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随笔集。名曰“享宴”,来自“宴飨”一词。古时帝王饮宴群臣称为“宴飨”,亦作“宴享””,而“享宴”,现代理解,则就是好好吃一顿饭。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其实是好好生活的缩影。享宴,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分为“吃的态度”“醉在江南”“五味华夏”“料理东瀛”“品味南洋”“放眼世界”六个专辑。
老波头,水瓶座,世居上海,虽爱猪油,却心似朗星;虽为“80后”,却信而好古,以美食书《不素心》《一味一世界》以及《食话实说》为各种传统食物平反,述而作,鼓与呼。是多家新旧媒体的美食专栏作家,饮食写作的沪江第1健笔。
吃的态度
不再写食评
好餐厅(一)
好餐厅(二)
别让Fusion变成Confusion(一)
别让Fusion变成Confusion(二)
妈妈的味道
主题餐厅争霸战
用餐的仪式感(一)
用餐的仪式感(二)
菜抄公
加法和减法
正宗与美味
健康生活
醉在江南
川扬合流
馒头与大包
无锡特产
七家湾锅贴
海派西餐
最完美的皮肚面
小笼与汤包
鸭之城
兰溪小吃
老八样
生煎与锅贴
腌笃鲜
五味华夏
怀旧早茶
杂谈北京烤鸭
云吞面
万变不离其粽
失传川菜
羊肉泡馍
沙茶面
扁食、拌面和虾面
厦门的大排档
香港西式茶餐
火锅天下(一)
火锅天下(二)
料理东瀛
怀石料理
日本料理的最高境界(一)
日本料理的最高境界(二)
烧鸟
博多煮
冲绳之味(一)
冲绳之味(二)
冲绳之味(三)
佐贺牛
九州拉面
日本盖浇饭
蟹蟹一家门
品味南洋
杯酒话鱼生(一)
杯酒话鱼生(二)
辣椒蟹和胡椒蟹
熟食中心
忘不了
寻找完美的越南牛肉河
新加坡叻沙
咖喱辣椒
娘惹菜(一)
娘惹菜(二)
南洋香料
肉骨茶
放眼世界
意式Pizza
提拉米苏
欧洲香肠
学院派法餐
肉酱意面(一)
肉酱意面(二)
西班牙烩饭(一)
西班牙烩饭(二)
伊比利亚火腿
那些奇奇怪怪的食材们
老八样
所谓上海本帮菜,用时髦的话来讲,算是Fusion菜。这座城市本身的历史不够久,移民又多,所以本帮菜受到苏锡、宁波、淮扬的影响甚深,也确有其事,但是那么多移民抵达之前,上海本地已有居民存在,他们吃了数代的本地菜,亦是本帮菜的重要基础之一。
这里的“本地”,其实是指当今的浦东。在交通不那么发达的年代,大家还把浦东当成乡下呢。闭塞有闭塞的好处,作为本帮菜重要分支的本地菜,就这样保留下来。
本地菜的代表作,通常叫做“老八样”。到底是哪八样,说法不一,浦东地域广阔,川沙的“老八样”和南汇的“老八样”即不同,到了三林塘,又是一种面目。
查阅资料,较通行的版本包括:扣三丝、老甜肉、三鲜大蛋饺、金针木耳鱼、蒸三鲜、桂花肉、咸肉扣水笋及肉皮汤,但是在三林塘那家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著名馆子,郑重其事地列出正宗“老八样”,是:走油肉、咸肉扣水笋、扣鸡、蒸三鲜、红烧鳊鱼、扣三丝、小葱肉皮和扣蛋卷。
差别并没有字面上看起来厉害,有些菜只是叫法不同,总之,老甜肉、咸肉扣水笋、蒸三鲜、红烧鱼、肉皮汤必不可少,当然还有最著名的扣三丝。
老甜肉即走油肉,既然有个甜字,下糖可不会手软。咸肉扣水笋则一点糖也不用,此菜的关键是咸肉要好,香气才足够。红烧鱼一定用猪油,再下金针菜、木耳和笋片,至于什么鱼,倒无定论,鳊鱼也行,塞了肉糜的大鲫鱼亦可。
蒸三鲜和肉皮汤都要用到肉皮,以三林塘产为最佳,别处的肉皮用油发,唯独三林塘肉皮用盐发,后者少油,蒸出的汤清澈,又胜在软滑。三鲜只是统称,过年时加至八种食材,称为“全家福”。
……
“宴”这个字有点意思。下半部的“妟”是指太阳下山,月亮未升时,“日”可以理解,至于“女”,是说男人收工,回到家中与老婆大人团聚吧。
还嫌表达得不够清楚,干脆再加一个“宀”字头,就成了“老婆喊你回家吃饭”。之所以非回家不可,是因为从前饮食行业不够发达的缘故。不过,古语中“宴”的级别甚高,不是平民的字眼,所以细究起来,应该是“皇后喊皇帝回宫吃饭”,或者“夫人喊老爷回府吃饭”才对。
古时最高级的宴当然是国宴,不管你是国宾也好,大臣也罢,总之是皇帝请客吃饭,名曰“宴飨”,古书中多有记载。
“飨”字意为用酒食招待,但此字生僻,常被人通假成“享”,反正吃吃喝喝是种享受,也有道理。“飨”“享”通用,唐宋时即有之,并非现代人的发明。有时亦反过来写作“享宴”,倒是更符合现代汉语名词后置的习惯。这个词表面看起来洋气,其实骨子里暗合古意,不妨偶尔拿出来耍耍花枪,既雅又达,比“吃酒水”高明得多。
有趣的是,宴的时间永远固定在晚上,这条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西方人的Dinner,相当于我们的“宴”,就只用于晚餐,中午吃得再豪华,只是Lunch罢了。
当今大家说的宴,含义宽泛。馆子里上菜上酒,固然是宴,连自己动手烧几道家常菜,当成家宴经营,也渐渐变成一门生意,好像一下子又回归到“宴在家中食”的古意上去也。
但是话说回来,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没有什么必要去穷究宴的定义。我的理解,好好吃一顿饭,即是“享宴”。
有媒体问过我的看法,我的意见是,首先你得选择对的人,接着是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最后一起用对的方式吃对的食物。这些要素缺一不可,都对了,留给你的,必定是完美的一餐,不然的话,只要有一条发生偏差,对不起,经验告诉我,你绝对会失望。
我的人生字典里,吃东西有三重境界,最低级的填饱肚子、中层的欣赏食物和最高级的享宴。人无贵贱之分,但格调自有高低,饮食也一样。我常说你可以什么事都不干,但是不能不吃饭。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其实是好好生活的缩影。享宴,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
《享宴,一种生活态度》这个名字,总让我脑海里浮现出各种美好的画面,不是那种堆金砌银的奢靡,而是渗透在日常点滴中的精致与热爱。我猜想,这本书或许是在谈论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令人惊喜的“享宴”。可能是关于食物的,从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技巧,到一餐饭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故事,都可能被细腻地描绘。我甚至可以想象,作者会分享如何用最简单的调料,组合出最意想不到的美味,让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次味蕾的旅行。又或者是关于空间的,如何将自己的小窝打造成一个充满个性和舒适感的“享宴”之地。也许是角落里一束精心摆放的鲜花,一首缓缓流淌的音乐,一本读到一半的书,都能成为点亮心情的元素。更进一步,这本书可能触及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宴”,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满足。读着这本书,我希望自己能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品味那些不被轻易察觉的美好,从而真正活出一种由内而外的“享宴”之姿。
评分“享宴,一种生活态度”——这个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我有一种预感,这本书不会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会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和温度。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分享如何用更具创意和艺术性的方式,去拥抱生活的每一天。比如,关于旅行的篇章,或许不是罗列景点的清单,而是讲述在旅途中那些不期而遇的风景、人文的碰撞,以及如何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又或者,书中会探讨关于自我成长的话题,如何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成为一个更有深度和魅力的人。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断舍离”的智慧,如何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做到精简,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去享受真正重要的事物。这本书,或许能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用独特的方式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打造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享宴”。
评分《享宴,一种生活态度》这个书名,自带一种悠闲而雅致的气息,仿佛能将人从日常的奔波中抽离,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情趣的世界。我猜测,作者可能是在倡导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生活姿态,鼓励我们去发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享宴”。这其中,也许会涉及到如何培养自己的爱好,比如绘画、音乐、园艺,或者是一种新兴的运动。作者可能会用生动的故事,讲述那些因为坚持自己的热爱而获得巨大满足感的人们,他们的经历或许能点燃我内心深处的某种火花。此外,我也想象书中可能包含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如何经营一段健康的友情或爱情,如何与家人建立更和谐的联系,这些都是构成“享宴”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与重要的人共享美好时光,本身就是一种最温馨的“享宴”。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隐藏在我们可以主动去追求和创造的每一个瞬间之中,让“享宴”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类能够触动心灵深处的作品,而《享宴,一种生活态度》这个名字,恰好就勾起了我对此类情感共鸣的期待。我总觉得,“享宴”不仅仅是物质的盛宴,更是一种精神的富足,一种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这本书,或许是在探索如何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仪式感。比如,对于清晨一杯咖啡的讲究,对于周末午后阅读时光的珍视,又或是与三五好友围炉夜话的温暖。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把这些零散的“享宴”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引发我对于“慢生活”和“正念”的思考,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和,如何更加专注地体验当下,而不是被各种信息和焦虑所裹挟。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提供一把钥匙,解锁通往更具深度和意义的生活之门的奥秘,让我在繁杂的世界里,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充满爱与温度的“享宴”。
评分《享宴,一种生活态度》——这个名字,直接击中了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种不落俗套的品味,一种在细节处彰显个性的生活哲学。我猜想,这本书可能是在探索如何将“仪式感”融入到日常的各个方面。例如,关于服饰的选择,可能不仅仅是追求品牌,更是对材质、剪裁和个人风格的考究;又或是对居家环境的布置,如何通过色彩、光影和物件的摆设,营造出舒适而富有格调的空间。我也想象,书中可能会触及到关于“自我投资”的理念,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或者培养一项技能,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闪耀的存在。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指明一条通往更加精致、有意义生活的道路,让我明白,“享宴”并非奢侈品的堆砌,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尊重,是一种可以被每个人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