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一位母亲的高考陪读笔记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一位母亲的高考陪读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昧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反思
  • 高考
  • 家庭教育
  • 成长
  • 育儿经验
  • 教育方法
  • 心理辅导
  • 母爱
  • 教育心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诗书雅韵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ISBN:9787548438151
商品编码:2944491887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一位母亲的高考陪读笔记

定价:45.00元

作者:余昧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484381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铺天盖地的家教类图书中,这是颇与众不同的一本!

★生活化、接地气:教育家尹建莉、孙云晓,作者龙应台等高度推崇的教育理念!比《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孩子你慢慢来》《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等更接地气。

★繁体版好评如潮:繁体版由中国台湾凌零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出版后备受好评,经作者精心修订和编校人员反复编校后,大陆简体版全新上市!

★让数百万孩子和家长终生受益:让孩子在高考道路上不浮躁,不焦虑,稳扎稳打,稳操胜券,金榜题名,同时收获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生活的能力;让家长在陪读道路上不困惑,不迷惘,有条不紊,有的放矢,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一位母亲用3年的心血铸就的传奇: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指点,没有千篇一律的废话、空话,只有孩子在高中三年真实出现的种种身心问题,以及母女闺密式的探讨、交流,字字句句都是可以共享的经验和教训!

★一本带有哲学意味和散文味道的家教读物:文字温暖纯净,描写细腻娴静,叙述优雅有味,字字真情流露,句句情趣盎然,让你时而低头沉吟,时而仰天长叹,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泪流满面!

★一部充满人情味和人文色彩的陪读作品:抛开以考试为中心的功利性,以孩子的心灵成长为出发点,通过生活的点滴告诉读者,不以考分为目的的高考,更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内涵和修养,更有利于孩子形成大胸襟和大格局!

内容提要


孩子在高中三年能获得怎样的成绩和身心成长,不仅要看孩子自身做了怎样的付出和努力,更要看父母给予了怎样的陪伴和指导。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作者是一位智慧的妈妈,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中三年,在她的陪伴下,女儿不仅综合成绩一路飙升,*后金榜题名,而且获得了全面的发展,身心逐渐成熟起来。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让孩子们在高考的道路上不浮躁,不焦虑,稳扎稳打,稳操胜券,同时收获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更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的书,让父母们在陪读的道路上不困惑,不迷惘,有条不紊,有的放矢,与孩子一起读书、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目录


PART 01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陪读是怎样炼成的 002

陪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004

碎片似的“业余”生活 006

岁月无声 007

全世界都在陪读 009

不能像她们那样 011

拖沓地活着 013

逝者如斯 016

茶意人生 017

早餐 019

美丽与遗憾 021

孩子大人 023

彼岸 026

十字街头 029

初的网络 032

名校 034

夜宵 037

生活的面目 038

又是一年高考季 040

江家小院 042

搬家 048

菁菁校园 050

生日快乐 053

堪与古人游 055

读书那些事 057

这一株金钩梨 066

骨折 069

同学 071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074

运动会 076

流量生活 078

水杉之冬 080

082

小心脚下 084

妈厨艺 085

陪伴 088

来一场中年阅读 090

停电 092

芙蓉 094

陪伴的方式 096

温馨提示 098

圣诞快乐 101

接力赛 103

面条 105

成绩,不可承受之轻 107

明天是什么日子 109

离开 111

狂 113

撞衫 115

雾霾 117

周期 119

我不睡 120

说好的雪呢 122

侧影 124

干脆面 126

五分钟 128

家长来兮 129

开学 131

童子功 133

吃什么 135

焦虑 137

白雾 139

说说信仰 140

问政笋 143

我的湖山 145

课题 147

清寂之美 148

传统 150

斩尾龙回家 152

性状 153

路该怎么走 157

篆刻 160

麻饼 162

晨曲 165

客人 167

天性 170

写在世界读书日 174

那时年轻 178

小鸟的歌唱 182

唠叨 184

搬来搬去 187

没大没小 189

石头馃 191

折纸 194

过客 196

残疾 197

车祸与人祸 199

再坚持一下 202

从广场舞想到的 205

我会调整回来 208

好消息 209

班服 211

人各有别 214

橙色五月 216

废墟 218

都是好的 221

此时无声胜有声 223

妈,我走了 225

PART 02 后高考时代

一个人的深夜 230

高考,也就这样 231

该做什么 233

君子入庖厨 235

放榜时分 237

志愿(一) 239

志愿(二) 241

迟到的明信片 243

一世长安 244

归来 246

千里大西北 248

镜子 250

伙伴 251

写在后 253

作者介绍


余昧,安徽省作协会员,徽州诗社成员。写作从古典诗词发端,渐涉散文。作品入选《诗歌周刊》《群岛》《抵达》《龙舒诗词》等文学杂志。曾出版诗集《有诗,世界就安静了》。

文摘


序言



在迷雾中寻找方向:一位母亲的陪读日记,关于爱、理解与独立 高中,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像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远征。而对于考生本人,更是人生中一场蓄势待发的蜕变。在这段跌宕起伏的时光里,分数如同导航仪上的指针,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却也常常遮蔽了更广阔的天空。本书并非关于如何冲刺高分、破解题海的秘籍,而是一位母亲,以她细腻而真挚的笔触,记录下陪伴女儿走过三年高考征程的心路历程。它讲述的,是分数之外,更深层次的成长,是孩子在压力与迷茫中,如何找寻自我、建立独立人格的过程。 这本书,是从一位母亲的视角出发,以时间为轴,以日记的形式,层层剥开了高中生活的真实面貌。这里没有冰冷的理论,没有刻板的说教,只有一位母亲最朴素的情感流露,以及她在日常点滴中对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深刻体悟。她记录的,不仅仅是女儿的学习进度,更是女儿情绪的起伏、思想的萌芽、兴趣的探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母亲自己心态的调整与转变。 第一部分:初探青春迷宫,在焦虑与陪伴中摸索 当女儿踏入高中的校门,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课程的加重,还有一股无形的焦虑。这种焦虑,既来自于升学的压力,也来自于对孩子能否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母亲开始细致地观察女儿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语,试图从中读懂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她记录下女儿第一次面对月考的紧张,第一次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悄悄落泪,第一次在复杂的同学关系中感到困惑。 然而,这份陪伴,并非一味地给予压力或指责。母亲深知,过度的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她尝试着走进女儿的世界,倾听她的烦恼,理解她的困惑。当女儿因为一道难题而纠结不已时,她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她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女儿因为社交上的不顺而感到沮丧时,她鼓励女儿勇敢地表达自己,同时也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吸引力,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 在这一阶段,母亲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她意识到,过去的溺爱和包办,可能让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放手,让女儿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去面对更多的挑战。她记录下自己曾经因为孩子犯错而产生的愧疚,也记录下看到孩子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时,内心的欣慰与骄傲。 第二部分:成绩的潮起潮落,理解与支持是最好的良药 高中生活,成绩如同海浪,时而高涨,时而低迷。这本书中,母亲详尽地记录了女儿在不同阶段的成绩变化。她没有回避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分数,也没有过度夸耀那些令人惊喜的进步。取而代之的是,她用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解读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 当女儿的成绩下滑时,母亲并没有将分数视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她会和女儿一起分析原因,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是情绪状态不佳?还是对某个学科缺乏兴趣?她鼓励女儿将目光从分数本身转移到学习的过程上,从错误中学习,从进步中汲取动力。她记录下自己如何在女儿情绪低落时,用一个拥抱、一杯热饮、一次温馨的谈话来给予支持。她也记录下,如何引导女儿认识到,一次考试的成败,并不能决定人生的走向。 相反,当女儿取得优异成绩时,母亲也保持着一份清醒。她不会让女儿沉溺于虚荣的赞美,而是引导女儿看到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并提醒她,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继续保持谦逊和进取。她记录下自己如何在女儿得意时,轻声提醒她“戒骄戒躁”,如何在女儿懈怠时,用鼓励和鞭策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她重拾斗志。 第三部分:兴趣的火花,点亮成长之路 成绩固然重要,但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个体,绝不仅仅由分数构成。母亲在这本书中,也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记录女儿在学习之外的兴趣和爱好。她观察到女儿在艺术、文学、体育或某个特定领域的闪光点,并积极地去鼓励和支持。 她记录下女儿在画室里专注的神情,在书本中遨游的快乐,在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她没有将这些视为“不务正业”,而是理解为孩子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创造力、建立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她记录下自己如何在繁忙的学业之余,为女儿创造机会去参加夏令营、艺术展览、体育比赛。她相信,这些经历,将比任何枯燥的习题,更能滋养孩子的灵魂,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母亲也分享了自己在这过程中,对“全面发展”的理解。她认为,所谓的全面发展,并非要求孩子在每一个领域都成为顶尖,而是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去发现自己的热情所在,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从而形成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盈的人格。 第四部分:独立意识的萌芽,学会放手与信任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深刻的成人礼。在这三年里,母亲见证了女儿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转变。她记录下女儿第一次自己规划学习时间,第一次自己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第一次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与母亲的期望不尽相同。 母亲坦言,学会放手,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艰难的课题之一。她记录下自己内心的挣扎,从最初的担心、不舍,到逐渐学会信任,相信女儿有能力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事情。她理解到,过度的保护,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于是,她尝试着给予女儿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她自己做决定,承担决策带来的后果。 她记录下女儿在面对挫折时,如何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逐渐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她也记录下,在女儿犯错时,自己如何从严厉的指责,转变为温和的引导,帮助女儿认识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她深信,真正的独立,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自理,更是思想上的成熟,是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 第五部分:高考之后,看见更辽阔的天地 高考的终点,也是人生新篇章的起点。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高考成绩的公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高考之后。母亲记录下女儿在等待成绩时的焦虑,公布成绩时的喜悦或失落,以及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激动。 更重要的是,她记录下女儿在经历这场人生大考后,所展现出的成熟与成长。她看到女儿学会了更加平和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母亲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自己作为母亲的成长。她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她学会了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选择,去支持孩子的梦想,即使这些梦想与自己曾经的设想有所不同。 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正走在或即将走上高考之路的家庭。它告诉我们,在分数至上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内心的丰盈,关注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关注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它证明了,真正的“陪读”,不只是在学习上的监督,更是在精神上的引导;不只是在成绩上的计较,更是在成长上的陪伴。它是一份充满爱的记录,一份关于理解与信任的实践,一份在迷雾中寻找方向,最终看见更辽阔天地的温暖指南。 在这里,你将读到一位母亲的真诚与智慧,你将看到一个女孩在压力与支持中,如何一步步蜕变成更优秀的自己。这本书,或许会让你重新审视“成长”的定义,让你在面对孩子的人生选择时,多一份从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坚定的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一种极具韧性的母爱,这种爱是智慧的,同时也是充满烟火气的。它没有美化陪读的艰辛,反而真实地记录了那些疲惫、妥协与坚持。读者能从中体会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它需要父母付出巨大的情感投入和智慧的平衡。这种坦诚的态度,让人倍感亲切,仿佛在与一位知心好友倾诉。它传递出的积极信号是:无论环境如何喧嚣,坚守内心的原则和对孩子成长的信心,才是战胜一切挑战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像是一份对社会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遣词造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巧妙地融合了个人经历与普遍性的教育探讨,使得任何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点。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这种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持久的阅读价值。读完之后,心中涌起一股清新的力量,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作者娓娓道来,将一个母亲在陪读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挣扎与坚持,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关于教育的探讨,更是一部关于亲情、成长和自我发现的动人故事。书中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尤其深刻,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学业成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富足。那种陪伴孩子走过关键时刻的温暖与力量,透过文字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让人在感动之余,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从结构上来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张弛有度。它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片段,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象化。每一个小故事,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家长们在教育焦虑中的影子。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日常的琐碎和压力,转化为充满哲思的思考。它鼓励家长们跳出“唯分数论”的怪圈,去真正倾听孩子的声音,去理解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对于在迷茫中摸索的父母们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功利性教育观点的解读。作者似乎更关注于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孩子的心灵的完整与健康,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挑战的场景,感受到了那个家庭所面临的压力与选择。书中对于“成长”的定义,超越了分数和排名,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人格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塑造。这种对教育本质的追问,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久久不能平静,思考良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