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5分钟商学院 工具篇 刘润 得到 罗辑思维 中信出版社

包邮 5分钟商学院 工具篇 刘润 得到 罗辑思维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商业
  • 管理
  • 工具
  • 刘润
  • 得到
  • 罗辑思维
  • 中信出版社
  • 效率
  • 思维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5403
商品编码:27530205927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用工具思维让你的认知迭代升级;投资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稳赚不赔的生意。“”两季23万+用户订阅,影响力波及众人的专栏结集,雷军、吴晓波、罗振宇击掌力荐。




书名:5分钟商学院·工具篇(市场版)
定价:49.80元
作者:刘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4
页码:32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5403


"1. 商业顾问刘润的私藏工具箱,教你成为装备精良的实力派,充分利用商业工具,激发更大潜能。

2. 了解商业概念,实践管理方法,提升个人能力,都需要通过工具来实现。工具篇堪称工具思维养成教科书,把看似飘忽不定、不可说的“道”,变成可执行的“术”。

3. 50个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备的商业工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案例,举一反三,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如何用。

4. 属于你的一座小型药房,任何一个和商业、管理、个人习惯养成有关的问题,在这个药房里几乎都能找到药柜,都有方子和药材。

5. “”两季23万+用户订阅,个人专属“商学院”,影响力波及众人的专栏内容梳理结集。

6. 用5分钟的时间,把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里,是我们对你宝贵时间的尊重。
"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商业社会中生存,仅仅了解、掌握商业逻辑和商学概念是不够的。
找工作,选择钟形行业,还是尖刀形行业?如何避免与自己的懒惰握手言和?如何把经验教训变成组织能力?怎样才能共赢?
这些问题,不论是经营企业,还是个人生活,都经常遇到。面对选择与困惑,我们需要的不是凭感觉、拍脑袋,而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备的工具。搭建一个系统的工具箱,用工具思维装备大脑,使认知升级迭代。书中还凝聚着作者对商业的观察和思考,对未来大势的把握。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篇
章 战略工具
1透过结构看世界——MECE法则 \ 004
2小龙虾餐厅面对的五种竞争作用力——波特五力模型 \ 008
3现金牛、明星、问题和瘦狗—— 波士顿矩阵\ 013
4不是没有重点,是没有结构 ——SCQA架构\ 017
5打不赢你,那就怼死你——通用电气矩阵 \ 021
6钟形行业,还是尖刀形行业——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 026
7仰视微观之前,先俯视宏观—— PEST模型\ 032
8要下蛋的鹅,还是吃肉的鹅——平衡计分卡 \ 037
9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追到女神——SWOT分析 \ 042
10商业模式就是“怎么挣钱”吗—— 商业模式画布\ 047

章 博弈工具
1明明可以共赢,为什么他们“损人不利己”—— 纳什均衡\ 054
2向香港电影学习如何破解“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059
3不懂搭便车,连小猪都不如——智猪博弈 \ 064
4三根救命毫毛,为何只给孙悟空——公地悲剧 \ 069
5诚信是与这个世界重复博弈的心态 ——重复博弈\ 073
6你有你的“空城计”,我有我的“木马计” ——不完全信息博弈\ 077
7让时间不值钱的旅客下飞机—— 拍卖博弈\ 081
8博弈游戏,有时也是吃人的陷阱 ——博弈游戏\ 085
9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零和博弈\ 089
10用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一报还一报 \ 093

第三章 决策工具
1如何用决策树来选择相亲对象——决策树 \ 098
2 70年前的高科技:人脑云计算——德尔菲法 \ 104
3把决策的艺术变成一门技术——KT法 \ 108
4如何选择人生中大的那支麦穗——麦穗理论 \ 113
5决策,就是与这个世界的博弈——基于数据的决策 \ 117

第四章 管理工具
1 KPI是秒表,OKR是指南针——OKR \ 122
2有OKR这把刀,更要有SMART这套刀法 ——SMART原则\ 125
3交代的事办完了,就不能回个话吗——PDCA循环 \ 130
4把所有经验教训都变成组织能力—— 复盘\ 134
5 MBTI是算命、娱乐,还是性格测试——MBTI \ 139


第五章 思考工具
1用数量带动质量,用点子激发点子—— 头脑风暴\ 146
2用它记笔记,还是把它当作思考工具—— 思维导图\ 150
3集齐七个问题,让思维更缜密——5W2H法 \ 155
4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5WHY法 \ 160
5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二维四象限\ 164

第六章 沟通工具
1请把和下属的1∶1会议放入日程表——1∶1会议 \ 170
2用“十二原则六步法”开好一个会 ——罗伯特议事规则\ 174
3“死磕自己”是种精神,更需要方法——Scrum \ 179
4让右脑一起来开会——视觉会议 \ 183
5外部越是剧烈变化,内部越要集中办公——作战指挥室 \ 192

第七章 效率工具
1如何随时随地、无边无际地思考——白板 \ 198
2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办公室——移动办公 \ 201
3你每年读的书有100本吗 ——电子阅读器\ 205
4利用软件,帮助“收集篮”吃尽知识——知识管理 \ 209
5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访问任何文件——云服务 \ 213
6人生80%的问题,早就被人回答过——搜索工具 \ 217
7把基本功耍得虎虎生风——邮件、日历、联系人\ 222
8如何避免与懒惰握手言和——协同软件 \ 227
9如何地休息和运动——休息、运动 \ 232
10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的一天 \ 236

第三篇
第八章 未来已来
1商业世界,要有一个吗——去化 \ 244
2未来会不会所有商品都免费——零边际成本社会\ 248
3未来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人工智能\ 252
4据说2045年,“奇点”将要临近——奇点临近\ 256
5如果能活120岁,如何规划人生——基因技术\ 260

第九章 过去未去
1商业世界的左脚右脚,一步一步从不踏空——商业篇总结 \ 266
2战略大于组织,组织大于人,一错全错 ——管理篇总结\ 270
3所有问题,终都是个人的问题——个人篇总结\ 274
4不要做装备派,要做装备精良的实力派——工具篇总结  \ 278
5从基本功到格斗术 ——系列总结\ 282

第十章 刘润荐书
1商业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路走来 ——商业书籍\ 288
2 MBA课中,没有一门课叫“管理”——管理书籍 \ 292
3个人升级,重要的是认知升级—— 个人书籍\ 296
4刻意练习,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工具书籍 \ 300
5知识带来启发,求知过程带来更大启发 ——刘润五本书\ 304
"


"刘润:
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拥有23万+用户的私人商学院——“”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海尔、百度、恒基、中远等众多大企业的战略顾问。
工作、公益之外,爱好旅行,徒步戈壁,环骑青海湖,到达珠峰大本营,登上南极大陆,抵达北极点,探访进化岛,登顶非洲乞力马扎罗。
著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微软到北极点》《互联网+》《互联网+战略篇: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趋势红利》。"


"我有一个愿望,科技不再是品,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市场上就有了高的小米手机。现在,我的朋友刘润也有一个同样的梦想,他希望办一个商学院,每个人都能上得起,每天只要花5毛钱,就可以学到实用的商学院知识。于是,他做了高的《5分钟商学院》。刘润本人曾经写过分析小米的书,深刻到位,同样,他对商业的理解也很透彻。让我们一起,从《5分钟商学院》开始,共同成长。
——雷军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我在中国的很多商学院讲过课,中国的商学教育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美中不足:占用大家大量的时间,学费还特别贵。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个产品,能用一盒月饼的钱,把商学院的知识浓缩在每天的服务中提供给你,我觉得这是可以造福很多人的一件事情。近,这个想法被我的朋友刘润实现了。刘润之前是百度、海尔这样大企业的战略顾问,他的商学功底和实战经验,做这件事很合适。希望你立刻加入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让我们一起成长!
——吴晓波  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刘润的订阅专栏《5分钟商学院》上线3个月,就突破了5万订阅用户。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把经典的商业概念和管理方法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讲出来,而且很多方法都是听完就直接用得上的招式。坚持听下来,每天5分钟,就等于足不出户上了一所商学院。很多人都在称赞他的商业功底,我从他身上学到的倒是——什么方法也比不过建设性的行动力。
——罗振宇  罗辑思维和“”APP创始人

"


"不是没有重点,是没有结构——SCQA架构
使用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架构,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表达观点、突出重点。

某员工要向老板汇报工作,非常紧张,连夜准备了40多页PPT。可是刚讲到第2页,就感觉到老板有点儿不耐烦了。讲到第5页的时候,老板打断说:“不要讲PPT了,直接说重点。”该员工当场就蒙了,杵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为什么会这样?老板不满意,真的是因为员工的报告没有重点吗?员工很委屈,觉得自己说的都是重点。其实老板不满意,并不一定是因为员工的报告没有重点,而是在员工没有受过结构化表达训练的混乱陈述中,抓不到重点。
什么是结构化表达? 芭芭拉· 明托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中, 除了提出M E C E 法则之外, 还提出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架构。S,即情境(s i t u a t i o n);C,即冲突(c o m p l i c a t i o n);Q,即问题(q u e s t i o n);A,即答案(answer)。
在《5 分钟商学院· 个人篇》中提到的“ 起承转合五步法”——场景导入、打破认知、核心逻辑、举一反三、回顾总结,其实就是基于一个常用的SCQA架构“标准式”(SCA):情境—冲突—答案。
“满怀激情地跟客户聊了很久,介绍了半天产品,他也确实很心动,似乎什么都好,但后还是觉得太贵了。”——“心理账户”的概念背景,也就是S。
“真的是因为客户小气吗?你可能会发现,他的包、他的表都很奢华。小气和大方是相对的。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所谓小气的客户变得大方呢?”——常识冲突,也就是C。
“那我们就来讲一讲小气和大方背后的商业逻辑。”——给出答案,也就是A。
芭芭拉·明托的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架构,还可以变形组合出其他模式,帮助我们在很多沟通场合,比如演讲、汇报、写作时,地表达观点。
,开门见山式(ASC):答案—情境—冲突。
回到初的案例,员工可以试着这么报告:
“今天我要报告的,是关于把公司的销售激励制度,从提成制改为奖金制的提议。”——这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抛出答案。
“公司从创始以来,一直使用提成制来激励销售队伍。这是三大主流激励机制(提成、奖金、分红)中的一种,三种激励机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这就是情境,对激励制度做一个完整的介绍。
“但是,提成制在公司业务迅猛发展,覆盖地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造成了很多激励上的不公平: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的不公平、成熟市场和新进入市场的不公平,甚至出现员工拿到大笔提成,但公司却亏损的状态。”——用“答案—情境—冲突”开门见山地和老板沟通,句就是重点。
,突出忧虑式(CSA):冲突—情境—答案。
突出忧虑式的关键在于强调冲突,引导听者的忧虑,从而激发其对情境的关注,以及对答案的兴趣。医生常用这一模式。
“哎哟,你病得不轻啊!”——这就是冲突。听到这句话,估计没有人心里不咯噔一下。
“还好,能治。美国刚刚有一项新研究成果,通过了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这就是情境。听到这句话,一颗悬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就是……有点儿贵。”——这就是答案。这时候,估计再贵,病人也无所谓了。
第三,突出信心式(QSCA):问题—情境—冲突—答案。
“今天全人类面临的大威胁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科技高速发展,人类拥有的先进武器完全可以摧毁地球几十次。”——这是一个情境。
“但是,我们拥有摧毁地球的能力,却没有逃离地球的方法。”——这是一个冲突。
“所以,我们今天面临的大威胁,是没有移民外星球的科技。我们公司将致力于私人航天技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火星移民计划。”——这是一个答案。
"

《方法论:解构复杂世界的思维利器》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纷繁芜杂的现象,如何看透本质?面对复杂的问题,如何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案?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方法论:解构复杂世界的思维利器》并非一本提供具体行业知识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幅精密的思维导航图,一套解构世界、洞察规律的系统性方法论。它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套强大的认知框架,提升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人生与事业的各个领域游刃有余。 本书的核心在于“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无数相互关联的系统构成的世界,而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往往源于我们未能有效地将其拆解为更小的、可理解的部分。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会将宏大的概念、复杂的场景、棘手的问题,一层层剥开,直至触及最核心的要素和最基本的逻辑。通过“拆解”,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全貌,识别出关键的驱动因素,并找到影响全局的“杠杆点”。 第一部分:构建你的认知基石——理解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 在深入具体的思考方法之前,本书首先将带领读者回顾并巩固构成我们思维基石的一些基本原理。这并非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对这些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深刻洞察。 第一章:范式转换的艺术——跳出思维的定势 我们将探讨“范式”的概念,即一套在特定时期内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观。历史上,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往往伴随着范式的颠覆与重塑。理解这一点,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当下某些“理所当然”的认知,可能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为我们拥抱新观念、挑战旧权威打下基础。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自己可能陷入的思维定势,并掌握主动进行范式转换的技巧,比如通过“逆向思维”、“跨界类比”等方式,打破固有的认知壁垒。 第二章:因果链的侦探——追溯问题的根源 许多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构成。本书将教授读者如何像一位侦探一样,耐心细致地追踪事物发展的脉络,从表象的现象深入到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将学习识别“表面原因”与“根本原因”的区别,掌握“五问法”(Why-Why Analysis)等经典工具,并理解“链式反应”和“蝴蝶效应”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机制。通过清晰地描绘因果链,我们能更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本质,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无效应对。 第三章:系统的力量——认识相互关联的本质 我们所处的现实是一个由各种“系统”构成的网络,包括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物系统,乃至我们自身的思维系统。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系统思维的核心概念,如“反馈回路”(正反馈与负反馈)、“延迟效应”、“临界点”等。理解系统,意味着我们不再将事物孤立看待,而是关注它们之间的互动和整体的动态变化。通过系统思维,我们可以预测行为的长期后果,理解某些看似反常的现象,并找到影响系统走向的策略。 第四章:权衡与选择——决策的逻辑与艺术 生活就是一系列的决策。然而,在信息不确定、选项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并非易事。本书将梳理决策背后的核心逻辑,从“成本效益分析”、“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经济学原理出发,延伸到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和“启发式谬误”。我们将学习如何构建决策模型,评估不同选项的优劣,并理解“沉没成本谬误”如何阻碍我们做出理性的选择。同时,本书也强调决策并非纯粹的理性计算,而是需要在不确定性中拥抱风险,并为可能的失误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解构复杂世界的思维工具——实用的分析与解决模型 在建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后,本书将聚焦于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的、可操作的思维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分析问题,并找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二八定律的妙用——识别关键少数 80/20法则,或者说帕累托法则,是识别事物中最重要的少数要素的强大工具。本书将从多个维度解读二八定律,不仅仅是关注“最重要的20%”,更在于如何系统性地找出这20%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优化对这20%的投入,以获得80%甚至更高的产出。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影响商业成功的关键客户、影响团队效率的核心瓶颈、影响个人成长的关键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第六章:框架的智慧——搭建结构化思维 当我们面对一个庞杂的问题时,一个好的框架能够帮助我们将其分解成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并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本书将介绍多种经典的思维框架,如“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等。但本书的重点不在于简单介绍这些框架,而是教会读者如何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组合甚至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思维框架,从而让复杂的分析过程变得井然有序,结论清晰有力。 第七章:拆解与重构——创新的源泉 创新并非凭空而生,而往往是对现有事物进行拆解、组合、变形、迁移的结果。本书将详细讲解“奥斯本检核表”(Osborn’s Checklist)等用于激发创意的工具,教导读者如何通过“替代”、“组合”、“调整”、“反转”等多种操作,对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甚至生活方式进行创新。我们将学习如何从“需求”出发,通过拆解现有解决方案来发现痛点,并重构出更优的答案。 第八章:情境的洞察——理解“为什么”背后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为什么”。本书将强调情境分析的重要性,即深入理解事物发生的背景、环境、参与者及其动机。我们将学习如何构建“用户画像”、“利益相关者分析”,并理解“用户旅程”等概念,以更全面地把握问题的全貌。通过对情境的深度洞察,我们能找到更具同理心、更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迈向认知的迭代与升级——持续优化的思维模式 学习方法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实践、反思和迭代的过程。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帮助读者建立起持续优化的思维模式。 第九章:反馈的闭环——持续学习与改进 在信息和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持续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不二法门。本书将强调建立“反馈闭环”的重要性,即通过主动收集、分析和应用各种反馈,不断优化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反馈机制,如何区分有价值的反馈和噪声,以及如何将反馈转化为可执行的改进计划。 第十章:反思的深度——从经验中萃取智慧 经验是宝贵的,但如果缺乏反思,经验就可能变成一种负担。本书将引导读者掌握深度反思的技巧,学会从成功与失败中学习,识别模式,总结规律。我们将探讨“复盘”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结构化的反思模型,帮助读者将每一次经历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第十一章:拥抱不确定性——在模糊中前行 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而过度追求确定性反而可能使我们错失机会。本书将引导读者培养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学会“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的思维,进行“假设-检验”的迭代,以及在模糊的信息中做出相对最优的决策。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不确定性视为创新的机会,而不是潜在的威胁。 第十二章:你的专属方法论——构建个人认知体系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套构建个人认知体系的方法。在掌握了本书介绍的各种工具和原理后,读者将被鼓励去探索、试验,并将这些方法论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最终,读者将能够根据自身面临的挑战,灵活组合、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工具,形成一套高效、可靠的个人方法论,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晰路径。 《方法论:解构复杂世界的思维利器》是一本邀请读者踏上认知升级之旅的书。它不提供速成的秘诀,而是引导你学习掌握思维的“底层代码”,让你成为一个更清晰、更理性、更具洞察力的思考者。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身居要职的管理者,亦或是追求个人成长与突破的探索者,本书都将是你不可多得的思维伙伴。它将帮助你从“知道了很多”升级到“能解决很多”,让你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拥有一套应对一切挑战的强大武器。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得到”和“罗辑思维”的字样,这已经是一种质量的保证了。作为“得到”的忠实用户,我一直对刘润老师的课程和解读非常信赖,所以这本书一上市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将刘润老师多年来在不同场合分享的、经过实战检验的商业模型和工具,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商业模式画布”、“价值主张设计”等章节,感觉就像是把一个复杂的商业诊断流程,变成了一个清晰的地图,让我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又该如何一步步去构建解决方案。书中的语言非常精炼,一点不浪费笔墨,每一页都可能包含一个让你拍案叫绝的观点,或者一个能够立刻解决你燃眉之急的工具。而且,它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文并茂,不会让阅读过程变得枯燥。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随身的商业参谋,当你遇到迷茫的时候,翻开它,总能找到启发和指引。

评分

这本书,我必须说,它的价值远超其价格。我购买的时候,被“包邮”和“5分钟”这两个词吸引,总想着能快速get到一些实用的商业知识。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的“5分钟”更多是一种概括,指的是其内容的精炼和提炼,而非浅尝辄止。刘润老师的“商学院”系列,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但这一本“工具篇”更是把实操性推向了极致。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让我看到了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生根发芽,并最终开花结果的。我尤其欣赏它不是那种单打独斗的“孤例”,而是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案例,展现了不同商业工具之间的联动和协同作用。读完之后,你会不自觉地开始思考,我自己的生意,或者我所在的公司,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其中的某个工具,来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且,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做”,这一点对于实践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那些曾经让你觉得遥不可及的商业理论,在这本书里被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步骤,让你有信心去尝试,去改变。

评分

坦白讲,我之前对“工具书”的印象,总觉得会比较枯燥,更像是产品说明书。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刘润老师的“工具篇”更像是把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递给了读者,让你能够精准地剖析商业世界的运作逻辑,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改造。书中提供的那些思维模型和方法论,就像是不同形态的“模具”,你可以用它们来塑造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营销策略,甚至你整个公司的战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用户画像”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画出用户画像,更重要的是,它让你理解为什么需要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画像来驱动决策。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的。而且,它还兼顾了“包邮”这个实际的购买便利性,让人觉得物超所值。这本书不是让你变成理论大师,而是让你变成一个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派”。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迷雾中为我点亮了一盏灯。我一直想提升自己的商业思维能力,但又苦于无从下手,市面上太多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而《5分钟商学院 工具篇》则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框架。刘润老师并没有直接抛出结论,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底层逻辑”的强调,它不是教你一些花拳绣腿,而是让你理解商业世界运作的本质。里面的每一个工具,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精华,简单、直接、有效。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我自己的工作中,效果立竿见影。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人,而是可以主动去分析,去判断,去创造。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曾经让你头疼的问题,其实都有了清晰的解决之道。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实在劲儿,没有花里胡哨的图,就是书名和作者,还有几个响当当的机构名字——“得到”、“罗辑思维”、“中信出版社”。看到这些,心里就有了底,感觉这绝对不是一本随便糊弄人的读物。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满满的干货,像是刘润老师本人坐下来,掏心掏肺地跟你讲他多年的商业实战经验。文字不长,但每句话都像一颗颗饱满的珍珠,提炼了精华,直击要害。我特别喜欢里面那些看似简单却极具洞察力的观点,它们能瞬间点醒你,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平时司空见惯的商业现象。比如,书里提到的某个关于“免费”的悖论,我当时就觉得豁然开朗,原来很多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商业逻辑,背后都有着更深层的驱动因素。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不像有些书读起来晦涩难懂,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用你能理解的方式,把复杂的商业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整体感觉就像得到了一个宝藏,里面藏着无数可以立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工具和方法,简直太值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的

评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的

评分

难分难解大喊大叫睡你的吧减肥不带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