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

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凌悦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育儿经验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培养良好习惯
  • 不贪玩
  • 不磨蹭
  • 不依赖
  • 正面管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4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26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20
字数:1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年轻父母;想要了解科学育儿方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
1.将核心功能放大:本书系告别了过去那种笼统的家教书概念,突出了功能性,每一分册有三个重点,都是家长关心的、有强烈需求的。例如“性格好”、“有教养”、“学习棒”,一本书解决了家长关心的三个问题,突出了家长的诉求,从而拉动购买需求。

2.生动的写作风格:本书在写作中尽量做到每个小节都有生活中的案例佐证,让读者在阅读起来更轻松,能得到更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也是本书可以作为家长后期传播的基础。

3.发挥套书系优势:本书系首推两本,不同侧重,“一推两得”。如果市场反响好,还可以继续拓展成为一个更大的系列,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品牌。

内容简介

☉纠正行为!父母的方法变了,孩子就优秀了!
☉不打不骂、不吼不叫,改变孩子坏习惯有方法!
☉纠正孩子成长中的错误行为,让孩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养成好习惯,拥抱独立!

一个好习惯孩子能受益一生,同样,一个坏习惯也会跟随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有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贪玩、磨蹭、依赖等等),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学习能力塑造造成负面的影响,孩子也将会远离优秀的道路,逐渐失去自信心和进取心。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本书向父母传授了一些颇为实用的方法,能让父母在不吼、不骂、不打孩子的同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习惯,让孩子走上正轨。

作者简介

凌悦,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专栏作家、自媒体人,毕业于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专业,曾任职于国内多家教育研究机构,在儿童行为纠正、青春期心理、亲子关系上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帮助过全国数以万计的家庭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

目录

Chapter 1 规矩的背后是自由 001
1.立规矩,要趁早 002
2.没规矩,孩子缺乏自控力 004
3.规矩不是束缚而是为了自由 006
4.父母要先给自己立规矩 008
5.告别溺爱的陷阱 010
6.父母必须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 013
7.循序渐进地纠正孩子 015
8.树立权威更有效 017
9.严厉不等于“打骂吼叫” 020
10.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022
11.拒绝孩子无休止的要求 024
Chapter 2 培养一个会玩、不贪玩的孩子 027
1.没有孩子不爱玩 028
2.孩子在玩的时候也在思考 030
3.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玩什么 032
4.要玩,就要玩得痛快 034
5.贪玩,其实是天性的“错” 036
6.把阅读和学习变成一种“玩” 038
7.把掌握一种技能变成“玩” 040
8.太过贪玩的本质就是缺乏自控力 042
9.帮助孩子做到自控 044
10.减轻孩子因受限而产生的对抗情绪 046
11.先学,再玩 049
12.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052
13.区分贪玩和“多动症” 054
Chapter 3 用对方法,“小磨蹭”不见了 057
1.十个孩子九个“磨” 058
2.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会怎样 060
3.为何孩子总会“慢半拍” 062
4.你无法永远代替孩子的行动 064
5.让孩子感受到拖延的后果 066
6.用表扬替代催促 068
7.让孩子感到“快得有价值” 070
8.1分钟训练法 072
9.给孩子的每一项任务加上截止时间 074
10.读秒游戏,提高效率 076
11.让枯燥的事情变成“小比赛” 077
12.分解大事项完成小步骤 079
13.别让孩子的注意力随便转移 081
14.从“三心二用”到“一心一用” 083
15.一切以养成好习惯为目标 085
Chapter 4 父母松开手,孩子才能自己走 088
1.被“惯”大的孩子很难成熟 089
2.舍得让你爱的孩子吃苦 091
3.过度保护就是伤害 092
4.父母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094
5.让孩子自己体会酸甜苦辣 096
6.父母的角色是帮助和安慰 098
7.干涉得太多,叛逆就会早来 100
8.引导孩子不走错路、弯路 102
9.相信孩子自己能站起来 104
10.自理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106
11.自理的同时要做到自律 109
12.让孩子体会靠自己成功的感觉 110
13.鼓励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112
14.在团体活动中成长 114
15.有主见,更全面 116
16.父母的观念再好,不如孩子自己体会到 118

精彩书摘

  《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
  父严母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事实也证明很多好孩子是从这种模式的家庭走出的。父亲不苟言笑,母亲慈爱温暖,他们指导孩子的言行举止,照顾孩子饮食起居,但却一般不会俯下身来陪他们玩耍。尤其是父亲,要注重所谓父道尊严。
  可如今社会现实是,虽然放开了“二胎”政策,大部分家庭仍旧是一个孩子,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玩耍成长,陪孩子玩也就成了父母的必修课。那么,玩什么、怎么玩,才玩得有质量呢? 我们还是希望孩子尽量和同龄的小伙伴玩,因为他们之间才能够真正互相理解和沟通,孩子的世界,家长们不懂。
  孩子也需要社交,家长要制造机会让孩子们一起玩,比如幼儿园或学校的同学,同一个社区的年龄相仿的孩子,大家约定时间聚在一起,这个时候,不需要父母的参与,父母只是在旁边静静陪伴保证安全就好。
  面对更多的在家时光,没有同一屋檐下的玩伴,孩子是寂寞的,这时他(她)总是喜欢围着父母转,希望能够得到关注,陪他们玩耍。虽然大部分父母会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伴孩子,但下面两种情况家长们要注意避免。
  (1)敷衍型
  这类父母虽然会按孩子的要求参与游戏,或者陪在身边,但在他们心里却认为和孩子玩这些游戏很“无聊”,有点浪费时间,所以常常不会倾心配合,仿佛相声里不尽责的捧哏演员,“哼”、“哈”了事。不要以为孩子看不出来,父母的这种态度,孩子很快就能感知,他(她)从你的眼中看不到热情,从父母的言语中得不到响应,当父母心中祈祷快点Gome Over时,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反而会拉长游戏时间,甚至开始无理取闹。
  ……
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 内容简介: 在这本内容详实的育儿指南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当代父母在面对孩子“贪玩”、“磨蹭”、“依赖”等普遍性难题时,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出独立自主、目标明确、时间管理能力强、并且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健康界限的孩子。本书并非提供一蹴而就的“秘籍”,而是基于心理学原理、儿童发展规律以及大量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为家长们提供一套系统、可操作的指导方案。我们将逐一剖析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套循序渐进、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第一部分:理解“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行为的根源 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深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至关重要。 关于“贪玩”: 很多时候,孩子的“贪玩”并非纯粹的“不务正业”,而是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对当下活动的投入,以及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家长需要区分是“沉迷”还是“投入”,是“逃避”还是“享受”。本书将引导家长识别孩子过度沉迷于娱乐的潜在原因,例如: 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 当孩子在学习、社交或面对挑战时感到困难重重,他们可能会转向游戏来寻求掌控感和即时满足。 缺乏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活动: 如果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活动不够有趣,孩子自然会倾向于更容易获得快乐的虚拟世界。 情感需求未被满足: 有些孩子通过玩耍来填补情感的空虚,寻求关注和连接。 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游戏的兴趣程度和控制能力不同。 关于“磨蹭”: 孩子磨蹭的行为,常常让家长感到抓狂。然而,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而非简单的“拖延症”。本书将深入剖析: 对任务的畏难情绪: 孩子可能觉得任务太难,或是对自己能力不自信,于是通过拖延来逃避。 完美主义倾向: 有些孩子过于追求完美,害怕做得不够好,反而迟迟不动手。 缺乏时间概念和计划能力: 孩子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对时间的感知和规划能力较弱,难以估算任务所需时间。 寻求关注或控制: 磨蹭有时也是孩子吸引家长注意力的策略,或是试图在不被强制的情况下保持某种程度的自主性。 能量和情绪状态: 疲惫、情绪低落或焦虑都会影响孩子的执行力。 关于“依赖”: 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学龄前是正常的,但若延续到较大年龄,则可能阻碍其独立性的发展。本书将探讨: 分离焦虑: 孩子对离开父母感到不安和恐惧。 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经验: 长期以来,父母包办一切,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不安全感: 孩子可能因为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无法独自完成任务,需要父母的“保驾护航”。 父母的过度保护: 家长出于爱,过度替孩子承担,反而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空间。 社交技能不足: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遇到困难,更倾向于回到父母身边寻求慰藉。 第二部分:培养孩子“不贪玩”的秘诀——引向有意义的活动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与其一味地禁止和限制,不如积极地引导孩子发现更有价值、更能激发他们兴趣和潜能的活动。 建立健康的娱乐观: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娱乐并非洪水猛兽,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度”和“质”。我们将提供方法: 共同制定娱乐规则: 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商定游戏时间、时长以及选择游戏的原则,让他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增强其责任感。 区分“被动娱乐”与“主动创造”: 鼓励孩子从单纯的“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创造者”,例如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画画、搭建、编故事,而不是仅仅沉浸在电子屏幕前。 引入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积极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多元化兴趣,包括但不限于阅读、运动、艺术、音乐、科学实验、户外探索等,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引导孩子认识不同活动的价值: 帮助孩子理解,有些活动可以放松身心,而有些活动则能提升技能、增长知识、锻炼体魄,从而形成更健康的认知。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对多元化活动的兴趣和投入,是影响孩子最好的方式。 提高学习的吸引力: 将学习的体验变得生动有趣,是减少孩子对游戏过度依赖的关键。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将抽象的学习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他们看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游戏化学习: 运用各种游戏化的方法,将学习过程变得像玩游戏一样吸引人,例如通过闯关、积分、奖励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鼓励探索式学习: 提倡孩子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来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建立积极的学习反馈机制: 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即使是很小的成就,也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减少外界干扰,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一个温馨、支持、充满活力的家庭氛围,能有效缓解孩子因现实生活压力而产生的对虚拟世界的逃避。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深度互动,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共同活动,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 组织家庭游戏、户外活动、阅读分享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正面沟通,理解与支持: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用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与他们沟通,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第三部分:攻克“磨蹭”难题——培养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 本书将为家长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磨蹭,成为时间的主人。 建立清晰的时间概念: 使用时间工具: 引入沙漏、计时器、日历、周计划表等工具,让孩子直观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并学会规划。 “时间魔法”练习: 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感知不同时长的时间,例如“一分钟能做什么?”“十分钟能画几只小鸟?” 估算与对比: 鼓励孩子在开始一项任务前,估算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后再进行对比,逐渐提高估算准确性。 分解任务,化繁为简: “拆解”法: 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让孩子更容易着手,每完成一步都能获得成就感。 “番茄工作法”的简化应用: 引导孩子集中精力完成一个小目标(例如15-25分钟),然后休息片刻,再继续下一个目标。 列表式清单: 制作简单的任务清单,让孩子能够清晰地看到需要完成的事项,并逐一勾选,获得掌控感。 提升行动力与执行力: “五秒法则”: 当孩子需要开始一项任务时,鼓励他们从“5”倒数到“1”,然后立即行动,打破犹豫和拖延的僵局。 设定明确的“启动信号”: 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开始做某件事,例如“吃完晚饭,我们就开始写作业。” 创造“即时奖励”: 对于按时完成任务的孩子,给予及时的、他们喜欢的奖励,强化其积极行为。 识别和应对“启动困难”: 了解孩子在启动任务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例如陪孩子一起开始,或者先完成最容易的部分。 培养责任感与自律性: 让孩子承担后果: 当孩子因为磨蹭而导致不良后果时(例如错过精彩的电视节目),让他们体验并从中学习。 鼓励孩子自我监督: 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让他们为自己的时间负责。 制定个性化作息时间表: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符合其个体需求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培养“计划”的习惯: 鼓励孩子每天或每周花一点时间来规划自己的活动,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培养计划能力。 第四部分:塑造独立人格——告别过度依赖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迈向独立自主的旅程。 鼓励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我能行”的力量: 相信孩子的能力,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先给予提问和引导,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立刻代劳。 “提问式”引导: 用“你觉得可以怎么办?”“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等问题,激发孩子的思考,让他们学会分析和判断。 给予试错空间: 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从中学习经验教训,而不是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声音很重要,并学会清晰地表达。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分阶段的“放手”: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逐步增加他们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例如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准备简单的食物等。 “家庭责任”分配: 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为家庭做出贡献。 教授生活技能: 耐心细致地教授孩子各种生活技能,例如安全用电、用火常识,以及基本的烹饪、清洁等。 建立健康的社交界限: “我的”和“你的”: 帮助孩子理解个人物品和空间的概念,学会尊重他人,也保护自己的权益。 学会说“不”: 教导孩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如何礼貌而坚定地说“不”,维护自己的独立意愿。 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学习合作、分享、解决冲突,在同伴关系中获得独立感和归属感。 认识和管理情绪: 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习用健康的方式来管理情绪,减少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父母的“退一步”艺术: 调整自身期望: 认识到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过度追求完美,给予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 给予信任和支持: 相信孩子有能力独立成长,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过度干涉。 学会倾听: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与他们沟通。 创造机会让孩子独立: 主动为孩子创造一些他们可以独自完成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去商店买东西,或者独自完成一项小的项目。 关注自身的成长: 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身的育儿智慧,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结语: 《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不是一本教条式的育儿手册,而是一份充满智慧与实践性的伙伴。它引导父母从根源上理解孩子的行为,提供一套系统、科学且充满爱的教育方法。通过积极引导、耐心陪伴和循序渐进的训练,家长们将能够帮助孩子告别“贪玩”、“磨蹭”和“依赖”,培养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良好时间管理习惯、以及自信、阳光人格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场关于爱、理解与成长的旅程,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在这本书的指引下,与孩子携手同行,收获幸福与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主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总觉得,家里的“战场”时刻围绕着“写作业”这个核心。孩子总是找各种理由拖延,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又要找某个玩具。每次看到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真是又急又气,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说他吧,他会委屈地哭;不让他玩吧,他又会闹。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和他进行一场拉锯战,精疲力尽。而且,一旦遇到一点小困难,他就会立刻跑来找我,期望我替他解决,或者一直粘在我身边,让我觉得他完全离不开我。我一直思考,是不是我平时做得太多了,反而剥夺了他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本书的标题《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精准地戳中了我的痛点。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让我不再束手无策。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具体方法,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奖励或惩罚。我也想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乐和学习之间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让他们既能享受童年的快乐,又能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是,我希望能找到方法,逐步减少孩子对我的过度依赖,让他们学会独立,勇敢地面对挑战。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我寻求解决方案的“指南针”。

评分

作为一个母亲,我一直深感育儿的挑战。我的孩子,就像大部分孩子一样,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但这份好奇心往往体现在无休止的玩乐上,而对于需要耐心和专注的学习任务,则显得敷衍了事,时间也被拉得越来越长。更让我感到担忧的是,他似乎习惯性地将所有问题抛给我,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学习上的困惑,都期望父母能够替他解决,这种依赖性让我不禁开始思考,我是否在无形中阻碍了他独立成长的步伐?我渴望找到一种教育方式,能够既不扼杀孩子的童真,又能有效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标题《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帮助我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掌握具体的教育技巧。我尤其想了解,如何能够科学地管理孩子的玩乐时间,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够教会我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敢于尝试,勇于面对挑战,最终成为一个更加自信和自主的个体。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份充满希望的育儿指南。

评分

我的孩子,就像许多孩子一样,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但这精力却常常挥霍在各种各样的“玩乐”活动中,导致学习任务总是被一拖再拖,原本应该快速完成的作业,在他那里却变成了漫长的“折磨”。我时常感到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他,让他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让我忧虑的是,他似乎形成了一种习惯,遇到任何一点点困难,都会立刻转向我,寻求我的帮助,让我觉得他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更有效、更科学的育儿方法,希望能帮助孩子摆脱这种“贪玩”、“磨蹭”和“依赖”的困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的品格。这本书的标题《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如同一道曙光,直接击中了我作为父母最迫切的需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实用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我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并掌握一套能够真正引导孩子改变的技巧。我尤其想知道,如何在不压抑孩子天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份充满期待的学习材料,我希望它能为我的育儿之路提供宝贵的指导。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摸索多年的家长,我总是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我的孩子,和其他很多孩子一样,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但这份精力却常常用在了“玩”上,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显得不足。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有些似乎有效,但往往是短暂的,孩子很快就会回到老样子。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更根本、更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的性格。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立刻就被吸引了,因为它直接点出了我最头疼的几个问题:贪玩、磨蹭、依赖。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到底有什么样的教育秘诀,能够让孩子在这几个方面发生积极的改变。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给我指明方向,让我知道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品格和学习能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平衡玩乐与学习的建议,因为我深知过度压抑孩子的玩乐天性可能会适得其反。同时,如何打破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总而言之,我带着极大的希望来翻开这本书,期待它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救星”。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感到困惑。我的孩子,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似乎总是在“玩”和“学习”之间摇摆不定,而且一旦开始学习,就容易分心,拖延是常态。更让我焦虑的是,他似乎过于依赖父母,很多事情都希望父母代劳,这让我担心他未来的独立性。我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市面上的育儿书琳琅满目,但我总是难以找到一本真正能解决我核心问题的书。当我看到《父母这样教,孩子不贪玩、不磨蹭、不依赖》这个书名时,我立刻感到眼前一亮。它非常直接地指出了我最关心的几个方面:如何让孩子不贪玩,如何让他们摆脱磨蹭的习惯,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如何平衡孩子的天性和必要的规则,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指令。同时,我也很期待书中能分享如何一步步引导孩子,让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人。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阅读,更是寻找育儿智慧和实践指导的重要途径。

评分

宝宝很喜欢,每天每天都要读,发货很快,推荐给朋友,包装好

评分

还不错的一本育儿指导书,好好学习一下,希望有用

评分

名不符实,书籍100余页很薄,内容一般无任何,插画 ,纸张质量不好,不推荐。

评分

不错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评分

不是太厚,120页,内容觉得还可以。

评分

99元10本买的,真给力!

评分

非常实用的书,正版,在京东买书经济实惠。

评分

特价活动真是太给力了,超值呀!

评分

不错!对家长很有帮助!加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