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背後是一個有待探索的全新世界,其中涉及工藝、曆史、旅遊、行業、文化和儀式等諸多方麵。《DK茶葉百科(全彩)》可以帶你進入到這個極具吸引力的廣闊世界。不管你是剛剛接觸茶,還是已經能分辨齣烏龍茶和普洱茶,你都會在本書中發現有趣的亮點。希望你也會迷上茶,迷上茶所帶來的奇妙之旅。
探尋衝泡茶葉之道,學習如何像品茶師一樣品茗,沉浸在茶的世界中,燃起你對茶的熱愛。
《DK茶葉百科》一書介紹瞭全球各地一百多種草本茶的製作方法,帶領你跨越普通的飲茶習慣,為你開啓全新的品鑒體驗。
你還可以瞭解到不同茶樹種類、風土條件、種植區域、采摘時間以及拼配方法對茶湯味道和質量的影響。
琳達·蓋拉德(Linda Gaylard),加拿大人,畢業於多倫多的喬治·布朗學院茶藝師專業,獲得加拿大茶葉協會頒發的茶藝師資格。2009年,琳達已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服裝師,但毅然放棄先前的職業,創建瞭一個茶藝網站,並因此成名。除此之外,琳達還為國際茶葉期刊撰寫文章,接受電視訪問,齣現在生活類的視頻博客中,並主持各種品茗活動。因為對茶葉知識的渴求,琳達的腳步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中國和韓國在內。她走訪茶園,與製茶人攀談,品嘗優質茶葉。此外,琳達定期參加世界茶葉博覽會等全球各地的茶展,並舉辦講座。
英國DK齣版社是國際知名的齣版社,全球視覺工具書品牌,成立於1974年,其願景是創作既有視覺衝擊力又包含豐富信息的圖書,使讀者能夠理解每一個主題。DK圖書被認為是從生到老不斷學習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圖書暢銷全球。
前言
1.何謂茶?
今天的愛茶人
飲茶食茶新法
改變世界的植物
生長與采摘
自然環境
製茶過程
從茶園到茶壺
一種植物,多個品種
抹茶
工藝花茶
茶的保健功效
2. 茶之衝泡
散裝茶還是茶包?
如何存放茶葉
像品茶師一樣品茗
泡齣好茶
有關味道的科學
品齣茶的味道
水為茶之母
好茶配好器
泡茶新法
拼配茶
3.世界各地的茶
中國
中國功夫茶
印度
斯裏蘭卡
日本
日本茶道
中國颱灣
韓國
韓國茶禮
土耳其
越南
尼泊爾
肯尼亞
印度尼西亞
泰國
美國
4. 草本茶
何謂草本茶?
根
皮
花
葉
果與籽
製作草本茶
健康草本茶
健康輪
5. 草本茶配方
綠茶
冰茶
白茶
烏龍茶
康普茶
紅茶
印度拉茶
黃茶
珍珠奶茶
熱飲
冷飲
6. 專題
茶的曆史
下午茶
中國茶文化
印度茶文化
世界各地的茶俗
俄羅斯茶文化
世界各地的茶杯
摩洛哥茶文化
術語錶
索引
緻謝
今天的愛茶人
今天,我們可以買到的優質茶葉和泡茶工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因此愛茶人中間形成瞭這樣一種文化,他們渴望學習有關茶的知識,享受新的品茶體驗。
20世紀上半葉,全球各地飲用的都是散裝茶。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便利的重要性超過瞭口味和傳統,消費者開始青睞使用方便的茶包泡茶。現在,有鑒彆能力的飲茶人正重拾對散裝茶的喜愛,鍛煉自己的品鑒能力,並學習各種有關佳茗的知識。這些茶,他們可以在傢中衝泡,也可以在餐館和咖啡館品飲。
有好奇心的消費者可能想瞭解世界各地的茶文化,比如古老的茶道,或是上網與種茶人、賣茶人、茶藝師
以及寫茶的博主交流,分享並積纍一切有關茶的信息。
街上訪茶
對茶的熱愛並非一時的風尚,這一點可以從優質茶葉的品種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買到看齣來。走進任何一傢超市,你都會發現有各種散裝茶以及方便的茶包可供選擇。茶包的設計十分巧妙,用絲綢包成金字塔的形狀,裏麵放著各種名茶,比如茉莉龍珠、中國綠茶、白毫銀針。人們在大街上用不著走多遠就可以找到一傢茶店,其中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茶葉。咖啡館最初隻供應咖啡和普通紅茶,不過現在貨架上卻闢齣瞭專門的地方放置散裝茶以及最新的茶具,還由懂茶的人為客人上茶。餐館的菜單中齣現瞭茶單,有些茶坊開始供應茶香雞尾酒和茶食。獨特且具有異國風味的茶已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中我們可以看齣這股飲茶風潮將繼續盛行。
隨著近些年與上等茶葉的不斷接觸,新一代的愛茶人應運而生:他們前往茶葉的原産國,研究飲茶習俗,拜訪種茶人,並將罕見的普洱茶和鮮為人知的綠茶帶迴國,與愛茶的朋友們分享。
飲茶食茶新法
人類飲茶的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但隨著現今社會飲茶風尚的再度流行,我們看到茶的世界呈現齣一片欣欣嚮榮的景象。全球各地最好的茶葉、傳統以及茶道均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百變抹茶
抹茶在注重健康的飲茶者中十分流行。這種由綠茶碾磨成的粉末含有咖啡堿和抗氧化劑,早晨喝一小杯可以醒腦提神。除此之外,抹茶還可以加到醇厚細滑的拿鐵中,或是摻到果汁中,然後放入冰櫃冷藏後飲用,抑或添到酥餅或馬卡龍等烘焙食品中。
用茶調酒
調酒師已經發現,茶的味道豐富清新,可以作為雞尾酒的原料,讓烈酒帶著茶香。很多高級酒吧都開始供應“蒂提尼酒”(Teatinis),即茶香馬提尼酒(Martinis),當然在傢裏調製這種酒也很容易。
拼配茶
正如調酒師嘗試在雞尾酒中加入茶一樣,配茶師也開始研發新的拼配茶(見62~63頁)。他們從甜品單中尋找靈感,用果汁、巧剋力和香料等在茶湯中重現各種口味。
茶的發酵
康普茶由茶葉發酵而成,富含益生菌。各種口味的瓶裝康普茶飲品已齣現在世界各地的商店中,酒吧也使用康普茶作為雞尾酒的一種原料。雖然可以買到現成的瓶裝康普茶,但在傢裏嘗試製作也彆具一番趣味(見174頁)。
改變世界的植物
全球各地種植並飲用的茶葉種類數不勝數。雖然這些茶葉的外觀和味道韆差百異,但均來自於常綠植物“茶樹”( 拉丁學名:Camellia sinensis)。
茶樹
茶樹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小葉種茶,所産茶葉的味道從鮮爽到甘醇等不一而足。這種小葉植物適閤涼爽多霧的氣候,比如中國以及日本的高山地區。這種茶樹如果任其生長,可以長到6米高。第二種為大葉種茶,這種茶樹盛産於印度、斯裏蘭卡和肯尼亞等熱帶地區,葉子可以長到20厘米。如果是野生茶樹,可以長到15米高。大葉茶的味道也是多種多樣,包括甘洌、釅醇等。
栽培品種:植物的特點
茶樹的一個特點是能夠自然地適應周圍的環境,這種植物可以做到完全適應生長的地區。有些茶樹具有顯著的特徵,種茶人在此基礎上可以培育齣新的品種,即“栽培品種”。他們會選擇那些具有某種特質的茶樹進行栽培,比如口感獨特、耐旱或抗蟲的茶樹。因為人類的乾預以及自然界的發展,目前已有500多種雜交茶樹。其中有些茶樹可以培育齣特殊的品種,比如大白毫,以及日本最流行的栽培品種“藪北茶”。
當彆人知道我是名茶藝師時,常常會問我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是茶藝師?第二,我是如何愛上茶的?
我想先迴答第二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說我肯定在某一特定時刻放棄瞭茶包,轉而奉行真正的茶道,但事實並非如此。認識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認識的加深,我對茶的看法也在慢慢改變。通過研究茶,體驗茶文化,走訪茶的原産地,求教茶道大師,我發現自己已經完全沉浸在茶的世界中。
隨著我不斷瞭解不同茶藝的獨特風格,以及備茶和奉茶的傳統,我一點點參透瞭不同茶文化的細微差彆。雖然今天我們仍會遵行古代流傳下來的儀式和傳統,但很多現代茶品不斷湧現,比如調飲茶、冷泡茶、拿鐵茶,這讓我們有瞭更新的體驗。我很喜歡創造調製新茶品的方法,有時會將兩種或多種茶文化中的做法閤二為一。
至於第一個問題,現在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我希望在我迴答瞭如何愛上茶之後,可以為解答第一個問題帶來一些曙光。茶藝師肩負著一項艱巨任務:讓飲茶之人明白茶不是一個杯子和一個茶包的簡單相加,茶的背後是一個有待探索的全新世界,其中涉及工藝、曆史、旅遊、行業、文化和儀式等諸多方麵。
我希望《茶葉百科》可以帶你進入到這個極具吸引力的廣闊世界。不管你是剛剛接觸茶,還是已經能分辨齣烏龍茶和普洱茶,你都會在本書中發現有趣的亮點。我希望你也會迷上茶,迷上茶所帶來的奇妙之旅。
琳達·蓋拉德
我是一名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平時接觸的都是一些比較日常的飲品,對中國傳統的茶文化瞭解並不深入。這次偶然間翻閱瞭《DK茶葉百科》,纔真正打開瞭我對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一扇大門。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現代,而且圖片質量高得驚人,仿佛真的能聞到茶香,感受到茶的溫度。我最喜歡的是它關於“茶的分類”那一章節,以前我隻知道紅茶綠茶,看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有趣的分類,比如白茶、黃茶,以及各種名目繁多的烏龍茶和普洱茶。書裏對每一種茶的介紹都非常詳盡,不僅包括瞭它的外形、香氣、滋味,還介紹瞭它的曆史淵源和文化象徵意義,這讓我覺得喝茶不僅僅是品嘗一種飲品,更是在品味一段曆史,一種文化。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茶具”的介紹,各種精美的茶具圖片,讓我大開眼界,也對中國傳統的工藝美學有瞭新的認識。雖然我目前還無法立刻擁有那些昂貴的茶具,但僅僅是欣賞,就已經是一種享受。這本書的內容安排非常科學,從基礎的知識普及,到進階的品鑒技巧,循序漸進,不會讓人感到 overwhelming。對於像我一樣對茶文化感興趣,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指南,它既有知識的深度,又有視覺的享受,而且語言通俗易懂,非常容易接受。
評分天呐,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閱讀體驗的天花闆!作為一名資深的茶飲愛好者,我一直對茶葉的世界充滿瞭好奇,但市麵上很多資料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信息碎片化,很難形成一個係統的認知。直到我遇到瞭《DK茶葉百科》,那感覺就像是終於找到瞭通往茶葉寶藏的藏寶圖!首先,這本書的顔值就足以讓我愛不釋手,全彩印刷簡直是視覺盛宴,每一頁都充滿瞭令人垂涎欲滴的圖片,從茶葉的形態,到衝泡的過程,再到茶具的細節,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茶葉産區的介紹,那些地圖和地理信息的呈現,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獨特的風土人情如何孕育齣韆姿百態的茶葉。更不用說它對每一種茶的詳細分類和解讀,從最基礎的紅茶、綠茶、烏龍茶,到一些我之前聞所未聞的特色茶,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一邊翻閱,一邊想象著品嘗各種茶的滋味,簡直是精神上的極緻享受。書中的知識點密集但並不枯燥,穿插著一些曆史故事和文化習俗,讓我在瞭解茶葉本身的同時,也對與之相關的文化有瞭更深的認識。我迫不及待地想根據書裏的建議,嘗試一些新的衝泡方法,探索那些我從未觸及過的茶葉風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百科全書,更是一次關於茶的奇妙旅程的開端。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畢竟“百科”這兩個字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有些枯燥和乏味。但《DK茶葉百科》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全彩”呈現,這不僅僅是文字的補充,更是對茶葉世界的一種生動可視化。我個人對事物的視覺呈現要求比較高,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無可挑剔。那些高清的圖片,真實地展現瞭茶葉的乾茶形態、衝泡後的葉底,甚至連茶葉的生長環境都配有令人驚嘆的照片。我記得有一頁專門介紹不同發酵程度的茶葉,通過圖片對比,我一下子就明白瞭為什麼綠茶清雅,紅茶醇厚,而烏龍茶則兼具兩者的韻味。這本書的結構也安排得十分閤理,從茶葉的起源、分類,到具體的衝泡技巧、品鑒方法,再到不同茶的文化背景,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我尤其欣賞它對衝泡細節的講解,比如水溫、浸泡時間、水質的選擇等等,這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卻能對最終的茶湯産生巨大的影響,這本書都給齣瞭非常具體和實用的指導。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建議,為我傢裏常喝的幾種茶調整瞭衝泡方式,驚喜地發現,口感真的有瞭明顯的提升。對於那些想要係統學習茶葉知識,但又擔心內容過於深奧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絕佳的選擇,它用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將一個復雜的世界展現在你麵前。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生活細節充滿好奇的人,尤其喜歡那些能夠提升生活品質和精神享受的東西,而茶,無疑就是其中之一。直到我遇到瞭《DK茶葉百科》,我纔意識到,原來我之前對茶的認知是多麼的淺薄。《DK茶葉百科》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百科”,它更像是一位博學而耐心的茶道老師,用最生動、最直觀的方式,為我揭示瞭茶葉世界的無窮魅力。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全彩”特質,這絕對是它區彆於市麵上其他茶葉書籍的關鍵。書中的每一張圖片,都如同經過精心挑選和拍攝的藝術品,無論是乾茶的細微紋理,還是衝泡後舒展的葉底,亦或是那些造型古樸典雅的茶具,都展現得栩栩如生,仿佛觸手可及。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也是我見過最令人稱贊的。它從茶葉最基礎的分類講起,比如不同顔色的茶葉,不同的加工工藝,然後深入到各個茶葉産區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以及它們各自獨特的風味特徵。我個人對茶的品鑒過程尤其感興趣,這本書裏關於如何通過觀察茶湯顔色、聞香、品味來區分不同茶葉的技巧,講解得非常到位,並且還配有相應的圖示,讓我一下子就豁然開朗。這本書的語言也相當友好,避免瞭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讓即使是像我這樣的“小白”也能輕鬆理解。它讓我明白瞭,原來每一片茶葉背後,都蘊藏著一段曆史,一種文化,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品茶過程中,去探索更多屬於我的“茶之味”。
評分老實說,我之前對茶葉的瞭解僅限於“解渴”或者“提神”,對它背後的故事和學問知之甚少。《DK茶葉百科》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對茶葉的認知。這本書的“全彩”特性,絕對是其最大的吸引力之一。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頁都像是一幅精美的藝術品。那些茶葉在不同光綫下的呈現,衝泡過程中茶湯的顔色變化,以及各種造型彆緻的茶具,都通過高清的圖片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不同茶葉時,會配上産地地圖和相關植物學特徵的插圖,這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為什麼不同地區的風土會影響茶葉的品質。書中的內容組織也非常有條理,從茶葉的起源、演變,到全球主要的茶葉産區,再到各種茶葉的詳細分類和品鑒指南,脈絡清晰,邏輯嚴謹。我一直對烏龍茶情有獨鍾,這本書裏對不同發酵程度、不同工藝的烏龍茶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區分和描述,讓我對武夷岩茶、颱灣高山茶等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也為我今後選購和品鑒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茶道、茶器曆史和文化習俗的內容,讓我在閱讀茶葉知識的同時,也能領略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對生活品味的引導,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手中的那一杯茶,感受其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和曆史沉澱。
評分不知是版本原因還是作者原因,書裏麵有許多小錯誤。
評分還沒看,但相信是本不錯的書
評分收藏書係列2,這一批到貨的書倒是挺好,沒有什麼破損,如果其他訂單中的書都像這樣就好瞭
評分非常科普的一本茶葉百科。內容淺顯易懂,最難得的是,除瞭對茶葉品種的介紹,還有很多茶葉背後的文化和曆史知識,適閤所有人都讀一讀,很受用,增長見識!喜歡DK的書~
評分怎麼說呢?總覺得外國人編撰的這種書對中國的茶葉的介紹不是算很完整
評分非常實用的生活用書,精美、全麵!
評分很好,滿意
評分茶葉介紹很詳細,傢人也都愛看,書的質量也不錯
評分包裝還可以,內容沒有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