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消费升级和零售革命已经是势不可挡,品质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也是众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刘强东力作,提出品质三角等创想,以品商战略拥抱新经济、重构新秩序,基于国内主流电商的实践和宏观研究,对品质经济、未来企业竞争新趋势做了深度阐述。
《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对品质三角的具体研究和论述,有助于帮助其他企业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周其仁做序推荐,董明珠、吴晓波力荐。
《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是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关于消费升级和品质经济的力作。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意味着,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开始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跃迁,消费升级的大幕已然拉开,“品质陷阱”的威力开始显现。
消费升级、零售革命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供给品质的高低通过产品质量、消费体验和品牌影响力加以体现。提高产品质量不能再仅仅依靠制造业的自发和自觉,要在消费需求的指引下,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力量来统一组织、协调和驱动,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交付和售后服务全流程的“品质供应链”,打造品牌产品和品牌文化,全面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立足于品质经济和未来零售革命的宏观图景,以品质三角为基础,基于国内主流电商的发展与实践,阐述了如何对从产品、服务到体验等的一系列环节做改造升级,最终扩散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品质经济系统,进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向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方向良性发展。
推荐序 中国正面临一场“品质革命” 周其仁/V
自 序/IX
第1章 品质消费时代来临 001
消费新现象/004
从品质消费到品质经济/009
品质经济的背后/015
第2章 品质在时间的淬火中诞生 023
质量沉淀为品牌/025
中国品质发展的酸甜苦辣/033
工业时代品质经济的缺陷和不足/040
第3章 从十节甘蔗到品质三角 047
全面理解供应链/050
品质消费的特点/063
品质制造的特点/066
品质流通的核心/069
品质背后的精神驱动力/074
第4章 平台的定力与追求 079
京东平台发展史/081
平台品控体系/089
平台的大数据资源/112
京东正品行货实践录/122
第5章 感知物流的温度 133
物流“3+1”/136
传统物流的痛点/140
京东是如何把痛点变优势的/146
物流智慧化/161
物流社会化/176
第6章 反哺和倒逼生产商 179
保良币驱劣币/182
与上游分享效率红利/197
倒逼制造品质升级/207
助品牌商做大做强/218
助力农产品上行/223
第7章 提升和塑造新场景 231
“三超”凝练超级动能/233
移动互联新场景/239
智能消费的未来/246
金融助力消费升级/255
第8章 砥砺前行,品质强国 261
大国崛起的背后/264
京东的认知/268
发展品质经济的策略/272
刘强东,男,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中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2015年,入选《财富》“全球50位*伟大的领导者”。
我们的消费品市场正面临一场“品质革命”,谁带这个头,谁就能上去。不要光喊创新、炒新概念,我们现在生产的很多产品,要是品质改善一点,提升一点,就有巨大的市场。再不发动一场提升品质的革命,中国的过剩产能将越来越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
“中国制造”从模仿到创造,从形式学习到本质创新,已经在品质控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与京东的跨界合作,就是把格力的品质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推送给消费者。品质是中国制造的灵魂,也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如果没有品质做支撑,一切都会归零。
——格力集团董事长 董明珠
当今中国出现了数以亿计的中产阶层人士,他们开始认真地关注商品的质量,是典型的性能偏好者、精明的广告辨识者、愿为高品质买单者和以价值认同衡量价格者,毫无疑问,一个品质经济的时代真的已经来了。刘强东领导的京东,是中国零售业的颠覆者,他的这本《品质经济》,也将向我们介绍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
——知名财经作家 吴晓波
第1章
品质消费时代来临
2017年6月18日是京东13岁的生日,在中国经济长足发展的大背景下,京东成长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13年来,我们砥砺前行,参与并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品牌的崛起和消费的升级不断创造着价值。我们一直身处中国零售业变革的前沿,经历了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改造,也看到了很多问题: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很多中国企业显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生产体系与消费需求的不匹配等是诸多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产品质量、品牌塑造一直与我国经济发展相脱节。我们时刻思索着对于行业和社会的担当,也去勾勒未来,去审视成长的烦恼。我们思考的结果是:品质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消费新现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短期波动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从2012年起,由超高速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通道,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被称为新常态。“三驾马车”中投资与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逐年下降,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4.6%。与此同时,也诞生了一个亮眼的词汇:“新消费”。
消费之新,首先在于新型消费方式的崛起。作为新型消费的领头羊,电子商务增势强劲。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同比增长26.2%,是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两倍多。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销售交易额近4.2万亿元,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5%,占比较上一年同期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消费之新,还体现在消费理念的提质升级。国人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境外消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国民正以惊人的出境消费增长速度与消费热情为全球消费市场提供着无限动力。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外消费总额为26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占总消费额的20.9%;出境旅游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达到1.35亿人次。
抢货:从奶粉到马桶盖
从商品品类上看,中国人境外“抢货”目标不断迭代:2012年掀起了奶粉抢购潮,使得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地纷纷出台奶粉限购政策。2013年、2014年出境购买奢侈品成为消费主流。2015年春节,传说中的马桶盖登场。在日本售卖的马桶盖并不便宜,售价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它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并且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有消息称,日本某商场一小时大约就会卖掉50只马桶盖,其中绝大部分由中国人买走,有的中国游客一次会购买三四只。因此只要有中国游客来,日本的免税店很快就会卖断货。不仅马桶盖,电饭煲、吹风机、电动牙刷等日用品也竞相成为热捧的对象。2016年以来,感冒药、纸尿裤、化妆品等日常消耗用品又成为新的抢购目标。
追求品质成为潮流
出境消费数据显示,近几年,在境外购买奢侈品箱包的国人数量变化并不大,购买iPhone(苹果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人数开始减少,而高品质日用品的购买人数却持续增长,奢侈品已不再是追逐的重点,一些轻奢、新兴及中档品牌逐渐进入购买行列。“奢侈品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不仅说明国人如今越来越会生活,更预示着一个消费行为更加成熟的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形成。他们已经从追求奢侈品牌转变为享受品质生活,他们是理性消费的中坚,不易被广告洗脑,他们的消费主要投向更耐用、更安全、更舒适的高品质商品。同时,他们也很关注商品的服务品质和服务体验,愿意接受新技术。
电商消费新特征
根据京东数据,26~35岁的80后年龄段用户占比很高,是电商消费的主力人群。这个消费群体与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各代消费群体有很大的不同,其消费特点是对国外品牌接受度高、注重商品品质、重视多元的精神和文化体育消费。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研究也显示,37.4%的网购消费者认为自己会因为商品的品质而忽略价格,有51%的网购消费者会品质、价格并重,仅有11.6%的消费者会因为价格而选择略微牺牲品质。
品牌价值得到凸显
对于处于信息弱势的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前判断商品品质的依据是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品牌知名度。知名度越高的品牌,越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麦肯锡《2016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在不断提高。在每个品类里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只关注少数几个品牌,甚至一个品牌,也就是“品牌短名单”。可喜的是,部分品类中的国产品牌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国人的认可。京东数据显示,2016年手机销售额最高的20个品牌中,有17个品牌是国产品牌,在手机整体销售额的占比达55%;冰箱销售额最高的20个品牌中,有15个品牌是国产品牌,在冰箱整体销售额的占比高达75%;国产品牌电视销售也增长强劲,平板电视销售额最高的20个品牌中,有13个品牌是国产品牌,在平板电视销售额的占比达74%。这些研究都说明,品牌,包括国产品牌已经成为网购消费者的主要决策依据。
关注用户口碑
对于不太知名的品牌,网购消费者做出购买判断的另外一个重要依据是用户口碑,也就是“看看别人怎么评价的”。甚至对于知名品牌,许多消费者也不再一味地盲目崇拜和迷信,也要比比看看。在传统的流通渠道里,消费者了解其他用户的评价并非易事,在互联网时代却轻而易举。因为大多数的网购消费者能够如实地对产品做出评价,不会因为卖家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看法。所以,使用过该产品的人所讲的故事、做出的评价、上传的图片和最终的评分都能够提升或降低浏览者对一个品牌的信任感。京东数据显示,用户评论对购买的影响非常明显。以“影音娱乐”类目为例,对评论高度敏感的网购人群为31%,轻度敏感的占20%,合计超过了50%;购买空气净化类产品的用户中,对评论不敏感的只有27.09%,大部分人会显著地受到他人评论的影响。其他类目也有同样的现象。
……
自 序
在过去的13年里,京东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0%,交易额增长了9万倍。在过去的12个月里,京东的GMV(销售额)超过了万亿元。在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京东排名第261位,比上年前进了105位。人家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关于京东的各种看法非常多,但说实话,真正懂我们的还是很少。
京东自创立之初就坚持对假冒伪劣商品“零容忍”,倡导“正品行货”理念,我们在电商市场乱象丛生的年代赢得了口碑和信誉,引领了品质消费的潮流,尤其在近几年品质电商逐渐兴起的过程中持续发力,释放出“品质化、品牌化”所带来的巨大势能。目前,京东已成为中国线上线下最大的零售商,服务中国亿万家庭和十几万品牌商,联手腾讯打造全球独有的社交电商新模式。
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们在消费中越来越重视商品品牌、品质和体验,重视多样化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追求。我们强烈感受到,中国品质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品质流通是品质经济循环得以形成的关键,也是支撑品质经济的重要支点。不同于工业时代生产驱动的供应链,互联网时代是消费者需求驱动的供应链,最终,消费者会融合在整个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与企业一起创造价值。
我们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认识: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这场革命变革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础设施。零售的基础设施将变得极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推动“无界零售”时代的到来,实现成本、效率和体验的升级。过去消费者都知道京东商品好、服务好,用户体验非常棒,但是对技术没有更多的感知。我相信随着我们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会有更多让消费者直接感知的前沿技术不断出现,带来“机器比你懂你”“随处随想”“所见所得”的体验升级。今天服务于京东体系的功能业务未来会逐渐模块化、市场化,从一体化走向开放。同时,各个模块之间的组合又会极其灵活,可以像积木一样进行适应性建构,满足合作伙伴差异化的需要。我们会与整个行业一起推动效率、体验的升级,共同构建未来的零售生态。
从宏观层面看,面对环境压力、产能过剩等危机,中国经济现在正面临重要拐点,正如周其仁先生所说,经济下行逼迫我们进行品质升级,需要启动一场中国的品质革命。不讲究品质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原因复杂,但是现在的形势逼着我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逼着企业家们要从价格战向品质战转型。品质经济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难点问题的钥匙,是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将在大国崛起的历程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前一段有关“虚实经济”之争炮声隆隆,让我们对互联网产业和传统经济之间的“冲突”忧心忡忡。争论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互联网和制造业能否形成合力的问题。俗话说,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如果能够形成合力,中国经济将升级为品质经济,向上提升;如果形不成合力,中国产品依然只能拼价格战,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无疑将会继续放慢。京东自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秉承“科技引领、正道成功”的企业发展理念,不断提高供应链绩效和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上下游的信息鸿沟,增加产业链价值,并努力将京东打造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创新融合体。
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国情,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推动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实现“品质制造”、“品质流通”和“品质消费”的良性循环,在全社会构建起品质供应链和品质经济体系,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中国经济品质化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有京东的贡献,我们将无比自豪,甚至超过我们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
这本书的书名“包邮 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给我一种既熟悉又充满挑战的感觉。熟悉的是“包邮”,这是过去十年互联网零售最核心的营销手段之一,它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门槛,催生了电商的繁荣。然而,“品质经济”的出现,似乎正在悄悄地改变这场游戏的规则,它意味着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低价,而是开始追求更高的价值。“未来零售革命”更是将这一切推向了前沿,预示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即将来临。刘强东,作为中国电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验和思考无疑是理解这场变革的金钥匙。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品质经济”是如何产生的,它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会带来哪些具体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也想知道,在“未来零售革命”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重塑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有深度的未来零售业发展蓝图,让我能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大的兴趣点在于“未来零售革命”这个宏大的主题。我们正身处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商业的各个角落,重塑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企业的运营方式。而“品质经济”的崛起,更是将消费者推向了更加中心的位置,他们不再是简单的购买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牌能否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刘强东”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中国互联网零售的崛起和发展历程,他从实践中提炼出的经验和洞见,无疑具有极高的价值。我非常好奇,他将如何解读这些技术变革与消费者需求演变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未来的零售会是怎样的形态?是高度智能化的无人商店?是更加社交化的内容电商?还是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全渠道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有逻辑性的商业图景,帮助我理解这场零售革命的底层逻辑和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如何在这个颠覆性的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发展机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品质经济”与“未来零售革命”的结合,让我联想到了许多关于消费升级和商业转型的讨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重要因素,而“包邮”更是将低价策略推向了极致。但现在,情况似乎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品牌的口碑,以及购物过程中的整体体验。“品质经济”的兴起,预示着零售业正在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而“未来零售革命”则是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概念,它暗示着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思维方式正在重塑着整个零售行业。刘强东作为一位在零售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的企业家,他的视角和洞察无疑是宝贵的。我非常想知道,他将如何解读“品质经济”对传统零售商和新兴电商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未来的零售业态会是怎样的?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个性化服务?是更加高效、透明的供应链管理?还是更加强调社会责任的绿色消费?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商业图景,帮助我理解这场正在发生的零售变革,以及如何在其中找到制胜之道。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变革的气息,仿佛置身于一场正在进行中的巨变之中。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商业的脉搏,尤其是零售行业,它太贴近我们的生活,太能反映社会经济的变迁了。“包邮”这个词,曾几何时是电商的代名词,是吸引用户的利器,但现在,在这个“品质经济”的时代,它可能需要被重新审视。这本书的标题巧妙地将这两个概念结合,让我思考,当“包邮”不再是唯一的竞争力,消费者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是更优质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还是更个性化的体验?刘强东作为一名在零售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实干家,他的视角必然是独到且接地气的。我非常想了解他对于“品质经济”的独家解读,他如何看待传统零售与线上零售的融合,以及在新的技术浪潮下,零售企业应该如何转型升级。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商业策略和案例分析,帮助我理解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打造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这本书应该能为那些正在努力适应时代变化的零售从业者,或者对商业未来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宝贵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标题着实吸引了我,"包邮 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光听名字就充满了时代感和前瞻性。我一直对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是近年来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新兴业态的涌现,让我觉得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品质经济”这个词,更是点出了当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单纯的价格敏感转向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更高追求。刘强东这个名字,自然不必多说,他作为京东的创始人,无疑是中国零售业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的商业实践和思考,对于理解零售业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品质经济”的内涵,比如它如何影响供应链、品牌建设、用户体验等等,以及“未来零售革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技术驱动还是模式创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揭示在风云变幻的零售市场中,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本书的定位是“商业图景”,这让我对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充满了期待,希望能看到一幅宏大的、有逻辑性的关于未来零售业的画卷。
评分正在看,还不错,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正在看,还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好
评分不错
评分正在看,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