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国故事大王教你和孩子说话
定价:28.00元
作者:(美)阿伯特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55040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99kg
编辑推荐
☆ 故事的魔力不可小觑,会和孩子说话的爸妈*无敌; ☆ 从1871年开始,本书在美国父母中已流传140多年; ☆ 读懂孩子的心,用有趣的、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是蒙台梭利、华福德、卢勤、尹建莉、小巫等教育专家一致推崇的教育方法。同类书★★★★★推荐跨越三个世纪,畅销全世界的育子经典——尽在卡尔威特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畅销版本)(*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教育理念)哈佛家训(把*好的给你*爱的人!!!一本好书不仅要具备道德情感的力量,更要具备思想智慧的力量。)
内容提要
作为著有数十部儿童故事作品的故事大王,雅格阿伯特将为你讲述和孩子的说话之道,从而帮你优化和孩子说话的效果。书中讲到的一些技巧你或许已经知道,比如看图讲故事,但可能你的故事总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本书将告诉你其中的诀窍;还有一些技巧你可能并不知道,比如角色扮演等,它们会丰富你的沟通方式,从而帮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和孩子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你配合。
目录
章 和孩子说话的效果决定你能否教好孩子
教育孩子的使命之一:引导孩子成长
教育孩子的使命之二:维护孩子的成长空间
有效指导 尊重,和孩子说话的核心准则
第2章 先调动孩子的愉悦情绪—和孩子说话的守则之一
避免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循序渐进展开教育
不要把命令突然加给孩子,要给他的情绪留一段缓冲期
附录:三种错误的家教方式
第3章 与孩子建立情感共鸣—和孩子说话的守则之二
情感共鸣的神奇力量
理解孩子行为的背后动机,赢得孩子的认同
要俘获孩子的心,就必须让自己的思维适应孩子
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先给予同情和理解
第4章 和孩子一起编故事,讲故事
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利用图画,给孩子虚构一个益智故事
拟人化,和孩子的玩具展开一次趣味对话
每一次有想象力的对话,都让你离孩子的心更近一步
第5章 赞扬孩子时,你应该怎么说?
怎么赞扬,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怎么赞扬,可以让孩子懂事?
怎么赞扬,可以让孩子进步快?
切记!赞扬不是用金钱购买孩子的顺从
第6章 惩罚孩子时,你应该怎么说?
惩罚不是对孩子过错的报复,而应着眼于对错误的认知
惩罚的关键是及时,不是严厉程度
惩罚应适度,不要给孩子带来痛苦或不适
控制自己的情绪,赢得孩子对惩罚的配合
第7章 纠正孩子的“幼稚错误”时,你应该如何说?
愉悦感比痛苦感更能有效地帮助孩子纠正错误
宽容孩子的无知
批评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学习热情1
第8章 孩子乱折腾时,你应该怎么说?
是什么让孩子一直不断地折腾?
永远不要对孩子的好动进行批评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孩子的活动模式变化一次
为孩子提供安全、合适的活动渠道
第9章 发现孩子撒谎时,你应该怎么说?
是什么让孩子爱上撒谎?
首先,你要告诉孩子讲真话是他的义务
少发牢骚,多鼓励
区别对待孩子是不讲真话还是故意欺
0章 孩子总听不进你的话,你应该如何说?
孩子为什么总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
当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时,家长不能放弃自己的决定权
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训练他们的心智
面对分歧,要学会引导,而不是对抗
1章 孩子经常提各种要求,你应该如何引导他?
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记住,失败和成功都会让孩子学到很多
家长处理孩子的要求和愿望的一般性规则
2章 孩子总是有没完没了的问题,你应该如何回答他?
孩子爱问问题是一个好习惯
回答孩子的问题要尽可能简短
回答应该采用对话而非教导的方式
即使解决不了问题,家长的回应也是重要的
要随时准备说“我不知道”
3章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小的压力+多次的练习,让孩子快速养成好习惯
及时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并给予表扬
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接受你的劝诫
4章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财富观?
重要的一课是节制
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发放零花钱
零花钱的支配权应由孩子自己全权掌握
和孩子模拟各种商业活动
5章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家长应该率先垂范
鼓励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佳手段
绝不可把感恩当成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借口
作者介绍
雅格·阿伯特:美国故事大王,阿默斯特学院教授,著有《嗜血的尼禄》、《红玫瑰王后》、《查理一世》、《查理二世》等数十部儿童故事作品。
罗红:二级心理咨询师。著有《儿童万物操作奥秘》等书,发表《常识教学模式新探》、《平衡人生,从幼儿启动》等专业论文十多篇,多次荣获各类论文奖。
李英华:深圳关爱协会副秘书长、三爱互助会创始人,NLP亲子导师、心理咨询师。参与设计的课程“NLP青少年演讲”、“NLP青少年”等品牌产品享有非常好的口碑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并不算特别出挑,封面看起来有点朴实无华,但内容真的让人惊喜。我通常对“如何如何”的指南类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可能过于理想化,不接地气。然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家长的日常窘境。它没有要求父母成为完美的圣人,而是承认我们在疲惫时也会犯错,然后教我们如何在犯错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修复性沟通”。这对我这种经常因为工作压力大,回家后耐心值直线下降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救星。书中有一个关于处理“无理要求”的章节特别抓人眼球,它教我们不要直接说“不”,而是先确认孩子的情绪,再温和地设立界限。我尝试了那个“三明治反馈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虽然还是有些不情愿,但那种全盘的对抗情绪明显减弱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流畅,读起来完全没有阅读障碍,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他丰富的经验和我们分享心得。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脚本,而是一套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快速调整的沟通工具箱。这让我觉得,育儿的复杂性并没有因为这本书的出现而消失,但至少我手上的武器库升级了。
评分我是在给上小学的儿子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偶然间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他因为和小伙伴闹矛盾,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怎么问都不肯说细节。我当时试了很多哄劝和开导的方法,效果都不理想,感觉自己像个蹩脚的翻译官,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立刻下载了电子版,连夜读完。它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沟通不畅”,其实是我们在用成人的逻辑去审判孩子的情绪。书中反复强调“验证感受先于解决问题”,这个理念对我触动很大。它指导我如何去描述我观察到的行为,然后把解读权留给孩子,比如“我看到你把积木推倒了,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而不是直接质问“你为什么又发脾气?”。这个小小的转变,让我的儿子终于打开了话匣子,把前因后果都说了出来。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对“共情”的剖析非常到位,它不仅仅停留在“你要理解孩子”的口号上,而是提供了清晰的步骤,教我们如何真正地“进入”孩子的情绪场域。对于处理学龄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和社交困境,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坚实的情感支持和实战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亲子沟通指南”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聚焦在学龄前儿童的日常小事上,但它对青少年期的沟通难点也有涉及,这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的孩子正处在那个敏感的阶段。最让我称赞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父母的自我觉察”。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父母自身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现在沟通模式的影响,这真的是非常深刻和必要的反思。我们往往只盯着孩子的问题,却忽略了我们自己是如何被“程序化”的。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细致的自我提问清单,帮助我们识别那些自己习以为常但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的语言习惯。例如,关于“比较性语言”的危害,书中分析得入木三分,让我立刻警醒了自己过去无意识中对孩子的“捧杀”或“贬低”。阅读过程像是一次深度的心理梳理,它让我意识到,改善亲子关系,首先要从改善“我”与“我”的关系开始。这本书的论述非常严谨,但行文又充满了人性化的温暖,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读起来非常舒服,知识密度却非常高。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个育儿论坛上被种草的,当时好多妈妈都在推荐,说它能帮孩子建立更健康的沟通模式。我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市面上育儿书太多了,真正实用的没几本。拿到手翻了几页,感觉它的切入点很新颖,不是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探讨日常生活中那些小摩擦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它会详细分析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发脾气,或者不愿意分享,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可以立刻上手的引导技巧。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积极倾听”那一章,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明白了自己过去在跟孩子交流时,有多少时候只是听到了声音,但压根没有听懂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我开始尝试用书里教的方法,比如在孩子表达完后,先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他的感受,结果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明显感觉自己被理解了,沟通的阻力小了很多。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旁边指导你,那种亲切感和实操性,是我之前看的很多理论书无法比拟的。它真的让我对“和孩子好好说话”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知,不再觉得是任务,而更像是一段充满探索和连接的旅程。我打算这本书要放在手边,时不时拿出来翻阅,因为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评分我买了很多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的书,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读完后感觉自己像上了一堂哲学课,却不知道该怎么应用到晚饭后的餐桌上。这本不同,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本人一定是一个在一线“实战”了很久的专家,他对育儿场景的把握精准得像高清摄像头。它里边关于“如何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那部分内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摒弃了惩罚和奖励的二元对立,提倡自然和逻辑后果的结合。我记得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关于孩子弄坏了玩具,作者没有立刻斥责,而是引导孩子一起思考“这个玩具坏了,我们现在能做什么来弥补?”这个过程,培养的不仅仅是责任感,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的情绪识别,到进阶的冲突解决,再到长期的关系维护,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真正需要被反复翻阅、实践、再反思的工具书。它让我体会到,有效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精进的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