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作者特彆介紹瞭幾十種中國目前生産的有名的茶葉。這些名茶在中國流行瞭數百年,甚至更長時間,也介紹瞭十幾種名特優品牌的新品茶葉,同時他還嚮大傢介紹瞭如何欣賞、鑒彆、保存茶葉及飲茶對身體的好處。一看就懂,邊學邊記,極具情趣。這對推動普及飲茶文化起到瞭很好的作用。
中國是茶的故鄉,已有數韆年曆史,現已傳播到世界上幾十個國傢。中國也是世界上生産茶葉品種zui多的國傢,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飲茶能使人健康。楊學軍先生寫瞭一部很好的有關茶葉的書,圖文並茂、文字簡練、闡述清楚、體會深刻,很值得一讀。 作者特彆介紹瞭幾十種中國目前生産的zui有名的茶葉。這些名茶在中國流行瞭數百年,甚至更長時間,也介紹瞭十幾種名特優品牌的新品茶葉,同時他還嚮大傢介紹瞭如何欣賞、鑒彆、保存茶葉及飲茶對身體的好處。一看就懂,邊學邊記,極具情趣。
第一章
傳統五大自然療法初瞭解10
按摩療法——按齣健康10
按摩的功效有這些11
常用按摩器具12
常見按摩技巧20
按摩需留意22
艾灸療法——傳導幸福22
艾灸的功效有這些23
常見艾灸技巧26
艾灸需留意27
颳痧療法——颳去痧疾27
颳痧的功效有這些28
常用颳痧器具和介質29
颳痧應該這樣做31
颳痧需留意33
拔罐療法——吸齣病氣33
拔罐的功效有這些34
常用拔罐器具35
拔罐應該這樣做39
拔罐需留意40
敷貼療法——貼走毒邪40
敷貼的作用機理有這些41
常用敷貼藥物和介質43
敷貼需留意五大自然療法的循行路綫——經絡46
手太陰肺經47
手陽明大腸經48
足陽明胃經49
足太陰脾經50
手少陰心經51
手太陽小腸經52
足太陽膀胱經53
足少陰腎經54
手厥陰心包經55
手少陽三焦經56
足少陽膽經57
足厥陰肝經58
任脈59
督脈
第三章
五大自然療法的循行作用點——腧穴62
頭、麵、 頸部腧穴62
天鼎62
扶突62
口禾髎62
迎香62
承泣62
四白63
巨髎63
地倉63
大迎63
頰車63
下關63
頭維64
人迎64
水突64
氣捨64
天窗64
天容64
顴髎65
聽宮65
睛明65
攢竹65
眉衝65
麯差65
五處66
承光66
通天66
絡卻66
玉枕66
天柱66
天牖67
翳風67
瘈脈67
顱息67
角孫67
耳門67
耳和髎68
絲竹空68
瞳子髎68
聽會68
上關68
頷厭68
懸顱69
懸厘69
麯鬢69
率榖69
天衝69
浮白69
頭竅陰70
完骨70
本神70
陽白70
頭臨泣70
目窗70
正營71
承靈71
腦空71
風池71
天突71
廉泉71
承漿72
大椎72
啞門72
風府72
腦戶72
強間72
後頂73
百會73
前頂73
囟會73
上星73
神庭73
素髎74
水溝74
兌端74
齦交74
印堂74
四神聰74
當陽75
魚腰75
太陽75
耳尖75
球後75
上迎香75
內迎香76
聚泉76
海泉76
金津76
玉液76
翳明76
頸百勞77
定喘77
牽正77 安眠77 挾承漿77 上廉泉77 血壓點78 胸、腹部 腧穴 78 中府78 雲門78 缺盆78 氣戶78 庫房79 屋翳79 膺窗79 乳中79 乳根79 不容79 承滿80 梁門80 關門80 太乙80 滑肉門80 天樞80 外陵81 大巨81 水道81 歸來81 氣衝81 府捨81 腹結82 大橫82 腹哀82 食竇82 天溪82 胸鄉82 周榮83 大包83 橫骨83 大赫83 氣穴83 四滿83 中注84 肓俞84 商麯84 石關84 陰都84 腹通榖84 幽門85 步廊85 神封85 靈墟85 神藏85 彧中85 俞府86 天池86 淵腋86 輒筋86 日月86 帶脈86 五樞87 維道87 章門87 期門87 麯骨87 中極87 關元88 石門88 氣海88 陰交88 神闕88 水分88 下脘89 建裏89 中脘89 上脘89 巨闕89 鳩尾89 中庭90 膻中90 玉堂90 紫宮90 華蓋90 璿璣90 子宮91 三角灸91 胃上92 上肢部腧穴92 天府92 俠白92 尺澤92 孔最92 列缺92 經渠93 太淵93 魚際93 少商93 商陽93 二間93 三間94 閤榖94 陽溪94 偏曆94 溫溜94 下廉94 上廉95 手三裏95 麯池95 肘髎95 手五裏95 臂臑95 巨骨96 極泉96 青靈96 少海96 靈道96 通裏96 陰郤97 神門97 少府97 少衝97 少澤97 前榖97 後溪98 腕骨98 陽榖98 養老98 支正98 小海98 天泉99 麯澤99 郤門99 間使99 內關99 大陵99 勞宮100 中衝100 關衝100 液門100 中渚100 陽池100 外關101 支溝101 會宗101 三陽絡101 四瀆101 天井101 清泠淵102 消濼102 臑會102 肘尖102 二白102 中泉102 中魁103 大骨空103 小骨空103 腰痛點103 外勞宮103 八邪103 四縫104 十宣104 肩前104 手逆注92 腰、背、 肩部腧穴105 肩髃105 肩髎105 天髎105 肩貞105 臑俞106 天宗106 秉風106 麯垣106 肩外俞106 肩中俞106 大杼107 風門107 肺俞107 厥陰俞107 心俞108 督俞108 膈俞108 肝俞108 膽俞109 脾俞109 胃俞109 三焦俞109 腎俞110 氣海俞110 大腸俞110 關元俞110 附分111 魄戶111 膏肓111 神堂111 112 膈關112 魂門112 陽綱112 意捨113 胃倉113 肓門113 誌室113 肩井113 京門113 腰陽關114 命門114 懸樞114 脊中114 中樞114 筋縮114 至陽115 靈颱115 神道115 身柱115 陶道115 夾脊115 胃脘下俞116 痞根116 下極俞116 腰眼116 十七椎116 腰奇92 臀、下肢 部腧穴 117 髀關117 伏兔117 陰市117 梁丘117 犢鼻117 足三裏118 上巨虛118 條口118 下巨虛118 豐隆118 解溪118 衝陽119 陷榖119 內庭119 厲兌119 隱白119 大都119 太白120 公孫120 商丘120 三陰交120 漏榖115 夾脊115 胃脘下俞116 痞根116 下極俞116 腰眼116 十七椎116 腰奇92 臀、下肢 部腧穴 117 髀關117 伏兔117 陰市117 梁丘117 犢鼻117 足三裏118 上巨虛118 條口118 下巨虛118 豐隆118 解溪118 衝陽119 陷榖119 內庭119 厲兌119 隱白119 大都119 太白120 公孫120 商丘120 三陰交120 漏榖125 束骨126 足通榖126 至陰126 湧泉126 然榖126 太溪126 大鍾127 水泉127 照海127 復溜127 交信127 築賓127 陰榖128 居髎128 環跳128 風市128 中瀆128 膝陽關128 陽陵泉129 陽交129 外丘129 光明129 陽輔129 懸鍾129 丘墟130 足臨泣130 地五會130 俠溪130 足竅陰130 大敦130 行間131 太衝131 中封131 蠡溝131 中都131 膝關131 麯泉132 陰包132 足五裏132 陰廉132 急脈132 會陰132 長強133 腰俞133 髖骨133 鶴頂133 百蟲窩133 內膝眼133 外膝眼134 膽囊134 闌尾134 內踝尖134 外踝尖134 八風134 獨陰135 氣端135 糾內翻135 糾外翻135 女膝135 中平135 裏內庭 第四章 養生除疾的神奇秘訣——五法閤用138 亞健康和不適癥狀138 失眠141 健忘143 頭痛145 咳嗽146 眩暈147 鬱證148 呃逆150 腹脹152 中暑154 便秘157 痔瘡159 自汗盜汗160 慢性疲勞綜 閤徵 162 呼吸係統病癥162 扁桃體炎164 哮喘166 慢性咽炎167 慢性支氣管炎169 支氣管擴張17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1 肺炎172 肺氣腫173 肺結核175 消化係統病癥175 胃下垂177 胃腸痙攣179 急性胃腸炎180 胃、十二指腸潰瘍181 慢性胃炎183 慢性闌尾炎184 慢性膽囊炎186 慢性胰腺炎187 慢性結腸炎188 潰瘍性結腸炎189 腹瀉191 肝炎193 肝硬化194 膽結石195 循環係統病癥195 心律失常197 心肌缺血198 低血壓200 高血壓203 冠心病206 風濕性心髒病207 病毒性心肌炎208 內分泌代謝病癥208 肥胖癥210 糖尿病212 痛風213 甲狀腺功能亢進214 泌尿係統病癥214 尿路感染215 尿瀦留216 腎盂腎炎217 慢性腎小球腎炎218 泌尿係統結石219 神經係統病癥219 神經衰弱220 癲癇221 癔癥222 麵癱224 三叉神經痛225 肋間神經痛227 腦卒中後遺癥228 骨關節軟組織病癥228 落枕230 肩周炎232 頸椎病235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237 腱鞘囊腫238 肱骨內上髁炎239 強直性脊柱炎240 腰肌勞損242 腰椎間盤突齣癥244 坐骨神經痛246 風濕性關節炎248 膝關節痛249 踝關節扭傷251 女性常見病癥251 痛經253 閉經254 月經不調256 不孕癥258 乳腺增生260 急性乳腺炎261 崩漏262 帶下病263 外陰瘙癢264 慢性盆腔炎265 子宮脫垂267 産後發熱268 産後缺乳270 産後腹痛271 産後身痛272 産後尿失禁273 圍絕經期綜閤徵(更年期綜閤徵)275 男性常見病癥275 遺精277 早泄278 陽痿280 慢性前列腺炎282 前列腺增生283 不育癥284 小兒常見病癥284 小兒厭食癥286 小兒高熱287 小兒支氣管炎288 小兒肺炎289 小兒疳積290 小兒遺尿292 小兒便秘293 五官病癥293 近視295 瞼腺炎296 結膜炎297 青光眼298 白內障299 視神經萎縮300 耳鳴耳聾302 慢性鼻炎304 過敏性鼻炎305 皮膚病癥305 皮膚瘙癢307 黃褐斑309 雀斑310 濕疹311 蕁麻疹312 帶狀皰疹313 白癜風314 過敏性紫癜315 銀屑病316 丹毒317 穴位大索引
“品茶”是這本書的高潮,也是我最為著迷的部分。老楊的描述,細膩而又富有詩意,他用精準的語言捕捉住瞭不同茶葉的獨特風味,讓我們即使身處異地,也能仿佛置身於茶園之中,聞到那沁人心脾的茶香。他不僅僅是告訴你茶的味道如何,更重要的是,他引導你去感受茶在口中、喉間的變化,以及它所帶來的身心感受。從初嘗的微澀,到迴甘的甘甜,再到茶湯在身體裏流淌的那種溫暖而舒緩的感覺,每一個細節都被他描繪得栩栩如生。我驚訝於自己之前對茶的認知是多麼的淺薄,以為隻要是茶,味道都差不多。然而,通過這本書,我纔真正明白,每一片茶葉,都凝結著風土、陽光、雨露,以及製茶人的匠心。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需要我們去耐心體味,去發現它們隱藏的美麗。這種品鑒茶的過程,也讓我學會瞭更細緻地觀察生活,去發現那些不經意間流露齣的美好。
評分一本承載著歲月沉澱的書,翻開它,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置身於一個寜靜緻遠的茶室。老楊的文字,不是那種急於求成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著我們走進茶的世界。從最初對茶的朦朧感知,到逐漸領略其深邃的內涵,這個過程是如此自然而又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茶的“意境”的描繪,不僅僅是品味茶湯的甘醇,更是感受它所蘊含的文化、曆史和哲學。每一款茶,在老楊的筆下都活瞭起來,有瞭自己的故事和靈魂。他教會我們如何去“識茶”,不僅僅是看外形、聞香氣,更是用心去體會茶的生長環境、製作工藝,以及它們背後所代錶的風土人情。這種深入骨髓的瞭解,讓喝茶不再是簡單的解渴,而是一種與自然、與曆史的對話。這種對茶的敬畏之心,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態度,學會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評分閱讀的過程,是一場心性的洗禮。老楊在“泡茶”的部分,花瞭相當的筆墨,但他講述的不僅僅是水溫、器皿、衝泡次數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心法”。他強調,泡好一杯茶,需要的不僅僅是手法,更需要一顆寜靜、專注的心。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纏繞,心神不寜。而老楊的文字,就像一劑良藥,讓我們在翻閱間,不自覺地放下瞭焦躁,沉浸在茶的香氣與溫熱之中。他鼓勵我們“用心去泡”,去感受水流與茶葉的碰撞,去觀察茶湯顔色的變化,去傾聽水聲的低語。這種儀式感,讓泡茶的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禪修。每一次的衝泡,都是一次對自我的觀照,一次與內心的對話。我嘗試著按照書中所說,去準備茶具,去控製水溫,去細細品味每一泡茶的變化。漸漸地,我發現,原來一杯簡單的茶,可以承載如此多的情感和意境。它讓我學會瞭在喧囂中尋找片刻的寜靜,在忙碌中品味生活的真諦。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能“帶”你進入茶道之門的讀物。老楊的“茶隱老楊說茶道”,並非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實踐性的指導。我欣賞他對茶道精神的深刻理解,並將其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飲茶習慣中。他並沒有要求讀者一定要成為茶藝大師,而是鼓勵大傢從最基礎的“識茶”開始,逐步深入到“泡茶”的細節,最終體會“品茶”的樂趣。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初學者不會感到畏懼,反而充滿瞭探索的興趣。書中的一些小貼士,比如如何選擇適閤自己的茶具,如何根據茶葉的種類調整衝泡方式,都非常實用。我嘗試著將書中的建議應用到我的日常飲茶中,驚喜地發現,我的茶也變得越來越好喝瞭。更重要的是,喝茶的過程讓我感到更加放鬆和愉悅。它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種身心的滋養,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沒有給齣一個標準化的“茶道”,而是鼓勵讀者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茶隱”。老楊的文字,有一種親切的力量,讓我們覺得他在與我們分享一份寶貴的經驗,而非高高在上的說教。他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著茶的深厚文化和哲學。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他將茶與生活、與人的情感緊密聯係起來。一杯茶,可以是對故友的思念,也可以是對未來的期許,更可以是當下的寜靜。這種將情感融入茶中的方式,讓我對茶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單純的飲品,而是一種情感的載體,一種精神的寄托。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老友促膝長談,在茶香中,我們共同探討著生活,感悟著人生。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茶道,不在於繁復的儀式,而在於一顆寜靜、感恩的心。
評分挺好的,多讀書纔能漲知識!
評分好東西,方便、快捷、支持京東
評分好好
評分喜歡閱讀,喜歡好書。
評分好好好。。。。。。。。。
評分一般般,有和沒有一個樣
評分彩圖內容簡單易懂,包裝完好
評分實用
評分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