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中医对症自疗法

每天学点中医对症自疗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根本幸夫 著,胡腾飞 译
图书标签:
  • 中医
  • 自疗
  • 养生
  • 健康
  • 家庭医学
  • 对症疗法
  • 传统医学
  • 日常保健
  • 疾病预防
  • 穴位按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393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56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含章·超图解系列·黄金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08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医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如果你还在为减肥而拼命节食,那么你就out了,其实坚持按压百会穴就可有效缓解压力导致的肥胖。像这样的小例子不胜枚举,不妨打开这本书,跟日本当红养生教父根本幸夫学一下,做一个懂得中医养生的时尚潮人!
  
  海报:
  
  

内容简介

  

  《每天学点中医对症自疗法》分为六章,第一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到第六章则分别介绍了呼吸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系统病症、全身性病症、关节病症、女性病症以及其他病症。针对这些常见病症,首先应用中医的“阴”“阳”理论、“虚”“实”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剖析病因,然后从穴位、饮食、中药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症状给出详尽的治疗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活泼生动的图解向我们展示了中医的神奇疗效,目的就是让读者朋友轻松搞定疾病,健康无忧。

作者简介

   [日]根本幸夫,1947年3月10日生,药物学博士。1969年同时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药学部及东洋针灸专科学校。针灸师从竹山晋一郎,中医师从杨日超。现在担任汉方平和堂药局店长、横滨药科大学客座教授、昭和大学药学部兼任讲师、总合汉方研究会医学堂会长、香文化研究会顾问、东京药膳研究会顾问,以及洗足学园音乐大学现代邦乐研究所讲师、财团法人茶道宗偏流不审庵理事。


目录

您所关注的病症 / 5

主要的穴位 / 8第一章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东方医学”/ 14

“五行”理论 / 18

五行分配表 / 20

木 / 22

火 / 24

土 / 26

金 / 28

水 / 30

生病的原因 / 32

“阴”“阳”理论 / 36

“虚”“实”理论 / 38

“气”“血”“津液”理论 / 40

辨证论治 / 42

“四诊”——四种诊察手段 / 44

中药疗法 / 46

经络和穴位理论 / 48

穴位疗法 / 50

饮食疗法 / 52

主要的食材 / 54第二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的疾病和症状

感冒 / 60

咽喉痛 / 62

流涕·鼻塞 / 64

咳嗽·痰多 / 66

胃肠感冒 / 68

哮喘 / 70

食欲不振 / 72

胃痛·不消化 / 74

宿醉 / 76

呕吐 / 78

腹泻 / 80便秘 / 82

痔疮 / 84

膀胱炎 / 86

尿频 / 88

排尿难 / 90

中药与民间偏方有什么不同 / 92第三章全身性疾病和症状

高血压 / 94

低血压 / 96

糖尿病 / 98

虚弱体质 / 100

花粉症 / 102

肥胖 / 104

过瘦 / 106

贫血 / 108

易疲劳 / 110

盗汗 / 112

失眠 / 114

水肿 / 116

痛风 / 118

机体老化 / 120

阿尔茨海默病 / 122

精力减退 / 124

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 126第四章关节的疾病和症状

肩膀酸 / 128

五十肩 / 130

腱鞘炎 / 132

手肘痛 / 134

手指痛·手腕痛 / 136

腰痛·腰扭伤 / 138

膝痛 / 140

类风湿性关节炎 / 142

神经痛 / 144

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服用吗 / 146第五章女性疾病和症状

寒性体质 / 148

痛经·月经不调 / 150

不孕不育 / 152

流产·早产 / 154

妊娠反应 / 156

泌乳困难 / 158

更年期综合征 / 160

更年期发热·多汗 / 162

中医医院的看病指南 / 164第六章其他疾病和症状

头痛 / 166

脱发·早生白发 / 168

发热 / 170

上火 / 172

头晕 / 174

耳鸣 / 176

视力减退 / 178

口腔炎 / 180

牙周炎 / 182

鼻窦炎 / 184

痤疮·皮肤粗糙 / 186

动悸 / 188

精神不安·忧郁 / 190

过敏性皮炎 / 192

皮肤瘙痒 / 194

中医与癌症治疗 / 196附录主要的中药药材索引 / 198

主要的中药方剂索引 / 203


精彩书摘

  什么是“东方医学”

  中医在日本所谓东方医学,严谨地说,指的是阿拉伯以东所有的传统医学,包括阿拉伯的“尤那尼(Unani)医学”、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和“悉达医学”、印度尼西亚的“佳木(Jamu) 草药医学”、中国的中医学、蒙古的蒙医学、韩国的韩(东)医学等。并且,中医学、韩医学以及日本汉方,是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本书中的“东方医学”,指的是在日本成为主流的“日本汉方(日式中医)”。这种“汉方”,并非只是单纯使用所谓“汉方药(中药)”进行治疗,还包含使用针刺或火灸刺激人体穴位的“针灸”、用手按揉穴位和经络的“按摩”、作为养生基础的“导引术”、通过饮食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食疗”等治疗手段。日本的“日式中医”源于两千年以前诞生在中国的中医,在600 年前传入日本,后来经过独自的发展壮大,明治时代之前一直是日本医学的中坚。然而,到了明治年间,拟定医师执照考试规则之时,作为日本传统医学的日式中医没有被列为标准,而只是根据近代医学制定了标准。因此,之后学习日式中医的人数剧减,日式中医走向衰落。但是,如大家所知,近年来,相比细菌性疾病,人们变得更加重视因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与此同时,出现了要重新重视中医的呼声。进入21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中医方面却仍存在很多未知。拿针灸来说,虽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效果,但对于实施对象的穴位和经络,仍不能明白其背后的机理。近年来,虽然有医疗器械制造商组织了研究队伍,投入了人力物力,试图揭开穴位和经络背后的秘密,但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中药方面亦是如此。仅仅3 味以上药材的配方,要分析其成分依然过于复杂,以现有技术水平并不能进行完整的分析。

  可是,起源于中国的日式中医,有着长达两千年的诊疗历史。诞生在中国的日式中医,对西方医学的诊察方法并不知晓,主要是通过病人自己对症状的察觉、医生与病人的肢体接触等方式来获得信息,通过此种肢体接触、询问情况等手段,主观地寻找病因、了解病情。因此,便诞生了这样一种世上罕见的、在重视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强调医师个人能力的医学。而由此积累下来的经验,根据作为古人宇宙观自然观的“阴阳论( → p36)”和“五行说( → p18)”,加以统一、凝结,升华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之后便这样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日式中医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在诊察上重视病人自身对症状的察觉,由此成为一门重视个人差异的医学;此外,在治疗上谋求整体的和谐统一,进而通过中草药、针灸、按摩、食疗(药膳)、运动等手段达到治病的目的。与“中医学”的不同传到日本的中医,经历了江户时代的闭关锁国,走上了与中国不同的发展道路。

  江户时代以前,日本的学医者到中国留学,学习中国新的医学成就,传回日本。室町时代,一个叫田代三喜的人来到明朝学医,后来又将其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了弟子曲直濑道,后来便有了后人称为“后世方”的学派。然而,锁国以后的日本,中医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期间诞生了重视中医经典《伤寒论》的“古方”学派,并成了日式中医的主流。另一方面,同时期在中国本土诞生了治疗热病的“温病学说”,而这一学说几乎没有传到日本。进入明治之后走向衰弱的日式中医,在昭和年间得到了复兴。此时的日式中医,已经演变成了以古方派为中心,结合了后世方一派学说的“日本汉方”。其诊察、治疗之方法,乃是根据“阴阳(→ 36)”“虚实(→ 38)”“气?血?津液(→ 40)” 等基本理论,对病症的状态和发展进行分类,先辨明其为何“证(→ 42)”,进而选取相应的处方。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随证疗法”。

另一方面,在中国本土,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传统医学加以重视,在中医师的培养方面投入了力量,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开办了四所中医学院。中医学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历代经典为基础,综合阴阳论、五行说、脏腑经络说以及温病学说等学说,将自己独自的理论加以体系化。然而,后来本来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的针灸理论和汤液(汤剂、中药)理论被匆忙地合并、统一,归纳为了一种统一理论。


前言/序言


《中医智慧:日常养生与简易疗法的实用指南》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并开始回归古老而深邃的东方智慧。中医,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对人体的整体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本书《中医智慧:日常养生与简易疗法的实用指南》并非一本专业的医学典籍,也不是一本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手册,而是一本旨在帮助普通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基本原理,并将这些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提升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简易自我调理的实用指南。 本书的核心在于“实用”与“易懂”。我们深知,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繁复的中医术语和深奥的理论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因此,本书力求用最清晰、最直白的语言,将中医的精髓娓娓道来。我们不会去深入探讨复杂的病理机制,也不会罗列海量的药材和方剂,而是聚焦于那些贴近生活、人人可操作的养生方法和简易调理技巧。 第一部分:打开中医之门——认识身体的智慧 在开始具体的养生和调理之前,我们需要对中医有着初步的认识。本部分将带您走进中医的宏大世界,让您初步了解其独特的健康观。 中医的“整体观”:身与心、内与外,皆是平衡的艺术。 我们将阐释中医如何看待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身体内部器官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人体与外部环境、情绪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解了这一点,您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医养生不仅仅是关注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认识“阴阳五行”: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也藏于人体。 阴阳是中医最基本、最重要的哲学概念,五行则代表了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本部分将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阴阳在人体健康中的体现(如寒热、虚实、动静),以及五行理论如何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如肝属木,心属火等)。这并非要求您成为阴阳五行专家,而是能帮助您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身体的运行状态。 “气血津液”:生命的物质基础与能量动力。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我们将讲解它们各自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当气血充盈、津液充足时,身体自然健康;反之,气滞血瘀、津液亏少则可能引发各种不适。 “经络”:人体内的交通网络,疏通则百病消。 经络是中医特有的理论,指的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我们将介绍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连接脏腑、运行气血、传导感应等方面的作用。理解经络,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身体穴位的奥秘,以及按摩、艾灸等方法的原理。 第二部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四时,调养身心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应顺应自然界四时节律。掌握了四时养生法,就能事半功倍地守护健康。 春季养肝:生发之气,舒展身心。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阳气也随之生发。此时,肝脏功能最为活跃。我们将介绍春季如何通过饮食(如多食辛甘、疏肝理气之品)、起居(如早睡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情志(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易怒)来养护肝脏,预防春季常见的肝气不舒、消化不良等问题。 夏季养心:长养于外,清热养阴。 夏季阳气最盛,气温升高,是心主令的季节。本部分将讲解夏季如何通过饮食(如多食清淡、养心降温之品)、起居(如晚睡早起,避免暑热)、运动(如避免剧烈运动,适度流汗)来养护心脏,避免暑热伤心、心烦失眠等。 秋季养肺:肃降敛藏,防燥润肺。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是肺主令的季节。我们将介绍秋季如何通过饮食(如多食甘润、滋阴润肺之品)、起居(如早睡早起,适度收敛)、情志(如保持平和,避免悲秋)来养护肺脏,预防秋燥引起的咳嗽、咽干、皮肤干燥等。 冬季养肾:封藏于内,温补培元。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是肾主令的季节。本部分将讲解冬季如何通过饮食(如多食温热、补肾益精之品)、起居(如早睡晚起,注意保暖)、运动(如适度进行温和的锻炼)来温补肾阳、固藏精气,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舌尖上的中医——辨体质,选对食物 “药食同源”是中医的重要理念,很多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学会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是日常养生的关键。 认识你的“体质”:阴阳虚实,各有侧重。 我们将介绍中医常见的几种体质类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等。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帮助您初步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 不同体质的饮食宜忌:精准进补,事半功倍。 针对不同的体质,我们将详细介绍其饮食上的禁忌和推荐。例如,阳虚质的人适合吃温热的食物,而阴虚质的人则需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我们会提供具体的食物清单和烹饪建议,让您轻松掌握“吃”的学问。 常见食材的中医食疗功效:从厨房到药房。 本部分将精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如生姜、大枣、红糖、枸杞、银耳、绿豆等,深入讲解它们在中医理论中的功效和食疗作用。您将发现,很多看似普通的食材,其实都是天然的“良药”。 根据身体信号调整饮食:身体在“说话”。 我们会教您如何通过观察身体的一些细微信号,如舌苔、面色、大小便等,来判断身体是否需要调整饮食。例如,舌苔厚腻可能提示体内有湿气,这时就应该减少油腻和生冷食物的摄入。 第四部分:中医生活智慧——日常起居与简易调理 除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掌握一些简易的调理方法,对于维持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睡眠的艺术:睡好“子午觉”,安神养气。 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身体修复和能量储存的关键。我们将讲解中医对于睡眠的看法,如何通过调整作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来改善睡眠质量,以及“子午觉”等传统养生睡眠法。 运动的哲学:动静结合,畅通经络。 适度的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本部分将介绍适合不同人群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并强调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同时,也会强调“静”的重要性,如冥想、静坐,有助于调和气血,宁心安神。 情志的疏导:喜怒忧思悲恐惊,皆是病源。 中医认为,不良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将探讨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对身体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情志调节方法,如通过倾诉、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等,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简易推拿按摩法:指尖的疗愈力量。 简单的推拿按摩,能够疏通经络,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我们将示范一些简单易学的按摩手法,如头部按摩、肩颈按摩、腹部按摩等,并介绍一些常用穴位的作用,让您在家就能轻松进行自我保健。 艾灸与拔罐的入门:温热与吸力的疗效。 艾灸和拔罐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本部分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初步的介绍,讲解其原理、适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或在了解基本知识后,进行更安全的尝试。 汗蒸与泡脚的养生之道:内外兼修,焕发活力。 汗蒸和泡脚是古老而有效的养生方式。我们将分析汗蒸和泡脚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如何通过它们来促进排毒、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并提供不同功效的泡脚配方。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所有希望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兴趣的普通大众。无论您是初次接触中医,还是已经有一些了解,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我们不提供具体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而是侧重于“治未病”,通过日常的调养,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免责声明 请注意,本书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医生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士。本书作者及出版方不对因使用本书内容而可能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结语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中医智慧:日常养生与简易疗法的实用指南》希望能为您打开一扇通往中医智慧的大门,让您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与身体和谐相处的健康之路。让我们一起,用中医的智慧,点亮健康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我个人觉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将复杂的医学理论“解构”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症状-疗法”模块。翻阅的时候,我可以直接根据自己当下的不适,比如头痛、胃胀、腰酸背痛等,快速找到对应的章节,然后根据书中提供的图文并茂的指导,学习如何进行自我调理。这种“即查即用”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上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穴位按摩的讲解,配有清晰的穴位图示,并且详细介绍了每个穴位的作用和按摩的手法、力度、时间,非常直观。我曾经因为颈椎不适,按照书里的方法按摩了几个特定的穴位,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但确实能感觉到一定的缓解。这种“小投入,大回报”的感觉,让我对中医的智慧更加信服,也更愿意去探索和实践。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充满好奇,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治疗疾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身体、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的指南。书中提到的“情志养生”,让我意识到情绪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很多积极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适度的倾诉,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一些简单的静心练习。这对于现代社会压力巨大的人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健康类的书籍,但总觉得过于理论化,不够接地气。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始终把读者放在首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看似玄妙的中医概念,并且将这些理论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作息、运动,甚至是起居环境的布置。让我觉得中医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的。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生活,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就能get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未病先防”的强调,与其等到生病了再去治疗,不如从日常的点滴做起,预防疾病的发生。它提到的很多养生小技巧,比如根据节气调整作息,如何通过呼吸来舒缓情绪,还有一些简单的居家保健操,都非常容易上手。我尝试了几种书里提到的方法,比如睡前泡脚,加入一些艾叶和生姜,确实感觉睡眠质量有所提升。另外,书中对于不同季节的养生重点也有详细的介绍,比如春天如何养肝,夏天如何祛湿,秋天如何润肺,冬天如何藏精,这些都非常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教我们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种循序渐进、由内而外的养生方式,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也更有信心去坚持。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医学充满兴趣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权威又易懂的读物。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专业的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生活化案例,来阐述中医的精髓。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治未病”的理念,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健康的认知,不再是被动地应对疾病,而是主动地去预防和调养。书中提到的很多食疗方,都很简单易得,食材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红枣、枸杞、生姜等,搭配起来的效果却相当不错。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来调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比如针对容易疲劳的情况,学会了如何用简单的药材搭配熬煮饮品。这种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既受启发,又充满实践的动力。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中医养生,偶然翻到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单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介绍,就觉得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我尤其关注那些针对常见小毛病的应对方法,比如感冒、咳嗽、失眠,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困扰。书里提到的食疗、穴位按摩、简单的推拿手法,听起来都非常温和易行,不像一些药物疗法那么有侵略性。我特别想学习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体质,书中关于“辨证施食”的部分,让我看到了将日常饮食与中医理论结合的可能性,比如针对不同体质的人,推荐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这比简单地“吃这个好”或者“吃那个不好”要科学和细致得多。而且,书中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成因和症状的解释,也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某些不适。我期待着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看看是否真的能达到“对症自疗”的效果,用一种更自然、更健康的方式来维护身体的平衡。

评分

东西收到以后马上查看,发现与图片描述一致,超级喜欢,卖家发货速度很快,,服务也很到位,给老板点个赞,下次还会来购买.........

评分

刘红,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专家组成员,北京电视台《健康生活》栏目特约主讲嘉宾。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多年。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刘冠军教授,国医大师贺普仁亲传弟子,家学渊源。善用中医中药、针灸、火针等治疗临床疑难病症,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评分

煲汤就靠这本书了,家人有口福了

评分

非常满意!大爱京东!购书好去处!

评分

平时总喜欢在京东买东西。配送及时,而且态度特别好,关键是物品质量有保证。退换环节也非常的方便,可以上门取货,而且有先行赔付、运费险等。关键经常有特价活动,买的东西非常实惠。我几乎每天都要下几单。不过写起评价来确实是个大工程。开始时所有东西都会写评价,后来是只有觉着好的我才会填写,再往后堆着一百多件没写,写不过来也就不在写了,但是白白浪费了很多京豆,觉着挺可惜的。

评分

平时总喜欢在京东买东西。配送及时,而且态度特别好,关键是物品质量有保证。退换环节也非常的方便,可以上门取货,而且有先行赔付、运费险等。关键经常有特价活动,买的东西非常实惠。我几乎每天都要下几单。不过写起评价来确实是个大工程。开始时所有东西都会写评价,后来是只有觉着好的我才会填写,再往后堆着一百多件没写,写不过来也就不在写了,但是白白浪费了很多京豆,觉着挺可惜的。

评分

书正在看,确实不错,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以后跟人茶余饭后谈天说地的基础,是对内心灵魂的升华。学富五车精神充实要比家财万贯寂寞空虚更有生活质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家开梅兰门亦香。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 发货速度 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 物流公司服务 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 一次购物

评分

武义额我还得互相学习哈哈哈呵呵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