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境由心生
定价:39.80元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5135017
字数:
页码:2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717kg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熊十力的学术专论、随笔、短论、讲词、语录等,涉及中国学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所讨论的问题,如哲学与科学对象的界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及融通、佛儒道之异同、先秦诸子学的评价等,都是中国思想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足以呈现中国近现代哲学的一个侧面。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一代国学大师熊十力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为人处事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目录
代序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
章哲苑清音
略说中西文化
论东方哲学与西方科学
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
文化与哲学
哲学与史学
中国哲学是如何一回事
与人谈易
科学真理与玄学真理
论玄学方法
论汉学
孔子内圣外王之学
关于宋明理学之性质
与人论执中
略释法字义
与冯君谈佛家种子义
论事物之理与天理答徐佛观
答牟宗三问格物致知书
要在根本处注意
新唯识论要旨
与友论新唯识论
论体相一答梅居士书
无吃无教
第二章书山履痕
读经
与读书周刊
论学三书
论学书札
论不朽书
论关老之学书
论本体书与说理书
论周官成书年代
论湖湘诸老之学书
与柏特教授论哲学之综合书
读汪大绅绳荀
唐世佛学旧派反对玄奘之暗潮
健庵随笔
健庵随笔(续)
杂感
循环与进化
为青年申两大义——公诚与自由
英雄造时势
谈百家争鸣
说食
讲词
第三章儒林韵语
答满莘畲先生书
答唐君毅书
答何自新书
答谢石麟
答徐复观
答王星贤
答徐令宣
答郦君
答邓君
答云颂天
答敖均生
答王维诚
答邓念观
答赖生
答韩生
答张生
答唐生
答朱生
答李生
与谢幼伟
与张君
与林宰平
与林宰平
与张季同
与张东荪
与池际安
与沈生
与李生
与刘生
仲光记语
仲光记语之二
仲光记
读完此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心灵涤荡。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追求即时满足的读物,而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沉静去体会的精神漫步。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扎实,遣词造句间流露出一种沉稳的力量,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思想的锋芒。在探讨“心性”与“宇宙”的关系时,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关怀,处理得极为细腻熨帖。它不像某些哲学著作那样高高在上、拒人千里,反而让人感觉,这位作者正坐在你对面,用一种极具同理心的方式,引导你挖掘内心深处的幽微之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内向性”,它不急于评判外部世界的对错,而是聚焦于我们自身如何建构起对“好”与“坏”的认知框架。这种由内而外的探索,对于长期在信息洪流中感到迷失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及时的锚定。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仿佛是一座层层深入的迷宫,每通过一个关卡,都会解锁新的视野。我所感受到的最强烈的一点,是作者对“主观能动性”的强调,那种近乎于“创造”的力量感。它不是教你如何去适应世界,而是启示你如何去塑造你所感知的世界。在很多章节中,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譬喻都极其精准到位,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和画面感。这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心法”的读物,它有着清晰的脉络和严谨的论证支撑,让读者在情感上被触动的同时,智识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被重新校准了频率,对于那些曾经困扰我的选择题,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的处理框架。这是一种知识武装下的自由感。
评分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在浩瀚的哲学典籍中独树一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既有的学说,而是更像一位智者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初读之下,那些抽象的概念似乎难以捉摸,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思辨融入到日常的感悟之中。比如,关于“存在”与“价值”的探讨,作者并没有陷入枯燥的逻辑推演,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场景和反思,引导我们去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周遭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既坚守传统根基,又勇于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很多时候,我们被既定的框架所束缚,认为世界非黑即白,而这本书则像一束光,照亮了中间地带的无限可能。它不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审视世界的全新透镜,让人在合上书卷后,依然能感受到思维的余震,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算低,但它所给予的回报是巨大的。作者的思维路径犹如一张精密编织的网,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却又不失灵动。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需要停下来,回溯前面的论述,以确保完全跟上作者的节奏。这种“慢读”的过程,恰恰是作者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在阅读中的体现。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洞察需要时间去沉淀,去消化。书中对人性复杂性的刻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没有将人简化为某种单一的符号,而是承认了我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永恒张力。这种深刻的现实关照,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而非冰冷的理论构建。它让人在思考宏大命题的同时,也不忘关照脚下的土地和眼前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攀登。它要求读者投入相当的专注度,因为作者毫不留情地挑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假设。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辩证关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智慧。他避免了极端的二元对立,而是展现出事物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原本看似僵硬的哲学命题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和弹性。例如,书中关于“得失”的论述,摆脱了传统伦理学的说教腔调,而是从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角度去解析,让人不得不停下来,仔细辨析自己过去对“获得”和“失去”的定义是否准确。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理解浮现,仿佛拨开了一层迷雾,看到了更清晰的风景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