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健康9元书系列:慢性肾脏病饮食营养黄金法则》详细介绍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治疗黄金九法则、营养误区九则、食物选择九则,并推荐九日食谱(包括食物内容、食谱举例、菜肴制作、食谱解读、推荐理由、注意事项)。其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现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等职。长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学和公众健康促进专业研究工作,在《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多部专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颁发的“应对艾滋病杰出领导和持续贡献”奖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结核病控制“高川”奖。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他陆续发表了“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中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脑卒中筛查与干预:一项重大的国民保健工程”等科普文章,并出版了《首席专家王陇德谈掌握健康钥匙》科普图书。
刘燕萍,副主任医师。在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从事临床营养工作17年,为尿毒症、糖尿病、痛风、肥胖症、厌食症、肝病及围手术期患者等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主要专业方向肾脏病营养干预。热心健康科普宣传,乐于通过撰写各类营养科普文章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与公众分享从业心得。她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临床营养医师中的一员。近年来,参与编写了《现代临床营养学》、《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等专业书籍,以及《肾脏病营养解决方案》、《糖尿病家庭食谱》、《矮小症365个怎么办》等营养科普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一、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黄金九法则
黄金法则一:低蛋白饮食
黄金法则二:进食优质蛋白,少吃粗粮、杂豆
黄金法则三:限制食物中的无机盐
黄金法则四:适量控制水的摄入
黄金法则五:尽量吃饱
黄金法则六:低脂饮食
黄金法则七:个体化饮食
黄金法则八:适当运动和接受心理治疗
黄金法则九:摄入足量维生素
二、慢性肾脏病营养误区九则
误区一:肾脏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
误区二:喝水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口渴就不必喝水
误区三:以形补形、吃腰补腰
误区四:腹膜透析能补充很多的糖分饮食中就不需要吃主食了
误区五:肾脏病没有征兆,也没有明显诱因
误区六:只需关注化验结果,饮食无所谓
误区七:超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减肥
误区八:慢性肾脏病需要长期限制水分和无机盐
误区九: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肾性贫血患者不需要再从饮食上补铁
三、慢性肾脏病患者食物选择九则
选择一:低蛋白饮食,麦淀粉可做主食
选择二:慢性肾脏病患者慎吃的食物
选择三:肾脏病患者必须控制食物中的钠盐
选择四:关注食物中的钾
选择五:选择低脂肪和胆固醇食物
选择六:注重膳食搭配
选择七:没有高钙血症者应该补钙
选择八:需要限制饮食中的磷
选择九:透析治疗的患者还需要补充蛋白质
四、慢性肾脏病患者九日食谱
第一日食谱:清炒小白菜粉丝
第二日食谱:醋熘西葫芦
第三日食谱:淀粉米粥
第四日食谱:鱼肉馅饺子
第五日食谱:土豆火腿沙拉
第六日食谱:汆鸡丸冬瓜
第七日食谱:海带银鱼羹
第八日食谱:清炖乌鸡汤
第九日食谱:草菇西兰花
精彩书摘
黄金法则一:低蛋白饮食
蛋白质就是生命,蛋白质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相联着,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以蛋白质为基料来构造组织和细胞的。蛋白质是氨基酸的聚合体,组成人体的蛋白质主要由20种氨基酸构成,广泛存在于食物链的各级生物体--花鸟鱼虫、五谷畜禽,人类通过摄食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
20种氨基酸当中,有12种是人体能够通过自身转化和合成来获得的,还有8种是必须由外界摄入的,称为必需氨基酸。每种食物蛋白质含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不同,各种氨基酸的比例,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越接近,被人体利用的比例越高;反之,则会未经利用而从尿中排出。
(1)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以氨基酸的形式在食物链的各个环节间流动着。外源性的蛋白质在胃肠道内经过消化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流经身体各处,被组织利用合成肌肉、酶、血浆蛋白、激素等含氮物质,同时体内因为细胞凋亡、物质代谢会分解一些尿素、肌酐等含氮代谢产物,随同血液流经肾脏,滤过到尿液中排出体外。摄入的蛋白质增加会造成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增加,肾脏的工作负荷便加大了,鉴于食物蛋白质与肾脏的这种代谢关联,人们通常认为肾脏病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是不合适的。不过,蛋白质的质量与数量一样应该受到肾脏病患者的重视。
(2)蛋白质需要量:蛋白质既然能够为人体提供各种氨基酸,那么到底摄人多少较为合适呢?科学家是如何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的呢?他们是通过衡量每天从尿中、大便中、皮肤脱屑、头发等各种途径排泄的氮质数量来确定摄入的合适量的。因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摄人蛋白质与排出蛋白质的量应该是相等的;而对于儿童来说,因为要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摄入蛋白质应该适当高于排出的蛋白质。综合这些因素,健康人每日对蛋白质的需要为:婴儿,4克/千克体重;1~6岁,3--3.5克/千克体重;7~12岁,2~2.5克/千克体重;13~17岁1.5~1.8克/千克体重;成年男性,1.2~1.8克/千克体重;成年女性,1.2~1.8克/千克体重;4~6月孕妇,>1.5克/千克体重;7~9月孕妇,>2.5克/千克体重;乳母,>2.5克/千克体重;老年人,0.8~1.2克/千克体重。
(3)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氨基酸解说:营养学上还常以蛋白质占总能量的比例(%En)来表示其需要量,一般为10~12%En。
肾脏功能正常的人,食物中的蛋白质一部分会被机体消化吸收,还有一部分经过代谢产生含氮的废物(如尿素等),经肾脏排出体外。
……
前言/序言
《舌尖上的健康:解锁慢性肾脏病饮食的密码》 引言:肾脏健康,从“吃”开始的智慧 慢性肾脏病(CKD)的悄然侵袭,正成为现代社会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当肾脏功能逐渐受损,身体的代谢废物清理能力下降,毒素堆积,水盐平衡失调,一系列症状随之而来,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然而,许多患者在确诊后,往往陷入了对饮食的迷茫与恐慌: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如何搭配才能既满足营养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肾脏负担? 本书《舌尖上的健康:解锁慢性肾脏病饮食的密码》正是为解决这些困惑而生。它并非仅仅提供一份枯燥的“禁食”列表,而是旨在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帮助慢性肾脏病患者及家属,建立起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饮食营养观念。我们相信,食物不仅是能量的来源,更是疗愈的伙伴。通过精准的饮食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地延缓肾脏病情的进展,改善身体状况,重拾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认识你的肾脏,理解饮食的重要性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带领您深入了解肾脏的基本功能。肾脏,这对我们身体里默默奉献的器官,是如何昼夜不停地过滤血液、排出废物、调节体液平衡,以及维持血压和红细胞生成的?理解了肾脏的工作机制,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不良饮食习惯对它造成的直接伤害。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慢性肾脏病的发展过程及其对身体造成的连锁反应。从早期几乎无症状的潜伏期,到晚期可能需要透析甚至换肾的阶段,疾病的每一步演变,都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不同阶段的肾脏功能受损会带来哪些具体问题,例如: 蛋白质代谢异常: 肾脏难以有效清除体内多余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氮),容易引起尿毒症症状。 电解质紊乱: 肾脏对钠、钾、磷的排泄功能减弱,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骨骼病变等。 水分调节失衡: 身体容易水肿,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维生素与矿物质代谢异常: 肾脏参与维生素D的活化,功能受损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发肾性骨病。 贫血: 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缺铁性贫血。 通过对这些生理过程的深入理解,您将清晰地认识到,饮食调整并非“矫枉过正”的限制,而是对受损肾脏最温柔、最直接的呵护。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疾病的脚步。 第二章:慢性肾脏病的饮食“安全区”:核心营养素的精准调控 这一章节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我们将聚焦于慢性肾脏病饮食中最关键的几个营养素,并提供详细的摄入建议和实用指南。 蛋白质:量与质的双重考量 为何要限制蛋白质? 我们将解释蛋白质代谢产物(尤其是尿素氮)对肾脏的负担,以及在不同分期CKD患者中,蛋白质摄入的个体化需求。 优质蛋白质的选择: 并非所有蛋白质都“对肾脏不利”。我们将重点介绍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禽(去皮)、蛋、瘦肉、部分豆制品(需谨慎选择并计算总量),以及它们在肾脏病饮食中的合理配比。 如何计算和分配蛋白质摄入量? 提供简便易懂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每日总蛋白质摄入量分配到三餐之中,确保营养均衡且不过度。 低蛋白饮食的误区与应对: 针对一些对低蛋白饮食的恐惧,我们将强调“适度限制”而非“完全剥夺”,并提供增加饱腹感和能量补充的策略。 钠:无声的“高压锅” 钠与高血压、水肿的关联: 详细解释摄入过量钠对血压的升高以及身体水钠潴留的恶性循环。 隐形钠的陷阱: 揭示日常饮食中隐藏的钠来源,例如加工食品、腌制食品、酱料、零食、速食产品等,帮助您识别并避开它们。 低钠饮食的实践技巧: 提供从源头减少钠摄入的方法,如烹饪时少放盐、使用天然香料提味、选择新鲜食材、阅读食品标签等。 替代性风味: 推荐多种天然的调味品,如葱、姜、蒜、醋、柠檬汁、香草等,帮助您在低钠饮食中也能享受到美味。 钾:是“敌”还是“友”? 高钾血症的危险: 解释当肾脏排钾能力下降时,体内钾离子过高可能对心脏造成的严重威胁(如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富钾食物的识别与规避: 列出常见的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西瓜、番茄、土豆、菠菜、蘑菇、坚果、巧克力等,并指出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严格限制。 低钾食物的选择: 推荐相对低钾的食物,如大米、面条、大部分水果(如苹果、梨、葡萄)、部分蔬菜(如黄瓜、茄子)。 烹饪的智慧: 介绍通过“焯水”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蔬菜中的钾含量,使其更适合肾脏病患者食用。 磷:骨骼健康的“隐形杀手” 磷与肾脏病骨病: 深入讲解肾脏功能下降如何导致体内磷无法有效排出,进而影响钙磷代谢,引发肾性骨病,表现为骨骼疼痛、易骨折等。 高磷食物的“红名单”: 重点提示富含磷的食物,尤其是添加了磷酸盐的加工食品(如烘焙食品、汽水、奶酪、火腿肠等)以及动物内脏、蛋黄、坚果、全谷物等。 低磷饮食的策略: 提供选择低磷食物的建议,并强调阅读食品标签的重要性,识别和避免含有磷酸盐的食品添加剂。 磷结合剂的使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介绍磷结合剂在控制血磷水平中的作用。 水分:适度是关键 水肿与肾脏功能: 解释肾脏排泄水分能力减弱时,可能导致的水肿,以及过量饮水对心脏和肾脏造成的负担。 个体化的饮水建议: 强调饮水量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尿量、有无水肿、是否透析等因素,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调整。 识别隐形水分: 提醒注意汤、粥、水果、蔬菜等食物中含有的大量水分。 第三章:饮食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美味与健康的平衡点 即使在严格的饮食限制下,我们依然可以追求美味与健康生活的平衡。本章将带领您探索如何在“安全区”内,构建丰富多彩的饮食菜单。 一日三餐的精心设计: 早餐: 提供低蛋白、低钠、低磷的早餐选项,例如:无糖燕麦粥(少量)、白米粥、蒸蛋(蛋白为主)、新鲜水果(低钾类)、无盐饼干等。 午餐与晚餐: 重点介绍如何合理搭配主食(精米、面条)、蔬菜(低钾低磷类,并注意烹饪方法)、少量优质蛋白质,以及少量低钾水果作为点缀。 加餐与零食: 推荐适合的加餐和零食,如无盐饼干、苏打饼干(低钠)、少量水果(低钾类)、无糖酸奶(需注意磷含量)等,以满足能量需求并防止餐间过度饥饿。 烹饪技巧大揭秘: 去离子水烹饪法: 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反复焯水,有效去除蔬菜中的钾和磷。 少油少盐的创意调味: 鼓励尝试使用天然香料、醋、柠檬汁、葱姜蒜等,为食物增添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 蒸、煮、炖、烤的健康烹饪方式: 强调避免油炸、煎炒等高油高盐的烹饪方式。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 透析患者的饮食: 详细阐述透析过程中营养素流失的特点,以及针对血透和腹透患者在蛋白质、钾、磷、钠、水分等方面的特殊饮食需求。 肾病早期、中期、晚期的饮食差异: 强调不同分期CKD患者的饮食管理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动态调整。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肾病患者: 如何在多种疾病共存的情况下,进行综合性的饮食管理。 营养补充品的智慧选择: 何时需要营养补充? 解释在常规饮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时,医生或营养师可能会推荐某些营养补充品。 常见肾病专用营养品: 介绍肾病患者常用的口服营养补充剂的特点和适用人群,强调必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 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的注意事项: 提醒读者,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D、E、K、钙、铁等)的补充需要严格遵医嘱,过量反而有害。 第四章:超越餐盘:积极心态与生活方式的全面支持 肾脏病的管理不仅在于食物,更在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全面的健康管理。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强调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在医生允许范围内)、规律的作息对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 探讨长期慢性疾病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倾诉、冥想、兴趣爱好等,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与医疗团队的良好沟通: 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与医生、营养师、护士沟通,及时反馈身体状况和饮食中的困惑,共同制定最适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家人的支持与陪伴: 强调家庭在肾脏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家人理解、支持并共同学习,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结语:拥抱健康,从“吃”开始的希望 《舌尖上的健康:解锁慢性肾脏病饮食的密码》希望成为您在漫长肾脏病管理旅途中的一位可靠的伙伴。我们深信,通过科学的饮食知识,结合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每一位慢性肾脏病患者都能找到通往更健康、更有质量生活的道路。让我们一起,用智慧的“吃”,守护我们的肾脏,拥抱生命的活力。 (本书不包含“健康9元书系列:慢性肾脏病饮食营养黄金法则”的具体内容,本书旨在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更贴近生活实践的慢性肾脏病饮食营养指导,内容详实,涵盖从肾脏基础知识到具体饮食策略,并强调个体化与积极心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