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藥養生智慧大全醫學書籍李時珍中醫名著入門養生黃帝內經藥膳滋陰生活傢 圖書

《本草綱目》中藥養生智慧大全醫學書籍李時珍中醫名著入門養生黃帝內經藥膳滋陰生活傢 圖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本草綱目
  • 中藥養生
  • 中醫
  • 李時珍
  • 黃帝內經
  • 藥膳
  • 滋陰
  • 養生
  • 醫學書籍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春風化雨圖書專賣店
齣版社: 1
ISBN:1
商品編碼:26292047621

具體描述



l 對抗霧霾,求醫不如求己,傢常藥膳吃齣!

l 小中藥,大!講述百餘位常見中藥的養生,辨彆藥材,瞭解藥性,揭秘中藥裏的養生密碼!

l 一學就會傢庭養生食譜,教給你一年四季養生藥膳,常見病與慢性病對癥養生中藥全書!

l 辨清體質,因人施養。分析9種體質人群,量身定製中藥養生方案,滋養全傢!

l 隨書附贈創意書簽!可當尺子使用哦!

 


 

本書在深入研究《本綱目》的基礎上,選取瞭傳統中藥中具代錶性、常見、有效的中藥,並對其、適應證進行分析說明的情況下寫成的。書中還針對不同的體質瞭不同的中藥,針對每種中藥也瞭幾種常見的傢庭養生藥膳。希望讀者通過本書的指導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讓全傢人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張俊莉,主任醫師,醫學碩士,西安市勞動模範,1986年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一直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現擔任中華醫學會中醫風濕病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安市風濕病委員會委員,主持參與瞭多項科研課題,曾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奬,市級科技進步奬。擅長中醫結閤、類風濕性、骨、、乾燥綜閤癥等,尤其是脊裏針調理、腰椎間盤脫齣、等取得較好效果。

 

 

第一章 中藥養生密碼/ 1

溫、熱、寒、涼,四性用不同/ 2

辛、酸、甘、苦、鹹,五味入五髒/ 4

科學煎煮效強/ 7

正確服用增藥效/ 12

配伍宜忌不能忘/ 15

藥膳養生大/ 19

專題:中藥四性五味、七情配伍歌訣/ 22


第二章 中藥/ 25

人參——補氣聖藥,復脈固脫/ 26

——益肺,養血/ 29

太子參——補氣,養陰生津/ 33

——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35

黃芪——補氣固錶,斂瘡生肌/ 37

山藥——養陰,補脾益腎/ 41

靈芝——補氣養血,養心/ 43

蓮子——滋,養心/ 46

甘——補脾,和中緩急/ 48

五味子——生津,寜心/ 50


第三章 中藥/ 53

——,補益肝腎/ 54

阿膠——,滋陰/ 56

何烏——益肝養血,潤腸/ 59

熟地黃——滋陰養血,益精填髓/ 61

大棗——養血,和胃/ 64

桂圓肉——養血,益脾開胃/ 67

白芍——養血調經,平肝斂陰/ 70

雞血藤——通筋活絡,養血/ 72


第四章 滋陰中藥/ 75

枸杞子——滋補肝腎,/ 76

百閤——養陰,清心/ 79

黃精——補肝滋腎,氣陰雙補/ 81

天門鼕——滋陰,清肺降火/ 84

女貞子——補肝滋腎,清熱/ 87

石斛——生津,滋陰清熱/ 90

銀耳——滋陰,生津/ 92

黑芝麻——養陰,滋補肝腎/ 95

沙參——清肺養陰,生津/ 98

玉竹——養陰,生津止渴/ 100


第五章 中藥/ 103

鹿茸——,生精益血/ 104

杜仲——補益肝腎,強身健骨/ 106

鼕蟲夏——益腎補肺,陰陽雙補/ 109

肉蓯蓉——,潤腸/ 111

蛤蚧——補肺益腎,養血/ 114

淫羊藿——溫腎,健骨祛濕/ 116

鎖陽——,益精血/ 119

肉桂——補心益腎,溫經散寒/ 122

——益精,養肝/ 123

——助腎補陽,固精縮尿/ 126


第六章 化淤中藥/ 129

——化淤,通經止痛/ 130

三七——止血,消腫定痛/ 132

——行氣,止痛/ 135

荷葉——溫補胃陽,散瘀止血/ 138

牛膝——去淤,引血下行/ 141

——止血,強骨/ 144


第七章 解錶祛濕中藥/ 147

茯苓——利水滲濕,/ 148

薏苡仁——滲濕,利水消腫/ 151

赤小豆——利水消腫,除熱/ 153

生薑——溫中散寒,發汗解錶/ 155

柴鬍——和解退熱,疏肝解鬱/ 157


第八章 中藥/ 159

金銀花——,疏風散熱/ 160

綠豆——,消暑解渴/ 162

決明子——滋肝,潤腸/ 165

薄荷——疏散風熱,利咽透疹/ 167

知母——清熱瀉火,生津/ 169


第九章 化痰中藥 / 171

——清熱,/ 172

枇杷——清肺,和胃降逆/ 175

杏仁——平喘,潤腸/ 178

白果——斂肺定喘,止帶縮尿/ 180

羅漢果——滋陰清肺,潤腸/ 182


第十章 調中中藥/ 185

陳皮——,燥濕化痰/ 186

肉豆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188

白術——,消食利水/ 190

茴香——疏肝,祛寒止痛/ 193

砂仁——化濕行氣,溫脾/ 195


第十一章 消食中藥/ 199

山楂——消食化積,散淤/ 200

麥芽——消食和中,迴乳退脹/ 202

木瓜——舒筋活絡,化濕和胃/ 204

——行氣消積,燥濕除滿/ 207

神麯——消食化積,和胃/ 209

蜂蜜——補益脾胃,燥濕利水/ 212

烏梅——生津止渴,開胃消食/ 214


第十二章 辨清體質,哪種中藥適閤你/ 217

辨清體質,因人施養/ 218

測一測你是哪種體質/ 222

平和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26

陽虛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28

氣虛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32

陰虛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35

血瘀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37

痰濕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40

濕熱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42

氣鬱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45

特稟體質選中藥及藥膳/ 248


 

 

——清熱,

【彆名】川貝。

【産地】四川、雲南、西藏。

【季節】7~9月苗枯時采挖。

【性味】性平,味甘、苦。

【歸經】入肺經。

【養生劑量】5~10剋。


適應證

◎燥熱咳嗽,勞嗽咳血,乾咳痰黏,痰中帶血,痰少咽燥,咽喉腫痛,聲音低啞,消渴。常用於肺結核、、、、等。


應用


川貝冰糖燉飯湯

原料:9剋,冰糖15剋,米湯200毫升。

用法:將、冰糖加入米湯之中,隔水燉服。

:清熱,去痰。尤其適用於小兒。


補益老鴨湯

原料:、北杏仁各6剋,、熟地黃各15剋,老鴨半隻。

用法:各味洗淨,北杏仁以開水泡燙去衣,老鴨斬件。全部原料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以武火煮沸,繼之以文火煮2~3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補肺,宣肺下痰。適用於肺氣陰兩虛所緻咳嗽濃痰,胸痛氣短。


川貝雪梨粥

原料:10剋,雪梨2個,粳米50剋,冰糖適量。

用法:將雪梨洗淨打汁,研為細末,粳米煮成稀粥。粥將熟時將雪梨汁和末及冰糖加入,稍煮即可。

 


《本草匯編:韆年藥材的生命密碼與養生精義》 第一章:草木初萌,大地之恩澤 我們的星球,是一座巨大的天然藥房。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無數草木生生不息,它們汲取著陽光雨露,凝結著大地精華,默默地孕育著能夠治愈疾病、調養身心的力量。這股力量,源自億萬年的自然演化,是生命最純粹的饋贈。 本書將帶領您深入探索這些植物世界的生命密碼,揭示隱藏在它們平凡外錶下的非凡功效。我們將從最基礎的辨識入手,教您如何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區分那些默默奉獻的草本植物、形態各異的木本植物、以及那些生長於水域的藻類與菌類。每一個物種,都擁有其獨特的生長環境、生長周期和形態特徵,這些都是理解其藥用價值的關鍵。 例如,當我們談及“葉”,您會瞭解到不同形狀的葉片,如披針形、卵圓形、腎形等,它們在吸收陽光、進行光閤作用的同時,也可能承載著特殊的化學成分。一片細長的艾葉,在燃燒時散發齣的煙霧,為何能驅散蚊蟲,又能溫通經絡?一塊厚實的附子,又為何是迴陽救逆的急先鋒,其炮製過程中的復雜變化又蘊含著怎樣的智慧? 我們將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結閤古老東方醫學的精髓,為您呈現一幅詳盡的植物圖鑒。書中不僅會詳細描述每種藥材的來源、形態、生長習性,更會深入剖析其內在的藥理活性成分,如揮發油、生物堿、黃酮類、皂苷等,並闡述這些成分如何與人體發生相互作用,産生療效。 我們還會追溯這些草木的古老故事。在文字尚未普及的時代,人類如何通過觀察動物的采食行為、經曆病痛時的自我調節,以及長期的經驗積纍,逐漸認識到植物的藥用價值?那些關於神農嘗百草的傳說,雖然帶有神話色彩,卻也反映瞭先民們探索自然、尋求治愈的艱辛曆程。 第二章:五味交織,陰陽的和諧韻律 在中國傳統醫學的宏大體係中,“藥材”並非孤立的個體,而是構成一個龐大而精密的生命調控係統的關鍵要素。這個係統,遵循著“陰陽五行”的深刻哲理,通過“五味”與“四氣”的巧妙組閤,達到平衡人體的陰陽失衡、調和髒腑功能的目的。 “五味”,即辛、甘、酸、苦、鹹,每一種味道都對應著不同的生理功能和歸經。辛味走散,能發汗解錶,如生薑、蔥白;甘味補益,能緩急止痛,如大棗、甘草;酸味收斂,能固精止瀉,如山楂、烏梅;苦味泄降,能清熱燥濕,如黃連、苦參;鹹味軟堅,能瀉下通便,如芒硝、海藻。理解五味,便是掌握瞭藥物調理身體的基本語言。 “四氣”,即寒、熱、溫、涼,描述瞭藥材對人體體溫的影響。寒、涼之性,能清熱瀉火,適用於熱性病癥;溫、熱之性,則能溫中散寒,適用於寒性病癥。更有平性之藥,能溫涼調和,扶正祛邪。 本書將深入淺齣地解析這“五味”與“四氣”的奧秘,並將其與具體的藥材一一對應。您將學會如何根據病癥的寒熱虛實,選擇具有相應“四氣”的藥物;又將如何根據病癥的性質,利用“五味”的特點,達到散、補、收、泄、軟堅等治療效果。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藥物之間的配伍原則。單味藥的功效有限,而通過君臣佐使的巧妙搭配,可以增強療效、降低毒副作用、或者針對復雜病癥進行多靶點治療。例如,當身體齣現寒邪入侵,疼痛難忍時,為何要用生薑來溫散,而同時加入紅糖,又能起到溫中止痛、補益氣血的作用?又如,當齣現腹瀉不止,脾胃虛弱時,為何要用山藥來健脾,並配以白術來益氣,這樣纔能真正固澀止瀉? 我們將一一剖析這些經典的藥物配伍,闡釋其背後的邏輯和臨床應用,讓您在理解藥物特性的同時,也能領略到中醫藥“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深刻智慧。 第三章:本草養生,生活的藝術與智慧 藥物的用途,遠不止於治療疾病。在中醫藥的智慧中,養生與治病同樣重要,甚至更為根本。懂得養生,便能在疾病未生之時,固守身體的健康根基,延緩衰老,提升生命質量。 本書將帶您進入本草養生的廣闊天地,發掘那些能夠滋養生命、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天然寶藏。我們將從多個角度齣發,為您提供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案。 一、藥食同源,舌尖上的健康密碼: 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本身就具有藥用價值,是天然的養生佳品。本書將為您精選一係列“藥食同源”的食材,如枸杞、紅棗、山藥、蓮子、核桃、魚腥草、薄荷等,深入介紹它們的營養成分、藥用功效和適宜人群。 您將學會如何將這些食材巧妙地融入您的日常飲食中,通過藥膳的方式,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達到滋補強身、改善體質的目的。例如,用枸杞子和菊花泡茶,不僅能清肝明目,還能抗氧化、延緩衰老;將紅棗和花生一起燉湯,不僅美味,更能補氣養血,尤其適閤女性。 我們還會介紹一些針對不同季節、不同體質的藥膳方,如春季的養肝粥、夏季的清熱飲、鞦季的潤肺湯、鼕季的溫補鍋。這些方劑不僅食材易得,製作也十分簡便,讓您在傢中就能輕鬆實踐中醫養生之道。 二、調理體質,為生命注入活力: 中醫認為,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其獨特性,如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痰濕、濕熱、血瘀、氣鬱等。不同的體質,麵臨的健康風險也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養生策略。 本書將幫助您初步認識常見的體質類型,並提供針對性的本草調理建議。例如,氣虛體質的人,容易疲倦乏力,易感冒,可以選擇人參、黃芪、黨參等補氣藥材;陰虛體質的人,常伴有口乾舌燥、盜汗,可以選擇麥鼕、生地、玄參等滋陰藥材。 我們將重點介紹一些能夠溫和調理體質的經典本草,如人參的補氣益血、靈芝的扶正固本、當歸的活血養血、黃精的滋陰潤肺等,並解釋它們如何幫助身體恢復平衡,提升免疫力。 三、內外兼修,身心閤一的境界: 養生並非僅僅關注身體的物質層麵,更要注重精神層麵的調養。本書將結閤本草的芳香療法、藥浴、藥枕等應用,幫助您實現身心閤一的養生境界。 許多具有芳香氣味的草本植物,如薰衣草、薄荷、迷迭香等,不僅能提神醒腦、舒緩情緒,其揮發油的成分還能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産生藥理作用。我們將介紹如何在傢中製作薰香、精油,用於改善睡眠、緩解壓力。 藥浴,是將具有藥用價值的草本植物煎煮後,加入浴水中進行浸泡,能夠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改善皮膚問題。我們將提供一些經典的藥浴配方,如當歸、紅花等活血藥浴,艾葉、生薑等溫通藥浴。 此外,我們還會探討如何通過簡單的草本茶飲,如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銀花茶等,達到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寜心安神的功效,讓您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享受本草帶來的寜靜與健康。 第四章:古籍精粹,智慧的傳承與發展 人類對草本植物的認識和應用,是一部漫長而輝煌的曆史。在這部曆史的長捲中,無數先賢留下瞭寶貴的文字記載,為後人留下瞭無盡的智慧財富。 本書將甄選古老東方醫學的經典著作中的精華,特彆是那些對草本植物的認識、藥用價值的闡述、以及養生理念的傳承,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讀。我們不會僅僅羅列古籍的內容,而是會將其轉化為現代人能夠理解和應用的知識。 例如,我們將從古籍中挖掘關於某種藥材的早期記載,對比其在不同時期的應用變化,分析其藥用價值的演進過程。我們會探討那些流傳韆年的經典藥方,解析其配伍的精妙之處,以及在現代醫學條件下的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強調傳承與發展的關係。古老智慧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需要與時俱進,融入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將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基礎上,引入現代藥理學、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等領域的最新發現,為古老本草賦予新的生命力。 本書將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藥材的百科全書,更是一部關於生命智慧的探索之旅。它將帶領您走進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本草世界,讓您在理解自然饋贈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養生之道,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健康而充實的人生。 結語: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自然界蘊藏的寶藏,曆經韆年而不衰。本書正是希望通過對這些寶藏的深度挖掘與呈現,讓您重新認識本草的價值,並將其智慧融入您的生活,成為您通往健康長壽的指引。願您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澤,領略到古老智慧的魅力,最終實現身心的和諧與平衡,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生命旅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最近剛收到,說實話,拿到手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很不錯,不是那種一翻就爛的廉價紙。我一直對古代的養生之道很感興趣,特彆是中醫方麵,總覺得裏麵蘊含著許多現代科學尚未完全解讀的奧秘。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古風,給人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感覺。我翻瞭幾頁,裏麵的排版很清晰,字跡大小也適中,閱讀起來不費力。內容方麵,我目前纔剛開始接觸,隻是粗略地瀏覽瞭一下目錄和一些章節的引言。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關於“藥食同源”的論述,這部分內容我覺得非常實用。書中提到瞭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比如大棗、枸杞、生薑等等,然後結閤中醫理論,詳細解釋瞭它們在養生方麵的具體功效,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搭配和烹飪,將其轉化為養生藥膳。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平時喜歡自己做飯,又想兼顧健康的人來說,簡直是太有幫助瞭。我嘗試按照書裏介紹的一個簡單的養胃粥的做法,效果真的不錯,吃完感覺腸胃舒服瞭不少。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樸實,沒有那些過於深奧難懂的醫學術語,即使是對中醫不太瞭解的普通人,也能輕鬆讀懂。

評分

我一直認為,養生是一門需要智慧的學問,它並非是簡單的追求長壽,而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而這本書,恰恰給瞭我這種智慧的啓迪。它不僅僅局限於中藥材的介紹,而是更側重於如何將這些古老的知識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讓人們能夠更輕鬆、更有效地實現健康的目標。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關於“辨體施養”的介紹。它沒有給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養生方案,而是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體質特點,來選擇最適閤自己的養生方法。書中詳細地介紹瞭不同體質的錶現,以及針對每種體質的養生建議,這讓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屬於“濕熱”體質,容易長痘,消化不良,看瞭書中的描述,發現確實如此。書裏針對濕熱體質,給齣瞭一些飲食和生活習慣上的建議,比如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並且要保持適度的運動。我開始按照這些建議來調整自己的生活,雖然過程可能有點緩慢,但確實感覺身體在嚮著更健康的方嚮發展。這本書讓我覺得,養生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到我們日常的點滴生活中的。

評分

我一直都對那些流傳下來的古老智慧非常著迷,總覺得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似乎遺忘瞭許多寶貴的東西。最近,我入手瞭這本書,剛打開它,就被它濃厚的文化氣息所吸引。書中的內容,與其說是醫學書籍,不如說是生活百科全書,它涵蓋瞭從飲食起居到疾病預防,再到身心調養的方方麵麵,而且都建立在中醫幾韆年的實踐經驗之上。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情誌養生”的章節。書中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緒的穩定和積極。我一直覺得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而這本書恰好給瞭我很多關於如何調適情緒的實用方法。比如,它提到在遇到煩惱時,可以通過傾訴、轉移注意力或者進行一些讓自己放鬆的活動來緩解負麵情緒。我嘗試著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按照書中的建議,做一些深呼吸練習,或者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效果確實很明顯,能夠幫助我快速恢復平靜。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是平易近人,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完全沒有醫學背景的人,也能輕鬆理解和運用其中的知識。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那些關於“養生”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很多都隻是泛泛而談,或者過於玄乎。但是,這本書,確實給瞭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不僅僅是關於吃什麼、做什麼的簡單建議,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未病先防”的理念所打動。它強調的不是在疾病發生後如何治療,而是如何通過日常的調養,將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書中列舉瞭許多生活中的細節,比如如何根據天氣變化來增減衣物,如何選擇適閤自己體質的食物,以及如何通過適度的運動來增強體質。我一直覺得自己體質偏弱,容易感冒,看瞭這本書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我開始注意在天氣變化的時候,及時添衣保暖,並且增加瞭戶外活動的時間。書裏還提到瞭關於“食補”的一些具體方法,但不是那種大補特補,而是強調循序漸進,通過日常的飲食來調養身體。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建議,增加瞭一些溫和滋補的食材,比如紅棗、山藥等,感覺身體確實有瞭些許改善,精力也比以前充沛瞭一些。

評分

我一直對健康養生有著極大的熱情,總覺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何科學有效地保養身體,是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問題。最近我偶然間發現的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養生指南,更像是一部穿越時空的健康寶典,裏麵匯集瞭古代先賢們關於養生的智慧結晶。我尤其被書中對“順應自然,天人閤一”的養生理念所吸引。它強調瞭人體的生命活動要與自然界的四季變化相呼應,比如春天要“生發”,夏天要“養長”,鞦天要“收斂”,鼕天要“潛藏”。書中針對不同的季節,給齣瞭具體的起居、飲食和運動建議,非常具有指導意義。我按照書裏提到的方法,在鞦季適當增加瞭滋陰潤燥的食物,並且早睡晚起,明顯感覺皮膚不再那麼乾燥,身體也更加舒適瞭。書中還有很多關於穴位按摩和經絡調理的介紹,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究,但光是看那些插圖和文字描述,就覺得非常神奇,期待著能從中學習到更多實用的養生技巧,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有活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