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62480259 中医养生与保健 重庆大学出版社

9787562480259 中医养生与保健 重庆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养生
  • 保健
  • 健康
  • 中医养生
  • 传统医学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健康养生
  • 医学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80259
商品编码:2928891099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养生与保健

定价:14.80元

作者: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624802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医养生保健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那么,何谓养生?何谓保健呢?
  编者认为,无病者应用科学方法,使自己更加健康或者使发病的机会减少,就是养生;有病者使用科学手段,使自己恢复健康或者让病痛减轻,这就是治疗或者保健。但是治疗一般需要有医师资格的人才能完成,而保健则是普通人甚至病人自己都可以完成的。一般来说,中医养生主要适用于健康、亚健康人群;保健主要应用于亚健康、慢性疾病人群。
  本书以中医药养生文化、 推拿按摩、药膳食疗等中医特色文化为基础,以预防保健、饮食营养、情志养生、美容美型、养身等辅助疗法为主要内容,力求为经受肩周炎、肥胖、颈椎病等慢性病困扰的中老年患者和社区亚健康人群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防治方法。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中医养生概要 1
节 养生理论 3
第二节 养生基本原则 5
第三节 中医养生方法 9
第四节 传统运动养生法 24
第五节 体质养生 29
第二章 中医保健基础知识 37
节 健康与亚健康 38
第二节 推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制 40
第三节 保健推拿常用手法介绍 42
第四节 推拿禁忌症 49
第三章 常见病的按摩保健65
节 感冒 66
第二节 头痛 69
第三节 失眠 74
第四节 牙痛 76
第五节 颈椎病 77
第六节 肩周炎 80
第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85
第八节 泄泻 87
第九节 便秘 90
第十节 痛经 93
第十一节 近视 95
第四章 常见病的运动保健 101
节 运动保健遵循的原则 102
第二节 运动保健的适应症 103
第三节 运动保健的禁忌症 104
第四节 糖尿病的运动保健 106
第五节 面瘫运动保健 107
第六节 膝关节疾病运动保健 108
第七节 颈椎病运动保健 110
第八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健操 112
第九节 肩周炎保健运动操 116
第十节 肥胖的运动保健 121
第五章 常见病食疗保健 125
节 中医食疗概论 126
第二节 常见疾病的食疗保健应用与注意事项 128
第六章 中医情志保健 141
节 情志致病 145
第二节 情志致病的机理 148
第二节 情志养生 15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碗清粥,半亩良田”:寻常生活里的养生智慧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信息爆炸的时代洪流,无不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健康,如今却成了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真正的养生之道,并非遥不可及的秘籍,也非昂贵的滋补品,它往往就隐藏在最朴素的生活细节之中,蕴藏在古老而智慧的传统之中。 本书并非一本探讨复杂病理、推崇奇特疗法的养生指南,它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温和的语言,引导我们回归自然,审视自身,重新理解“养生”与“保健”的真正含义。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为根基,将深奥的养生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易于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方法。 一、饮食有节,滋养生命之源 “民以食为天”,饮食乃是维系生命、滋养身体的根本。然而,我们对食物的态度,却常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度挑剔,追求所谓的“绿色”、“有机”,忽略了食物本身的属性;要么随波逐流,任由味蕾驱使,摄入过多的不健康食品。 本书强调,“饮食有节”并非是禁食、素食,而是强调“适量”与“均衡”。它会带您了解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群,在饮食上应有的侧重点。例如,春生夏长,宜多食疏肝理气、清淡甘美的食物;秋收冬藏,则应适当进食温热滋补、敛藏阳气的食材。书中不会列出枯燥的食谱,而是会从食物的“性味”(寒、热、温、凉,以及辛、甘、酸、苦、咸)入手,教您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灵活搭配,做出既合乎时宜,又能满足身体所需的美食。 您会了解到,米饭,这个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并非“粗鄙”的代名词,而是“五谷之首”,蕴含着丰富的能量与营养。懂得如何烹饪,如何搭配,更能发挥其养生价值。书中会探讨,为何“粗茶淡饭”能益寿延年,又为何“大鱼大肉”长期摄入,反而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它会引导您认识到,过分追求“精细”和“浓味”,往往会损伤脾胃,阻碍气血的运行。 此外,对于那些被现代人普遍忽视的“时令蔬菜”、“五谷杂粮”,本书会给予它们应有的重视。它们往往蕴含着更为纯粹的自然能量,是帮助我们疏通身体、补充营养的绝佳选择。它会鼓励您尝试各种粗粮,如小米、荞麦、燕麦,了解它们各自的功效,并将它们融入每日的餐食中,让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滋养。 二、起居有常,顺应昼夜节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类最原始、也最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光辉下,我们的作息时间早已被打乱。熬夜加班、通宵娱乐,仿佛成了常态。殊不知,这种对自然节律的违背,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起居有常”。它会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何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对于身体的修复、精神的调养至关重要。当太阳升起时,我们应顺应阳气的升发,开始一天的活动;当月亮升起时,我们的身体也应逐渐趋于宁静,进入休息的状态。 书中会细致地探讨,晚睡晚起对身体的危害。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脏的排毒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气色暗沉;会削弱脾胃的运化能力,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更会影响大脑的休息和修复,导致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 反之,早睡早起,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则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使气血得以濡养,精神得以恢复。它会引导您认识到,睡前一杯温水、保持卧室的黑暗与安静、睡前避免过度思考,都是帮助我们进入高质量睡眠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对于办公室白领而言,长时间的久坐不动,更是健康的隐形杀手。本书会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运动建议,如课间休息时的简单拉伸,午休时的散步,以及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尝试站立办公。这些微小的改变,都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疲劳。 三、情志平和,宁静致远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早已被中医理论所重视。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生活琐事……这些情绪的波动,如同一把把钝刀子,一点点地削弱着我们的健康。 本书强调,“情志平和”是养生保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并非要求我们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引导我们学会如何“管理”和“疏导”自己的情绪。书中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乐、怒、忧、思、悲、恐”等七情对身体的影响,进行细致的阐述。 例如,长期的焦虑和忧愁,会耗伤心气,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长期的愤怒和暴躁,会肝气郁结,导致身体僵硬,甚至引发消化系统的问题;过度的思虑,则会损伤脾胃,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本书会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如“静坐冥想”,通过放松身体,专注于呼吸,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写日记”,将内心的想法和情绪倾泻出来,从而获得释放;“发展兴趣爱好”,通过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中,来转移注意力,充实内心。 它会鼓励您学会“知足常乐”,感恩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减少不必要的攀比和欲望。当内心不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就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健康的光彩。 四、起居适度,动静结合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如何运动,却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是追求高强度的健身,还是舒缓的瑜伽?是剧烈的跑步,还是悠闲的散步? 本书倡导的,是“动静结合”的养生之道。它认为,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但过度的运动,反而会损伤身体,消耗精气。 它会引导您认识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才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以达到“养筋骨、调气息”的目的。对于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则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来增强心肺功能。 书中会特别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运动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远比偶尔进行一次剧烈运动,更能有效地提升身体素质。 同时,本书也会探讨“静”的意义。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同样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鼓励您在劳累之余,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 五、环境宜居,自然和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都市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过于人工化的居住环境,都在无形中削弱着我们的健康。 本书会引导您关注我们所处的环境,并尝试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它会鼓励您多去亲近自然,感受山川河流的魅力,呼吸新鲜的空气。哪怕只是在公园里散步,在绿色的草地上小憩,都能有效地舒缓身心。 在居家环境方面,它会提出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建议,如多在室内种植一些绿植,净化空气,增添生机;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选择舒适的家居用品,营造一个温馨宜人的生活空间。 书中还会探讨,为何“顺应自然”的居住环境,更能滋养我们的身心。例如,选择靠近水源、绿树成荫的地方居住,能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 结语: 本书的宗旨,是希望通过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唤醒您内心深处对健康的渴望,引导您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它不提供奇效灵药,只分享生活智慧。它不追求遥不可及的完美,只鼓励您做出一点一滴的改变。 “一碗清粥,半亩良田”,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回归自然、关照身心的哲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养生之道,并非与世隔绝,而是融入生活,贯穿始终。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您将会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品味生命最本真的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中医养生并非玄而又玄的神秘主义,而是一种古老而又极其智慧的生活哲学。它强调的是一种“治未病”的理念,通过日常的调养,达到身体内在的和谐统一,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提升生命质量。书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从宏观的天人合一,到微观的五脏六腑功能,再到具体的养生方法,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而是将复杂的理论巧妙地转化为一套套切实可行、简单易学的养生方法,并且非常注重个体差异,引导读者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没有说教,而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丰富的案例,用科学的解读,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中医养生的世界,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真正愿意去实践、去体悟的探索者。它让我明白,健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种需要用心经营的生活方式。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是它对于“体质辨识”的详细介绍。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体不算好,但具体是哪方面弱,却说不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通过观察面色、舌苔、体型、声音、排泄物等多个维度,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比如是偏寒、偏热、偏虚、偏实,还是兼有其他特点。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对照,发现自己属于偏湿热体质,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夏天容易长痘,冬天也容易口干舌燥,还时常感到疲倦。明白了体质,再去看书里关于饮食、起居、运动的养生建议,就显得非常有针对性了。比如,对于我这种体质,书中就建议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选择清淡、利湿的食材,同时推荐了一些适合我的运动方式。这种“因人而异”的养生之道,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确实非常人性化和科学化。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而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让我感到非常受用,也更有信心去坚持下去。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针灸、推拿这些中医的“硬核”疗法,总觉得有些畏惧,觉得需要专业人士操作,自己在家很难实现。但这本书对这些内容的处理,让我耳目一新。它并非强制要求读者去学习复杂的针灸手法,而是将一些简单易行的推拿按摩方法,比如针对头痛、失眠、腹泻等常见症状的穴位按摩,以及一些简单易学的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功法,进行了详细的图文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注意事项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甚至还配有二维码,扫码就能观看演示视频。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人学习中医养生功法的门槛。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几个肩颈放松的按摩手法,效果出奇的好,缓解了我长期以来因为工作而导致的颈部僵硬和酸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中医养生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可以切实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积极手段。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比单纯提供一个偏方更加令人钦佩。

评分

对于我这个常年伏案工作,颈椎腰椎问题缠身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我一直以为养生就是吃点保健品、多运动,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并非完全是“劳损”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是身体内部平衡被打破的信号。书中关于“情志养生”的章节,对我触动尤其大。它指出,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易怒等,都会直接影响身体的五脏功能,进而引发各种疾病。比如,长期生气伤肝,思虑过度伤脾。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次工作压力大的时候,睡眠都会变得很差,胃也不舒服。书里提出的情志调养方法,比如通过冥想、呼吸练习,以及适度的兴趣爱好来疏导情绪,让我看到了改善的希望。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开心”,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告诉你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如何运用中医的智慧去化解。而且,它还很巧妙地将这些情绪调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通过品茶、听音乐、赏花等方式,让养生变得不枯燥,充满乐趣。我尝试了几种书中提到的舒缓情绪的方法,确实感觉身心都放松了不少,睡眠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评分

拿到这本《中医养生与保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厚实的纸张和典雅的封面设计,瞬间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学术氛围。我本来对中医的认知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养生偏方,总觉得有些玄乎,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食疗方或者按摩手法,而是从更深层次地剖析了中医养生理论的根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顺时养生”的部分,详细阐述了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作息和饮食的重要性,比如春季如何疏肝解郁,夏季如何清热消暑,秋季如何滋阴润肺,冬季如何温补潜藏。这些内容并非空穴来风,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典医籍的论述,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进行解读,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明白,中医的养生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与身体自身进行和谐对话的一种智慧。书中的图文并茂也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无论是经络穴位的示意图,还是中草药的精美插画,都清晰直观,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书中的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