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卉:1 9787534498626

工笔花卉:1 978753449862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志刚 著
图书标签:
  • 工笔花卉
  • 绘画
  • 艺术
  • 中国画
  • 花卉
  • 技法
  • 教程
  • 绘画技法
  • 艺术设计
  • 绘画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98626
商品编码:296730181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工笔花卉:1 作者 李志刚
定价 18.00元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34498626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新编养心斋描摹画谱——工笔花卉1》是一本精美的国画技法书,工笔艳丽、精巧绝伦,馥郁入骨。有详尽的工笔画技法解说及十二套含有步骤的范画创作示范,画作精美,设计巧妙。另随书赠送一张8开原大的白描稿,实用性强,可以极大的激发想画工笔画的人的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

   目录
毛笔的种类及用途.....................1
用笔方法.............................2
花卉结构.............................3
花卉着色技法.........................5
创作示范一《碧桃》....................9
创作示范二《茶花》...................12
创作示范三《杜鹃》...................15
创作示范四《芙蓉》...................18
创作示范五《荷花》...................21
创作示范六《鸡冠花》.................24
创作示范七《水仙》...................27
创作示范八《绣球》...................30
创作示范九《萱草》...................33
创作示范十《月季》...................36
创作示范十一《美人蕉》...............39
创作示范十二《鸢尾》.................42
工笔画创作中的常见幅式..............45
工笔画的构图知识....................47

   编辑推荐
《新编养心斋描摹画谱——工笔花卉1》精心绘制了多幅工笔花鸟画,并详细地将工笔画的绘画技法分析讲解,工笔画的用笔、写形、构图等知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本书会对学画、爱画者有所裨益,帮读者开启绘画之门。具出版价值,建议出版。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工笔花卉:1 (9787534498626)》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 浩瀚星辰下的文明回响:<《古蜀文明的失落密码》> 书籍信息: 书名: 古蜀文明的失落密码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李文博]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巴蜀文化研究出版社] ISBN: [虚构ISBN:978-7-5458-XXXX-X] 图书简介: 三千年的沉寂,掩盖不住那份惊世骇俗的辉煌。在巴山蜀水的深处,一个与中原文明并行却又风格迥异的古老国度——古蜀,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矗立在历史的长廊之中。我们对三星堆的黄金面具、青铜神树的震撼仍未消退,但掩藏在层层迷雾之下的,是更深远的起源、更复杂的信仰体系,以及最终令人扼腕的骤然消亡。 《古蜀文明的失落密码》并非一本简单的考古报告汇编,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跨学科的文明溯源之旅。本书的作者李文博,一位深耕川西考古遗址长达三十余年的历史地理学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史料考证,试图破解笼罩在古蜀上空的几大核心谜团。 第一部分:金沙与三星堆的对话——祭祀体系的演变与权力结构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古蜀文明最引人注目的两个核心遗址:三星堆与金沙。作者通过对比两地出土文物在材质、造型、以及埋藏方式上的显著差异,探讨了古蜀社会权力中心转移的脉络。三星堆的宏大与神秘,象征着一个以神权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祭祀王朝;而金沙遗址中大量金器的出现,是否标志着权力结构开始向世俗王权倾斜? 李文博教授详细分析了“纵目”神像与太阳神鸟的符号变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古蜀的信仰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应对内部人口迁移和外部环境压力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宗教革命”。书中首次公开了作者团队对金沙遗址祭祀坑中残留有机物痕迹的微观分析数据,这些数据似乎指向了一种更为复杂和等级森严的献祭仪式,而非以往认为的简单自然崇拜。 第二部分:失落的文字与语言之谜——巴蜀符号的破译尝试 古蜀文明最大的遗憾,在于其文字体系的失传。与同时期的中原文明拥有成熟的甲骨文不同,古蜀留下的仅是 বিক্ষ乱的巴蜀符号——那些刻在青铜器、玉器乃至岩壁上的奇特图腾。这些符号是记录语言的文字,还是单纯的族徽或图腾标记? 本书的第二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梳理了自清末以来所有已知的巴蜀符号样本,并首次引入了现代密码学和符号学的方法进行交叉比对。作者排除了许多基于臆测的“象形文字”解读,转而从符号的组合频率、排列规律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岩画的关联性入手,构建了一套初步的“符号语义概率模型”。虽然真正的“破译”仍是遥远的梦想,但本书提供的多组新的关联性分析,为未来的语言学研究指明了更具科学性的方向。 第三部分:河流的馈赠与命运的转折——古蜀的地理环境与技术成就 古蜀文明的辉煌,离不开岷江流域的滋养。然而,也正是对河流的过度依赖,可能成为了其最终衰亡的诱因。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地理考古和环境史。作者结合最新的气候模型数据,重构了夏商至西周时期,四川盆地可能经历的洪水频率和旱涝交替的周期。 书中特别关注了古蜀人惊人的水利工程成就——都江堰体系的前身。通过对出土青铜工具的材料学分析,证明了古蜀工匠在冶金技术上达到了当时世界领先的水平,尤其是在对铜锡合金的熔炼精度上,甚至超越了同期部分中原地区。这些技术不仅服务于战争和祭祀,更深层地保障了农业社会的稳定。但作者也提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观点:当气候变化超出既有的技术应对能力时,再强大的文明体系也会面临崩溃。 第四部分:巴人西迁与文明的融合——从蜀地到荆楚的文化回响 古蜀文明并非凭空消失。在历史记载中,古蜀国在被秦国攻灭后,其文化基因并未彻底湮灭。本书最后一部分,追溯了“巴人”和“蜀人”在战国及秦汉时期的迁徙路线。 作者利用考古发现中的陶器风格变化、丧葬习俗的迁移记录,追踪了古蜀文化元素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扩散。书中生动描绘了“巴蜀乐舞”如何影响了楚地的歌舞,以及巴蜀青铜器纹饰如何被汉代的漆器所借鉴。这表明,古蜀文明的消亡是“同化”而非“灭绝”,它的精神和技艺,通过迁徙的族群,以更柔和的方式融入了中华文明的整体图景。 本书价值: 《古蜀文明的失落密码》是一部充满思辨性、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的历史杰作。它不仅是对三星堆奇迹的延伸探讨,更是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如何建立、如何应对危机、最终如何融入更大历史洪流的深刻寓言。对于任何对中国早期文明、考古学、民族学乃至人类文明的复杂性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都提供了难以替代的洞察视角。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去倾听那群沉默在青铜面具背后的古老灵魂,正在向现代世界诉说的,关于生存与信仰的终极秘密。

用户评价

评分

2. 当我收到这本《工笔花卉》时,立刻被它封面的设计所吸引。简约而不失雅致,正是我期待的风格。迫不及待地翻阅,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我一直认为,工笔花卉的魅力在于其极高的写实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这本书无疑将这两点做到了极致。书中的花卉,无论是富丽堂皇的牡丹,还是淡雅脱俗的兰花,亦或是娇小玲珑的野花,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画家对花瓣的质感、光泽、纹理的刻画,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看到一幅描绘迎春花的画作,那嫩黄的花瓣,带着初春的娇羞,在风中微微颤动,让人心生怜爱。而另一幅描绘秋菊的画作,则将秋天的肃杀与菊花的傲骨完美结合,色彩浓郁而富有层次,气韵生动,极具感染力。这本书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花卉的美,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我将这本书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评分

5. 《工笔花卉》这本书,我简直爱不释手。从它的纸张、印刷质量到其内容的呈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认为,工笔画的精髓在于“传神”,而这本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做到了这一点,甚至超越了我的想象。画家对于花卉的观察之细致,让我自愧不如。他捕捉到了花朵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神态,从含苞待放的娇羞,到怒放时的热烈,再到凋零时的凄美,都描绘得生动形象。我看到一幅描绘桃花的画作,那粉嫩的花瓣,轻柔的笔触,仿佛能感受到一丝丝桃花的清香,以及春风拂面的惬意。书中的构图也十分讲究,疏密有致,虚实结合,让画面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这不仅仅是一本展示绘画技巧的书,更是一本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之美的赞颂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评分

1. 这本《工笔花卉》的出版,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纸质极佳,那种温润的触感,细腻的纹理,就已经预示了内容的非凡。我一直对工笔画情有独钟,觉得它那种“精工细描”的艺术语言,最能传达出花卉的真实姿态与内在神韵。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花朵,每一笔线条都仿佛带着生命的气息,每一抹色彩都精心调配,精准地捕捉到了花瓣的轻盈、花蕊的娇嫩、叶片的脉络,甚至是露珠的晶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荷花的几幅作品,那盛开的姿态,带着水珠的晶莹,以及周围随风摇曳的绿叶,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荷香,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画家对光影的把握也十分到位,花瓣边缘的微妙晕染,叶片向阳面的明亮和背阴面的沉静,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画面具有了极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画集,更像是一本花的百科全书,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功底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我常常在闲暇之余,对着书中的花卉静静地欣赏,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

评分

3. 说实话,我买过不少与花卉相关的书籍,但《工笔花卉》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从排版到印刷,再到作品的选择和表现力,都体现了出版方的高水准。书中的每一幅工笔花卉作品,都像是经过了艺术家无数次的精心打磨,才呈现出如此令人心醉的视觉效果。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写意的笔触与工整的勾勒相结合的作品,它们既保留了工笔画的严谨,又增添了水墨画的灵动,使得画面更具生命力。例如,画面中的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微妙的色彩过渡,以及叶片上细密的绒毛,都刻画得细腻入微,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芬芳。再比如,描绘水仙的作品,那清雅的姿态,纯洁的色彩,以及周围映衬的墨色,都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本书不仅展示了高超的绘画技巧,更传递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即使是平凡的花朵,在艺术家的手中,也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评分

4. 收到《工笔花卉》这本书,简直像打开了一个精美的画卷。我一直对工笔花鸟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种细腻传神、色彩雅致的风格,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书中的作品,无论是花朵的形态,还是叶片的脉络,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一笔一画都饱含着艺术家的心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花卉质感的表现,比如牡丹的雍容华贵,梅花的清瘦高洁,以及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在色彩运用上也非常讲究,既有浓墨重彩的华丽,也有淡雅素净的清秀,每一种色彩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花卉的主题。我特别喜欢一幅描绘月季的画作,那盛开的月季,层层叠叠的花瓣,细腻的纹理,以及旁边舒展的绿叶,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这本书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艺术的熏陶,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工笔花卉画的独特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