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如果你还在为减肥而拼命节食,那么你就out了,其实坚持按压百会穴就可有效缓解压力导致的肥胖。像这样的小例子不胜枚举,不妨打开这本书,跟日本当红养生教父根本幸夫学一下,做一个懂得中医养生的时尚潮人!
海报:
《每天学点中医对症自疗法》分为六章,第一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到第六章则分别介绍了呼吸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系统病症、全身性病症、关节病症、女性病症以及其他病症。针对这些常见病症,首先应用中医的“阴”“阳”理论、“虚”“实”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剖析病因,然后从穴位、饮食、中药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症状给出详尽的治疗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活泼生动的图解向我们展示了中医的神奇疗效,目的就是让读者朋友轻松搞定疾病,健康无忧。
[日]根本幸夫,1947年3月10日生,药物学博士。1969年同时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药学部及东洋针灸专科学校。针灸师从竹山晋一郎,中医师从杨日超。现在担任汉方平和堂药局店长、横滨药科大学客座教授、昭和大学药学部兼任讲师、总合汉方研究会医学堂会长、香文化研究会顾问、东京药膳研究会顾问,以及洗足学园音乐大学现代邦乐研究所讲师、财团法人茶道宗偏流不审庵理事。
您所关注的病症 / 5
主要的穴位 / 8第一章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东方医学”/ 14
“五行”理论 / 18
五行分配表 / 20
木 / 22
火 / 24
土 / 26
金 / 28
水 / 30
生病的原因 / 32
“阴”“阳”理论 / 36
“虚”“实”理论 / 38
“气”“血”“津液”理论 / 40
辨证论治 / 42
“四诊”——四种诊察手段 / 44
中药疗法 / 46
经络和穴位理论 / 48
穴位疗法 / 50
饮食疗法 / 52
主要的食材 / 54第二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的疾病和症状
感冒 / 60
咽喉痛 / 62
流涕·鼻塞 / 64
咳嗽·痰多 / 66
胃肠感冒 / 68
哮喘 / 70
食欲不振 / 72
胃痛·不消化 / 74
宿醉 / 76
呕吐 / 78
腹泻 / 80便秘 / 82
痔疮 / 84
膀胱炎 / 86
尿频 / 88
排尿难 / 90
中药与民间偏方有什么不同 / 92第三章全身性疾病和症状
高血压 / 94
低血压 / 96
糖尿病 / 98
虚弱体质 / 100
花粉症 / 102
肥胖 / 104
过瘦 / 106
贫血 / 108
易疲劳 / 110
盗汗 / 112
失眠 / 114
水肿 / 116
痛风 / 118
机体老化 / 120
阿尔茨海默病 / 122
精力减退 / 124
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 126第四章关节的疾病和症状
肩膀酸 / 128
五十肩 / 130
腱鞘炎 / 132
手肘痛 / 134
手指痛·手腕痛 / 136
腰痛·腰扭伤 / 138
膝痛 / 140
类风湿性关节炎 / 142
神经痛 / 144
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服用吗 / 146第五章女性疾病和症状
寒性体质 / 148
痛经·月经不调 / 150
不孕不育 / 152
流产·早产 / 154
妊娠反应 / 156
泌乳困难 / 158
更年期综合征 / 160
更年期发热·多汗 / 162
中医医院的看病指南 / 164第六章其他疾病和症状
头痛 / 166
脱发·早生白发 / 168
发热 / 170
上火 / 172
头晕 / 174
耳鸣 / 176
视力减退 / 178
口腔炎 / 180
牙周炎 / 182
鼻窦炎 / 184
痤疮·皮肤粗糙 / 186
动悸 / 188
精神不安·忧郁 / 190
过敏性皮炎 / 192
皮肤瘙痒 / 194
中医与癌症治疗 / 196附录主要的中药药材索引 / 198
主要的中药方剂索引 / 203
什么是“东方医学”
中医在日本所谓东方医学,严谨地说,指的是阿拉伯以东所有的传统医学,包括阿拉伯的“尤那尼(Unani)医学”、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和“悉达医学”、印度尼西亚的“佳木(Jamu) 草药医学”、中国的中医学、蒙古的蒙医学、韩国的韩(东)医学等。并且,中医学、韩医学以及日本汉方,是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本书中的“东方医学”,指的是在日本成为主流的“日本汉方(日式中医)”。这种“汉方”,并非只是单纯使用所谓“汉方药(中药)”进行治疗,还包含使用针刺或火灸刺激人体穴位的“针灸”、用手按揉穴位和经络的“按摩”、作为养生基础的“导引术”、通过饮食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食疗”等治疗手段。日本的“日式中医”源于两千年以前诞生在中国的中医,在600 年前传入日本,后来经过独自的发展壮大,明治时代之前一直是日本医学的中坚。然而,到了明治年间,拟定医师执照考试规则之时,作为日本传统医学的日式中医没有被列为标准,而只是根据近代医学制定了标准。因此,之后学习日式中医的人数剧减,日式中医走向衰落。但是,如大家所知,近年来,相比细菌性疾病,人们变得更加重视因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与此同时,出现了要重新重视中医的呼声。进入21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中医方面却仍存在很多未知。拿针灸来说,虽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效果,但对于实施对象的穴位和经络,仍不能明白其背后的机理。近年来,虽然有医疗器械制造商组织了研究队伍,投入了人力物力,试图揭开穴位和经络背后的秘密,但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中药方面亦是如此。仅仅3 味以上药材的配方,要分析其成分依然过于复杂,以现有技术水平并不能进行完整的分析。
可是,起源于中国的日式中医,有着长达两千年的诊疗历史。诞生在中国的日式中医,对西方医学的诊察方法并不知晓,主要是通过病人自己对症状的察觉、医生与病人的肢体接触等方式来获得信息,通过此种肢体接触、询问情况等手段,主观地寻找病因、了解病情。因此,便诞生了这样一种世上罕见的、在重视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强调医师个人能力的医学。而由此积累下来的经验,根据作为古人宇宙观自然观的“阴阳论( → p36)”和“五行说( → p18)”,加以统一、凝结,升华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之后便这样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日式中医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在诊察上重视病人自身对症状的察觉,由此成为一门重视个人差异的医学;此外,在治疗上谋求整体的和谐统一,进而通过中草药、针灸、按摩、食疗(药膳)、运动等手段达到治病的目的。与“中医学”的不同传到日本的中医,经历了江户时代的闭关锁国,走上了与中国不同的发展道路。
江户时代以前,日本的学医者到中国留学,学习中国新的医学成就,传回日本。室町时代,一个叫田代三喜的人来到明朝学医,后来又将其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了弟子曲直濑道,后来便有了后人称为“后世方”的学派。然而,锁国以后的日本,中医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期间诞生了重视中医经典《伤寒论》的“古方”学派,并成了日式中医的主流。另一方面,同时期在中国本土诞生了治疗热病的“温病学说”,而这一学说几乎没有传到日本。进入明治之后走向衰弱的日式中医,在昭和年间得到了复兴。此时的日式中医,已经演变成了以古方派为中心,结合了后世方一派学说的“日本汉方”。其诊察、治疗之方法,乃是根据“阴阳(→ 36)”“虚实(→ 38)”“气?血?津液(→ 40)” 等基本理论,对病症的状态和发展进行分类,先辨明其为何“证(→ 42)”,进而选取相应的处方。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随证疗法”。
另一方面,在中国本土,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传统医学加以重视,在中医师的培养方面投入了力量,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开办了四所中医学院。中医学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历代经典为基础,综合阴阳论、五行说、脏腑经络说以及温病学说等学说,将自己独自的理论加以体系化。然而,后来本来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的针灸理论和汤液(汤剂、中药)理论被匆忙地合并、统一,归纳为了一种统一理论。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我个人觉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将复杂的医学理论“解构”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症状-疗法”模块。翻阅的时候,我可以直接根据自己当下的不适,比如头痛、胃胀、腰酸背痛等,快速找到对应的章节,然后根据书中提供的图文并茂的指导,学习如何进行自我调理。这种“即查即用”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上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穴位按摩的讲解,配有清晰的穴位图示,并且详细介绍了每个穴位的作用和按摩的手法、力度、时间,非常直观。我曾经因为颈椎不适,按照书里的方法按摩了几个特定的穴位,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但确实能感觉到一定的缓解。这种“小投入,大回报”的感觉,让我对中医的智慧更加信服,也更愿意去探索和实践。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充满好奇,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治疗疾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身体、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的指南。书中提到的“情志养生”,让我意识到情绪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很多积极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适度的倾诉,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一些简单的静心练习。这对于现代社会压力巨大的人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健康类的书籍,但总觉得过于理论化,不够接地气。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始终把读者放在首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看似玄妙的中医概念,并且将这些理论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作息、运动,甚至是起居环境的布置。让我觉得中医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的。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生活,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就能get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未病先防”的强调,与其等到生病了再去治疗,不如从日常的点滴做起,预防疾病的发生。它提到的很多养生小技巧,比如根据节气调整作息,如何通过呼吸来舒缓情绪,还有一些简单的居家保健操,都非常容易上手。我尝试了几种书里提到的方法,比如睡前泡脚,加入一些艾叶和生姜,确实感觉睡眠质量有所提升。另外,书中对于不同季节的养生重点也有详细的介绍,比如春天如何养肝,夏天如何祛湿,秋天如何润肺,冬天如何藏精,这些都非常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教我们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种循序渐进、由内而外的养生方式,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也更有信心去坚持。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医学充满兴趣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权威又易懂的读物。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专业的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生活化案例,来阐述中医的精髓。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治未病”的理念,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健康的认知,不再是被动地应对疾病,而是主动地去预防和调养。书中提到的很多食疗方,都很简单易得,食材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红枣、枸杞、生姜等,搭配起来的效果却相当不错。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来调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比如针对容易疲劳的情况,学会了如何用简单的药材搭配熬煮饮品。这种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既受启发,又充满实践的动力。
评分最近迷上了中医养生,偶然翻到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单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介绍,就觉得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我尤其关注那些针对常见小毛病的应对方法,比如感冒、咳嗽、失眠,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困扰。书里提到的食疗、穴位按摩、简单的推拿手法,听起来都非常温和易行,不像一些药物疗法那么有侵略性。我特别想学习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体质,书中关于“辨证施食”的部分,让我看到了将日常饮食与中医理论结合的可能性,比如针对不同体质的人,推荐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这比简单地“吃这个好”或者“吃那个不好”要科学和细致得多。而且,书中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成因和症状的解释,也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某些不适。我期待着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看看是否真的能达到“对症自疗”的效果,用一种更自然、更健康的方式来维护身体的平衡。
评分东西收到以后马上查看,发现与图片描述一致,超级喜欢,卖家发货速度很快,,服务也很到位,给老板点个赞,下次还会来购买.........
评分刘红,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专家组成员,北京电视台《健康生活》栏目特约主讲嘉宾。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多年。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刘冠军教授,国医大师贺普仁亲传弟子,家学渊源。善用中医中药、针灸、火针等治疗临床疑难病症,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评分煲汤就靠这本书了,家人有口福了
评分非常满意!大爱京东!购书好去处!
评分平时总喜欢在京东买东西。配送及时,而且态度特别好,关键是物品质量有保证。退换环节也非常的方便,可以上门取货,而且有先行赔付、运费险等。关键经常有特价活动,买的东西非常实惠。我几乎每天都要下几单。不过写起评价来确实是个大工程。开始时所有东西都会写评价,后来是只有觉着好的我才会填写,再往后堆着一百多件没写,写不过来也就不在写了,但是白白浪费了很多京豆,觉着挺可惜的。
评分平时总喜欢在京东买东西。配送及时,而且态度特别好,关键是物品质量有保证。退换环节也非常的方便,可以上门取货,而且有先行赔付、运费险等。关键经常有特价活动,买的东西非常实惠。我几乎每天都要下几单。不过写起评价来确实是个大工程。开始时所有东西都会写评价,后来是只有觉着好的我才会填写,再往后堆着一百多件没写,写不过来也就不在写了,但是白白浪费了很多京豆,觉着挺可惜的。
评分书正在看,确实不错,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以后跟人茶余饭后谈天说地的基础,是对内心灵魂的升华。学富五车精神充实要比家财万贯寂寞空虚更有生活质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家开梅兰门亦香。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 发货速度 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 物流公司服务 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 一次购物
评分武义额我还得互相学习哈哈哈呵呵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