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没有BAT那种无所不在的硕大的存在感,没有小米和滴滴那种呼啸而起的惊艳感,刘强东和京东的故事,无疑仍然是一个被严重低估、被严重忽略的故事。
笨鸟后飞,后知后觉,京东这样赶了一个大大的晚集的互联网公司,居然能够崛起,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几乎没有相似的案例,那么它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受过骗上过当,但他很好地消化了创伤,留下温和、明朗和某种清澈,他就是刘强东。
和阿里给人的眼花缭乱不同,京东给用户的体验是厚、重、放心,这种特质很像金庸作品中的人物郭靖,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招式,就是踏踏实实,一掌一掌、一脚一脚,在惨烈的互联网领域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通过本书,了解一个真实的刘强东,从他直率而真切的讲述中,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人生,洞察自己的事业,看到自己更远的未来。
这是刘强东首部口述作品,刘强东说,自己从来没有如此详细、系统地讲述过自己的成长和创业历程。而作为读者,翻开此书,你会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而又能跨越时间的长河了解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世俗情绪而又兼具枭雄特质的刘强东。
本书真实、客观地披露了刘强东创业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对过往几十年的人生进行了详实具体的总结与展示,包括其经营理念和商业价值观。从小时候在村里“赚取首桶金”就不难看出刘强东对商业的敏感。在日企打工还债的那段时期,刘强东“偷学”到了哪些管理的精髓?在中关村做刻录机和碟片生意那么赚钱,为何又力排众议,从线下转战线上?面对公司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面对外界对京东资金链的质疑,他又是如何成功获得一轮轮融资?智能时代呼啸而至,京东如何布局智能时代新战略?
是什么成就了刘强东,使之在竞争残酷的电商领域以后发之势搅起风云、改变格局并成为一代传奇?他到底有何独特性?刘强东一以贯之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他对京东的未来如何规划?这些都是方兴东此次访谈重点寻找的答案。
本书首次完整深入展现了刘强东个人成长史及创业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少时经历对人格品质的影响之深刻,而这又会深入根植于其商业逻辑和经营哲学之中,继而成为成败之关键。
口述:刘强东,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其创办的京东已成长为中国电商巨头,并于2014年5月在美国上市。
访谈、点评:方兴东,清华大学博士,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博客中国创始人、总编辑,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总编,《互联网史记》专题片总策划,《网络空间研究》杂志主编。入选“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大人物”,被称为“中国博客教父”
策划、总编、主编“网络空间战略丛书”“年度蓝皮书系列”“互联网微百科系列”“新媒体三部曲”等系列丛书。
整理:刘伟,媒体人、杂志人、出版人,多年从事期刊与图书工作。内容的观察、策划、转化者,关注“颠覆”与“人文”、“思想”与“精神”。“互联网实验室文库”主持,文库出版方向包括:产业专著、商业巨头传记、“口述历史”项目、思想智库。“互联网口述历史”执行总编。
刘强东走过的人生节点
第一部分 农村生活
刘强东的底色和源代码
从“强迫症”开始
那个叫来龙镇的地方
外婆对我做人影响最大
父亲对我创业影响最大
好捣鼓,疯玩的童年
方兴东 点评
第二部分 学生时代
个性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
从小成绩就很好
离家出走:我自己
刘强东走过的人生节点
第一部分 农村生活
刘强东的底色和源代码
从“强迫症”开始
那个叫来龙镇的地方
外婆对我做人影响最大
父亲对我创业影响最大
好捣鼓,疯玩的童年
方兴东 点评
第二部分 学生时代
个性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
从小成绩就很好
离家出走:我自己旅游去
对我影响大的老师们
为什么上中国人民大学
当官彻底没戏了
方兴东 点评
第三部分 中关村岁月
开启创业人生
创业:开餐厅被伤了
在日企里打工还债
辞职,在中关村再创业
转型:一场价格战后的思考
再转型:到网上去卖东西
一早醒来首页被黑了
方兴东 点评
第四部分 进军互联网
京东商城阶段
关店上线,员工要离职
一波两折的首次融资
在质疑中投资物流
再融资,和投资者的故事
战略、管理仅靠几张表
京东的上市之路
方兴东 点评
第五部分 探寻京东模式
大战阿里与模式扩展
与腾讯的战略合作
哥大上学被传言患癌
与电商间的三场战争
京东金融建在电商基础上
京东云不只是计算资源
服务农村和京东到家
京东的护城河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人才与员工福利
方兴东 点评
第六部分 面向未来的京东
智能时代新战略
京东的全球化
未来企业间的竞争
我“看”到的未来十年
技术公司:京东的未来
我为什么要做技术
第四次零售革命将临
京东分享:我们看到的未来
方兴东 点评
后记
附录1 刘强东访谈手记:绝不违背价值观
附录2 京东大事记
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农村生活:刘强东的底色和源代码从“强迫症”开始
先从自己的一些习惯开始讲起吧,我从来不加微信群。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有“小红点”(消息提示)让我看到了,我一定要把它点掉,所以说如果我加群了,有人说一句话我就得点一下,那我一天什么事也干不了了。我只是偶尔,比如说没事的时候,看朋友的朋友圈,单独点进去把他们发的看看。所以我的微信里,很多朋友圈都被我屏蔽了,因为你发一个朋友圈我得看一下,发一条我看一下,这我受不了,所以虽然现在微信也是加了很多人,但是我朋友圈里只有几个人的。
这种类似的习惯从小就有,有点类似于强迫症。我觉得我不是处女座,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挺有处女座那种性格的。
强迫症没有特殊表现,但是我所有东西都要摆在一个位置,比如我包里面的东西,手机放要在什么位置;比如家里面,剃须刀放哪个位置、梳子放哪个位置,什么东西放什么位置,一般不会变的。家里任何东西放的位置是十年、二十年不变的,哪怕换了房间。保姆也了解我的习惯,也给我放在原来的位置。
就是习惯,我是比较喜欢有规则、有顺序。
在工作上也一样,我对细节方面会要求比较严一点,比如我去配送站的话,更多的是看站里面什么字弄歪了、弄脏了,此类细节。
现在我基本上八点之前肯定会到公司,一般很难准时下班。下班的概念对于我来讲,离开办公室不叫下班,因为离开办公室还有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我应酬很少,在外面接触人也很少,我其实只要不是被公关部逼到没有办法的时候,我是拒绝了所有的论坛、所有的采访、所有的会议的,所以在各种场合很少看到我。
我觉得我在行业里是非常非常低调的。如果一堆人坐在一起,我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掉的那个。
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半要开早会。九点钟上班,但我们所有管理层是每天早晨八点半要到公司开早会的,大约三十分钟的时间,这个早会一开就是十几年的时间。
我们是全国部门经理以上全参加的,有事说事,没有事不用说话。有的人觉得自己坚持六个月的时间已经很了不起,但你能想象一个坚持十几年的人吗?确实十几年以来,不管前天晚上到多晚,哪怕是两点钟、三点钟,我也是第二天早上八点钟,一定会坐到会议室里面去,除非那天早上外出有活动或者我出差。只有这两种情况我不参加,其他所有情况都不可能不参加的。
我想这是一种坚持,是我们拥有的很好的东西,吃苦耐劳的精神。我通过自己的细节让所有高管能感受到,我们很多高管来之前都是外企,他们都没有这些习惯,甚至都是会晚到公司。我也从来没有批评过任何高管,但是所有高管加入京东团队之后,大概一个月之后,你就发现这个高管跟我一样,我根本没有跟他提过要求。甚至我对很多人说,很辛苦了,你要是实在前一天工作太晚的话,第二天晚来点没关系。我真的经常会跟他们说没关系,实际上一个月的时间,所有高管都不可能迟到,也不会不来,都会参加早会,我想这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
其实我是个很简单、很随和的人,但是并不爱交际,不爱出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我没有什么企业家圈子、什么娱乐圈子、什么媒体圈子、什么圈子之类的,都没有。但是我也不会拒绝别人,这是我性格的一个缺陷。
我说话比较直,为人处世脾气个性简单直接,多少年来从没有改变过。这两年有人说我变柔和了,我觉得跟个人生活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一个单身的人和有家庭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过去我回到家里永远一个人,不管几点回去,就是保姆和我,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我觉得人有了家庭会有更多的温情、温暖,反过来也会让你的心态方面更平和一些,说话、做事温和一些。其实核心还是公司到了这个阶段,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成长,要不断的改变。我管理两万人的公司,跟管理十二万人的公司,态度、风格完全不能一样,如果一样公司就死了,因为我就变成了公司增长的瓶颈。
过去的话,有时间都是喝酒、钓钓鱼、穿越沙漠、去西藏、去新疆。现在有家庭有小孩,就把过去的这些时间回归家庭了。但是和工作并不冲突,比如现在京东还是每天八点半开早会,即使出差不在,也会电话接入。习惯了,员工九点上班,我们提前半小时到,把早会给开了。
……
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艰苦卓绝的一场战争
与马云相争的十几年中,为什么只有他能够不断逼近?为什么马云说京东模式是“非死不可”,但是京东却依然高昂向前?……刘强东和他的京东,无疑需要更深入的解码和解密。
中国互联网战争无数:有几乎把所有互联网用户卷入的3Q 大战,有团购和网络约车最为壮观的烧钱大战……但是,要说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战争,那还属刘强东及其京东与马云及其阿里巴巴(简称阿里)之间十多年的博弈与厮杀。虽然,这场战争如此波澜不惊,如此不显山露水,但是放眼过去十年,最悲催的事情大概就是成为BAT 的对手。前赴后继多少BAT(百度、阿里、腾讯的简称)的直接对手,都纷纷被扑倒乃至消失。而唯有京东,不但没有被阿里打败,而且越挫越勇,呈现不断逼近之势。之前的每一个时刻将二者进行比较,差距都甚是明显,但是,放眼过去十年双方各自数据的比较,再将这个趋势延伸到下一个十年,今天的马云必须严肃、认真地重新审视这个对手,开始树立敬畏感。在很长的时间里,在马云心目中,京东这种又笨又重的B2C 自营模式,加上浩浩荡荡人力大军构建的物流和配送业务,无疑走的是一条“非死不可”的道路。但是,预言很少出差错的马云,在京东的判断上却屡屡出错,而且是大错。京东不但没有走向死亡,反而步步缩小与阿里的差距。
不像BAT 那样有着无所不在的硕大的存在感,也没有小米、滴滴那种呼啸而起的惊艳感,刘强东和京东的故事,迄今无疑依然是一个被严重低估、被严重忽视的故事。京东事实上已经打破了中国互联网诸多“不可能”的铁律。
1. 这十年,但凡与BAT 直接拼杀都非死即伤,惨败者无数。而京东不但没有受到损伤,而且越来越健康地发展壮大。
2. 互联网领域第二名与第一名的差距一般都是越拉越大,而京东与阿里的差距始终在不断缩小,甚至刘强东开始喊出超越阿里的口号,拿出了超越的时间表。
3. 跑马圈地、先入为主是互联网各个领域成功的主要秘诀。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电子商务格局已经基本尘埃落定。中国的8848 当时名噪一时,1999 年几经锤炼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而刘强东直到2003 年“非典”才被迫思考互联网,京东全力向电子商务进军的时候已经是2005 年,这一年马云已经从雅虎拿到了天文数字般的10 亿美元。笨鸟后飞,后知后觉,京东这样赶了一个大大的晚集的互联网公司,居然能够崛起,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几乎没有类似的案例。
4. 互联网领域几年一变天,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从三大门户主导到今天BAT 独霸,再到今天京东、小米、乐视、滴滴、美大等新格局雏形。持续、稳健是互联网公司最大的难题。即使能够及时转型,一般也起起伏伏。即使是BAT,百度起起伏伏波折不断,阿里也是几次脱胎换骨的大转型,如同过山车。而京东十多年来,显示了非同寻常的稳健和从容,其每一年收入业绩的走势,持续向上几乎形成一条罕见的直线,在中国大概仅次于腾讯。
……
显然,不但马云低估了刘强东,我们都低估了他。可以说,直到今天,人们对刘强东的了解,几乎还是空白,或者非常之浅。不得不说,刘强东的大众知名度,或者说人们对刘强东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章泽天,另一方面则是他在面对与友商竞争时,不卑不亢、坚持不懈的姿态。我们都知道马云是媒体聚光灯下的明星,是互联网界的绝顶高手,几乎天下无敌,却有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形影相随。很多年来,马云始终摆脱不了他,而且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断逼近,逐渐有了点悬念。
刘强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带领京东步步为营,不断逼近阿里?他个人究竟有什么独特的价值观为京东注入了独到的力量? 2015 年11月24 日和2015 年12 月13 日,两次4 小时总共8 小时的长谈,刘强东说,自己从来没有如此详细、系统地讲述过自己的成长和创业历程。这为我们提供了真正了解刘强东和京东最宝贵的源代码。可以说,迄今为止只有这8 个小时的讲述,才能真正回答刘强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能够清晰地回答京东为什么能够走向成功。
京东和刘强东的故事,对于正在走向全球、面向全新未来的中国互联网业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对于目前前赴后继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无数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广大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来说,提供了一个走向成功的豁然开朗的榜样;而对于中国正处于艰苦卓绝转型升级关头的各行各业,也提供了与那些聚光灯下到处都是新鲜时髦的新口号、新术语的互联网精英不同的,另一种更加贴近现实的新路径。而这个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可能比大多数互联网巨头的故事更贴近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心境。
美国互联网有一条道路是亚马逊之路。直到2015 年,也就是亚马逊成立20 年之后,亚马逊云计算才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过去一直围绕在亚马逊身上的非议和质疑才开始远去。亚马逊主营互联网领域最笨重的B2C 自营业务,从不标榜创新,却以云计算的一骑绝尘以及Alexa 智能语音服务,一下子成了全球高科技领域创新的第一引领者。从来不被大家看好,却从未停止努力;从来被质疑,却从未被动摇。一步步,开始向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发起挑战(参考2017 年3 月9 日,亚马逊市场价值,谷歌市场价值),甚至有可能挑战全球高科技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市场价值)。
中国互联网有一条类似的道路叫京东之路。从不在聚光灯中央,却从来没有示弱和退却。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围绕“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挑战领先者。
亚马逊和京东,故事相近,基因相似,情节相同。只是亚马逊是互联网的先行者,骨灰级的互联网先驱,依然在大放光芒。而京东总是慢几拍。它是电子商务的后来者。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故事远未结束,他们的未来还有更大的悬念,更多的精彩!
通过本书,你不仅仅可以了解一个真实的刘强东,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从他直率而真切的讲述中,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人生,洞察自己的事业,看到自己更远的未来。
方兴东
2017 年3 月
读完《我的创业史》,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成功并非遥不可及,但它也绝非易事。刘强东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他并没有回避那些曾经的失败和挫折,反而将它们视为宝贵的财富。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讲述了京东早期在物流方面的艰难探索,如何从最初的“送货上门”理念,一步步建立起强大的物流体系。他详细描述了其中的技术难题、人力成本以及运营挑战,但最终,正是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成为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他还分享了他在管理团队方面的心得,尤其是如何平衡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协作。他并没有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而是强调了每一个员工的贡献。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如何学会放权,如何信任团队。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创业精神,不仅仅是敢于冒险,更是一种持续学习、不断反思、并且对用户怀有敬畏之心的态度。它不是关于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是关于日复一日的积累和对理想的执着。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像坐了一趟过山车,情绪随着刘强东的讲述跌宕起伏。我一直以为创业者都是那种天生的冒险家,无所畏惧,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们在恐惧面前的挣扎,以及如何战胜内心的懦弱。他对早期京东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资金、技术到市场,都做了非常细致的描绘。我记得有一段,讲到为了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他几乎跑断了腿,被拒绝了无数次,但他并没有放弃。那种“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的信念,是支撑他走到今天的关键。书里还透露了一些他个人的情感经历,虽然篇幅不多,但却能感受到创业过程中,个人生活与事业的巨大牺牲。他并没有把这些描绘成牺牲,而是视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这种牺牲精神,在现代社会很多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在他身上,却成为了事业成功的基石。这本书让我对“坚持”这个词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咬牙挺过去,更是在逆境中不断调整策略,寻找生机的智慧。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如何创业”的教科书,但《我的创业史》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创业者”的心灵史。刘强东的叙述,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他没有刻意塑造光环,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他成长过程中无数的“不完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技术和创新的看法。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狂人,而是将技术视为解决用户痛点的工具。在书里,他分享了京东如何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一步步发展成为电商巨头,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技术迭代和模式创新。但他并没有把这些归功于某个天才程序员,而是强调团队的协作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他还谈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京东在扶贫、环保等方面的努力。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也肩负着更宏大的使命。这本书让我觉得,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创造价值,改变世界。
评分刚拿到这本《我的创业史》,以为会是那种励志鸡汤,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刘强东的叙述方式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营造的传奇色彩,但正是这种“去粉饰”的真实,才显得尤为震撼。他并没有回避那些痛苦的时刻,甚至可以说,那些最艰难的过往,恰恰是他笔下最浓墨重彩的部分。我记得有一章,详细描述了京东早期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信任危机,以及他如何冒着巨大的风险,亲自去解决供应商的问题,甚至不惜亲自下到仓库去检查。那种“凡事亲力亲为”的精神,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书里还提到了他对竞争对手的态度,没有避讳,反而是一种正视和学习。他并没有把竞争对手看作是必须要打败的敌人,而是视为推动自身进步的动力。这种开放的心态,在商业世界里是非常难得的。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个微小坚持和正确决策累积的结果。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最终走向非凡。
评分这本《我的创业史》绝对是一次颠覆我认知的阅读体验!我一直以为刘强东的故事会是那种大刀阔斧、一路顺风顺水的成功学典范,但读完后我才明白,他分享的远不止于此。书里那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让人看到了创业背后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挣扎和妥协。他没有刻意美化自己的决策,反而坦诚地剖析了那些犯过的错误,以及在压力之下做出的艰难选择。比如,在某个早期扩张阶段,他详细描述了资金链断裂的恐惧,以及如何在绝境中寻找突破口。那种生死攸关的紧迫感,隔着纸面都能感受到。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团队管理的论述,不仅仅是激励和奖励,更多的是在困难时期如何凝聚人心,如何在信任危机中重建大家对未来的信心。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其核心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流动着人性的温度和不屈的意志。这本书让我对“创业”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一次简单的冒险,而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自我修行,需要超乎常人的韧性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