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译 者:
| 出版时间:2017-12 | 千 字 数:227 |
| 版 次:01-01 | 页 数:228 |
| 开 本:16开 | |
| 装 帧: | |
| I S B N :9787121331206 | |
| 换 版: |
目录
第1章 选人决定利润 1
被忽视的人才供应链 1
打造稳健的人才供应链 8
重心转向人才选择 16
人先人后事,选人在前 27
第2章 谁为选人负责 30
企业家是首席面试官 31
直线经理是选人的主体 39
HR让企业具备选人的能力 44
建立团队面试“333”决策机制 48
第3章 从被动招人到主动找人 56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56
落伍的传统选人方式 58
主动出击找到被动求职者 60
建好企业的外部人才库 77
第4章 关键人才的精准画像 80
描绘关键人才精准画像 81
给关键人才精准画像 93
第5章 人才“入境”安检系统的六道关 112
一关:精准提问 116
第二关:深度追问 120
第三关:性格测评 128
第四关:直觉验证 131
第五关:背景调查 132
第六关:试用考察 142
第6章 中小企业也能招到优秀人才 150
中小企业用人错不起 150
放宽冰山上,坚守冰山下 151
中小企业也能做好雇主品牌 159
用足企业家魅力吸引人才 164
第7章 请不合适的人离开 167
给企业减负 167
造成企业冗员的四大因素 168
不合适的人留在企业的危害 173
成功的企业都坚持优胜劣汰 179
GE活力曲线 179
精准找出不合适的人 185
刀要快,心要善 190
第8章 从源头打造稳健的人才供应链 194
从源头选择合适的种子 195
高潜力是高质量的源头种子 197
人才供应链的清洁源头 199
参考文献
精准选人:提升企业利润的关键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非常接地气,不像很多管理类书籍那样,充满了晦涩难懂的理论概念,而是用很多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丰富的实例,将“精准选人”这个复杂的命题变得清晰可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非理性因素”在招聘决策中的作用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在面试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受到一些主观偏见的影响,比如“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我们做出不客观的判断。这本书就非常坦诚地指出了这些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设计结构化面试流程,尽量减少面试官的个人情绪和经验对评估结果的干扰。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测评工具的建议,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因为我们公司一直面临着测评环节比较笼统,难以有效区分不同候选人能力差异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利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来评估候选人的软技能,比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这比单纯的笔试或口头问答要直观得多。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在面试评估方面,多了一双“火眼金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简洁但又不失专业感,传递出一种“精准”和“效率”的信号,这正是我在招聘过程中一直追求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大量关于行为面试技巧的案例分析,作者不仅仅是提出了理论,更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企业场景,把如何通过提问挖掘候选人的真实能力和潜力讲得透彻。比如,书中提到一个评估“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不是简单地问“你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让候选人详细描述一个过去遇到的具体难题,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分析、制定方案并最终实施的。这种“STAR法则”的应用,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包括提问的措辞、追问的技巧,甚至还列举了一些“陷阱问题”,提醒读者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试着在最近的一次面试中运用了其中的一两个技巧,效果非常明显,候选人似乎更愿意敞开心扉,我也能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他们对自己能力的口头描述上。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能为公司带来增长的“对的人”,让我对招聘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信心。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公司近年来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遇到了一些瓶颈,虽然我们有看似不错的薪酬福利,但似乎总是在关键时刻留不住核心人才,或者招进来的人员与岗位需求存在偏差,导致试用期淘汰率偏高,这直接影响了团队的稳定性和项目推进效率。翻开这本书,我被其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所吸引。它不仅仅是零散的招聘技巧,而是从宏观层面,将“精准选人”置于企业战略和利润增长的轴心位置,深入剖析了人才质量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影响。书中对“人才画像”的构建部分,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提出的“能力-素质-价值观”三维模型,让我意识到,过去我们可能过于侧重于技能和经验的考察,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个人特质和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书中的案例,比如某科技公司如何通过细致的岗位分析,精准定位到具有“快速学习能力”和“高度责任感”的工程师,并最终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让我看到了科学选人带来的巨大回报。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方法论,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对人才在企业运营中的战略价值的认知高度。
评分我是一个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在公司发展的早期阶段,每一个员工的选择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成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没有大企业的条条框框,而是从更基础、更根本的角度,教我如何在一个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地找到那些真正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伙伴。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识人用人”的原则,作者反复强调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能来安排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把人硬塞到某个岗位上。书中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如何设计简洁但能考察核心能力的初筛问题,如何通过非正式的交流来了解候选人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意愿。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很多岗位可能还没有那么明确的定义,这时候“看人”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让我明白,找到的不仅仅是“员工”,更是能够一起打拼、共同成长的“创业伙伴”。书中提到的“股权激励”和“非物质激励”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作用,也给了我很多关于公司治理的思考。这本书,为我这个创业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地图”。
评分我之前一直认为,招聘主要是一个HR部门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性问题,需要整个管理层,甚至是CEO的深度参与。书中关于“选人与用人相结合”的观点,让我茅塞顿开。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选错了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人的期望值过高,或者没有为他提供适合的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这本书强调了在招聘过程中,就应该充分沟通岗位职责、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文化,确保候选人对未来的工作有清晰的认知,同时也为企业后续的“用好人”打下基础。书中关于“人才盘点”和“继任者计划”的章节,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选出”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和“留住”这些人才,形成持续的人才梯队,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某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度和内部轮岗机制,大大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有效地降低了招聘成本。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观,让我从一个更深的层面去理解“精准选人”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