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全3册)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全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取志津香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独立性培养
  • 自我管理
  • 习惯养成
  • 家庭教育
  • 0-6岁
  • 育儿
  • 情绪管理
  • 行为习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67255
商品编码:28380623262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4-3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合理安排时间》:孩子像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家长火冒三丈,孩子却还是磨磨蹭蹭。本书让孩子知道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并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建立“ 时间观念 ”,学会“高效时间管理”,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计算还剩多少时间,合理地分配时间。

《忍住!不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孩子习惯于乱扔乱放,脱下来的袜子随手扔在地上,脱下的睡衣像蝉壳一样立在沙发上,书桌上永远乱七八糟地堆着文具和学习资料。 本书不光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整理,还从分类开始,教给孩子正确的整理方法,从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开始,*终让孩子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从而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忍住!不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正确的金钱观》: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富裕的时代,不知道钱到底是什么,也从不懂克制欲望,想要什么都缠着大人买,这样长大后很可能为了想要的东西而负债累累。本书让孩子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合理分配,通过让孩子有偿做家务的方法,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作者简介

高取志津香

非营利机构法人  JAM网站代表 “语言训练夏令营”组织者

作为关注消费者问题和孩子培养问题的记者活跃于新闻界,1998年前往美国。同美国的友人一同创立了JAM网站。在报纸、杂志、书籍上宣扬“训练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现任神奈川县儿童教育支援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

日本NPO法人 JAM网

JAM网站是,Japanese & American Mothers的首字母的缩写。是日本、美国两地父母、孩子和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2002年,JAM依托美国的取材,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沟通技巧和训练方法。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2003年10月,JAM转变为培养孩子和父母、老师沟通技巧的非赢利机构。以父母子女和教育者为对象,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讲座和研讨会。       目 录

《合理安排时间》

 1、孩子的自我时间管理

“快去做!” / 2

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 / 6

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时间” / 10

 2、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16

了解孩子的时间感 / 19

要让孩子明白,这到底是谁的时间 /23

通过时间管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 28

 3、训练开始!

加强孩子的时间意识 / 36

训练 1 现在,几点? 培养时间意识 / 39

感受时间 / 40

训练 2-1 明白了什么? 意识到时间 / 43

训练 2-2 花费了多少时间? 意识到时间 / 44

观察生活 / 45

训练 3 我的一天 意识到自己的行动 / 48

给时间分段 / 49

训练 4 划分时间 按照时间约定来完成工作 / 54

列清单整理大脑 / 55

训练 5 想做的事情 vs 必须做的事情 列清单 / 59

给“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排序 / 60

训练 6 贴上便签,提升效率 列清单和排序 / 63

按照事件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给清单排序 / 64

指导 1 指导孩子学会排序 / 68

为行动设定目标 / 70

练7-1 早晨时间分配表 规划早晨时光 / 74

训练 7-2 明智的消费者 练习制订计划 / 74

让孩子养成根据目标倒推计划的习惯 / 75

训练 8 给爸爸的惊喜 :爸爸的生日派对 根据计划推算时间 / 79

要在时间分配上下功夫 / 80

训练 9 目标 300 分 分配工作时间 / 83

分步骤完成该做的事 / 84

训练10 外出计划 分步骤行动 / 87

培养专注力 / 88

训练11 实践!间隔学习法 提高专注力 / 92

悠闲时间 / 93

 4、行动起来吧!

父母不要对孩子指手画脚 / 100

指导 3 按照时间表安排行动 / 105

美国的时间管理教育 / 106

制订计划,实践 / 112

指导 4 制订计划,实践 / 117

制订中长期计划 / 119

训练12 任务金字塔 制订长期计划 / 124

存储时间,制作凭证 / 126

训练13 把时间存起来 提升干劲 / 129

计划受阻时,父母该采取的说话方式 / 130

不能顺利进行时的计划修正法 / 133

指导 5 为什么非要父母提醒 / 137

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 / 139

训练14 和爸爸会合 时间管理 / 141

让孩子心怀梦想 / 142

附录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孩子沟通 / 146

 后记

相关制作人员的话 / 150

 《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1、整理的规则

困扰大家的“收拾难”问题 / 2

孩子收拾不了,很正常 / 5

指导沟通有诀窍 / 8

自立第一步,从收拾身边点滴开始 / 12

测试 孩子能做到的事 / 14

 2、怎样分类才更好

想整理,先分类 / 18

向美国小朋友学分类 / 21

训练 1 宣传单上的分类游戏 按照类别进行分类 / 25

训练 2 鲸鱼 PK 金枪鱼 利用图示法进行比较 / 26

训练 3 区分太阳和月亮 通过表格进行比较 / 27

分类训练始于生活点滴 / 28

训练 4 垃圾其实是资源 按照规则分类 / 31

尝试给抽屉里的东西分类 / 32

训练 5 整理抽屉 找到实用的分类方法 / 35

自己用起来方便的分类最重要 / 36

训练 6 找到适合自己的分类方法 / 38

 3、需要父母思考的问题

让孩子整理前,父母要注意这些 / 44

要有参与意识 / 46

指导 1 督促整理 / 50

确定物品摆放的位置 / 51

指导 2 想想玩具应该放在哪儿 / 56

如何不费力地把东西放回原处 / 58

保持一定的空间 / 64

训练 7 包内探秘 提高空间意识 / 66

处理掉不要的东西 / 67

指导 3 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 / 70

训练 8 跳蚤市场初体验 教导孩子要爱惜东西 / 71

如何与家人携手打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 72

掌握整理文件的方法 / 76

训练 9 归档 整理各类文件资料 / 80

 4、行动起来吧!

培养整理的习惯 / 84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 / 86

训练10 诵读联络簿 做到不丢三落四 / 89

孩子能独立完成前,父母要从旁照看 / 90

遭遇困难怎么办/ 95

就算采取措施也不能顺利推进 / 100

训练11 给自己充电 父母的作业 / 104

清晰传达需要孩子做的事 / 105

确认孩子是否真的明白,“提示”有技巧 / 108

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 / 110

训练12 奖励印章 整理完成后,给孩子盖印章 / 113

孩子做到了要表扬,没做到要重新做 / 114

指导 4 遵守规则 / 117

提高热情大作战 / / 119

训练13 模拟实战 提高干劲 / 121

训练14 预备,开始!享受整理的乐趣 / 122

训练15 大扫除 享受整理的乐趣 / 123

写给心中有他人的孩子 / 124

附录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孩子沟通 / 126

 后记

相关制作人员的话 / 130

《正确的金钱观》

 1、孩子的金钱观

生活在物质富裕时代的孩子们 /2

不要忌讳和孩子谈钱 / 6

树立孩子的“金钱观” / 10

 2、父母需要考虑的事

孩子应该在怎样的金钱环境中生活 / 16

指导 1 收到压岁钱要心怀感激 / 22

生活中,要和孩子“谈钱” / 24

附录 和钱有关的词语 / 28

训练 1 寻找和金钱相关的话题 扩展对金钱的认识 / 31

教孩子学习和金钱相关的等式 / 32

训练 2 寻找免费物品 思考经济的构成 / 34

向孩子传递金钱的价值 / 35

测试 看看父母是怎么花钱的 / 40

对待金钱要慎重 / 42

训练 3 什么颜色? 硬币和纸币中包含的重要意义 / 45

思考 :钱买不来什么 / 47

 3、有计划的支配金钱

有钱才能生存 / 52

训练 4 自己的钱 计算个人生活成本 / 57

训练 5 十八岁,开始计划旅行 将生活费具体化 / 58

收入来源 / 59

训练 6 偶尔也要吃粗粮 培养收支意识 / 62

和孩子谈谈工作 / 63

训练 7 Hello~Work~ 想想他是干什么工作的 / 67

打工赚钱 / 68

训练 8 寻找打工机会 意识到赚钱的不易 / 73

在购物中,学习经济知识 / 74

训练 9 定点观察 发现价格的变化规律 / 78

训练10 成为能够发现“不同”的孩子 注意价格 / 79

让孩子了解与银行相关的知识 / 80

关于借钱 / 85

捐赠 / 90

训练11“24 小时电视”募捐 体验捐款 / 92

附录 捐赠清单 / 93

 4、开始实践吧!

关于零花钱 / 96

零花钱,怎么给? / 100

指导 2 给多少零花钱合适? / 107

零花钱应该怎么花 / 109

如果孩子对你说“零花钱不够用” / 116

不能顺利进行的时候 / 121

控制欲望 10 元购物训练 / 124

训练12 是你的话怎么办? 控制欲望 / 127

成为一个明智的消费者吧 / 129

训练13 选择价格实惠的巧克力 核对每克的单价 / 132

防止卷入危险契约 / 133

让孩子学会自立 / 136

附录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孩子沟通 / 139

 后记

相关制作人员的话 / 143


《独立成长的力量:父母与孩子协同进化的实践指南》 目录 第一章:洞悉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 1.1 孩子的世界:独立萌芽的种子 1.2 发展的里程碑: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蜕变 1.3 误区的迷雾:过度保护与放任自流的陷阱 1.4 智慧的开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独立需求 第二章:塑造孩子自我管理的基石 2.1 规则的力量:家庭规矩的建立与执行 2.2 时间的艺术:培养孩子的计划性与时间观念 2.3 责任的担当:从小事做起,积累独立经验 2.4 情绪的导航:认识、表达与管理情绪的能力 2.5 问题的解决者:鼓励孩子主动思考与应对挑战 第三章:父母的角色:引导者的智慧与艺术 3.1 放手不是不管:界定父母介入的边界 3.2 倾听的艺术:与孩子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 3.3 赞赏的力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内在动力 3.4 榜样的力量:父母自身的独立与成长示范 3.5 沟通的桥梁:化解冲突,促进理解 第四章:家庭的支持系统:营造独立的成长环境 4.1 空间的独立:给予孩子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4.2 探索的自由: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尝试新事物 4.3 犯错的勇气:允许孩子跌倒,并从中学习 4.4 社交的舞台: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4.5 兴趣的沃土:发现并呵护孩子的独特天赋 第五章:应对成长中的挑战与误区 5.1 孩子“偷懒”怎么办?识别假性依赖与真性需求 5.2 孩子不听话,是逆反还是独立的信号? 5.3 如何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坚持原则? 5.4 青春期的迷惘:父母如何陪伴孩子走过? 5.5 科技时代的孩子:虚拟世界与现实独立性的平衡 第六章:父母自身的成长与蜕变 6.1 停止焦虑,拥抱不确定性 6.2 重新认识“控制”与“引导” 6.3 找到育儿的平衡点:爱与独立并行 6.4 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成长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 《独立成长的力量:父母与孩子协同进化的实践指南》 第一章:洞悉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 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他们的成长,是每个家庭最动人的乐章。然而,在这段旅程中,无数父母常常陷入两难:是紧握双手,生怕孩子跌倒,还是选择放飞,任由他们自由翱翔?《独立成长的力量》并非一味鼓吹放任,而是深切理解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为父母提供一套科学、有效、充满爱的育儿智慧。 1.1 孩子的世界:独立萌芽的种子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孩子便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立意识。他们渴望探索,好奇心驱使他们去触碰、去感受、去理解这个世界。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正是独立能力的萌芽。父母需要做的,是细心观察,捕捉孩子内心深处对自主的渴望,并以恰当的方式去呵护和引导,让这颗种子能够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1.2 发展的里程碑: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蜕变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会经历认知的飞跃、情感的成熟以及行为模式的改变。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探索世界的儿童,再到思考人生的少年,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独立能力的不同表现。理解这些发展的里程碑,有助于父母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需求,因势利导,而不是强求或阻碍。例如,当孩子开始尝试自己穿衣服、吃饭,或是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这便是独立能力发展的积极信号。 1.3 误区的迷雾:过度保护与放任自流的陷阱 许多父母因为深爱孩子,不自觉地陷入“过度保护”的陷阱。他们害怕孩子受伤、犯错,于是包办一切,剥夺了孩子尝试和锻炼的机会。然而,过度保护的孩子,往往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在进入社会后容易感到无助和迷茫。 另一方面,一些父母可能认为“放任自流”就是培养独立,但实际上,缺乏引导的放任,可能导致孩子行为失序,甚至走上歧途。这两种极端,都无法真正帮助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人。 1.4 智慧的开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独立需求 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孩子内在的独立需求,并以尊重为基础,给予恰当的支持。这并非要求父母从此“袖手旁观”,而是学会“松开手”,在孩子需要时提供及时的帮助,在他们能够胜任时给予信任和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也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石。 第二章:塑造孩子自我管理的基石 自我管理,是孩子独立行走于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涵盖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规则意识、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独立成长的力量》将帮助父母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自我管理基石,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 2.1 规则的力量:家庭规矩的建立与执行 一个清晰、合理且持续执行的家庭规矩,是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起点。这些规矩并非束缚,而是为了让孩子理解界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用餐时的礼仪,到睡觉前的准备,再到对待家务的态度,每一个小小的规矩,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行为模式。关键在于,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以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引导孩子遵守,同时也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讨论和调整,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2.2 时间的艺术:培养孩子的计划性与时间观念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是从小事开始的。例如,帮助孩子规划好一天的时间,包括学习、玩耍、休息和家务。教导他们使用日历、清单,学会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当孩子能够按时完成自己的事情,并且有空闲去发展兴趣时,他们便能体会到时间管理带来的成就感和自由。 2.3 责任的担当:从小事做起,积累独立经验 责任感是独立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是培养他们担当意识的有效途径。从整理自己的房间、收拾玩具,到协助做家务,再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一个小小的责任,都是孩子独立成长的阶梯。父母要给予孩子犯错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明白,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并且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2.4 情绪的导航:认识、表达与管理情绪的能力 情绪如同潮水,时而汹涌,时而平静。教导孩子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他们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孩子生气、沮丧或兴奋时,父母要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压抑或爆发。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习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懂得管理情绪的孩子,更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内心的平和。 2.5 问题的解决者:鼓励孩子主动思考与应对挑战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独立应对世界的关键。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急于“替他们解决”,而是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即使尝试失败,也要肯定他们努力的过程,并一起找出原因,寻找新的方法。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将赋予孩子强大的内在力量。 第三章:父母的角色:引导者的智慧与艺术 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既是孩子的守护者,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独立成长的力量》强调,父母并非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与孩子协同进化的伙伴。 3.1 放手不是不管:界定父母介入的边界 “放手”并非意味着撒手不管,而是懂得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介入。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和具体情况,界定出父母的职责范围,以及孩子可以自主决定的领域。当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或面对他们无法独自解决的重大问题时,父母的介入是必要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适度的放手,能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学习和成长。 3.2 倾听的艺术:与孩子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 倾听,是建立深层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桥梁。在孩子想要倾诉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给予他们全身心的关注。不打断,不评判,不急于给出建议。仅仅是安静地陪伴,理解他们的感受,便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与被尊重。这种深层的情感连接,是孩子勇敢面对独立挑战的坚实后盾。 3.3 赞赏的力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内在动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父母的赞赏,是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催化剂。我们应该关注孩子付出的努力,他们的进步,以及他们的独特性,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能让孩子重拾信心,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和探索。 3.4 榜样的力量:父母自身的独立与成长示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人,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父母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如何处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自身的独立与成长,是孩子学习独立最生动的教材。 3.5 沟通的桥梁:化解冲突,促进理解 亲子之间难免会有冲突,而有效的沟通,是化解冲突,促进理解的关键。当与孩子发生分歧时,父母要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基础,而尊重是沟通的保证。通过开放、真诚的沟通,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避免误会,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第四章:家庭的支持系统:营造独立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安全港湾,也是他们学习独立最温暖的土壤。《独立成长的力量》提出,营造一个支持孩子独立成长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4.1 空间的独立:给予孩子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无论房间大小,为孩子开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是培养独立意识的重要一步。这个空间可以是他们的卧室,也可以是书桌的一角。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自由地布置,存放自己的物品,并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独立,更是心理空间的独立,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拥有感。 4.2 探索的自由: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尝试新事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探索。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尝试新的事物,无论是参与一项新的课外活动,还是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在孩子尝试过程中,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并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能力。 4.3 犯错的勇气:允许孩子跌倒,并从中学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允许孩子犯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理性对待,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惩罚。通过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坚韧。 4.4 社交的舞台: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孩子独立融入社会的基础。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例如参加集体活动,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鼓励孩子主动与人沟通。在交往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交智慧。 4.5 兴趣的沃土:发现并呵护孩子的独特天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父母的职责,是去发现和呵护这份独特。当孩子对某个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呵护孩子的兴趣,不仅能让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获得成就感,更能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创造力和自我驱动力。 第五章:应对成长中的挑战与误区 育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挑战与误区,常常让父母感到困惑。《独立成长的力量》将帮助父母拨开迷雾,科学应对。 5.1 孩子“偷懒”怎么办?识别假性依赖与真性需求 有时,孩子看似“偷懒”,实际上可能是缺乏必要的技能,或是对某件事情感到畏惧。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区分是孩子真的不愿意做,还是他们暂时无法独立完成。如果是后者,父母应该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技能,而不是简单地否定。 5.2 孩子不听话,是逆反还是独立的信号? 当孩子出现“不听话”的行为时,父母需要审慎判断。这可能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自己想法的坚持,也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区分是无理取闹,还是对自主权的渴望,将有助于父母做出更恰当的回应。 5.3 如何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坚持原则? 坚持原则,是父母的责任,但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不伤害亲子关系,则是一门艺术。温和而坚定,是最核心的原则。父母需要以尊重的态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并愿意与孩子沟通,寻找折衷的方案。 5.4 青春期的迷惘:父母如何陪伴孩子走过?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这个时期,孩子可能表现出独立、叛逆、迷惘等多种情绪。父母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充当孩子坚实的后盾,引导他们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 5.5 科技时代的孩子:虚拟世界与现实独立性的平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引导孩子平衡虚拟世界与现实独立性,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活动,并引导他们认识到现实世界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六章:父母自身的成长与蜕变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成长。当我们放手让孩子独立时,我们自己也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蜕变。《独立成长的力量》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父母自我成长的一面镜子。 6.1 停止焦虑,拥抱不确定性 养育孩子,本就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过度的焦虑,只会阻碍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学会拥抱不确定性,信任孩子的成长潜力,是父母获得内心平静的关键。 6.2 重新认识“控制”与“引导” “控制”往往带有强制的意味,而“引导”则更强调尊重和支持。父母需要逐渐从“控制者”的角色,转向“引导者”,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走上独立之路。 6.3 找到育儿的平衡点:爱与独立并行 爱是育儿的基石,但爱不应成为束缚。找到爱与独立之间的平衡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同时又能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6.4 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成长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最终,父母的角色,是孩子一生中最值得信赖的伙伴。我们陪伴他们探索世界,见证他们的成长,支持他们的梦想。当我们学会放手,用智慧和爱去引导时,我们不仅成就了孩子的独立,也成就了自己更美好的父母形象。 《独立成长的力量》愿与天下父母一同前行,见证孩子绽放独立成长的耀眼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种“别插手”的标题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教育不可能完全放任自流。但深入阅读后发现,这本书的核心思想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一种更高阶的“赋能式管理”。它教会我们如何精准地判断“何时该退后一步”和“何时需要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比如,在孩子进行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爱好时,我们通常会因为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感到焦虑,从而不断催促或干预。这本书则提供了一套评估孩子“投入度”和“兴趣点”的工具,帮助家长区分是孩子真的遇到瓶颈了,还是我们自己的耐心耗尽了。它强调了“耐心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方式。这种细腻的区分和实用的工具,让我能够更有底气地面对教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既不溺爱,也不扼杀。这本书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它重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带来了久违的和谐与尊重。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描绘了“被插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以前我总觉得,我只是在“指导”,孩子应该能理解我的用心良苦。但书里通过一些孩子的第一人称叙述,让我冷汗直流——原来那些我以为的“热心帮助”,在孩子眼里,是充满质疑和压迫感的。特别是关于时间管理的部分,我一直用家里的“行程表”来约束孩子,总觉得这样才能保证效率。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当孩子被要求完全按照外部设定的时间表生活时,他的内在动力是如何被一点点磨灭的。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巧妙的转换方法,从“规定时间”转向“设定目标”和“自我评估”,让孩子真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对我这个习惯了“控制”的家长来说,是一次彻底的颠覆。阅读体验上,它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读完后立刻想付诸实践,而不是束之高阁。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读起来完全不像一本育儿理论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坐在你对面,拉着你的手,一句一句地帮你把那些纠结的心结解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挫折教育”的探讨。我过去总是把孩子保护得太好,生怕他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心灰意冷。结果呢?他稍微遇到点学习上的瓶颈,就立刻想要放弃。这本书里提到,挫折是孩子建立韧性的必经之路,只有自己爬起来的经历,才能真正构建起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读到这部分时,我正在纠结是否要帮孩子写一份拖延已久的报告,看完后,我默默地把电脑关了,告诉他:“这个困难,你需要自己想办法克服。”接下来的几天虽然很煎熬,我听到了抱怨,看到了挣扎,但最终,他自己找到了突破口,那种成就感是任何语言鼓励都比不上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的焦虑,很多时候是源于对孩子能力的低估,而这种低估,恰恰是阻碍他成长的最大障碍。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对“成功”定义的多维解读。我们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把“成功”和“高分”、“名校”划上了等号,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也无形中将这些目标强加给了孩子。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自我效能感”和“内部动机”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并且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时,外在的成功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我有一个习惯,只要孩子考试成绩不如预期,我就会立刻介入,分析试卷,指出问题,恨不得帮他重写一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种“过度分析”恰恰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需要我来拯救。”读完后,我学会了更冷静地面对成绩单,更多地去关注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数字。它提供了一种更宏观、更长远的教育视角,让我从短期的分数焦虑中解脱出来,真正关注孩子的终身幸福。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让我醍醐灌顶,特别是关于“放手”的那个章节,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开明的家长,但事实证明,我的“帮助”更像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我记得我女儿上周说想自己规划周末的活动,我习惯性地就开始在脑子里列出一堆“建议”清单,想帮她把时间安排得更有效率。结果,我强忍着没说出口,只是问了她一句:“你觉得怎么安排最开心?”她愣了一下,然后眼睛亮了,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她的计划。看着她自信满满的样子,我才意识到,我为她做的所有“完美规划”,其实都是在剥夺她探索和犯错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她自己去试错,而不是事事代劳。它不是简单地教你撒手,而是教你如何在放手的同时,依然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为你好”的出发点,很多时候,我只是想掌控局面,而非真正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这本书的理念非常务实,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场景和对话引导,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实践出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