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十年典藏版) | 作者 | 吴晓波著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60721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3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
| 作者简介 | |
| 吴晓波 |
| 目录 | |
| 总 序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
| 编辑推荐 | |
| 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浩荡两千年》记录的是一个基本上已经失去或被遗忘的世界。在书中出现的工商人物,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在另外的历史叙述中被脸谱化、妖魔化,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商人,或企业家。他们行走在广袤的国土之上,或疾行,或踯躅,或彷徨,在他们身后的时空幕景上,是一出连续上演了两千多年的杀史。在所有的历史时刻,这些人从来没有当过主角,甚至在所有的史料记载中,他们要么被忽略不计,要么就躲在那个黑暗角落。不过在另外的意义上,正是这些工商业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一斗池盐到一块麻布,从一把铁刀到一座城池。 我无意为他们代言,我只是完成一次漫长的陈述。我所希望做到的是,以活在当代的立场,书写昔日的国家,与发生过的历史重建关系,与已逝的前辈修好,并试图以私人的方式诠释中国的企业史。 逝去的人们已不再归来,正在出发的我们却需要寻觅到自己的记忆。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到《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十年典藏版)》这本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片段。从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初具规模的官营工场,到唐宋时期活跃的民间商行,再到明清时期遍布全国的会馆和商号,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企业”背后的故事,展现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运作方式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十年典藏版”这个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打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意义。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叙述,更能深入到具体的历史人物、商帮的形成,乃至某种商品贸易的兴衰,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经济的过去。
评分翻开这本《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十年典藏版)》,我最大的好奇点在于它如何处理“企业”这个概念在如此漫长历史中的演变。毕竟,我们现在理解的“企业”,与古代的“商队”、“作坊”、“当铺”、“行会”乃至官营的“场”和“市”是截然不同的。我期望作者能巧妙地跨越这些概念的鸿沟,找到一条清晰的线索,展现中国古代商业组织从朴素到复杂,从零散到集中的过程。是地理环境的变迁,还是政策法规的调整,抑或是技术革新的推动,塑造了这些“企业”的形态?我非常想了解,在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法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解决资金筹集、风险控制、人才管理以及利润分配这些核心问题的。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中华文明在经济发展上的独特性和连续性,而不只是关注政治和文化。看到“十年典藏版”的字样,我更相信它会深入挖掘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呈现出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可见。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货架上偶然瞥见这本《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十年典藏版)》,书名本身的厚重感便瞬间吸引了我。两千年的跨度,从春秋战国时期那些星星点点的商业萌芽,一直延展到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序幕拉开前夕,这样的时空视野,已经足以让我心生向往。湖北新华书店推出的这个“十年典藏版”,更添了一份珍贵感,仿佛里面承载的是无数次的打磨与沉淀。我脑海中勾勒的,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涌现的、形态各异的“企业”——也许是官营的作坊,也许是家族式的商号,又或者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某种组织形式。我期待着它能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将我带入中国早期经济活动的洪流之中,去感受那时的贸易往来,去探究那些早期商人的智慧与风险,去理解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环境孕育了这些商业的种子。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仅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应该是一幅生动展现中国经济文明演进的宏伟画卷,让我能窥见那个遥远时代人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创造、流通,最终构筑起中华民族经济的雏形。
评分拿到《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十年典藏版)》,我立刻被它宏大的叙事所吸引。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这段历史横跨了中国几大重要的朝代更迭,也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预示着它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探寻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社会是如何孕育和发展出各种形态的商业组织,即“企业”。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史料进行梳理和整合,才能勾勒出清晰的时间线和发展脉络。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史的简单陈述,更应该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商业智慧、经营策略以及社会经济变迁的百科全书。湖北新华书店出品的“十年典藏版”,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关于中国经济文明发展最真实、最全面的解读。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书本中一笔带过的商业活动感到意犹未尽。比如,我们知道丝绸之路的辉煌,但在这背后,有多少个默默无闻的商队,多少家生产丝绸的家庭作坊,又是如何组织起来进行长途贸易的?《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十年典藏版)》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到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朝代的盐业、茶叶、瓷器或是粮食贸易,去描绘那些“企业”的生存状态。它们是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官府干预,以及与其他“企业”的竞争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有哪些共通之处?失败的教训又是什么?“十年典藏版”的精良制作,让我预感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细致的文献考证和深入的田野调查,能够还原出那个时代鲜活的商业图景,让我仿佛能听到古代集市的喧嚣,闻到作坊里的烟火气,感受到那个时代经济活动的勃勃生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