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幼儿园3年,妈妈如何引导孩子
定价:32.00元
售价:24.3元,便宜7.7元,折扣75
作者:赵红艳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5440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这是一个幼儿园教师10年从教经验分享。幼儿园从教10多年的教师精心打造,对孩子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大大小小问题给出了精准的解决方案,同时以大量真实案例现实说法,帮助妈妈引导孩子以*状态迎接幼儿园三年的困难和挑战。2.这是一本实用、详细、的入园教科书。每个妈妈都会经历孩子刚上幼儿园时的忐忑不安。为孩子们在幼儿园能不能适应而感到焦虑,为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而感到纠结。本书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态度诚恳,直击问题的关键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3.幼儿园3年,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幼儿园3年,是孩子的身体、大脑、情感发育和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养成、自我意识萌发和社交能力建立的重要发展期。
内容提要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个小社会。孩子*次脱离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团体中生活。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眼光不再局限于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他们在这种集体生活中初步形成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并逐渐培养起集体意识。那么如何让你的孩子开开心心去幼儿园,如何了解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究竟是什么,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小朋友沟通,如何才能和幼儿园携手共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一位从教10多年的幼儿园教师与您分享她的教育笔记。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对学龄前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养育问题进行了一一解读和深入的剖析,对孩子在幼儿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大量生动、活泼、真实可靠的案例进行客观和细致入微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目录
作者介绍
赵红艳 家庭教育研究者、儿童心理专栏作家,从事幼教工作十多年,拥有丰富的幼儿园教育咨询经验,其育儿观念改变了许多家长的教育思想。她现任卓尔素质未来馆课程活动设计总监,专注于儿童发展、家长心理及亲子关系的研究。出版过家庭教育著作多部,其中《13岁前,妈妈要懂的心理学》《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样做男孩出息》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育儿书籍的挑选挺挑剔的,总觉得很多作者站在了一个“完美妈妈”的角度来俯视我们这些在职场和家庭间疲于奔命的普通家长。我希望这本书能摒弃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真正走进我们这些日常被琐事缠身的妈妈的心坎里。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爱与规则”这个永恒的难题的。孩子在幼儿园后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时候会开始挑战规则,这是我在家里最头疼的部分。如何既维护了家庭的秩序感,又不挫伤孩子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孩子因为某个小事和朋友产生矛盾,妈妈是该立刻介入还是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种情境化的处理方式,远比长篇大论的教育哲学更有价值。我希望读完后,能有一种“啊,原来可以这么做!”的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不是读完后更加焦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和结构设计,在我看来,也体现了作者对家长阅读习惯的理解。我更偏爱那种结构清晰、板块分明的书籍,这样我可以在碎片时间里快速找到我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果我正在为孩子的小组合作能力担忧,我希望能在目录里直接找到对应章节,而不是翻阅大量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我期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够清晰地划分出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例如,大班上学期侧重社交适应,下学期侧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时间轴上的梳理,能帮助我们家长制定更有前瞻性的计划。另外,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可以打印出来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亲子任务清单”,那就太棒了。这种将阅读转化为实践的工具性,对我来说价值巨大。
评分我对“引导”这个词特别敏感。因为我家孩子属于比较敏感型的,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很大,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变化无疑是巨大的。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有效的引导”的。是不是意味着要像个教练一样,精确地指导每一步?还是更像一个园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光照,让孩子自然生长?我更倾向于后者,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把握分寸。很多时候,我一着急,话就多了,反而让孩子感到了压力。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的深入探讨,我会非常欣赏。比如,当孩子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而表现出抗拒时,妈妈的“无声支持”和“有效倾听”该如何体现在日常交流中?我期待看到一些鼓励妈妈们放慢脚步、真正观察孩子的细节描述。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得挺温馨的,色彩柔和,一看就是为咱们这些在“幼升小”的十字路口上摸索的家长们准备的。我最近正好在琢磨孩子三年幼儿园生活到底该怎么收尾,才能让他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而不是恐惧。市面上的育儿书不少,但很多都偏重理论,读起来有点晦涩,感觉是专家在对家长说话。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那种接地气、能立刻用在生活中的小妙招。比如,如何巧妙地将日常游戏变成学习的契机,而不是生硬地布置“作业”。我特别关注如何处理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养成的某些小习惯,比如依赖性强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需要家长在最后阶段有针对性地去调整,为迈入更规范的小学环境打好基础。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而不是空泛的口号,让我能对照着我家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我们俩的引导方式。毕竟,这三年是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期,妈妈的引导方式直接决定了他未来的学习态度。
评分我关注的重点始终是“连接感”。三年幼儿园,妈妈和孩子建立起来的亲密感是无可替代的财富,但小学的到来,意味着亲子关系需要进行一次微妙的“模式切换”。我最担心的是,过度强调“独立”和“规则”,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不再是那个可以无条件依靠的港湾了?因此,我非常期待了解,如何在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同时,维持甚至深化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结。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比如,在孩子开始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按时睡觉后,妈妈应该如何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来弥补“放手”带来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被放手的同时,爱意从未减少,那将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我需要的是一把钥匙,既能打开小学的门,又能确保家里的“后方基地”依然坚固温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