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01 |
| 作者:杰弗里.A.迈尔斯 | 译者:徐世勇 | 开本: 32开 |
| 定价: 49.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301288375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是一本系统介绍组织与管理研究中常用理论的著作,具有全面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三个显著优点。首先,作者全面介绍了组织与管理研究中的40个理论,涵盖了组织与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第二,对于每个理论的介绍都包括了理论内核、对理论的批判与评价、理论的测量,以及对该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三,该书尽管是一本学术著作,但作者对于每个理论在公司实践中的应用均做了具体分析,因此对于实践者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因此该书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
Jeffrey Miles博士现为美国太平洋大学埃伯哈特商学院教授,主讲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沟通等课程。其著作Manaqgement and organiztion Theory是全球*系统介绍管理与组织研究中常用理论的著作。
目 录 引言 1 1 吸收能力理论 15 2 行动者–网络理论 22 3 代理理论 30 4 议程设置理论 37 5 依恋理论 45 6 归因理论 52 7 平衡理论 59 8 控制理论 67 9 创新扩散理论 74 10 动态能力理论 81 11 有效市场理论 88 12 伦理理论 95 13 场理论 102 14 博弈论 109 15 目标设定理论 116 16 镜像理论 123 17 制度理论 129 18 知识基础理论 136 19 媒介丰富性理论 143 20 心智模型理论 150 21 组织生态理论 157 22 组织公正理论 164 23 计划行为理论 171 24 前景理论 178 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 25 心理契约理论 185 26 资源基础理论 192 27 角色理论 199 28 自我决定理论 206 29 意义构建理论 214 30 社会资本理论 221 31 社会认知理论 228 32 社会比较理论 235 33 社会交换理论 242 34 社会促进理论 249 35 社会身份认同理论 256 36 社会网络理论 263 37 利益相关者理论 271 38 结构权变理论 278 39 结构化理论 285 40 交易成本理论 292 结 论 299 重要术语索引 313 参考文献 323
第四段: 在我看来,《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娓娓道来管理世界的演进和精髓。它以一种高度概括而又极具洞察力的方式,将浩瀚的管理学知识浓缩于40个核心理论之中,让我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丰富的智慧。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提出的诸多特质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对实践者的一种引领和启发,让我反思自己在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并思考如何不断提升。书中对“期望理论”的阐释,也让我明白,激励并非简单的“胡萝卜加大棒”,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员工的期望,并将其与组织的目标有效结合。我经常在工作中遇到各种挑战,而每当我感到困惑时,我都会翻开这本书,从中寻找灵感和解决方案。例如,在团队士气低落时,我便会回顾书中关于“领导力风格”和“团队建设”的章节,尝试寻找能够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热情的方法。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管理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洞察,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管理实践中,抓住本质,找到关键。它是我在管理道路上不断前行的重要支撑。
评分第一段: 翻开这本《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管理知识殿堂。从最基础的科学管理理念,到后现代的组织变革思潮,这本书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管理学发展的漫长历史。每一章都像一扇开启新视野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大师们的智慧结晶。比如,在谈到“目标管理”时,作者不仅清晰地阐释了其核心要义,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深切体会到设定清晰、可衡量的目标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又比如,对于“权变理论”的解读,让我明白管理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每个理论的产生背景、核心内容、优点与局限,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入门指南;对于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来说,也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一些看似抽象的理论时,常常穿插生动的故事和贴切的比喻,使得原本枯燥的学术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例如,在讨论“组织文化”时,作者用“企业就像一个家,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就是文化”的比喻,让我瞬间领悟到文化在组织中的粘合剂作用。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管理学经典。
评分第三段: 对于任何渴望深入理解企业运作和组织行为的读者来说,《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绝对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将管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40个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呈现,仿佛为我们提供了一张精密的“组织地图”。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官僚制理论”的批判性分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其在早期组织建立中的作用,而是深刻地指出了其僵化、效率低下等弊端,并引出了更具活力的组织形式。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时,书中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解读,也让我对激励员工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奖励,而是需要关注员工的自我实现和尊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本书的叙述风格严谨而又不失生动,每一章都以清晰的逻辑链条展开,从理论的起源讲到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并辅以案例分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与我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比,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当我看到一个组织内部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时,我便会联想到“官僚制”的特点,并思考如何引入更灵活的管理机制。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知识体系,帮助我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评分第五段: 这本书《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相当出色的管理学著作。它如同一个精密的工具箱,为我提供了解决组织管理难题的多种利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变革管理”的深入探讨,它不仅分析了组织变革的必然性,更提供了应对变革挑战的有效策略,这对于身处快速变化时代的我们尤为重要。书中对“六西格玛”理论的讲解,也让我看到了通过数据驱动和流程优化来提升组织绩效的强大力量。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与自己所在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理论精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期提升管理效能。例如,当我发现团队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效率低下时,我便会反思书中关于“流程再造”和“精益管理”的理念,尝试找出瓶颈并进行优化。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让我能够以更科学、更系统的方式来审视组织,并不断寻找改进和提升的途径。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位有志于在管理领域深耕的读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评分第二段: 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管理者,我总是在不断地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更深层次的组织洞察。《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持续学习和精进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每一式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想,并且在实战中经过了检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阐述,它打破了传统上以股东为中心的狭隘观念,强调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乃至环境等各方面的利益,这种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正是现代企业所亟需的。书中对于“学习型组织”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强调员工的培训,更是构建一种鼓励分享、反思和创新的组织氛围,让整个组织都能持续地成长和适应变化。我常常会把书中的理论与我每天遇到的管理难题进行对照,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融会贯通,转化为实际的管理行动。例如,在处理团队内部沟通不畅的问题时,我便会回想起书中关于“沟通模型”和“群体动力学”的章节,尝试从更深层次去分析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帮助我跳出日常琐碎的管理事务,以更宏观、更系统的视角来审视组织,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