很多,也更愿意去尝试那些以前从未敢触碰的食材。总的来说,这套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烹饪世界,让我从一个简单的“操作工”变成了一个对食物有深度理解的“探索者”。
评分自从有了这套《食物与厨艺》,我的厨房生活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比较“手残”的人,做饭总是按部就班,缺乏灵感。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最开始翻看的是“面食”分册,里面关于面粉的选择、揉面的技巧、发酵的原理,讲解得细致入微,让我之前做不好面食的种种困惑都豁然开朗。我之前做的面包总是死气沉沉,口感发干,看了书才知道是酵母的活性不够,或者揉面不够充分,导致面筋没有形成。书里甚至还教了我如何判断面团是否揉到位,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面食类型调整揉面时间和发酵时间。当我开始尝试制作书里介绍的各种手工面条和特色面包时,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成品比以前好吃太多了!接着,我又开始阅读“蔬、果、香料、谷物”和“奶、蛋、肉、鱼”这两册。这些书不仅仅是告诉了我如何烹饪,更是让我了解了食物的“前世今生”。比如,我以前对各种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了解仅限于常识,但书里却详细介绍了它们是如何生长、如何被加工、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所含的丰富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具体益处。我甚至开始关注食材的产地和季节,觉得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方吃到最适合的食材,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套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每一次下厨都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评分当我对“奶、蛋、肉、鱼”和“蔬、果、香料、谷物”这两册书的深度和广度感到惊叹时,翻开《食物与厨艺》的“面食”分册,更是让我觉得这次购买太值了。我一直以为面食就是简单的面粉加水揉制 bake 出来的东西,但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观念。它从最基础的面粉种类讲起,分析不同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吸水性,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面团的质地和最终成品的口感。然后,它深入到世界各地的面食文化,介绍了意面、饺子、包子、面包、饼等等不同种类的面食,每一种都有详细的制作过程、历史渊源,以及一些细微的制作技巧。我之前做包子总是发不起来,或者口感不够松软,看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是发酵过程、揉面手法,甚至水量的问题。书中对不同面团发酵的原理和控制方法讲解得非常清楚,还有关于如何通过调整水量和揉面时间来达到理想口感的指导,感觉像上了一堂大师课。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介绍了各种面食的创意搭配,比如不同酱料和配料与特定面食的组合,让我看到了面食制作的无限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里介绍的几种手工意面和不同风味的包子,感觉自己的厨艺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评分这套《食物与厨艺》绝对是我近年来最满意的一次图书购买。我原本是对烹饪充满热情,但总觉得自己的技艺停滞不前,对食材的理解也比较肤浅。拿到这套书,我才明白,原来烹饪不仅仅是技巧,更是科学和文化的结合。书中那种严谨的态度和详实的考证,让我觉得每一页都充满了价值。比如,在“奶、蛋、肉、鱼”这本书里,关于肉类的处理,它不仅仅告诉了你如何切、如何煎、如何炖,还会告诉你不同部位的肌肉纤维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如何影响烹饪时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我之前炖牛肉总是硬邦邦的,看完书,才明白是火候和时间的把握问题,以及选择哪个部位的牛肉才最适合炖煮。同样,在“蔬、果、香料、谷物”这本书里,我对各种蔬菜的生长习性、营养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地认为“蔬菜有营养”就够了,而是能理解为什么某种蔬菜在特定季节、特定气候下生长得最好,以及它所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什么具体益处。甚至连我之前不怎么关注的香料,在这本书里都变得妙趣横生,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不同香料的风味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烹饪中的独特作用。这套书让我觉得,每一次下厨,都是一次与食物的深度对话,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