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浩蕩兩韆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十年典藏版) | 作者 | 吳曉波著 |
| 定價 | 58.0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660721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3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繼《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之後,在公元前7世紀到1869年長達兩韆多年的時間跨度裏,知名財經作傢吳曉波繼續前兩部作品的研究主題,再次探尋國傢與資本、政策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
| 作者簡介 | |
| 吳曉波 |
| 目錄 | |
| 總 序 “曆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
| 編輯推薦 | |
| 繼《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之後,在公元前7世紀到1869年長達兩韆多年的時間跨度裏,知名財經作傢吳曉波繼續前兩部作品的研究主題,再次探尋國傢與資本、政策與商業之間的關係。《浩蕩兩韆年》記錄的是一個基本上已經失去或被遺忘的世界。在書中齣現的工商人物,要麼默默無聞,要麼在另外的曆史敘述中被臉譜化、妖魔化,我們可以稱他們為商人,或企業傢。他們行走在廣袤的國土之上,或疾行,或躑躅,或彷徨,在他們身後的時空幕景上,是一齣連續上演瞭兩韆多年的殺史。在所有的曆史時刻,這些人從來沒有當過主角,甚至在所有的史料記載中,他們要麼被忽略不計,要麼就躲在那個黑暗角落。不過在另外的意義上,正是這些工商業者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從一鬥池鹽到一塊麻布,從一把鐵刀到一座城池。 我無意為他們代言,我隻是完成一次漫長的陳述。我所希望做到的是,以活在當代的立場,書寫昔日的國傢,與發生過的曆史重建關係,與已逝的前輩修好,並試圖以私人的方式詮釋中國的企業史。 逝去的人們已不再歸來,正在齣發的我們卻需要尋覓到自己的記憶。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略有涉獵的讀者,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書本中一筆帶過的商業活動感到意猶未盡。比如,我們知道絲綢之路的輝煌,但在這背後,有多少個默默無聞的商隊,多少傢生産絲綢的傢庭作坊,又是如何組織起來進行長途貿易的?《浩蕩兩韆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十年典藏版)》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我特彆期待它能深入到具體的案例,比如某個朝代的鹽業、茶葉、瓷器或是糧食貿易,去描繪那些“企業”的生存狀態。它們是如何應對市場波動、官府乾預,以及與其他“企業”的競爭的?成功的商業模式有哪些共通之處?失敗的教訓又是什麼?“十年典藏版”的精良製作,讓我預感其中必然包含瞭大量細緻的文獻考證和深入的田野調查,能夠還原齣那個時代鮮活的商業圖景,讓我仿佛能聽到古代集市的喧囂,聞到作坊裏的煙火氣,感受到那個時代經濟活動的勃勃生機。
評分當我在書店的貨架上偶然瞥見這本《浩蕩兩韆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十年典藏版)》,書名本身的厚重感便瞬間吸引瞭我。兩韆年的跨度,從春鞦戰國時期那些星星點點的商業萌芽,一直延展到近代中國社會巨變的序幕拉開前夕,這樣的時空視野,已經足以讓我心生嚮往。湖北新華書店推齣的這個“十年典藏版”,更添瞭一份珍貴感,仿佛裏麵承載的是無數次的打磨與沉澱。我腦海中勾勒的,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湧現的、形態各異的“企業”——也許是官營的作坊,也許是傢族式的商號,又或者是那個時代獨有的某種組織形式。我期待著它能像一條蜿蜒的河流,將我帶入中國早期經濟活動的洪流之中,去感受那時的貿易往來,去探究那些早期商人的智慧與風險,去理解是什麼樣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環境孕育瞭這些商業的種子。這本書,在我看來,不應僅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應該是一幅生動展現中國經濟文明演進的宏偉畫捲,讓我能窺見那個遙遠時代人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創造、流通,最終構築起中華民族經濟的雛形。
評分讀到《浩蕩兩韆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十年典藏版)》這本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關於中國古代商業的片段。從春鞦戰國時期那些初具規模的官營工場,到唐宋時期活躍的民間商行,再到明清時期遍布全國的會館和商號,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些“企業”背後的故事,展現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特點、運作方式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十年典藏版”這個標簽,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經過瞭多年的積纍和打磨,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意義。我希望它能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敘述,更能深入到具體的曆史人物、商幫的形成,乃至某種商品貿易的興衰,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中國古代商業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曆程,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中國經濟的過去。
評分翻開這本《浩蕩兩韆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十年典藏版)》,我最大的好奇點在於它如何處理“企業”這個概念在如此漫長曆史中的演變。畢竟,我們現在理解的“企業”,與古代的“商隊”、“作坊”、“當鋪”、“行會”乃至官營的“場”和“市”是截然不同的。我期望作者能巧妙地跨越這些概念的鴻溝,找到一條清晰的綫索,展現中國古代商業組織從樸素到復雜,從零散到集中的過程。是地理環境的變遷,還是政策法規的調整,抑或是技術革新的推動,塑造瞭這些“企業”的形態?我非常想瞭解,在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股份製、公司法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解決資金籌集、風險控製、人纔管理以及利潤分配這些核心問題的。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審視中華文明在經濟發展上的獨特性和連續性,而不隻是關注政治和文化。看到“十年典藏版”的字樣,我更相信它會深入挖掘那些被忽視的細節,呈現齣更具說服力的研究成果,讓曆史的脈絡更加清晰可見。
評分拿到《浩蕩兩韆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十年典藏版)》,我立刻被它宏大的敘事所吸引。公元前7世紀到1869年,這段曆史橫跨瞭中國幾大重要的朝代更迭,也經曆瞭從農業文明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預示著它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探尋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中國社會是如何孕育和發展齣各種形態的商業組織,即“企業”。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如此龐雜的史料進行梳理和整閤,纔能勾勒齣清晰的時間綫和發展脈絡。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關於經濟史的簡單陳述,更應該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商業智慧、經營策略以及社會經濟變遷的百科全書。湖北新華書店齣品的“十年典藏版”,也讓我對其內容的深度和權威性有瞭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關於中國經濟文明發展最真實、最全麵的解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