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其忠教授,是中医药文化学者,也是科普行家。他写科普书,会照顾到普通读者的心理。在这本书里,药酒的配伍和功效之外,怎么选材、怎么制作,他说得特别明白。但是,光写清楚这些一般级的问题,还是可能招架不住完全外行的读者的各路追击。
读者们看到这本书,如果发现一看就懂,懂了就会做,那么还要感谢我这个大外行。从不喝酒、也不知药酒为何物的我提出了白酒和米酒有什么区别、二锅头是什么酒、灵芝孢子粉能不能泡酒、喝的药酒能不能外涂等等,甚至到哪里去买泡酒瓶子这样愚蠢的问题。这些白痴级的问题,在书里都有了解答。
作为读者,我越看越蠢蠢欲动,翻出了家里的瓶瓶罐罐,准备开始药酒养生之旅。在李教授的酒方中挑挑拣拣,啊呀,养颜酒、乌发酒、长寿酒,样样喜欢。我不想买新的泡酒瓶,打算就用家里闲置的瓶子。小瓶子装不下书上说的1500毫升“法定剂量”,我要做缩小版,怎么办?作者也给出了答案。
所以,不要担心自己是“小白”,《家庭真验方》会带你从山脚开始往上走,渐入佳境。将来,《家庭真验方》的读者会上得厅堂——跟养生粉们打理论仗,下得厨房——亲手制作、实践。
在医史发展的长河中,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经验方,药酒是其中尤为甘洌的“香泉”。
《家庭真验方:养生药酒》作者李其忠凭借高度的专业素养和长期的科普经验,为普通读者选取其中有明确文献依据、实用有效的经典方,作了一次精华展现。
《家庭真验方:养生药酒》作者从医四十余年,临诊时或亲友间常有索要药酒方者,积累了相当多的个人经验方。
《家庭真验方:养生药酒》选取其中有案存录的药酒方及脉案,并依据功能主治自拟药酒方名,读者可欣赏、可参考、可试用。
《家庭真验方:养生药酒》中插图所展示的药酒,或来自作者案头、家藏,或来自“家庭真验方”微信平台读者的分享。虽然画面不够精美,但却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再现。对读者们提出的诸多药酒制作中的疑问,作者也给予悉心的解疑。
《家庭真验方:养生药酒》中药酒例方的药物总剂量一般在150~200克,基酒量(主要是白酒)一般在1000~1500毫升,所用药量及基酒的比例为1:7左右,具体运用时可依据需求按比例调整。
经典、经验、真实,《家庭真验方:养生药酒》可赏、可查、可用,让养生药酒走进健康生活。
李其忠,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学校基础医学院院长、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常务副主任。多次应邀赴法国、日本、泰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讲学、应诊、示教。
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二等奖。近年来致力于中医养生文化研究,先后出版《白领养生的智慧》《中医体质养生指南》《人分九种吃不同》《我们的国家——中医与中药》《中小学生四季保健》等养生科普著作十余部。
长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岳阳医院、上海市中医院专家门诊应诊。
中华药酒飘香
概念:药、酒之合,是为药酒
起源: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命名:美酒还需美名传
分类:尚无统一规定
优势:药酒何以成“香泉”
基酒:宜选何酒来浸药
谨记:并非是药皆可入酒
谨用:偏方、土方泡酒
慎用:名贵、野生植物
工期:两周酒浓可享用一
功效:百药之长,这些人更宜
贮存:家制药酒,越陈越好吗
原则:适量、辨证、明禁忌
经典入酒药材
一、补气养血类
(一)补气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灵芝
白术
李其忠经验方:固本益寿酒
山药
茯苓
刺五加
红景天
(二)养血药
当归
熟地黄
……
名家古方今用
药酒,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以保健治病为目的、以药和酒有机配制为剂型的功能饮品。药酒历史源远流长,药酒文献极为丰富。本书择其精要,阐其蕴义,汇编成册。
全书分为三篇。中华药酒飘香篇,内容包括药酒的基本概念、起源传说、发展简史、命名依据、大体分类、功效特点、基酒类别、药材选取、组方宜忌、制作方法、家庭配制、储存保管、适应范围、应用方法、服用禁忌等。力求将药酒的相关知识梳理清晰,使其既有专业性、系统性,又有知识性、可读性。
经典人酒药材篇,内容包括药材选择。药材选择关系到药酒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口感,并不是所有的中药材都可以用来配制药酒。本书选择适合于药酒的药材,粗略分为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平肝宁心等六类。
名家古方今用篇,重点介绍有明确文献依据、实用有效的药酒方,分为补益气血、调补阴阳、强筋壮骨、延年益寿、乌须养颜、安神定志、养血调经、祛风散寒、活血祛瘀等九类。本书另穿插笔者临床常用药酒方、读者居家制酒方,并配有点评和家庭制酒提示,集临床经验和生活实用为一体。本书编撰过程中,得到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陈军力先生、吴佩颖先生,上海杏灵科技药业有限公司高勇先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陶建生教授,资深调酒师刘志红先生等的热切关注与指导。此外,从资料收集至书稿完成得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杨艳卓老师的全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编著虽细挑详校,然百密一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同道及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适合中医从业人员及爱好中医、注重养生者阅读。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中医养生情有独钟,但苦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和实践指导,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药酒制作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中医药知识来调养身体的“养生宝典”。书中对每一款药酒的讲解都非常细致,从药材的选择、炮制,到具体的配方、制作方法,再到饮用时的注意事项,都事无巨细地做了阐述。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药酒配方,而是结合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对一些古老的配方进行了改良和创新,使其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书中介绍的一款针对久坐人群的药酒,就巧妙地运用了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药材,这让我觉得非常贴合我的需求。更难得的是,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因人施治”的原则,鼓励读者在理解药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生搬硬套。这种科学、灵活的养生理念,让我对自己的养生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是个对养生保健没什么概念的人,平日里顶多就是多喝热水、早睡早起,效果嘛,也就那样。这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书,原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把药酒描绘成包治百病的“神药”,而是非常理性地分析了药酒在日常养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酒。作者在讲解每一种药酒的配方时,都会详细解释所用药材的功效、性味,以及它们对身体产生的具体影响,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药食同源”的理念,很多药酒的配方都取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比如枸杞、红枣、蜂蜜等等,这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饮食中的。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正确地评估自己的体质,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药酒的配方,以及在饮用药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这些细节性的指导,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位贴心的养生顾问。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养生文化充满了好奇,尤其对那些古老的药酒配方很感兴趣,总觉得它们蕴含着先人的智慧。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了,古朴典雅,透着一股“老味道”。翻开书页,我发现它并没有我预期的那种艰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药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如何辨别药材的品质,如何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材组合,甚至还分享了一些自己在家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更好地浸泡药材,如何保存药酒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功效”,而是更多地从“平衡”的角度来谈养生,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比如,在介绍一款助眠药酒时,作者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解释了其中的一些药材如何帮助舒缓神经、调理肝气,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这种不疾不徐、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也让我对养生有了一种更平和、更理性的认知,不再追求速效,而是注重长期的调理和滋养。
评分我之前一直认为,养生这件事,要么是需要名贵的药材,要么是需要高深的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门槛太高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最大的优点在于,把看似复杂的药酒养生,变得非常“亲民”。作者在介绍各种药酒的配方时,所选用的药材,很多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比如生姜、大枣、当归、枸杞等等,而且在讲解制作方法时,也非常详细,即使是没有接触过药酒制作的人,也能轻松上手。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养生观念,并没有鼓励大家去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提倡通过长期的调理,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普,比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等,这些内容虽然不深奥,但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酒的功效原理。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生活小贴士,比如如何储存药酒,如何辨别药酒的质量,以及在饮用药酒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禁忌等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良师益友,用最朴实的方式,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往健康生活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家庭实验方”可能只是一些零散的、不太系统的偏方,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严谨的养生思路。作者在介绍药酒的配方时,并没有仅仅罗列出材料和步骤,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每一种药材的药理特性、中医理论依据,以及它们在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下的适用性。这种深度的解释让我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制作药酒,更是对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书中在讲解一款温补肾阳的药酒时,详细阐述了“肾阳虚”的常见症状,比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等等,并解释了黄精、枸杞、杜仲等药材如何协同作用,温煦肾阳,滋补肝肾。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贴心地列举了常见的误区,比如哪些人群不适合饮用,饮用时有哪些禁忌,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配方。这让我感觉不是在跟一本食谱打交道,而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交流,他不仅传授了技能,更传递了智慧。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有针对性的养生体系,而不是盲目跟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