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本书的内容由102岁邓老亲自口述整理而成。
2.书中的“养生二十四法”是邓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习得的经验体会。
3.邓老提倡的“百岁工程”并不是口号,邓老养生的方法很多看似平淡无奇,但这些方法往往可以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你离“寿而康”的状态更加接近。
4.如果您对自己健康状况深表担忧
如果您对五花八门的养生保健方法无所适从,请一起来跟邓老践行“养生二十四法”,行动并坚持下来,从源头远离疾病
2001年,邓铁涛先生立下一个目标,要完成“百岁工程”。他希望能以“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来指导世人养生,达到长寿又健康的目的。2017年,邓老迎来了102岁(农历)寿辰。虽已届102岁高龄,邓老仍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邓老嘱咐我们要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之道,造福民众。
邓老养生的方法很多看似平淡无奇,但这些方法往往可以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你离“寿而康”的状态更加接近。
邹旭: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焕林: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大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
上篇 活到百岁的养生观
什么是养生?养生养的是什么?
做到身心和谐的秘钥
如何养心?
如何养身?
做到天人合一的智慧
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识病防病,助力健康
高血压病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冠心病
中风
下篇 我的养生24法
养生第一法: 起居作息规律
养生第二法 不觅仙方觅睡方
养生第三法 晨起后静坐吐纳
养生第四法 自我保健按摩
养生第五法 晨起后饮茶
养生第六法 打八段锦
养生第七法 早餐后练气功
养生第八法 适度用脑防衰老
养生第九法 午间散步采阳
养生第十法 膳食平衡
养生第十一法 傍晚练太极
养生第十二法 冷热水交替沐浴
养生第十三法 睡前热水浴足
养生第十四法 睡前按摩涌泉、劳宫穴
养生第十五法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养生第十六法 常添衣 、避风寒
养生第十七法 戒烟、适量饮酒
养生第十八法 珍惜精气,节戒色欲
养生第十九法 保护脾胃 ,饮食有节
养生第二十法 吃菜不吃药
养生第二十一法 科学饮水
养生第二十二法 营造健康居住环境
养生第二十三法 养德
养生第二十四法 养心
2001年,恩师邓铁涛先生曾立下一个目标,要完成“百岁工程”。他希望能以“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来指导世人养生,达到长寿又健康的目的,并要求我们这些弟子协助推广他总结并践行的养生理论与方法。2016年底,恩师迎来了101岁(农历)寿辰。当天,老人家步入祝寿会现场时便在众人面前打趣道:“今天气温下降,与我相比,大家穿着略显单薄。也难怪,我才1岁,这么娇嫩,要多穿一件衣服保保暖。”引得满堂欢笑。虽已届101岁高龄,作为最长寿的国医大师,邓老仍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吐幽默,吹蜡烛、切蛋糕,全程笑逐颜开。临别时,邓老再次嘱咐我们要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之道,造福民众。因此,才有了本书的出版。
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健康与长寿的渴望与日俱增。然而,心脑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如《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心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冠心病正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此外,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更摧残我们的健康。现代不少研究显示,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通过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疾病可以先行预防,使我们过得更加长寿与健康。数十年来,邓老非常重视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并总结了很多确实可行的方法,如本书中提到的24法;在理论层面上也有其自身特色,如重养德、重养心、养脾胃、养肾等。跟师这些年来,我除了向师傅学习中医药诊疗疾病外,也在不断向他学习如何养生保健,如八段锦的练习等,获益匪浅。 目前,102岁的邓老还每天午后走动,晒晒太阳,出出汗等,践行着那些简单易行,又卓有成效的养生方法。老人家现在依旧坚持读书看报,练习气功,还为我们这些学生指点迷津,有时为了中医药发展的事情与相关领导进行探讨。我自身多年来学习邓老的养生保健方法也颇有心得与收获,即使每天非常繁忙,依旧坚持用他教导的方法进行练习,精力充沛,感觉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只要坚持,日久效果显著。
如果您对自己健康状况深表担忧,如果您对五花八门的养生保健书籍无所适从,如果您想窥探百岁国医大师长寿之秘,不妨翻阅此书,并行动起来,坚持下来。我相信,不久后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会从您身体中得到印证。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而又不失力量的美感,淡淡的墨绿色背景,搭配烫金的“国医大师”四个字,以及邓老先生温和却又充满智慧的肖像,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深厚的底蕴。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处于一个对生活方式感到迷茫的阶段,既想保持健康,又对如何真正做到长寿养生感到一丝困惑。书名中的“活到百岁的智慧”和“养生之道”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国医大师的亲身实践,这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保证。我一直对中医养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觉得理论过于深奥,难以落地。而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就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要将他毕生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易于理解的养生方法,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调理,更希望能在精神层面给我带来启迪,让我明白真正健康长寿的内在逻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养生的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位百岁国医大师的生命哲学和处世智慧。
评分每次拿起这本书,都会有一种宁静和踏实的感觉。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往往蕴含在最朴素的生活哲学之中,而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养生之道,正是这样一种智慧的体现。书中的内容,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激烈的观点,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衣食住行到情志养护,无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知足常乐”的论述,它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所驱使,而这本书教会我,真正的幸福和健康,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书中的养生方法,也都非常接地气,易于学习和实践,没有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复杂操作。我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作息,更加注重饮食的均衡,并学着去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本书让我看到,健康长寿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积极的生活方式来实现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普读物,也不是矫揉造作的文学散文,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情味的表达方式。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沟通,用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将深邃的中医养生理念剖析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顺应自然”这一核心理念的阐释,它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比喻,让我深刻理解了何为“天人合一”,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这种古老的智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去回想自己过往的生活,思考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书中的一些养生建议,比如关于情绪的疏导,关于运动的适度,关于睡眠的质量,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和实践。这本书让我明白,养生并非是和疾病作斗争,而是与身体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所传授的养生技巧。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的启迪录。邓老先生以他百岁高龄的亲身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看到了健康、充实、有尊严地老去的可能性。书中所探讨的养生之道,绝非仅仅关注身体的机能,更强调精神层面的修养。比如,书中关于“乐”在养生中的重要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同时,书中也传递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感觉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养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重塑了自己对健康和生命的认知。这本书让我明白,养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为,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它将我从对“长寿”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引导我走向一种更健康、更积极、更智慧的生活方式。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排版和字体深深吸引了。没有花哨的插图,也没有过于学术的堆砌,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朴实、大气的设计风格,让我想起了过去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书籍。翻开第一页,文字的叙述方式就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没有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将复杂的养生道理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某些养生细节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和人文关怀。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邓老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古老的中医智慧融入到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比如对饮食的讲究,对起居的规律,对情绪的调适,这些都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实践。书中的很多观点,都颠覆了我之前对养生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习惯,并思考如何做出更积极的改变。我深信,真正的养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种长期的、融入生活的生活方式,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
评分书籍不错,买给老爸看的。
评分书籍不错,买给老爸看的。
评分物流准时达,书质佳,包装精美,值得一读。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物流准时达,书质佳,包装精美,值得一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
评分好书。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好书。快递也很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